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30.02KB ,
资源ID:2575521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7552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影像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影像教学大纲.docx

1、最新影像教学大纲影像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疗专业(七年制)用一、课程简介医学影像学是指应用一定的条件,如设备、材料和技术等,使人体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成图像,再运用这些图像资料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临床医学学科。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的范畴不断扩大,在传统的X线诊断技术、超声学和核医学的基础上,又相继出现CT、MRI、DSA等新的影像技术。与此同时,医学影像学突破以往只限于诊断的局面,开辟了以介入放射学为代表的影像治疗新领域,使医学影像学发展成为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独立的临床医学学科。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七年制临床医疗专业,系考试课。因此,本学科的教学将以X

2、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着重于各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疾病的影像征象分析和诊断,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本学科目前采用第1版医学影像学(张雪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作为教材,分配课时65学时,理论与实习基本按3:1分配。各系统授课可按照具体情况参照下表适当调整。内容理论课时实习课时总论3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94骨骼系统94呼吸系统93循环系统62消化、泌尿系统94介入3合计481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来进行教学和学习,并应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要求与内容第一节

3、X线成像1熟悉X线产生的原理以及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2掌握X线的特性: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生物效应。3全面了解各种X线检查技术的应用原理、优缺点、适应症和注意事项。4熟悉造影检查的方法以及造影剂的分类、应用。5了解X线防护的措施及其具体内容。6熟悉X线诊断的新进展CR、DR的基本原理、优势以及临床应用。第二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DSA的基本设备、基本原理和成像方式;熟悉DSA的优点、各钟造影方法的选择原则以及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第三节计算机体层摄影(CT)1熟悉CT成像的基本概念、成像原理和CT机的基本结构。2了解CT机的分代,熟悉CT设备和技术的进展,尤其是螺

4、旋CT的优势,并熟悉各种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3熟悉CT检查方法以及其临床应用。第四节磁共振成像(MRI)1熟悉MRI基本结构、成像原理以及各种序列脉冲的优势与应用。2了解MRI新技术(MRA、MRS、DWI、PWI、fMRI)及其临床应用。3了解MRI对比剂的机制、分类和临床应用。第五节超声检查1熟悉超声仪器及图像的基本概念,了解各型超声仪的工作原理。2了解各型超声仪的临床应用价值。第六节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1了解PACS的定义、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临床应用。第七节影像诊断原则与诊断步骤1掌握解诊断的原则与步骤,熟悉影像阅片的方法及程序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一、目的与要求1.了

5、解颅脑和脊髓的检查方法;2.熟悉颅脑和脊髓的X线、CT和MRI正常解剖;3.掌握颅脑和脊髓的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尤其CT、MRI表现;4.掌握常见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外伤、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5.熟悉脊髓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检查方法1颅脑(1)X线检查:平片、血管造影;(2)CT检查:平扫、增强、CTA以及CT灌注扫描;(3)MRI检查:侧重常规序列的讲解,简单介绍功能成像。2脊髓(1)X线平片:常规正侧位;(2)脊髓造影:了解适应症;(3)CT检查:平扫、增强以及脊髓造影CT(CTM);(4)MRI检查:侧重常规序列的讲解,简单介绍MR脊髓成像(MRM)。第二节正

6、常影像解剖1头颅平片的正常表现和变异,侧重讲述颅缝、囟门、颅壁压迹、蝶鞍的表现;2颅脑CT、MRI横断面正常表现;3脊髓CT、MRI正常表现。第三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1颅脑(1)平片:侧重讲解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定位征象;(2)CT和MRI:分别讲解颅内病变的病灶显示、强化表现、脑水肿、占位效应、脑积水和脑萎缩的表现;2. 椎管内肿瘤简单介绍X线平片和脊髓造影的表现。第四节颅内肿瘤1神经胶质瘤:熟悉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表现,掌握其CT和MRI征象。2脑膜瘤:熟悉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掌握CT和MRI征象。3垂体腺瘤:了解其分类和临床表现,掌握微腺瘤和大腺瘤的CT和M

7、RI特点。4颅咽管瘤:熟悉其好发部位、病理特点以及CT、MRI诊断依据。5生殖细胞瘤:熟悉其好发部位、病理特点以及CT、MRI诊断依据。6听神经瘤:熟悉其病理改变,掌握CT和MRI表现,了解桥小脑角占位的鉴别诊断。7血管母细胞瘤:了解其病理特点,熟悉CT和MRI表现。8脑转移瘤:熟悉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掌握CT和MRI特点。第五节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结合动脉性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改变,重点掌握常规CT和MRI表现;熟悉腔隙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的CT和MRI诊断要点。2脑出血:结合脑出血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着重讲述常规CT和MRI表现;3结合病例,熟悉蛛网膜下腔出血、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的CT、MR

8、I、DSA的表现。第六节颅脑外伤1.硬膜外血肿:了解本病的发生机理、病理改变,掌握其CT和MRI表现。2.硬膜下血肿:了解本病的发生机理、病理改变,掌握其CT和MRI表现。3.脑挫裂伤:了解本病的发生机理、病理改变,掌握其CT和MRI表现。4.弥漫性轴索损伤:自学。第七节颅内感染性疾病1.化脓性脑脓肿:了解发病机制、病理表现,掌握其CT、MRI典型表现。2.颅内结核:熟悉CT、MRI表现。3.病毒性脑炎:自学内容。4.脑囊虫病:自学内容。第八节脱髓鞘疾病本节简单介绍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表现。第九节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障碍本节为自学内容。第十节脊髓疾病结合病例,介绍常见的脊髓内肿瘤(室管膜瘤、星形

9、细胞瘤)、髓外硬膜下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的CT和MRI表现。脊髓损伤、脊髓空洞症为自学内容。三、实验内容与要求通过示教片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平片、造影检查、CT和MRI检查方法;通过示教片熟悉颅脑和脊髓平片、CT和MRI正常影像;熟悉颅脑和脊髓异常表现;通过示教片掌握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脑梗死、脑出血、颅脑外伤、化脓性脑脓肿、脊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熟悉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蛛网膜下隙出血、动静脉畸形、动脉瘤、颅内结核、脊髓空洞症的影像学表现。四、教学时数分配理论课学时分配章 节理 论 课 内 容学 时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

10、检查方法颅脑正常影像表现脊髓正常影像表现1第二章第三节颅脑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椎管内肿瘤的基本影像学表现1第二章第四节颅内肿瘤:侧重讲解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简单介绍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11第二章第五节脑血管疾病:重点讲解脑梗死、脑出血;简单介绍蛛网膜下隙出血、动静脉畸形、动脉瘤11第二章第六节颅脑外伤:重点讲解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1第二章第七节颅内感染性疾病:重点讲授化脓性脑脓肿,简单介绍颅内结核、病毒性脑炎1第二章第八节第二章第十节脱髓鞘疾病:简单介绍分类和多发性硬化脊髓疾病:重点讲解椎管内肿瘤1总学时9实验课学时分配序 号实 习 课

11、内 容实 验 类 型学 时1读片内容:颅脑、脊髓正常表现:基本病变;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演示性实验22读片内容: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感染性疾病以及脱髓鞘疾病;椎管内肿瘤演示性实验2总学时4思考题1颅内压增高的X线诊断?2星形细胞瘤的组织学分级和CT、MRI表现?3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要点?4垂体大腺瘤的MRI表现?5常见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CT和MRI鉴别诊断?6缺血性脑梗死的CT和MRI表现?7不同时期脑出血的MRI信号特点?8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CT鉴别诊断?第四章呼吸系统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呼吸系统的各种影像检查方法。2熟悉胸部正常的X线、CT和MRI表现以及正常变异。3掌握呼吸

12、系统各种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和CT表现。4掌握支气管扩张、肺部炎症、肺脓肿、肺结核和原发性肺癌的X线和CT表现。5熟悉常见的纵隔原发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检查方法1X线检查:平片、透视、体层摄影、支气管造影。2CT检查:CT平扫、高分辨CT、螺旋CT、CT增强扫描。3MRI检查:应用于呼吸系统的检查序列。第二节正常影像解剖一、正常X线表现1胸廓的影像表现:软组织与骨骼。2气管和支气管:左右支气管的分支名称及不同点。3肺:肺野概念及划分,肺叶和肺段。4肺门:构成及正侧位表现,胸膜及叶间裂。5纵隔与横膈:位置、分区及正常表现。二、正常CT表现胸壁、胸膜、支气管、肺动静脉、肺门及膈肌,重

13、点纵隔各层面的表现。三、正常MRI表现第三节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一、X线表现1支气管阻塞改变:阻塞性肺气肿(局限性和广泛性)、阻塞性肺不张。2肺部病变: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纤维化、钙化、空洞性病变、空腔、结节和肿块。3肺门的改变:肺门增大或缩小,肺门移位。4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游离性、限局性),气胸与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胸膜肿瘤。5纵隔的改变:形态的改变(注意纵隔肿瘤),位置的改变(纵隔摆动)。6膈的改变:形态、位置与运动的改变(矛盾运动)。二、CT表现1气管和支气管病变:管腔内肿物、管腔狭窄和梗阻、管壁增厚和管腔增宽。2肺部病变:结节及肿块,空洞和空腔病变,肺叶、肺段病变(肺实变

14、及肺不张),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弥漫性肺泡病变,多发性小结节及粟粒病变、肺气肿,肺门肿块,胸膜病变及膈病变。第四节支气管疾病一、支气管扩张症介绍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重点为X线和CT表现。二、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支气管异物引起的病理改变及X线、CT表现。第五节肺部疾病一、肺部炎症1大叶性肺炎:病理分期、临床表现,各期的X线与CT表现(含气支气管影)。2支气管肺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重点为X线表现。3病毒性肺炎: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主要的X表现。4支原体肺炎:病理及临床,X线表现及诊断要点。5过敏性肺炎:病因及临床特点,X线与CT表现特点。6肺脓肿:感染途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X线与CT

15、表现(空洞特点与鉴别)。二、肺结核肺结核的基本病理改变与转归、临床表现,肺结核的分期,肺结核新旧分类法的区别;着重讲述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以及结核性胸膜炎的X线、CT表现;并强调对结核球与周围性肺癌、结核性空洞与癌性空洞的鉴别诊断与分析。三、肺部肿瘤1良性肿瘤:重点讲述肺错构瘤的概念、病理、分型,以及其X线和CT表现。2支气管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大体病理形态的分型及其生长方式特点,早期肺癌的标准,肺癌的临床表现。着重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表现及鉴别;适当介绍MRI表现及弥漫型肺癌影像表现。3肺转移瘤:发生途径与机理,X线与CT表现特点

16、。四、支气管及肺部外伤1气管及支气管外伤2肺部外伤:肺挫伤、肺撕裂伤和肺血肿第六节胸膜病变一、胸膜肿瘤胸膜间皮瘤的分型、病理改变及X线与CT表现。二、胸膜损伤第七节纵隔疾病一、纵隔气肿与血肿二、纵隔肿瘤、囊肿和肿瘤样病变1胸内甲状腺肿:X线与CT表现特点。2胸腺瘤:病理分型及X线与CT表现,注意鉴别诊断。3畸胎类肿瘤:囊性和实性畸胎瘤的X线与CT表现特点。4淋巴瘤:中纵隔最常见恶性肿瘤,分两种类型,其X线与CT表现及鉴别。5神经源性肿瘤:后纵隔最常见肿瘤,其X线与CT表现,MRI检查的价值。6纵隔囊肿:淋巴管囊肿、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等主要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三、实验内容与要求1通过典型X线和C

17、T示教片及必要的解剖模型辨认和熟悉胸廓的软组织与骨骼,支气管与肺野,肺门与纵隔等的X线与CT正常的表现。2通过示教展示和讲解大量典型的肺部X线与CT教学片,并适当配合CAI课件,着重学习和掌握:支气管阻塞的改变(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肺部的基本病变(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纤维化、钙化、空洞性病变、空腔、结节和肿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气胸与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胸膜肿瘤)等的基本征象,并要求懂得其征象的病理基础。3通过X线和CT教学片学习支气管扩张症、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过敏性肺炎、肺脓肿和各种肺结核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注重培养同学独立认征和分析诊断的能

18、力,适当以一些典型病例组织讨论和讲评;注意结核球与周围性肺癌,结核性空洞、肺脓肿与癌性空洞等的鉴别诊断。4以各种类型丰富的教学片介绍肺良性肿瘤中肺错构瘤和肺恶性肿瘤支气管肺癌的X线和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要求熟练掌握其影像诊断与鉴别,并对弥漫型肺癌、肺转移瘤和的X线与CT表现有所了解。5通过教学片(CT为主、X线为辅)学习和掌握常见的纵隔肿瘤如胸腺瘤、畸胎类肿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以及淋巴管囊肿和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四、教学时数分配(一)理论课学时分配章节理 论 课 内 容学 时第四章 第一节检查方法:介绍常规X线、CT及MRI检查技术与应用0.5第四章 第二节胸部主要结构的X

19、线表现、CT表现,适当介绍MRI表现1.5第四章 第三节重点讲解支气管、肺脏和胸膜基本病变的X线、CT表现,适当介绍MRI表现。2第四章 第四五节适当介绍支气管扩张影像学表现,重点介绍主要肺部炎症、肺结核及肺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以X线、CT为主)3第四章 第六七节适当介绍胸膜的病变影像学表现,重点讲解纵隔内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简单总结2总学时9(二)实验课学时分配序 号实 习 课 内 容实 验 类 型学 时1影像检查方法;胸部主要结构正常X线与CT表现;支气管、肺与胸膜的X线与CT基本征象;支气管扩张及常见肺炎的X线、CT诊断演示性实验22肺结核、肺肿瘤、胸膜常见病变及常见纵隔肿

20、瘤的X线与CT诊断演示性或设计性实验2总学时4思考题1各种影像学技术方法在胸部的应用价值2X线与CT检查在胸部正常结构的显示中的优缺点3支气管阻塞的后果及病理机制4肺脏常见的基本病变的病理改变及相应的X线与CT表现特点5常见肺炎的X线与CT诊断6各型肺结核的特点及影像学表现7肺错构瘤与各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8常见纵隔肿瘤及囊性病变的X线与CT诊断第五章循环系统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X线平片、CT、MRI、造影检查技术。2熟悉心脏大血管X线平片正常影像表现,了解其造影、MRI的正常表现。3掌握心脏大血管的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尤其是各房室增大、肺门及肺循环异常的改变。4掌握房间隔缺损、动脉导

21、管未闭、法洛四联症、二尖瓣狭窄、心包积液、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熟悉肺动脉瓣狭窄、高心病、心肌病、肺心病、冠心病的影像学表现;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检查方法了解常规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心血管造影检查的内容及其优势和临床应用;第二节正常影像解剖一、不同体位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影像熟悉远达片后前位、45右前斜位、60左前斜位及左侧位正常心脏及大血管的表现;二、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变异了解生长发育、体形和胸廓类型、性别、呼吸与横膈高度等因素对心脏及大血管的影响;三、正常心脏大血管造影所见了解正常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肺静脉和左心房、左心室和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造影表现;四、了解正常

22、心脏大血管MRI及MRA表现;第三节心脏大血管异常影像学表现一、心脏增大熟悉X线平片判断心脏增大的方法,了解心脏外形的变化,掌握各房室增大的表现;二、胸部大血管异常了解胸主动脉迂曲延长、扩张、钙化的表现;三、肺循环异常掌握肺血增多、肺血减少、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高压、肺动静脉高压的病因及X线表现;熟悉心力衰竭和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的X线表现;四、心脏大血管造影的异常所见了解对比剂的充盈顺序、解剖变化和密度的改变;第四节先天性心血管病一、房间隔缺损结合临床、病理、血流动力学改变,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二、动脉导管未闭结合临床、病理、血流动力学改变,掌握先天性

23、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心血管造影、CT及MRI表现,熟悉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三、肺动脉瓣狭窄结合临床、病理、血流动力学改变,熟悉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的X线、心血管造影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四、法乐四联症掌握法乐四联症的四个畸形,结合临床、病理、血流动力学改变,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法乐四联症的X线、心血管造影表现,了解其CT及MRI表现,熟悉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第五节获得性心脏病一、风湿性心脏病掌握二尖瓣狭窄的主要病理、临床和X线表现;熟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理、临床和X线表现;了解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和三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临床及X线表现;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24、病熟悉冠心病的病理、临床、X线、心血管造影表现,了解其CT及MRI表现;三、高血压所致心血管改变熟悉高血压的病因、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熟悉其X线、CT、MRI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四、肺源性心脏病熟悉肺心病的病理、临床及X线、CT表现;五、心肌病熟悉心肌病的概念、分型、病理及临床表现,熟悉肥厚性、扩张性心肌病的X线、心血管造影、CT及MRI表现;第六节心包炎和心包积液一、心包炎了解心包炎的分类、病因及病理改变。二、心包积液结合临床、病理、血流动力学改变,掌握心包积液的X线、CT、MRI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方法;三、缩窄性心包炎自学缩窄性心包炎的X线、CT、MRI表现。第

25、七节大血管疾病一、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了解主动脉瘤的分型及病理、X线、血管造影表现;掌握主动脉夹层的概念、病理分型、X线、CT、血管造影及MRI表现。二、大动脉炎自学大动脉炎的病理、临床、X线、CT及MRI表现。三、实验内容与要求通过示教片了解X线平片、CT、MRI、造影等各项影像检查技术;通过教学示教片熟悉不同体位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影像,了解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变异、正常心脏大血管造影所见、了解正常心脏大血管MRI及MRA表现;通过示教片掌握心脏增大的X线表现、了解胸部大血管异常表现、掌握肺循环异常的X线表现;用教学示教病例结合临床、病理、血流动力学改变,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二尖瓣狭窄、心包积液、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方法,熟悉肺动脉瓣狭窄、高心病、心肌病、肺心病、冠心病、主动脉瘤的影像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四、教学时数分配(一)理论课学时分配章 节理 论 课 内 容学 时第五章 第一节常规X线检查、CT、MRI及心血管造影检查1第五章 第二节不同体位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影像,心脏大血管正常变异、正常心脏大血管造影所见、正常心脏大血管MR及MRA表现1第五章 第三节心脏增大X线表现、胸部大血管异常表现、肺循环异常表现2第五章 第四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1第五章 第五节第六节 第七节风湿性心脏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