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4.83KB ,
资源ID:257422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7422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硕士研究生考试422中外教育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硕士研究生考试422中外教育史试题.docx

1、硕士研究生考试422中外教育史试题京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422中外教育史试题(2011-12-25 16:24:17)转载标签:中外教育史试题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教育性大教学论教育分类:北京地区大学考研真题适合专业:教育学原理一、概念、名词或命题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科举制度3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4大教学论5“毛雷尔法案”6要素主义教育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如果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2朱子读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学记是怎样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三、论述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评述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及经验教训。2试

2、评论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论。3试述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参考答案一、概念、名词或命题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论语中的阳货,是孔子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证教育作用时提出的一个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得;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求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句话表明孔子承认了在人的成长中教育起着决定作用。长期以来,奴隶主贵族迷信天命,坚持先天决定论或血统论。孔子能够肯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作用,是顺应并且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的进步性

3、,尤其为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但是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这说明他的思想中确实还为旧的传统观念保留着一块地盘,没有抛弃上智下愚的老调,这使他的思想陷于混乱和自相矛盾之中。2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的选士制度,大概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它是从汉代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发展过来的,以隋炀帝创设进士科作为其正式产生的标志,在唐宋时期得到完善强化,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极致即八股取士,在清末即1905年8月被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的特点是录取标准专凭试卷,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所谓声名德望已不再是主要

4、的依据了。科举制度一方面满足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收到了集权中央、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并以客观标准选拔人才,比较公正合理,比较符合历史发展要求;把选才与育才的标准和要求统一起来,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对日本、朝鲜、越南都发生过较大作用,对欧洲的文官考核制度也有一定影响。但另一方面科举制度使学校教育完全屈从于科举的要求,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束缚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导致教育呆板僵化;造成名利贪贿之风就公开泛滥起来,败坏着学校和社会的风气;还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3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项重要思想,是贯穿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

5、陶行知曾赴美国留学,就学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归国后,在反对传统教育,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他提出了“生活教育论”。生活教育论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穷人的教育,成为他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他的生活教育论包括三个论点,即(1)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2)社会即学校。当大众没有解放之前,社会是大众惟一的学校。(3)教

6、学做合一。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教。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总之,生活教育理论成为陶行知实践普及教育和民主教育理想的重要理论和方法。4大教学论:17世纪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在继承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成果、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系统论述的一部巨著,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在这部书中他对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原则、教学组织形式、学年计划、学校制度、教师和教科书等方面都有系统论述。大教学论在教育目的论述上同时渗透着宗教和现实目的,但现实性在其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7、;在教育作用上把教育看做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同时也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书中还提到了“教育适应自然”这一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此外还对普及教育、学前教育、教学原则、分科教学、道德教育、教育教学管理都有精辟论述。总之,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它把反映教育这一负责社会现象的某些属性和关系的概念范畴组织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以往对教育现象的描述进一步转向理论的论证,使教育学的理论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5“毛雷尔法案”:1862年,美国国会批准的美国职业教育的第一法。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向各州拨赠

8、土地。各州应将这类土地的出售或投资所得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在5年内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艺有关的知识”的学院。从此,在美国开始了联邦政府资助高等学校的历史。而当时这个方案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通过加强农业和技术教育来促进美国农业和技术的发展。因为同当时的欧洲国家相比,美国在这方面明显处于落后的地位,美国要提高其国际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和技术,培养这方面的大批人才。毛雷尔法案颁布后,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发展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推动了美国科技和科技教育的发展,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也改变了美国高等教

9、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6要素主义教育:20世纪30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1938年在美国成立的“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巴格莱被视为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为适应与苏联争霸的需要要素主义教育在美国教育界逐步兴盛,60年代的代表人有科南特和里科弗。从70年代起,要素主义教育逐渐失去其优势地位,但仍有一定影响。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包括:(1)烈批判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2)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3)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4)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5)师在

10、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的学校教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要素主义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曾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其不失时机地提醒人们认识到学校应该关注的目标是高深的教育和严格的学业标准,而不是教育方法上的花样翻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它在西欧和苏联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逐渐失去其优势地位。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如果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答:“教育性教学”是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一

11、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1)“教育性教学”的含义。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基于这种思考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即强调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他指出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

12、他不承认有“无教学的教育”,同样也反对“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2)“教育性教学”的实施要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因此,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但他又认为,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教学还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近期的、较为直接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多方面的兴趣”。所谓兴趣就是指智力活动的特性。赫尔巴特认为多方面的兴趣具有一种道德的力量。学校教育一方面是通过情感和意志的训练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知识传授进行智慧的启发,但两

13、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密切相关地体现在形成学生观念体系的整个过程之中。赫尔巴特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归结为“教育性教学”,把自己的全部教育学说也概括为“教育不能离开教学”。(3)“教育性教学”的意义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的。而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深刻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他提出了革新的教育学,使教育与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而在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树立了一个全新的范例。他的突出贡献就在于运用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

14、在的内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他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但在另一方面,赫尔巴特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有时说是最重要的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这不能不说具有机械论的倾向。2朱子读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1)朱熹强调读书穷理,因此关于怎样读书他曾提出过重要的原则和方法。他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

15、法”六条。这“六条”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这六条依次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2)这六条读书方法中每条都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内容。循序渐进。这是强调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所谓“循序”,就是必须遵循所读之书内容的客观顺序和读者的主观能力、条件,按此而规定的读书的进程;“渐进”指的则是像流水盈河而后进、音乐成章而后达一样,量力而逐步成就。朱熹提出读书要做到循序渐进,必须有一定的步骤。即是说订出计划,拟出程序,先读什么,后读什么,今日读至何章,明日读至何节,按计划程序阅读,决不紊乱。这不仅

16、能做到始终如一,且能日渐长进。朱熹在强调循序渐进的同时,还坚决反对贪多务广。循序渐进不仅提出了对读书所持的态度,而且体现了量力性原则的基本精神,它确实是读书的妙法,完全符合教学规律。所以我们在现今的教育活动中,仍视其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朱熹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读书方法,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熟读精思。这是说读书时必须多读、记住、背熟。对于所读之书要通过思考、理解精深。朱熹教人读书,特别强调既要熟读,又要精思。读书时一定要做到书上说的,就好像出于自己的口,如自己所说。书中的微言大意,亦如自己想的。这是真正的理解,也就是读通了。同时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熟读

17、精思包括有读书的巩固性原则。读与思,是读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两个不同侧面,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即使背得,仍不是自己的东西,更不可能结合实际而得以应用。光思不读,纯系空想,成天想入非非,终归还是一事无成。这说明朱熹所强调的这一原则熟符合人的认识心理的规律,也符合知识自身结构的规律,更符合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虚心涵泳。这是说读书时:第一,不先下结论,不固执己见,要尊重原著,探明原意;第二,不先带偏见,不执着旧见,要独立思考,坚持新的见解;第三,不穿凿附会,不遇难退缩,要接受简明平正的道理,勤苦奋进;第四,要力戒“骄”、“吝”,保持虚心的态度。虚心涵泳包含着读

18、书的客观性原则,其要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原书的本意,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其中包含了读书的客观性原则。切己体察。这指的是:第一,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等结合起来;第二,还要以所读之书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包含了读书的结合实际原则。读书不结合自己的实际而光从纸上望文生义,只能是夸夸其谈、空话连篇,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贻害无穷。着紧用力。其含义包括:第一,读书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穷究到底,永不放松;第二,提倡勇猛顽强、勇往直前乃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读书精神,这在教育史上确实是绝无仅有的,也是特别可贵的。朱熹不仅强调精神力量,而更重要的是注重读书的实际效果的取得。着紧用力的读书方法,

19、正是体现了为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原则,非常值得我们珍视和提倡。居敬持志。所谓“居敬”,就是思想精神和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谓“持志”,就是树立远大的目标,明确读书的目的,朱熹把它视作“为学”的最根本性的问题。局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则。也就是说读书时要明确目的,专心一意,不应受客观物欲的干扰,要充分发挥人的认识主体思维活动的主导作用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3)朱子读书内容的意义。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他的读书经验,很有见地。后人依据他的读书法,订立了读书程序,在封建教育实践中影响很大。但我们在考究朱子读书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他所说的“书”主要是维护封

20、建统治、道德教育方面的“圣贤之书”;一是他的读书法不曾注意到书本知识和实际调查的配合,更谈不到实验或实践。但是,他的读书法,是我国古代学者论述读书最充分、最系统的,具有经验总结意义。因此至今仍有研究参考的价值。3学记是怎样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答:(1)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是对先秦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相当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它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所在。其中启发性教学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学记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启发教学的思想,进一步概括了

21、如何进行启发的宝贵经验,指出“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善教者,使人继其志”。(2)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具体内容。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导性,而要做到这一点,主要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思想、丰富的教育经验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学记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导而弗牵。教师要积极引导,但不要硬牵着学生走,这样学起来就会自然和谐。不引导不行,硬牵着走也会失败。第二,强而弗抑。教师要积极督促,但不要强制和压抑。这样学起来就会安易顺利。不督促检查不行,强制学习也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第三,开

22、而弗达。教师要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提供钥匙,但不要把知识通达不遗地全部塞给学生,要留有余地,启发学生自己积极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得到锻炼和发展。总之,学记中的启发性教学原则所强调的是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明了。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要督促勉励,又不强制压抑;要打开学生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意义。启发性教学原则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思维锻炼;也有助于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一个知识

23、的灌输者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总之,这一原则的实施对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亲切、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三、论述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评述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及经验教训。答:第二此世界大战的结束,不仅表明世界开始进入相对和平的历史时期,而且表明各主要发达国家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新一轮竞争的开始。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欧美几个强国即亚洲的日本及时开始酝酿战后的教育改革。美国也不甘落后,开始进行一系列教育上的革新。虽然二战的战场不在美国本土,但美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战国,许多美国青年应征入伍,而他们本来在学校通过“做中学”学到的文化知识就

24、比较零散,参战中又长期不读书、不学习,因此许多人成了新的文盲,这成为二战后美国教育所要面临的新问题。另外,历史上美国就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战后依然存在,这也是美国战后要解决的问题。(1)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国防教育法和60年代的教育改革。第一,国防教育法194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退役军人重新适应法。195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否决了1869年开始在美国学校实施的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分离但平等”的原则,宣布任何学校不得搞种族歧视隔离。这两项措施对美国二战后初期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二战后美国教育重大改革是从50年代末颁布国防教育法开始的。进入5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

25、美国教育上又面临着改革。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改革教育的呼声更为高涨。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其主要内容有: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新三艺”即数学、科学和外语的教学,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一流科技人才,增强国防能力。以后,国防教育法的内容又不断得到修正完善。国防教育法是作为该国美国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的紧急措施推出的。它的颁布实施表明美国当局已经认识到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教育与国家安危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该法的颁布有利于美国教育的

26、发展,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第二,60年代的教育改革。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是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二是继续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三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面,在美国科学院领导下,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通过了改革中小学课程的报告。会后,心理学家布鲁纳以教育过程为名发表了这篇报告;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早期教育;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指导编制课程结构: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这次会议为60年代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指出了方向。但在之后的编写教材和教材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

27、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方面,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法案的主要内容有:提出了中小学各自的教育目标;重申了黑人白人学生合校教育的政策,制定了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之后的几年,美国有颁布了一系列中小学教育的修正法案、辅助计划等,使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6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通过了多次法案,主要有1963年的高等教育设施法、1965年的高等教育法、1968年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其精神实质和国防教育法如出一辙,都强调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举进步、增加对高等院校的资助、提高教学质量。这些改革内容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增强了美国的综合国力。此外,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28、,以大学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的格局开始发生动摇,二年制初级学院发展较快。70至80年代初期的教育改革第一,70年代的教育改革。美国70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教育进行的。生计教育方面: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倡导的一种教育。他提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生计教育是夸大了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要求以职业教育为中心重新建立教育制度。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计教育法,开始正式实施生计教育。其实施的对象是幼儿园、中小学、大专院校学生以及成人。其中中小学阶段是生计教育的重点。生计教育的教育过程重视与劳动实践活动结合

29、,与企业、社区和家庭结合,其某些思想对我们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这种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失业率高的现状,只是一种安慰人们适应社会现实的生存措施,并不鼓励人们奋起改造社会。“返回基础”教育方面:返回基础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出现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问题而言的,这项改革在小学阶段强调教学阅渎,写作和算术等基本技能;在中学阶段,主要强调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和历史科目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学校教育的一切阶段起主导作用。改革还对学校的教学方法,一些“点缀性课程”和“社会服务什课程”进行改革。返回基础教育运动反映了美国传统教育的复归,对提高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但也

30、遭到许多指责,认为它过分赞赏和重振传统教育。因此80年代以后,返回基础的呼声逐渐消沉下去。第二,80年代初期的教育改革。80年代初期,美国社会出现了消费教育、环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反毒品教育、性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被教育界所认可,成为中小学课程的组成部分。同时,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1983年,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报告,标题是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建议: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中学必须开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课程;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改进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训练标准、地位和待遇;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和实

31、施。报告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奏响了面向21世纪改革的序曲。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纲领。第一,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80年代中后期,美国教育为面向21世纪提出了改革的新设想。1985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邀请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该计划包括总报告和五个专题报告。总的指导思想是教育改革应以学科课程改革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需要。80年代后期,布什总统推行了新的教育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提高学术水平,奖励学生努力学习,鼓励教师热心工作;兴办新型学校,促进学校体系更新;关注困难儿童教育

32、;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等。第二,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1年4月18日,美国发表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其提出了2000年美国6大教育目标和4项保证措施,还详细分析了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最终克服这些问题实现目标。这份文件是美国走向未来的纲领性文件。其规划了美国教育发展的蓝图,对美国教育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三,2000年目标。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请国会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它提出了一个全国性的教育改革计划。包括国家教育目标,全国教育的领导、标准和评价,州和地方教育体系的改进,国家机能标准委员会及其成员、经费和职责。此外还规定了一系列主要内容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