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篇一:浅谈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服饰 摘要: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着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不可否认,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使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悠久的文化基因互为表里,形成一派独具特色的东方气息。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
2、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设计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 文化内涵 审美意蕴 时尚服饰设计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服装的款式与演变,服装面料的选用与搭配,服装颜色的选择与组合,特定场合着装的选筛与习惯,均记录着特定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也烙有特定时代的印痕。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
3、角色等。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三大内涵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但从宏观上而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和谐统一性”文化、“标示突出性”文化和“种类多
4、样性”文化三大内涵。和谐统一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发展史,和谐协调与规矩统一是其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诞生以来,一直在遵循着物理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的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的和谐、协调。情景交融、意象统一的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品质。 标示突出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元素主要表现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对服饰意念表达中的等级尊卑标示、行业职业标示、行为道德标示以及年龄结构性别的标示上。从原始部落头领与狩猎功臣服饰的标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表示,从文官武官的标示到现代军
5、装、职业装的标示,从官府制度中常服的礼制到今天的便服,晚礼服等,都彰显了其标示突出的文化内涵。标识显示不单单是一种“制度”(法制)的要求,更将其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的规范。这种将服饰标识功能的意念推到了一种登峰造极地步的文化,也大大推进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可以断言,如果没有数千年阶级社会冠服制度的保障,“衣冠王国”的殊荣是不可能获得的。 种类多样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又一特征。从纵向上看,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均有较大的差异。就以中国近三千年以阶级社会为形态的服饰“制度形态”演变的轨迹而言,周礼和汉服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也大,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要求。从横向上看,
6、由于中国地大域广,民族众多,其对服饰款式的追求上、对服饰色彩的忌讳上、对服饰材料应用的技术水平上,以及对服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场所的意象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时还反映出极大的对立。这种多样性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反映了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特征。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意蕴 1.适中、和谐的“情理美” 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婉约与中国人和平、知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儒家“中庸”之“中”、华夏“中国”之“中”,皆强调”不过分而和谐”,这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有明显体现。中国传统民族服装既不像西服那般可精确勾勒人体,又不同于古希腊、古罗马那样用一块布随意地披挂或缠裹于身上,而是采取“
7、半适体”的样式,即倡导一种包藏又不局限人体的若即若离的含蓄美。究其原因,“平和性情”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德为中华民族的先辈所推崇,所谓“人生但须果腹耳,此外尽属奢靡”,追求幸福的真谛是“精神快乐休闲,胜干物质进步”。这反映在服饰文化中就是讲究随意、闲适、和谐,没有过分的突出、夸张和刻意的造型,于恬淡之中给人一种含蓄、平和而神秘的美感。中国传统服装的制作者(裁缝)在设计和制作服装的过程中凭借直觉与经验,于“适体”中呈现的是一种含蓄的“情理美”,而非西方那种以数理为基础的精确到尺寸的“理性美”。 2.追求意境的“含蓄美” “含蓄”属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范畴,这一手法通常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寓于作品的形
8、象和意境之中,以达到启发联想、耐人回味之艺术效果,彰显“情中有景,景外含情”的艺术境界。这类似于中国画中的写意手法,即不豺着于对事物的客观再现,而强调欣赏某种朦胧的含蓄美,在虚实关系上偏重于对“虚”的张扬。引入到服饰文化的艺术创作中,就是设计者特别注重“不着迹象、超逸灵动”之美,不刻意追求数字上的精确性或纯形式的客观美感,而是崇尚用无穷的意象美含蓄地表现情感。如用宽衣大袍、中规中矩的样式或写实与变体相结合的动物、几何纹样、花草枝、藤蔓纹等具有抽象和寓意的服饰图案来传达一种与政治或伦理的关联意向。汉初之“袍”被作为礼服,一般多为大袖,袖口部分收紧缩小,紧窄部分为“祛”,袖身宽大部分为“袂”,所谓
9、“张袂成荫”就是形象化的描述;而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其画像人物皆穿着宽敞的衣衫,衫领敞开,袒露胸怀,或赤足,或散发,无羁放荡,张扬着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的人生品性,给世人以高山流水般随性自然的审美意境。中国传统的女性服装旗袍,是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完美结合的典范,它造型完美、结构适体、内外和谐,是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性的标准服装,是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在女装舞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旗袍的设计表面上不温不火,实质上内涵丰富、意蕴幽远,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通。光滑的质感和简洁的造型表现出流畅明快的线条与和谐一体的气韵,展示出东方女子温柔、典雅之美。这种气韵不仅展于外表
10、,而且沉于内心。穿上旗袍,既能衬托出东方女性优美的身段,又能显示出其幽雅的心境和悠闲的生活节奏,充分展示出中国传统服饰的含蓄美,呈现出一种宛若自然生命律动的朦胧佳境。 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1.继承:拓展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纵观华夏服饰文明的发展史可知,“谐调”、“统一”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真谛。自中国服饰文化诞生伊始,就遵循着理物取暖与审美表现、标识显示与象征表达、个性突出与喜庆吉祥相结合的制作原则,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服饰与社会、服饰与人群的和谐统一,而情景交融、意象统一更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最珍贵的审美品质。扬长避短,突出和谐协调是传承中国传
11、统服饰文化的关键。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受数千年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教“中庸道德”观的桎梏,政治因素影响极大,直到上世纪中期绿色覆盖全国,专衣“军干装”以及激情成“灰”等现象,使服饰呈现简单划一的窘境。这些不利于服饰文化发展的陋习都应摒弃。然而,占数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主流“和谐协调”文化应发扬光大,诸如以原色表现为主的大气而豪放的色彩文化;以追求内涵意义与表现形式圆满统一,最大限度地达到服饰与自然、与社会、与人协调一致的统一美原则;以及以民俗吉祥意象为特征的表现形式等优秀文化都应传承,都应发扬光大。 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中西合璧”,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途径。
12、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支撑,这一点已被历史所证实。特别是目前国外纺织技术,如非织造布技术的引进,将对我国服饰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起飞推进”作用。 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是传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形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也是一个大区域的国家,中国更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对服饰文化的追求必然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任何简单划一都将影响其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竞争,自由发展,集百家之长,扬百家之优,方能适应中国服饰文化发展之规律。服饰文化是人创造的,服饰文化是动态的,随着人类的进步,以及不同群体间文化交流的不断进行,必将导致新的服饰文化模式的诞生,中国传统服
13、饰文化大树必将永葆长青。 2.创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 在当代中国,传统服饰与时尚设计的审美融通对提高服装的文化附加值、满足时尚消费需求、缔造民族特色、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特殊意义。全球化时代的服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服装师在服装设计中都很注重对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用,以张扬本国服饰文化和民族特色。目前,我国现代服装设计整体上还存在着设计理念落后、创意不够、没能把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之中等问题;加之国外品牌纷纷涌入,国内又缺乏与之抗衡的品牌,使中国的服装设计在国内、国际竞争中均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影响了中国服装业的进一步发展。故,我们需要在借鉴传统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将传统与时尚有
14、机地融合在一起,将之从表面符号的简单借用提升到对服饰文化内涵的审美体认与表征阴,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发展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和谐融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文化。 实现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时尚设计的完美融通,实质就是一种在继承传统服饰文化基础上的创新。这种创新首先须领会传统文化,否则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设计师要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把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神理念,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各种时尚理念、理论资源加以整合,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创造性地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丰富其文化蕴意,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防止对传统元素符号化、表面化的简单组合或图解式、猎奇式的样品展览。
15、好的服装设计创意是设计师在把握了传统服饰文化理念之后,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对传统文化积累、消化并感悟的一种自然情感表述,而不是现买现卖、照猫画虎。河南“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中展示的服装就非常具有文化价值。拜祖服装系列大多采用的是中性的流行色系列,颜色迥异、面料粗朴,以金色缎带镶边;纽扣的设计则采用盘扣样式,其金属材质与服篇二: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 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符号,是人类文明和审美思想的指向标,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风貌、人们思想和传统理念。服饰作为一个民族演进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16、明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礼制审美和生活习俗等等。中国素有衣冠故国的美誉,早有易、系辞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可见中国服饰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 一、龙凤纹样的服饰图案、体现着皇权的威严 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服饰最富有特色的纹样之一,它不仅积淀了深厚的华夏文明,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中国古代,龙凤图案一直是皇权的专用纹样,成为权力的向征。 龙凤纹样在服饰中的运用超始于殷商时期,造形抽象怪诞;至春秋战国,龙凤纹样变得富有生气,并开始与皇族文化相融合;发展至唐代可谓繁荣期,龙凤纹样华丽精致,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
17、龙鳞识圣颜。描写的就是皇帝服饰中的龙纹图样,生动形象。此后历代君王都以龙纹作为帝王服饰的纹样,且形式多变、造形丰富。凤凰作为帝后服饰中的图案,也是身分和地位的象征,与皇帝的龙纹相呼应,不仅体现在服饰的刺绣上,也体现在女性的头饰和发饰上。唐宋以后,男性官服上也出现凤凰图纹,成为权力高低的象征。 龙凤纹样在服装中能经久不衰的运用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也蓄藏着浓厚的中国味,深受人们和外国友人的喜爱,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未来的憧憬,对吉祥的渴望和世代相传的祝福,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云龙凤虎等等都寓意着美好的事物,这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于人们思想中的印记和传统理念。直到现代,龙凤图纹
18、仍然是中国服饰中的重要纹样,在服饰文化的对外交流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服饰色彩的差别、彰显封建等级和时代审美趣味 服饰色彩差异最为明显的应属古代官服,官服的色彩象征着官员品级的大小高低。官服以颜色分级别始于唐代:三品以上官服为紫袍,五品以上官朋为绯袍,六、七品官服为绿袍, 八、九品官服为青袍。白居易瑟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表达的是仕途不济的悲伤心情,官位级别低下。 虽然历代的官服在形式和色彩上可能会所不同,但是其内涵寓意都是如出一辙,即体现着儒家的等级思想和忠君效力的的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理念在服装色彩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和运用。 服饰中的色差不仅是封建等级的坐标指向,也是社会审美趣味的反映。例
19、如唐代文明开化、繁荣多元,其服饰色彩也是丰富多彩,形式多变新颖,有明显的外来文化和民族多元化的特性;而宋代崇尚文治,其服饰色彩与唐代相比,款式缺乏创新,色调趋于单一,有向质朴、洁净、自然方向倾斜的趋势。可见,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服饰色彩也有考究,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气息。 三、服饰布料考究细致、反映社会地位和宗法制度 以古代丧服制度为例,丧服是指在血缘关系网中一人死了,有关系的人应遵守规定用特定的服饰以志哀悼。1 服制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各等级服布料有所不同,如斩衰服以粗麻布制作,不缝下边,是最亲近人应穿着的丧服,如子女为父母服丧、妻为夫丧;大功以粗熟布制作,是关系
20、稍远一些的人穿着的丧服,如妻为夫之祖父母服丧等。它体现的是古代宗法原则,亲者其服重,疏者其服轻的传统思想得到应证,是儒家的礼仪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结合。 同时,布料还是不同身分和地位的象征。古代平民百姓、奴仆穿的都是褐、布衣。褐是粗糙的麻、毛编织品,布则比褐细致一些,成为平民百姓的衣着布料。经 middot;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描述的就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的生活,是贫贱者的常服。而达官贵人的服饰布料多是绫罗绸缎、丝帛锦绢。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眼中的王熙凤,对其服饰有重点描写: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关翡翠撒花洋绉裙。把富贵显达的身分表现得恰如其分。 四、玉
21、佩作为服装配饰、体现文人雅仕的高端品行 服装的配饰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画龙点睛之笔的作用。与现代人们的装饰物不同,古代人常以佩玉为装饰,这与古人的理念思想和玉本身的品性密不可分。 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都秉持正以修身、平治天下的理念,在古代,玉一直与封建等级制度密切联系,是达官贵人的饰物,礼记 middot;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候佩山玄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其次,玉还镀着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古人把玉器作为辟邪之器,是讨吉祥之意,这与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的认知肤浅有极大联系;再次,玉又是古代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志,玉的洁白纯净与仁、礼、乐、知、忠、信等品德联系在一起,因此也深受
22、文人墨客们的追崇,喜爱随身佩戴。不管是自身修养,君子之交,都与玉本身蕴含的良好品德相关联。 古人佩玉在腰间或是镶嵌于帽毡,以示身份和地位,在起到装饰美观的同时,流露着一群时代人的思想修养和传统观念,是服饰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篇三:中国古代服装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服装饰品的形制符号也绝不仅仅是美化和装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象征意义。最典型的是玉饰的使用,它早已和伦理道德宗法联系在一起,为统治阶级服务。除了祭祀中玉的神圣象征外,同样也有表示权力等级的作用。由于儒家文化对玉的道德化、人性化理论,“君子比德于玉”(礼记玉藻),玉成了品行道德的象征,玉饰则是君子必配的修身之物,同时形成了修身的配玉理
23、论。 尽管在阶级社会中,服饰的形制和色彩都不能为劳动人民所左右,但是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心灵手巧的人们也能够在不违反服饰制度的情况下创造自己的服饰形制符号,这就是民间的吉祥服饰,它们成了庶民阶层渴望吉祥平安生活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在统治阶级压迫下的美好希望和理想。民间的虎头鞋、长命锁等都代表了劳动人民对旺盛生命力和家人平安幸福的祈盼。虽然从古至今,人的体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服饰的演变却丰富多彩。中国古代的服饰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形制符号,其中以皇帝的服饰最为详尽繁复,每一种形制的出现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不同的时代也赋予同样的形制符号以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为了限制诸侯僭越、以下犯上,更为了确
24、立皇室独尊的威严地位,从周代开始就制定了详尽的礼制。服饰制度作为礼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从表象上来区分统治阶级及其内部等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符号。某些形制符号因为其特定的象征意义成为某些阶层的专有,任何其他阶层的人不可侵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龙袍,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为皇权的象征,任何人越权使用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冠”在我国古代是关于等级地位的尤其重要和特殊的形制符号标记,它有着非常严格的定制,它是贵族阶级身份地位的象征,平民百姓没有带冠的可能。礼记冠义中详细地规定着冠作为成人和贵族象征的各种等级分类制度,“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
25、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这说明此时冠的等级已经与人的尊严联系起来了。中国古代社会中,贵族阶层的人物交往都需衣冠齐备端庄,方可以示人,否则被视为对对方的大不敬。皇帝冕服上的冕冠,包含着许多具有各种复杂象征意义的形制符号。冕冠,帽桶为圆,冕盖为方,象征天圆地方,以示皇帝是奉天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冕板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向前倾斜,象征皇帝应该关心黎民百姓。天子冕板上的旒是为了提醒君主要正气,行为举止要端庄。另外帽卷两端各有一个孔,用来插玉笄,从玉笄两端垂玉,也称做充耳,象征和警示着天子不能轻信谗言,要对其充耳不闻。冠饰的形制符号,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一个缩影,表明服饰形制
26、符号与象征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象征符号的出现、确立和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文化初始阶段,服饰就作为一种特别的符号与象征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原始氏族公社里,图腾符号不断地出现在氏族成员萌芽阶段的各种衣饰上,它作为祖先的象征,保护着整个氏族,同时也是防止同一氏族成员通婚的标记。从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经系辞下)开始,服饰就不仅仅是作为取暖的衣物和美化的饰品,除了实用功能之外,它本身就已经承载了政治和伦理因素,已经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汉代儒家文化独尊地位的确立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服饰符号象征意义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后汉
27、书舆服志中的“非其人不得服其服”和新书服疑中的“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都清楚地表明,在阶级社会中,服饰作为一种符号,成为等级贵贱的象征。中国古代社会对于礼制的重视也更加促进了服饰符号象征性的普及和发展。此外,高度集权的封建统治在制度上自上而下地使服饰成为集礼制、政治、伦理、教化、等级、地位、宗教、民族等为一体的符号象征。 在这里,笔者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符号与象征的关系问题。 虽然从古至今,人的体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服饰的演变却丰富多彩。中国古代的服饰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形制符号,其中以皇帝的服饰最为详尽繁复,每一种形制的出现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不同的时代也赋予同样的形制符号以不同
28、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为了限制诸侯僭越、以下犯上,更为了确立皇室独尊的威严地位,从周代开始就制定了详尽的礼制。服饰制度作为礼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从表象上来区分统治阶级及其内部等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符号。某些形制符号因为其特定的象征意义成为某些阶层的专有,任何其他阶层的人不可侵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龙袍,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为皇权的象征,任何人越权使用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 “冠”在我国古代是关于等级地位的尤其重要和特殊的形制符号标记,它有着非常严格的定制,它是贵族阶级身份地位的象征,平民百姓没有带冠的可能。礼记冠义中详细地规定着冠作为成人和贵族象征的各种等级分类制度,“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
29、,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这说明此时冠的等级已经与人的尊严礼仪联系起来了。中国古代社会中,贵族阶层的人物交往都需衣冠齐备端庄,方可以示人,否则被视为对对方的大不敬。皇帝冕服上的冕冠,包含着许多具有各种复杂象征意义的形制符号。冕冠,帽桶为圆,冕盖为方,象征天圆地方,以示皇帝是奉天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冕板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向前倾斜,象征皇帝应该关心黎民百姓。天子冕板上的旒是为了提醒君主要正气,行为举止要端庄。另外帽卷两端各有一个孔,用来插玉笄,从玉笄两端垂玉,也称做充耳,象征和警示着天子不能轻信谗言,要对其充耳不闻。冠饰的
30、形制符号,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一个缩影,表明服饰形制符号与象征的关系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服装饰品的形制符号也绝不仅仅是美化和装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象征意义。最典型的是玉饰的使用,它早已和伦理道德宗法联系在一起,为统治阶级服务。除了祭祀中玉的神圣象征外,同样也有表示权力等级的作用。由于儒家文化对玉的道德化、人性化理论,“君子比德于玉”(礼记玉藻),玉成了品行道德的象征,玉饰则是君子必配的修身之物,同时形成了修身的配玉理论。 尽管在阶级社会中,服饰的形制和色彩都不能为劳动人民所左右,但是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心灵手巧的人们也能够在不违反服饰制度的情况下创造自己的服饰形制符号,这就是民间的
31、吉祥服饰,它们成了庶民阶层渴望吉祥平安生活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在统治阶级压迫下的美好希望和理想。民间的虎头鞋、长命锁等都代表了劳动人民对旺盛生命力和家人平安幸福的祈盼。 纹样符号是中国服饰文化体系中与象征关系连接最紧密的一个方面。 中国古代服饰的“十二章”之制是等级严明的尊卑象征,上可以兼下,下绝不可僭上。这十二种纹样分别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逐渐成为中国历代帝王的专用纹饰,它是中国古代王权的标志。这样,后来的服饰制度基本确立为:天子的服装十二章纹,诸侯只能使用龙以下八种纹样,大夫用藻、火、粉米纹样,士用藻、火纹样,平民服饰上不准有纹饰,称为“白丁”
32、。由此,通过服装的纹样符号,传达着封建社会不平等的社会讯息。但是中国古代服饰上同样也有劳动人民创造的吉祥纹样流传至今,有象征子孙繁衍的莲子、花生纹饰,也有象征驱邪的五毒纹样,还有象征平安吉祥的抓髻娃娃纹样等,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丰富创造力。 我国的民族服装也异彩纷呈,展现出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和韵味,每一种纹样符号都有其特定的象征内涵。以苗族服饰为例,其象征体系极为发达,这些符号承载着苗族文化的信息,并形成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特点。苗族服饰上的图案、花纹符号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苗族的山川河流、城市、城墙、街道等。有些纹样符号描绘出特定的历史事件,显示了苗族历史发展的轨迹,被认为是苗
33、族传世的“无字史书”。今天苗族服饰上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符号仍然能够传达给我们独特生动和意义悠长的神秘信息。 中国古代服饰是改朝换代的象征,几乎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要实行“易服色”的举措。因此,服饰的色彩符号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从周代开始,服饰色彩就被纳入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色彩被赋予了象征高贵与卑微的人为因素。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象征高贵,所以只能用于礼服、外装和上衣,间色是用于内衣、下裳以及妇女和平民服饰的颜色。而每个朝代另有自己的色彩崇尚,因此服饰色彩制度也不相同,此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服制选择相配的色彩。中华民族色彩审美受“阴阳五行说”影响,五行与五色、五德相连,黄帝土德尚黄,夏禹木德尚青,商属金德尚白,周代火德尚赤,秦属水德尚黑。五行相克,循环发展。汉属土德,虽开始随秦尚黑,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