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56.48KB ,
资源ID:258016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8016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案四 文言断句.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案四 文言断句.docx

1、学案四 文言断句学案四文言断句从考查形式看,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有两种题型:一是客观题,选取阅读材料中的几句话,给出四种断句样式,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如近几年的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卷卷、天津卷等;一是主观题,要求考生断句的内容有的是节选自阅读材料的片段,有的是与阅读材料有关的其他文章片段,一般要求断开68处,近年来浙江卷就是这样考查的。核心考点借助大标志断句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浙江卷近几年高考均是采用主观断句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用“/”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相

2、对而言,主观断句题难度要高于客观选择题,但不论是采用哪种考查形式,考生在断句时均应掌握“借助6大标志断句法”。一、凭借名(代)词断句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

3、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即学即练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不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解析本题抓住“道”“鼻”“目”这几个名词,再结合结构对称,就可准确断句。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参考译文】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刻大了,

4、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为了以后可以再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二、凭借对话(引文)断句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在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即学即练2.用“/”给下面文段画线的句子断句。上【注】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5、万 上 曰 于 公 何 如 曰 如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上:指刘邦。答案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参考译文】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各自是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您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你会被我捉获?”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

6、于带领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您捉获的原因。”三、凭借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在文言文中,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为此我们借助虚词断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类虚词: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例:(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2)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记)(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加点的虚词作为发语词,一般放在句首,与前一句应断开。2.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

7、(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例:(1)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2)而今安在哉!(赤壁赋)(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逍遥游)加点的虚词放在句尾,作为句尾语气词,应与后一句断开。3.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例:(1)孰与君少长?(鸿门宴)(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3)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加点的虚词都是疑问词,一般放在句首,与前一句应断开。4.复音虚词(包括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

8、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例:(1)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六国论)(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加点的虚词一般作为关联词语,一般放在句首,与前一句应断开。5.其他:“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例:(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2)吾从而师之。(师说)(3)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加点的虚词用于句中,其前后一般不断句。即学即练3.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 其 患 在 于

9、责 其 义 之 太 深 而 求 其 法 之 太 切 夫 六 经 之 道 惟 其 近 于 人 情 是 以 久 传 而 不 废 而 世 之 迂 学 乃 皆 曲 为 之 说 虽 其 义 之 不 至 于 此 者 必 强 牵 合 以 为 如 此 故 其 论 委 曲 而 莫 通 也。(选自苏轼文集诗论)解析要给画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盖、而、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也”属于句尾虚词,“于”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

10、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参考译文】自仲尼去世以后,六经的事理,就散失而不能让人理解了。其弊端大概在于后人对于意义的探求太深,对于理法的探究又太急切。六经的事理,就是因为它贴近人的性情,所以才能流传很久而没有遭废弃。而社会上那些迂腐之士,却都曲解立说,即使它的本义不是这样的,也一定牵强附会硬认为是这样,因此它阐释的事理不流畅透彻。四、凭借特殊句式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

11、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还常常会遇到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补出省略部分,方能正确断句。即学即练4.用“/” 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 志 正 外 体 直 持 弓 矢 审 固 而 后 可 以 言 中 故 古 者 射 以 观 德 德 也 者 得 之 于 其 心 也。(明王守仁观德亭记)解析这段话的末尾有两个“德”字连在一起,这种情况一般要断开。从第二个“德”字到结尾,“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很明显是结构为“者也”的判断句式,判断句中间的“者”,表示判断内容和被判断对象之间的停顿,必然要断开。答案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

12、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参考译文】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品德,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五、凭借对称结构断句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即学即练5.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 不 期 众 少 其 于 当 厄 怨 不 期 深 浅 其 于 伤 心 吾 以 一 杯 羊 羹 亡 国 以 一 壶 餐 得 士 二 人。”解析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

13、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答案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参考译文】中山君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两个勇士。”六、凭借修辞断句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断句。即学即练6.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14、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节选自列子愚公移山)解析此语段中多次出现两字重复,运用了顶真手法。 此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答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参考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7.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 刘 之 不 敌 天 下 之 所 知 也 言 兵 不 若 曹

15、操 之 多 言 地 不 若 曹 操 之 广 言 战 不 若 曹 操 之 能 而 有 以 一 胜 之 者 区 区 之 忠 信 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解析句中“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三个句子在句式上构成排比句。答案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参考译文】这种做法和曹操有什么区别呢!曹军和刘军军力不相当,天下人都知道。就军队而言不如曹操的多,就土地而言不如曹操的广阔,就打仗而言不如曹操的战斗力强,但是有一点可以

16、胜过他,那就是忠诚信义。孔明放逐了刘璋,已经辜负了天下有志之士的期望, 这时才开始治理军队振奋士气,成为仁义之师,向东长驱直入,再想着让天下人响应,大概也很难了。 课时作业文言断句(时间:45分钟分值:68分)题组一语段练1.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4处)(3分)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靖康之祸,官书散失。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之盛行于时也。公绝类之英,间气所生。同时文人,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而 后 来 卑 陋 之 士 不 满 其 相 业 因 并 废 其 文 此 公 生 平 所 谓 流 俗 胡 于 公

17、 死 后 而 犹 然 也?(节选自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解析根据语意、句式和标志词可判断。“后来卑陋之士”是名词性短语,作“不满”的主语。主谓间停顿,可在“卑陋之士”后停顿。“因并废其文”与前面构成承接关系,“因”是“于是,就”的意思,前面可断开。“此”指代前面“卑陋之士”的行为,前面可断开。且“此公生平所谓流俗”是独立的一个判断句,后面应停顿。“胡也”是一个疑问句式,单独成句,“胡”前应断开。答案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参考译文】宋代政和年间,官府编撰书稿,各位大臣的文章,只有临川集能够入选其中。靖康之祸发生后,官府编撰的书籍分散失落。个

18、人所收藏的临川集竟然没有完善的本子,不如欧阳修的文集、曾巩的文集、苏洵苏轼的文集在当时流行。王公超过众人的才华,是他闲适超然的性情所致。同时期的文人,虽然见解主张一向不同,尚且都推崇王公的文章,口上称赞心中佩服,常常达到极点。可是后来平庸浅陋的人,因为对他担任宰相的功绩不满意,于是连王公的文章一块鄙弃,这就是王公生前所说的流俗吧,为什么在王公死后仍然是这样呢?2.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4处)(3分)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

19、贯串二十五代,而 欲 以 末 学 陋 识 操 觚 窜 定 其 间 虽 复 穷 老 尽 气 刿 目 心 亦 何 所 发 明?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文段内容。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虽”“亦”前面都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答案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心/亦何所发明?【参考译文】以前江淹曾说过:“写史书没有比写志更难的了。”实在是因为“志”是典章制度所依赖的,不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的人是不能写的

20、。陈寿号称擅长叙事,李延寿也被称为是非常了解过去的史实(的人),但是他们所写的两部史书,都有纪、传,却唯独不能够写志,只侧重记事。何况上下几千年,横贯二十五个朝代,而我想要凭借自己微不足道的学问和浅陋的见识,执笔删改订正那些典章制度,即使我穷尽一生精力,呕心沥血,又能对世人有什么启迪呢?姑且记载自己看到听到的东西,来防备自己遗漏忘记罢了。3.用“/”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初 亦 高 谈 秦 汉 谓 东 京 以 下 无 可 取 已 而 悟 欧 曾 作 文 之 法 乃 尽 焚 旧 作 一 意 师 仿 尤 得 力 于 曾 巩 唐 顺 之 初 不 服 其

21、说,久乃变而从之。(选自四库全书总目)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已而”前要断开,名词“秦汉”“旧作”作宾语,后面都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参考译文】王慎中写文章,起初也高谈秦汉时期的文章,认为汉代以后的文章没有可取之处。不久领悟欧阳修、曾巩写文章的方法,于是全部烧毁了以前的作品,一门心思地学习效仿,尤其致力于向曾巩学习。唐顺之起

22、初并不信服他的学说观点,时间久了就改变自己的想法而跟从他学习。4.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5处)(3分)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 一 言 一行 之 可 纪 述 者 靡 不 旁 搜 广 辑 因 文 析 类 以 成 一 家 言 其 大 要 采 诸 序 记 杂 文 之 行 世 者 而 不 敢 妄 缀 一 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段的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先断开

23、比较明显的地方。标志词多为虚词,画线句中的两个“者”后面要断开,虚词“因”“以”“其”前面要断开。点断之后,再翻译一遍看能不能读通,最后确定点断处。答案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参考译文】我在杭州的朋友王丹麓,手写装订了今世说一书,大概是模仿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稍微删其条目而写成的。我得到并阅读了它,上自清朝以来有名而贤良的大臣,下至隐士、儒生,凡是可以记载的言行,无不广泛搜求收集,根据内容分类,自成一家一言。它大多内容摘自那些流行于世的序、记、杂文之类的书中,不敢妄自修饰点缀一个字,他的详细谨慎不害怕麻烦就像这样。5.用

24、“/”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三事忠告二则(节选)张养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 曰 彼 之 不 修 何 预 我 事 瞬 息 代 去 自 苦 奚 为 此 念 一 萌 则 庶 务 皆 隳 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联系前后文,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标志词

25、,如“何、则、矣”等即可。答案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参考译文】治理百官如同治理一个家庭,古人曾经有过这样的教导。作为一个家庭主事的人,不论事情是缓还是急,是大还是小,都应当知道。有不知道的情况,就不能治理好(这个)家庭。何况治理百姓的行政长官,有很多责任集于一身,像学校,像驿站,像粮仓,像监狱,像农田水利,像桥梁堤坝等各种工程,总共主管的工作太多了。观察时机,估量能力,破损的要修理它,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以前所没有的要谋划它。如果说:“他们自己不去整治,与我有什么关系,任期很快过去,自找苦吃干什么?”这样的念头一旦萌生,那么各

26、种政务都会懈怠。前辈说公家的事务,有一丝一毫不尽心尽力,就是苟且享受俸禄,要遭到上天的惩罚。6.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 恐 予 之 愚 且 贱 闻 与 见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则 求 夫 贤 而 有 名 位 闻 与 见 之 博 者 而 从 之 问 其 人 之 孰 可 举 者 卒 亦 未 见 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节选自(宋)曾巩送丁琰序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

27、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篇短文,大致了解整篇内容,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词,如本文中的“也”“则”“者”“而”“焉”等。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答案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参考译文】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下达诏书,选定朝臣,让他们分别荐举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担任太守或县令。每次被举荐的人都有姓名,我看到这些人的名字,然后推求考察那些人的资质品行确实能够胜任的人,到最后也一直没有见到过。被举

28、荐的人已经是这样了,那么从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人中,暗暗揣摩那些人中有谁真该被荐举,最终也一直没有见到过。我还担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闻与所见太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贤明而又享有名声与地位、所闻所见也广博的人请教。向他询问他所了解的那些人有谁真该被荐举,可也最终一直没有见到过。这难道真是天下人原本就可以欺骗,而上天压根就没在当今降生人才吗?7.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

29、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参考译文】齐桓公采用管仲的谋划,通过对物价贵贱的控制,开发山海资源物产,使得诸侯前来朝拜,凭借小小的齐国,显赫地成就了霸主的名声。魏国任用李克,充分开发土地资源,使魏文侯成为强有力的国君。从这以后,天下处于战国时代,互相争斗,尊崇欺诈和武力而轻视仁义道德,推崇先占有财富而后讲究辞让。所以平民百姓之间富有的人有的累积上万财富,而贫穷的人有的连糟糠都吃不饱;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小的诸侯国,

30、使它们称臣服从,而弱小的诸侯国有的断绝了祖宗的祭祀,国家也灭亡了。延续到秦,最终使海内统一。8.用“/”给下面短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

31、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参考译文】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得到了几十把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与它们相比的了。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我问原因,工匠说,木材的质地不平直,纹脉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我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方法还不准确。我凭借弓箭打天下,认识这些弓箭还不完全,况且天下的事物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9.用“/”给下面短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嗟乎!有凤凰焉,而后可以和百鸟之声;有麒麟焉,而后可以谐百兽之声;有圣人焉,而后能使天下之人之声皆得其中,终和且平,而无噍杀嚣陵之患。四 灵 不 至 君 子 之 所 为 致 慨 也 若 曰 厌 苦 人 声 而 欲 逃 之 山 林 以 听 夫 无 所 求 而 自 然 之 鸣 焉 是 鸟 兽 同 群 而 薄 斯 人 之 吾 与 也。答案四灵不至/君子之所为致慨也/若曰厌苦人声/而欲逃之山林/以听夫无所求而自然之鸣焉/是鸟兽同群/而薄斯人之吾与也【参考译文】唉!有凤凰在这里,然后能使百鸟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