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48.43KB ,
资源ID:257757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7757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知识与能力题目.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知识与能力题目.docx

1、教育知识与能力题目教育知识与能力题目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历代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例如,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 。如何理解因材施教原则?应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做到: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

2、有何兴趣、爱好与特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有关的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专家点评: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基本方式是“掌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

4、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种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一课程与教材(客体) 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学生的认识实际上走的是

5、人类认识的捷径。 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目的 )制定的。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重视组织各种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扬教学民主。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是学校进行素

6、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教学活动便不存在;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

7、因势利导,使学生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成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然后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认识逐步深入,以获取新知。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有耐心、有重点,要深入下去,提出补充问题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启发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独出心裁地完成作业,以便发展创造才能;发扬教学民主。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

8、问质疑等。教学的一般任务有哪些?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将储存在书本或其他的信息载体中的物化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经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将人类总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知识结构。(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有规律、有节律地学习与生活。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

9、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青少年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与哪条教学原则的思想是一致的?谈谈该原则在实际

10、中应如何贯彻运用。孔子很重视知识的巩固问题,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与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是一致的。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在教学中,贯彻巩固性原则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要使学生知识掌握得牢固,首先在传授时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留下极深的印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当然,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作机械记忆。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为了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要安排好复习的时

11、间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使他们学会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口诀帮助记忆。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改组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来巩固知识。它不是要求学生原地踏步,反复温习,而是在前进中巩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在运用知识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 主动谈话)。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准备好问题、准备好谈话计划、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善于启发诱导、做好归纳、小结。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

12、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进而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3、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知、情、意是教学过程内在的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与教学内容相关,也与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这些方面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

14、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总之,要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通过教学,不仅促进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进程,而且使人类文化一代代继承发展。(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的作用直接地、具体地表现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它扩大了个体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

15、发展。(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但是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循序渐进原则如何理解?应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原则应注意: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教学大纲、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但这不是要教师照本宣科,而是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编写一个讲授提纲,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16、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要求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注意重点就是注意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当做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较多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它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不可违反,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学习进度就会加快,效率就会提高。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各种教学方法有哪些基本要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

17、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

18、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4)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演示前的准备。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5)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精选练习材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6)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

19、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进而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做好实验准备。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写出实验报告。做好实验小结。93.根据泰勒的课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可以分为: 、 、 、 四个步骤。94.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以及教科书。(一)课程的一般概念: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我国的课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

20、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课程,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同样体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与个体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原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蓝图,对保证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二)课程的分类: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而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则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

21、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幼儿园课程飞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包括: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第二节 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从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到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如果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性程度为准则,可以依次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

22、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教育目的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2.培养目标:它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教育目的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3.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4.

23、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二)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1.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其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1.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2)教学

24、计划的构成: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2.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3.教科书设计: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

25、(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第五,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第五节 课程评价(一)课程评价的概念: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在泰

26、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第一,背景评价。第二,输入评价。第三,过程评价。第四,成果评价。三)课程评价的过程:在课程评价中,评价者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第二步,搜集信息;第三步,组织材料;第四步,分析资料;第五步,报告结果。.根据泰勒的课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可以分为: 确定教育目标 、 选择经验、 组织经验 、 评价结

27、果 四个步骤。106.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107.五段教学法包括 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 五个阶段。1.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乌申斯基)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历史时期是(古代社会)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4.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5.班主任对团队组织起(指导作用)6.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7.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中,哪一种为教学的辅助方法(演示法)8.我国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并且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28、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榜样示范)A.陶冶教育B.实际锻炼C.榜样示范D.品德评定10.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德育内容)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基本上是(学科课程)2.六学二馆是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其中二馆是(崇文馆和弘文馆)3.德育原则是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A.德育原理B.德育规律C.基本要求D.具体途径4.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活动的(中介)5.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与顺序性) 6.从实质上说,教学过程是(特殊认识过程) 7.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于(教材内容)8.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校外教育主要

29、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9.在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1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格言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自我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2.在中国近代史上,蔡元培第一次把美育列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是在(912年)3.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必然有教育现象,这说明了(.教育的永恒性)4.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5.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6.课外校外教育中具有普通性的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7.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个人本位论思想)8.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9.

30、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自我教育法)10.初中生生理发展最重要的特征是(.性成熟)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粘液质气质类型对应。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中间)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永久遗忘)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嗅觉适应).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视轴辐合)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指向性与集中性)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发散思维)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道德感)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双趋式冲突)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

31、名字就跑过去是(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1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是(昆体良)1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大教学论)1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1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1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个人本位论思想)1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1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永恒性)1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灵活性)2.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

32、觉的哪种特性?(选择性A)3.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感觉适应)4.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周围神经)5.有预定目的,用专门方法的识记是(有意识记)6.长系列的材料,中间部分记忆的效果差,两端效果好,这是由于中间部分要受哪种抑制干扰?(双重)7.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 8.年龄智商的公式是(IQ=MA/CA100)9.人的认识的倾向性是(兴趣) 10。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现实与人的需要)1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1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教育学)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