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01.16KB ,
资源ID:258573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8573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理综化学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理综化学试题.docx

1、北京东城区届高三综合练习理综化学试题北京市东城区2017届高三4月综合练习(一)理综化学试题1. 下列古诗诃描述的场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爆竹声中一岁除黑火药受热爆炸B. 烈火赞烧若等闲石灰石分解C.蜡烛成灰泪始干石蜡的燃烧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铁的冶炼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黑火药受热爆炸,涉及燃烧,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不选;B、石灰石的分解:CaCO3CaO+CO2,属于分解反应且无化合价升降,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B可选;C、石蜡燃烧,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不选;D、铁的冶炼,铁从化合态转化

2、为游离态的铁单质,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不选。答案选B。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氯气和明矾都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 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用铜制容器盛装C. 钢铁设备连接锌块或电源正极都可防止其腐蚀D. 酸雨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转化而成【答案】D【解析】A、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菌消毒,用明矾、氯化铁等絮凝剂净化水,选项A错误;B、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与铜反应,不能用铜制容器盛装,选项B错误;C、钢铁设备连接锌块或电源负极都可防止其腐蚀,选项C错误;D、酸雨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这些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地区大气中

3、酸性气体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于水形成酸性溶液,随雨降下,选项D正确。答案选D。3.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颜色变暗:4Na+O2 =2Na2OB. 铝条插入烧碱溶液中,开始没有明显现象:Al2O3+2OH-=2AlO2-+H2OC.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气体:NH4+OH-= NH3十+H2OD. 碘化银悬浊液滴加硫化钠溶液,黄色沉淀变成黑色:2AgI+S2-=Ag2S+2I-【答案】C【解析】A、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变暗:4Na+O2 =2Na2O,选项A正确;B. 铝表面的氧化铝溶于烧碱溶液中:Al2O3+2OH-=2AlO2

4、-+H2O,选项B正确;C.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2NH4+SO42-=BaSO4+2NH3H2O,选项C错误;D、 碘化银悬浊液滴加硫化钠溶液,生成更难溶的黑色沉淀:2AgI+S2-=Ag2S+2I-,选项D正确。答案选C。4. 据报导,我国已研制出“可充室温钠一二氧化碳电池”,电极材料为钠金属片和碳纳米管,电解液为高氯酸钠一四甘醇二甲醚,电池总反应为:4Na+3CO22Na2CO3+C,生成固体Na2CO3沉积在碳纳米管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放电时钠金属片发生氧化反应B. 充电时碳纳米管接直流电源的正极C. 放电时每消耗3molCO2,转移12mol电子D

5、. 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C+2Na2CO3-4e-=3CO2+4Na+【答案】C【解析】A、放电时钠金属片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选项A正确;B、充电时碳纳米管接直流电源的正极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选项B正确;C、放电时每消耗3molCO2,生成1mol碳,转移4 mol电子,选项C错误;D、充电时的阳极碳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其电极反应为C+2Na2CO3 - 4e-=3CO2 +4Na+,选项D正确。答案选C。5. 氰化钾(KCN)足常用的分析试剂,露置空气中吸收H2O和CO2产生HCN。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氰化钾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B. 氰化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 KC

6、N与KMnO4溶液反应可能生成CO2和N2D. 相同条件下,KCN溶液的碱性强于CH3COOK溶液【答案】B【解析】A、氰化钾中钾离子与氰离子以离子键的形式存在,碳原子和氮原子以极性共价键的形式存在,选项A正确;B、氰化钾中钾、碳、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2、-3价,选项B错误;C、KMnO4溶液将KCN氧化,反应生成CO2和N2,选项C正确;D、氰化钾露置空气中吸收H2O和CO2产生HCN,说明HCN的酸性弱于碳酸,而碳酸酸性弱于醋酸,故相同条件下,KCN的水解程度比CH3COOK溶液大,溶液的碱性更强,选项D正确。答案选C。6. 用下图装置完成下列实验,不需要试管(内盛有相应的除杂试剂

7、)就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中的试剂A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B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验证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苯酚钠溶液C验证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产生的气体为不饱和烃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验证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溴的四氯化碳溶液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A、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试管中装有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以排除其干扰,选项A错误;B、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需要试管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以除去氯化氢排除其干扰,

8、选项B错误;C、制取乙醇的反应中除生成乙烯以外,挥发的乙醇及可能产生的二氧化硫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需要需要试管中装有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以排除干扰,选项C错误;D、验证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可以直接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得到证明,选项D正确。答案选D。7. 某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和I2,发生反应:H2 (g) +I2 (g)2HI(g)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容器起始浓度平衡浓度c(H2)/molL-1c(I2)/molL-1c(HI)/molL-1甲0.010.010.004乙0.010.02a丙0.020

9、.01b丁0.020.0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HI的平衡浓度:a=b0.004B. 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丁甲C. 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等于20%D. 丙中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答案】A【解析】A、对比甲容器,乙容器中增大碘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碘化氢的浓度增大,丙容器中氢气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碘化氢的浓度增大,且两者转化率相同,故:HI的平衡浓度:a=b0.004,选项A正确;B、恒温恒容,丁与甲相比,各物质浓度增大一倍,为等效平衡,转化率相同,选项B错误;C、甲容器中氢气的转化率为:,乙中增大碘的浓度,氢气的转化率增大,大于20%,选项C错误;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10、,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可以根据甲容器计算丙中条件下的平衡常数。H2 (g) +I2 (g)2HI(g)起始浓度/(mol/L)0.01 0.01 0改变浓度/(mol/L)0.002 0.002 0.004平衡浓度/(mol/L)0.008 0.008 0.004K=0.25选项D错误。答案选A。8. 高分子化合物PA66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1)A属于芳香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_。(2)的化学方程式是_。(3)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4)的反应条件是_。(5)的化学方程式是_。(6)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有_种,写出其中任意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i为链状化合物且无支

11、链;ii为反式结构;III.能发生银镜反应。(7)已知:RCH=CH2RCH2CH2COOCH3有机物C可由2-丁烯经4步反应合成,请结合题中信息补充完整下列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_CH=CHCH3【答案】 (1). (2). (3). 羧基 (4). 浓硫酸/ (5). OHC(CH2)4CHO+2H2HO(CH2)4OH (6). 3种 (7). 或或 (8). 【解析】根据流程可知,A催化加氢生成的B在铜的催化下被氧化成,逆向推导可知环已醇,A为苯酚,B为环已醇,根据已知条件的反应可知氧化生成的C为开链二元羧酸HOOC(CH2)4

12、COOH,B消去反应生成D为环已烯,发生开链氧化生成E为二元醛E:OHC(CH2)4CHO,E氧化生成C,E与氢气加成生成F为二元醇:HOCH2(CH2)4CH2OH,F与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G为:H2N (CH2)6NH2,C与G发生缩聚反应生成PA66。(1)A的结构简式是:;(2)为环已醇氧化生成,其化学方程式是:;(3)C是HOOC(CH2)4COOH,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4)是环已醇消去反应生成环已烯,其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和加热条件;(5)为OHC(CH2)4CHO与氢气加成生成HOCH2(CH2)4CH2OH,其化学方程式是:OHC(CH2)4CHO+2H2HO(CH2)

13、6OH;(6) 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一个醛基,链状化合物且无支链、反式结构,符合条件的有:或或共3种;(7)由2-丁烯与溴的四氯化碳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代烷,二溴代烷在强碱的醇溶液中消去反就生成1,3-丁二烯,1,3-丁二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和一氧化碳与甲醇反应生成二元酯,酯在稀硫酸溶液中加热水解生成有机物C,其合成路线为:CH=CHCH39. 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为H2、CO、CO2、N2和H2O(g)。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 (1)步骤I,CO变换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CO变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一定条件下,向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

14、充入aL半水煤气,发生CO变换反应。测得不同温度(T1,T2)氢气的体积分数(H2)与时间的关系如下所示。iT1、T2的大小关系及判断理由是_。ii请在上图中画出:其他条件相同时,起始充入0.5aL半水煤气,T2温度下氢气的体积分数( H2)随时间的变化曲线。_(2)步骤,用饱和Na2CO3溶液作吸收剂脱除CO2时,初期无明显现象,后期有固体析出。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选填字母)。a吸收前:c(Na+)c(CO32-)c(OH-)c(HCO3-)b吸收初期:2c(CO32-)+2 c(HCO3-)+2c(H2CO3)=c(Na+)c吸收全进程:c(Na+)+c( H+)=2c(CO32

15、-)+ c(HCO3-)+ c(OH-)后期析出固体的成分及析出固体的原因是_。当吸收剂失效时,请写出一种可使其再生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答案】 (1). CO(g)+H2O(g)=CO(g)+H2(g) H=-36kJ/mol (2). T2T1,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越短 (3). (4). ac (5). 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依据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水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增大 (6). 2NaHCO3Na2CO3+CO2+H2O【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CO变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O(g

16、)+H2O(g)=CO(g)+H2(g) H=-2034 kJ/mol +1998 kJ/mol =-36kJ/mol;i根据图像可知,先拐先平得知T2T1,即原因为: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越短;ii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根据等效平衡可知,T2温度下,其他条件相同时,起始充入0.5aL半水煤气,为原反应物的一半,平衡时氢气的体积分数不变,浓度为原来的一半,反应速率减小,所需时间更长,故图像为:;(2)a、吸收前为饱和Na2C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且二步水解,但水解是微弱的,故:c(Na+)c(CO32-)c(OH-)c(HCO3-),选项a正

17、确;b、吸收前根据物料守恒有:2c(CO32-)+2 c(HCO3-)+2c(H2CO3)=c(Na+),吸收初期碳原子增加,故:2c(CO32-)+2 c(HCO3-)+2c(H2CO3)c(Na+),选项b错误;c、吸收全进程的离子种类不变,根据电荷守恒都有:c(Na+)+c( H+)=2c(CO32-)+ c(HCO3-)+ c(OH-),选项c正确,答案选ac。后期析出固体的成分为碳酸氢钠,依据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水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增大,而溶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故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当吸收剂失效时,则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后灼烧

18、可得碳酸钠,其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10. 以废旧锌锰电池初步处理分选出的含锰废料(MnO2、MnOOH、MnO及少量Fe、Pb等)为原料制备高纯MnCl2xH2O,实现锰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资料a: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Fe;Mn2+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pH高于5.5时易被O2氧化。资料b: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 molL-l(1)过程I的目的是浸出锰。经检验滤液1中含有的阳离子为Mn2+、Fe3+、Pb2+和H+。MnO2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检验滤液1中只含Fe3+不含Fe2+的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滤液1于试管中

19、,滴入铁氰化钾溶液,无明显变化;另取少量滤液1于试管中,_。Fe3+由Fe2+转化而成,可能发生的反应有:a. 2Fe2+Cl2= 2Fe3+2Cl-b.4Fe2+O2+4H+=4Fe3+2H2Oc写出c的离子方程式:_。(2)过程的目的是除铁。有如下两种方法:i氨水法:将滤液1先稀释,再加适量10%的氨水,过滤。ii焙烧法:将滤液l浓缩得到的固体于290焙烧,冷却,取焙烧物已知:焙烧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FeCl3+3O22Fe2O3+3Cl2,焙烧时MnCl2和PbCl2不发生变化。氨水法除铁时,溶液pH应控制在_之间。补全ii中的操作:_。两种方法比较,氨水法除铁的缺点是_。(3)过程的目

20、的是除铅。加入的试剂是_。(4)过程所得固体中的x的测定如下:取m1g样品,置于氮气氛围中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时,质量变为m2g。则x=_。【答案】 (1). MnO2+4H+2Cl-Mn2+Cl2+2H2O (2). 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3). MnO2+4H+2Cl-= Mn2+2Fe3+2H2O (4). 3.25.5 (5). 加水溶解,过滤,再加盐酸酸化至pH小于5.5 (6). 引入杂质NH4+ (7). 锰 (8). 【解析】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11. 资料显示“O2的氧化性随溶液pH的增大逐渐减弱”。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KI与O2的反应实验如下。装置烧杯中的液体

21、现象(5分钟后)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无明显变化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2 mL0.2 mol/L HCl溶液变蓝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2 mL0.2 mol/L KCl无明显变化2 mL1 mol/LKI溶液+5滴淀粉+2 mL0.2 mol/L CH3COOH溶液变蓝,颜色较浅(1)实验中生成I2的离子方程式是_。(2)实验的目的是_。(3)实验比溶液颜色浅的原因是_。(4)为进一步探究KI与O2的反应,用上表中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烧杯中的液体现象(5小时后)2 mLpH=8.5混有KOH的1mol/L KI溶液+5滴淀粉溶液才略变蓝

22、2 mLpH=10混有KOH的1mol/L KI溶液+5滴淀粉无明显变化I对于实验的现象甲同学提出猜想“pH=10时O2不能氧化I-”,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猜想。i烧杯a中的溶液为_。ii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成立。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通入O2后,_。乙同学向pH=10的KOH溶液(含淀粉)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经检测褪色后的溶液中含有IO3-,褪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5)该小组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整体反思推测实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实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 (1). 4I-+O2+4H+=2I2+2H2O (2). 验证Cl-是否影响K

23、I与O2的反应 (3). 其他条件相同时,CH3COOH是弱电解质,溶液中c(H+)较盐酸小,O2的氧化性减弱 (4). pH=10的KOH溶液 (5). 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b的溶液颜色变深 (6). 3I2+6OH-=IO3-+5I-+3H2O (7). 中性条件下,O2的氧化性比较弱,该反应速率慢,短时间内难以生成“一定量” 碘单质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8). pH=10的KOH溶液中I-被氧化生成I2,I2迅速发生歧化反应变为IO3-和I-。【解析】(1)实验是在酸性条件下氧气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使溶液变蓝,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I-+O2+4H+=2I2+2H2O;

24、(2)实验加入盐酸电离产生的H+和Cl-,通过实验可以排除是否为Cl-离子对于KI与O2的反应的影响;(3) 其他条件相同时,CH3COOH是弱电解质,溶液中c(H+)较盐酸小,O2的氧化性随溶液pH的增大逐渐减弱,故实验比溶液颜色浅;(4) i甲同学提出猜想“pH=10时O2不能氧化I-”,故烧杯a中的溶液可以为pH=10的KOH溶液;ii通入O2后,若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b的溶液颜色变深,则pH=10时O2也能氧化I-,此猜想不成立。碱性条件下碘单质发生歧化反应生成IO3-和I-,则开始滴入时遇淀粉变蓝,后碘消耗而褪色,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I2+6OH-=IO3-+5I-+3H2O ;(5)实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中性条件下,O2的氧化性比较弱,该反应速率慢,短时间内难以生成“一定量”的碘单质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实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pH=10的KOH溶液中I-被氧化生成I2,I2迅速发生歧化反应变为IO3-和I-。点睛:本题考查氧元素和碘元素的氧化性强弱的探究,通过对酸碱性溶液中氧的氧化性强弱进行探究,利用碘遇淀粉变蓝的现象进行判断,综合考查了实验基础及电化学基础,离子反应等知识点,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实验条件的理解及离子变化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