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8.86KB ,
资源ID:257551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7551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省学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政治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省学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政治 Word版含答案.docx

1、江西省学年高考大市一模二模三模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政治 Word版含答案2017-2018学年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5江西新余高三上学期期末24)24周易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这二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特征C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D封建父权家长制的特权思想【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解析】材料不仅仅涉及国家政治生活,也涉及了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指出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

2、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故B项正确;家国同构以宗法关系为核心,但是不止于社会生活层面,更多地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层面,故C项错误;周易产生于西周时期,隶属于奴隶社会思想文化成果,影响后世,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江西赣州高三上学期期末1)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这反映了()A分封制下诸侯势力的强大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C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 D继承发展商朝的统治模式【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解析】分封制

3、下诸侯势力变得强大,题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并没有中央监督地方的意思,故B项错误;题中“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体现了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故C项正确;题中未提到商朝的统治模式,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江西南昌一模24)24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下列选项中的材料与宗法制无关的是() A“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B“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 C“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D“立贤之利过

4、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争之易生”【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解析】A项嫡长继承制的确立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与宗法制有关,故A项错误;B项恪守祖宗家谱、稳而不乱的情况是注重血缘亲情的体现,受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从天子到大夫的车驾规格不同,反映出分封制下的等级制度,故C项正确;D项宗法制下立贤容易导致纷争,肯定了立嫡的优势,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江西鹰潭一模24)24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解析】依据材料“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5、”,可知同志的前提是同姓,即同血缘,故A项正确;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不全是同血缘的,还有功臣、姻亲和殷商降族,故B项错误;结盟国不一定是同血缘,故C项错误;联姻国,西周规定同姓国不通婚,所以联姻国之间是不同的血缘和不同的姓氏,故D项错误。【答案】A5(2015江西鹰潭一模25)25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古部落名,相传禹乃其领袖)之苗裔也。”曾专制西魏朝政的鲜卑人宇文泰认为:“其先祖出自炎帝神农氏。”脱脱在辽史中认为契丹出于“炎帝之裔自葛菟者”。上述说法的共同意义最主要在于()A指出中国古代周边少数民族的起源 B明确少数民族都崇尚汉民族的文化C说明了中华民族起源于同一个祖先 D强调少

6、数民族也是炎黄子孙的观点【考点】古代中国的民族融合 【解析】题干材料中强调的是不同朝代的不同少数民族,并没有说是边疆,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少数民族只说明自己是谁的后代,而没有体现崇拜,故B项错误;材料只强调了几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并没有说各个民族的共同起源,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古部落名,相传禹乃其领袖)之苗裔也。”曾专制西魏朝政的鲜卑人宇文泰认为:“其先祖出自炎帝神农氏。”脱脱在辽史中认为契丹出于“炎帝之裔自葛菟者”三个少数民族均认为自己的祖先和炎帝有关,故D项正确。【答案】D6(2015江西赣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24)24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

7、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鲁国和齐国历史基本相同,故A项错误;鲁国是姬姓王国,齐国是功臣,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原因是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正确;孔子受到历代的推崇与此题无关,故C项错误;分封制的等级体系与此题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7(2015江西上饶一模40)40(25分)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群体,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管理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中叶到清中叶

8、,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时期。宗族通过修谱、建祠、祭祀、团拜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宗祠往往置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于饿死,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宗族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宗族的权威和作用实际上要大于保甲。摘编自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制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宗族制度存在的原因。(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1)从材料一“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 ,等信

9、息可知,宗族制度满足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从材料一“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可知,宗族制度满足了小农经济生产的需要,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脆弱性、落后性的特点有关。【答案】(1)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3分)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3分)8(2015江西南昌高三1月调研28)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商周时期,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原于氏族,同一氏族的后代,属于同一个姓。“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同姓不能结婚。但是,女子用姓,男子不称姓。“氏”是为了区别氏族内部不同家族而出现的。其来源有地名、

10、官名、兄弟排行等等。但是,“氏”是用于“别贵贱”的,只有贵族出身的男子才能称“氏”。“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战国以来姓氏已不再有别,姓亦是氏,氏亦是姓。史记叙事称人,氏亦称姓,姓亦称氏,即是明证。氏与姓皆只是冠人名别父系或母系亲缘而已,氏亦不复是尊贵与地位的象征,百姓也称“氏”,姓亦不再是女子的专称。于是姓氏合一。pujr的博客探究春秋人名姓氏及称谓的意义材料二 广义的人名除名字外,还有字、号等称谓。辛亥革命以前,称字称号的风气颇盛,尤其是在文人雅士圈子内。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字、号骤减,只用名的风气日炽,这一现象一直延续至今。王泉根当代中国人取名用字的时代

11、性与地域特色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有关姓氏、称呼变化的信息,并予以说明。【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解析】从两则材料归纳提取有关姓氏和称呼变化的信息,结合发生变化的时期和相关的历史事件说明姓氏和称呼变化的原因即可。【答案】信息一:春秋战国时期,“姓”和“氏”由男女有别、“氏”由贵族男子专用转变为“姓”和“氏”的使用男女合一、身份合一,姓氏合一。(2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经济发展、变法运动使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奴隶主贵族的衰落、地主阶级的兴起,部分平民地位的上升,严重冲击了身份等级制,促进姓氏

12、使用发生变化。(3分)信息二:辛亥革命以来个人名号由多样化转变为单一化。(2分)说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以反封建为主要目标,名号多样化被当着封建传统遭到反对;新文化运动和后来的革命运动都提倡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平民化、工农化,具有文人雅士特色的名号多样化自然不合时宜。(3分)9(2015江西南昌一模41)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年出版会考中国历史部分内容介绍:(1)对“封建制度”的解释:“封建就是封土建国的意思”。 (2)对待少数民族的历史:很少涉及。对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羌、氐、羯等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反晋斗争,称为“五胡乱华”;对清朝的称呼是“满清”。(3

13、)对于鸦片战争,介绍了中英双方史学界的不同观点:“中国人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是应禁鸦片贸易而引起的”;英国人却称为贸易战争,把战争起因放在中英停止贸易的事件上去”。对两种观点的谁是谁非则不作分析。请回答:(1)依据你所学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概括指出在上述三个方面或问题的解释或看法的不同之处。(9分)(2)分析会考中国历史产生上述解释或看法的原因。(3分)【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2)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解析】(1)材料(1)认为“封建制度”是分封制,而高中历史教材解释为五大社会发展形态之一;材料(

14、2)认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斗争,有“胡”“华”称呼之分;材料(3)对于鸦片战争的性质是非不作分析,而高中历史教材强调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2)影响对历史解释或看法不同的原因,包括指导思想的不同,西方和传统观点的影响,以及国家意识的强弱。【答案】(1)不同:高中历史教材:对“封建制度”的解释:是指五大社会发展形态中的一个社会形态即封建社会阶段的政治经济等制度的总和。对(2)的解释:认为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斗争),没有“胡”“华”称呼之分。对于鸦片战争立场明确,认为是以禁鸦片贸易为导火线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9分)(2)原因:没有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释;受到西

15、方观点和中国古代和近代传统认识的影响;国家意识不够强。(3分)(说明:本题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5江西赣州高三3月摸底24)24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 【解析】秦朝“焚书坑儒”烧毁的是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记录秦的历史的史书未遭焚毁,故A项错误;太尉掌管军事,秦始皇为了由自己掌握军事权,

16、这一职位并未实授,故B项正确;根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这并非后世的猜测,故C项错误;秦始皇没有任命太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秦朝统治时间短,而是为了让自己掌握军事权,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江西上饶三模25)2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

17、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 【解析】“有权就有一切”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主宰国家意志,体现的是皇权制;“家长制”作为家庭的长者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体现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贵族政治,体现的是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蒙昧主义”,天命观是一种道德教化方式,让百姓重视礼仪,明知孝悌,体现的是儒家思想,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5江西上饶一

18、模24)24“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C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D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 【解析】从材料“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可知,朝廷为了对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察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吏治腐败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犯罪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监察人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故D项正确

19、。【答案】D2(2015江西南昌高三1月调研1)1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而遽据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而其恭俭无为之精神,则实足以代表当时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其所由与秦政绝异其趣者正在此。”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B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C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 D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 【解析】A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

20、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可知,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不了解朝廷政治体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道家无为而治导致汉承秦制,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汉朝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江西南昌高三1月调研4)4包拯致君:“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包拯韩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没有法律就没有纪律 B必须用法律教化民众C严格执法是治国之本 D必须用严刑酷法治国【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政治制度 【解析】题中引文意为:法令执行了,纪律自然就严明,那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没有教化不好的百姓,故A项错误;题干

21、强调的是法律的贯彻执行效果,而不是利用法律教化民众,故B项错误;从引文的含义可知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使纪律清正,国家大治,民众得以教化,故C项正确;题中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江西赣州高三上学期期末5)5据统计,清代某县的108位知县中,出身进士的有31人,举人36人,贡生9人,其他32人。这反映出()A科举制在选官方面影响非常有限 B科举制已成为最重要的选官方式C清代这一地区的文化教育较落后 D清代的人才选拔机制呈现多样化【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清代科举制 【解析】通过数字的比较,科举制在选官方面影响十分的大,故A项错误;“清代某县的108位知县中,出身进士的有31

22、人,举人36人,贡生9人”可以得出科举制已成为最重要的选官方式,故B项正确;这一地区出现的进士、举人很多,恰好说明了该地区文化教育发达,故C项错误;“进士的有31人,举人36人,贡生9人”可见科举制度是主流,并未呈现多样化,故D项错误。【答案】B5(2015江西赣州高三3月摸底27)271397年,刘三吾等受命主考会试,结果录取的都是南方人。这引起北方士人的强烈不满。朱元璋命张信等人复查,但结果仍如此。有人上告说刘张等人串通,朱元璋大怒,在处置了刘张等人后,又亲自阅卷,最后录取的都是北方士人,史称“南北榜事件”。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科举公平选拔人才古今同理 B解决考试和区域公平的矛盾C笼络

23、北方士人借以巩固政权 D避免科举取士过分倾向南方【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科举制 【解析】这次科举考试未能做到公平选拔人才,但这是科举制的一个特例,不能由此认为古今同理,故A项错误;最后录取的都是北方士人,并未解决考试和区域公平的矛盾,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结果遭到北方士人的不满后,朱元璋为了得到他们的支持,最后录取的都是北方士人,以此来笼络北方士人,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故C项正确;朱元璋的举动并不是为了避免科举取士过分倾向南方,而是由于北方士人对科举考试的结果强烈不满,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江西上饶二模24)24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

24、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可见,唐朝御史台()A职能广泛,地位重要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C属于中央司法机构 D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监察制(御史台) 【解析】依据材料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可知御史台是属于监察机构和司法机构,职能广泛,地位重要,故A项正确;御史台负责监督百官和掌管律令,并没有分割相权,故B项错误;属于中央司法机构的说法不够全面和准确,因为御史台还“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

25、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故C项错误;御史台可以一定程度上制约吏治腐败,但不能有效控制,故D项错误。【答案】A7(2015江西赣州十二县(市)高三下学期期中24)24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这些都反映出当时()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丧失 B已经涌现出反封建的民主思想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 D面临亟待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 【解析】魏晋时期儒学依然占据社会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的玄学是儒家政治理论和道家哲学结合起

26、来,形成的新道学说,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儒家思想不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所以衰落,故C项正确;崇尚玄学也是封建信仰的一种,所以不需要重建,故D项错误。【答案】C8(2015江西赣州十二县(市)高三下学期期中25)25唐初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但后来借口李世民即位前曾任此职,唐朝便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唐代中央机构的这一变动反映出统治者的深意是()A为了改变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B力图保持三省长官之间权力的平衡C竭力维护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秩序 D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三省六部制 【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豪门士族等信息,故

27、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可知其目的是分割尚书省权力以达到三省权力的平衡,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等级秩序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问的是统治者深意,也就是其根本目的,应该是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答案】B9(2015江西鹰潭二模24)24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 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 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皇权强化 【解析】此材料涉及到宋朝的官职,官僚体系是国家中央对全国的管理做出核心决策

28、和中央维系到地方管理的纽带的集合,材料仅仅是在表述官员的任用上“任非其官”,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任非其官”体现了皇权的强化,故B项正确;在“任非其官”的背景下宋代的行政效率应该是降低的,故C项错误;材料并无表明其对藩镇问题解决的意义,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5江西鹰潭二模25)25武则天通过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改原则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后族武氏为一等”。对这一举措理解最准确的是()A姓氏开始成为科举的隐形门第 B使武则天完成光宗耀祖的初衷C顺应当时封建经济发展的需求 D有悖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大诉求【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士族制度改革 【解析】科举制的实行

29、正是突破了原先九品中正制下以门第作为标准的选官方式,故A项错误;武则天修改氏族志目的不仅仅是光宗耀祖,如果仅仅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历史那么太狭隘,故B项错误;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士族贵族已经衰落,此次修改氏族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族”,可知士族人群增多,地位下降,故C项正确;此次氏族志的修改是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5江西新余二模25)25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改革“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许多机构便或省或并,如三司归户部和工部,审刑院划归刑部。”这表明此时宋朝()A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B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C中央

30、集权得到加强 D中央官制是二府三司制【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解析】材料是中央职官制度变化,未涉及“君主”,故A项错误;“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归户部和工部归刑部”,即三省六部制,故B项正确;材料是中央职官制度变化,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C项错误;虽是宋朝,但材料未涉及“二府三司制”,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5江西景德镇三模26)26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汉代中外朝制度 B魏晋九品中正制 C隋唐三省六部制 D宋代设参知政事【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官制的演变 【解析】根据题干中“宰相”一词可知其体现的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演变,汉代中外朝制度属于中央官制范畴,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魏晋九品中正制属于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隋唐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官制范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代参知政事属于中央官制范畴,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2015江西赣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25)25明朝时,有“公侯驸马途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头叩拜矣”的记载。这主要反映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