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播学教程知识点概括传播学定稿1.01.0传播学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从政治角度研究传播;博士论文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三功能;“内容分析法”卢因:群体传播研究; “把关人”概念霍夫兰:说服效果研究;“控制实验法”贡献: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证据。 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人民的选择;实地调查法施拉姆:集大成者“传播学之父”整合前人成果,培育传播研究和实践人才,创建传播学科。他曾亲自建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一些学者认为,他“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报偿的保证 =选
2、择的或然率 费力的程度 2.人类传播发展的主要四个阶段:(原始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一直呈加速度发展趋势。新技术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不管传播工具发展到哪一步,在此以前所运用的各种工具在任何时候都是并存的,不能互相代替。 3、传播面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制作和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大。 4、出现媒介融合趋势,即各种媒介趋向多功能一体化。 3.二分法、五分法:二分,依据传播的技术、手段可分为:亲身传播(以人体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动作为辅助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以机械化、
3、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即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五分,依据传播的范围、规模可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2人);群体传播(3人以上);组织传播(有分工、等级、内部规范,较严密的社会组织);大众传播如何进行良好的人际传播?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掌握尽可能多的符号及意义,熟练进行编码、解码。应注意语言表达能力、词汇量、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效率的人际传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和符号。两个人要达到有效传播,他们的经验范围必须有若干共同的地方。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 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1)集合行为中信息和情
4、绪的传播,主要受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2)群体模仿和匿名性是解释集合行为的另外两种理论。(3)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是流言。 4.集合行为产生的基本条件:(1)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而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4.1组织传播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结构特点: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3.阶层制或等级制5.八种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 又称传播的政治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 (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5、1948年由美国政治学家H.D.拉斯韦尔提出。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1948年由美国数学家C.E.香农和W.韦弗提出。特点是将人际传播过程看作单向的机械系统。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5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W.施拉姆提出,此模式强调传者和受传者的同一性及其处理信息的过程,揭示了符号互动在传播中的作用。德弗勒模式 又称大众传播双循环模式。闭路循环传播系统中,受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送者,噪音可以出现于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此模式突出双向性。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日本的大众传播模式 5.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
6、报刊是国家的公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如在交战状态的国家里,军人统治下),集权原则甚至体现人民的意志。所以,对报刊应严加控制和审查,对违反有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2.自由主义理论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坚持个人的重要性,依靠个人和理智活动能力,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进而形成“观 点的公开市场”。在此市场中,最好的思想总会得到承认,而最劣的思想则会失去作用。3.社会责任理论 传媒(报刊)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报刊要“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记述,它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它应当成为“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7、要能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作为真正的职业传播者,还应当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标准,不会为金钱而去做某些事,切实关心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4.苏维埃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与组织传播媒介不可分割;大众传播媒介是作为国家和党的工具来使用的,并作为党实现统一的工具、发布“指示”的工具;它们几乎是专用于宣传和鼓动;传播者被强制性地要求承担严格的宣传责任;它们由国家经营和控制;传播者的自由和责任也不可分地连在一起。5.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a、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帮助人们了解、把握环境的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
8、与发展。(2)社会协调功能。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b、赖特的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2)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3)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称之为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4)提供娱乐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尤其在电视媒体中。 c、施拉姆的功能学说(1)大众传播的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 (3)一般社会功能
9、5.2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一个是现实环境,一个是拟态环境。 现实环境: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 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的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呈现的环境。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大众传媒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5.3 “控制研究”(control studies)。 制约和影响大众传播活动的外部因素: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6.麦克卢汉媒介决定论:1媒介即讯息(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
10、、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的发展能延伸人类五官的功能。);3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的特点是信息具有“高清晰度”和“低参与度”,其信息含量多而且清楚,接受者不必动用很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 比如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照片等;“冷媒介” 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必须以更多的感官和丰富的想象活动来填补其信息量的不足,如漫画、电视、电话等。);4地球村(随着广播、电视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又译为世界村。)8.卢因“把关人”理论 定义: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
11、角上,对流经他的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叫做把关(gate-keeping),而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gatekeeper)。(引入新闻研究领域的人:怀特)把关人的把关行为可以分为抑制与疏导。前者是指把关人准予某些新闻信息流通的行为,后者则是指禁止一些新闻信息流通或将其暂时搁置的行为。在互联网时代,把关人和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把关人”并没有消失,虽然在一定情况下“把关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但他们仍然是我们获得权威信息,真实新闻的重要来源。麦克内利,不止一位把关人。8.1“使用与满足”研究 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
12、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人们使用信息说到底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 9.受众的选择机制 1选择性接触2选择性理解3选择性记忆 三个层次10.受众反馈:在传播学中的反馈是指从受传者送回给传播者的少量意见信息。 10.1作用:有助于传播者检验和证实传播效果。有助于传播者改进和优化下一步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行为。能够激发和提高传播者的传播热情。 有助于传播者检查媒介信息所反映具体事实的真实度和准确度。 10.2特点:自我传播中的信息反馈具有自为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但它也具有不可靠和盲目的性质。 在人际传播中,信息反馈具有直接性、及时性和集中性、速知性等特性。 大众传播中的反馈特点是:(1)间
13、接性。 (2)迟延性。 (3)零散性。 (4)累积性11.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11.1形成因素:价值、信源、知识面、责任感、人际交往、社会地位11.2分布特点: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12.大众传媒效果阶段:对大众传播效果的性质和影响力强弱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魔弹效果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
14、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2有限效果论: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相当有限,往往小于人际传播的影响力;传播媒介通常只能加强或削弱受众的原有立场,很难改变他们顽固的态度和行为。 3宏观效果论: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是间接的、长期的和潜在的。从这种宏观的角度看,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仍然是一种强效果。 传播流: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二级传播:二级传播理论就是指意见从媒介到舆论领袖到受众再从受众到媒介的过程。又叫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多级传播:也称级传播,对两级传播观点的修改和补充。信息的传播可以是“一级”的,即媒介信息可以直接抵达一般受众;而影响的
15、传播则是“N级”(多级)的,其间经过大大小小的意见领袖的中介。13.四个理论及其提出者与内容沉默的螺旋:诺埃勒-诺依曼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从心理学看来,引发人类社会行为的最强烈的动力之一就是“不被孤立”,个人会因为害怕孤立而改变自己的行动。培养理论:格伯纳等人提出。由于传播媒介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发生着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在不知不觉当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知识沟:蒂奇纳、多诺霍和奥里恩: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
16、多,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获得媒介知识的速度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差距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上限效果假说:艾蒂玛和克莱因提出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个“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得也就早;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最终能在“上限”上赶上前者。14.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媒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
17、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即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15.网络传播的优势与缺陷:优势:1.网络使普通百姓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打破了所谓精英阶层对媒体话语权的垄断。2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一个个相互交流、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虚拟社区,网络具有强大的聚合力。3网络具有良好的交互性。4公众的意愿和看法可以更真实、充分地表达。5网络舆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6网络在传播速度上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缺陷:1.信息的准确性无法核实。2.匿名导致网络舆论中的情绪性言论较为突出。16.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 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7. 卡茨曼提出“信息沟”理论:A、新传播技术的采用将带来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量和信息接触量的增大。B、新技术的采用所带来的利益并非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均等的。C、既有的信息富裕阶层通过早期采用和熟练使用这些先进机器,能够比其他人更拥有信息优势。D、新媒介技术层出不穷,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趋势可能是“老沟”未填,“新沟”不断出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