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5.20KB ,
资源ID:257243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7243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业观光园.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业观光园.docx

1、农业观光园21世纪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业观光园 前言目前,农业观光园如雨后春笋。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观光园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市场吸引力不大,经济效益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的规划设计就没有做到位。为规范农业观光园新建、扩建和改建的规划设计,提高农业观光园建设的综合效益,本文界定了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概念,探讨了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编制的一般规定、前期调研工作和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等。 1相关术语的界定 1.1观光 观光是指个人离开日常生活环境至他处所进行的休闲和游憩活动。 1.2农业观光 农业观光是以农业生产场景、生产景观、田园风光为主要吸引物的观光活动。 1.3

2、农业观光园 农业观光园是在特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观赏、娱乐、采摘、体验劳作、垂钓、实验、实习、科技示范、住宿、品偿、农产品交易等为主要目的的果园、菜园、花园、渔场和动物养殖园等。其中农业生产仍然是观光园的首要功能,其它功能均是在最大限度满足该功能的前提下演化形成的。另外,此处定义的农业观光园不包括以下对象:一是以农村聚落,或农村特有民间文化、地方习俗、民俗风情等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村镇;二是以植被景观为主体的森林公园或名胜风景区;三是以地质地貌为主要景观的地质公园;四是以保护珍稀物种、群落、生态系统和景观为主要目的自然保护区;五是没有适当边界、面积很大、观赏期非常短的田园式

3、赏花区域;六是大面积的天然牧场。 1.4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是指为经营、管理和保护观光园,使其发挥多种综合功能,而对各农业及旅游等要素所作的统筹谋划、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 2 一般规定 规划设计编制单位必须具有规划设计资质。规划设计编制要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客源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原则进行。编制程序分任务确定阶段(具体包括委托方确定编制单位,制订项目计划书,甲乙方签订编制合同等)、调研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征求意见阶段。规划设计编制中提倡和鼓励新方法和新技术,并进行多方案比较。规划设计成果应包括规划设计文本、图件和附件。评审并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的观光园规划设计,具有

4、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本文未讨论到内容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标准或规范。 3 前期调研工作 3.1园区选址 园区最好应选择已具有一定基础、规模和效益的地段,经过改造、完善建设而成。园区应尽可能选择在地貌类型、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物种具有典型性或珍稀性的地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要做到观光园的类型和特色互补,避免近距离重复建设。 3.2 资源调查评价 最大限度地搜集园区所在地区及园区具体地段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条件、产业发展概况,观光旅游资源现状,及已有的相关规划设计成果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三方面的详细调查及一个综合评价分析。即一要详细调查园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具

5、体包括农业资源的典型性、多样性和稀有性,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保健效益,各种植物特征及其季相变化,调查评价地表水质量和大气质量状况。二要详细调查园区的各种人文资源要素,具体包括历史遗迹、民俗风情、文学艺术、宗教影响等。三要详细调查园区所处的区位条件,具体包括园区距大中城市的距离、公路等级,园区资源与邻近其它观光资源的组合性、互补性等方面的情况。四要对观光园的开发潜力和效益进行全面综合的、科学客观的评价。 3.3 客源市场分析 对观光园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需求时间、需求特征、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调查、预测与分析,确定园区开发所面对的主要客源市场规模及其特征,增加园区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的针

6、对性。 4 观光园的规划设计 4.1 主题定位 根据园区的资源特色、客源市场特点和区位条件特征,在分析所规划园区自身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及周边观光基地特色的基础上,确定园区的主题。确定的主题必须有新意、有特色、有吸引力。 4.2 容量计算 必须确定观光园的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容量、个数、用地面积、环境保护及其他管理的依据。一般用面积计算法测算游人容量。其计算公式为C = A/a,式中:C为合理环境容量,A为园内可游面积,a为人均占用的适宜游览面积,一般取100m2/人。对于地势较陡、成线性布局的园区,可用游线容量法测算游人容量。其计算公式为N = H/A,式中:N为合理容量,H为游

7、线长度,A为人均占用的游线长度,一般取10m2/人为宜。 4.3 功能分区与分区规划设计 功能分区应遵循“区内相似性、区间相异性,及保持乡村风貌、生产环境和典型地物的完整性”等原则进行。园区一般分为生产体验区、接待服务区、娱乐活动区和办公管理区等。园区间一般以道路作为分界线。 生产体验区一般为最大或最重要的功能区,应体现观光园的主要特色,成为观光农园的主要卖点。要按照无公害生产、绿色生产和有机生产标准,着力培养具有观赏价值的种植、养殖或加工品种,及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要融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科教性、知识性、文化性、参与性于一体。接待服务区是用于相对集中建设宾馆、饭店、购物、医疗等接待

8、服务项目及其设施的区域。所有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规模应与游人规模相适应,高中低档相结合,季节性与永久性相结合。提倡将宾馆、饭店等永久性建筑建设在观光园的外围地段或园外。娱乐活动区是为延伸观光园主题、丰富游客活动内容、增加游客停留时间,专门开辟用于游客娱乐活动的区域。娱乐设施的选址不得破坏园区景观和自然环境,达到地形、景物、景观与设施的最佳组合。娱乐设施的选择应体现观光园的特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文明性于一体,力求新、奇、特。办公管理区位置应既隐蔽又通达,该区的建筑风格应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 4.4 大门和边界规划设计 园区出入口可分为主出入口、次出入口和专用出入口。出入口的位置应与园外主要交通干道

9、、园内主园路相连接。园门形式可据需要,选择柱墩式、牌坊式、屋宇式、门廓式、墙门式、门楼式等。但越来越趋向于不设围墙,或用篱垣式围栏作为园区边界。 4.5 园路规划设计 园路规划设计应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及其它设施规划设计统筹考虑,使道路系统同时具有生产、观光、防护等多种功能。园路可分为主园路、次园路、游步道、汀路和栈道等类型。主园路应连接园区出入口、各功能区、主要景点;规则式布局的园区主路要直,自然式布局的园区主路要曲,曲时要大曲率,形成环路,不以捷径为准则;主园路在平面上构成园路系统的骨架,起到引导游览和识别方向的作用。主园路路面宽度必须5m,纵坡应10%,否则应设计为盘山路或作防滑处

10、理。横坡宜2%。转弯半径必须13m。次园路要延伸到各功能区;路面宽度为2-4m;纵坡宜18%,否则路面或作防滑处理,或设计为盘山路,或设计为台阶。游步道为游人游玩、散步、探幽寻胜之小路,宽0.9-1.2m。汀路宜用于浅水河滩、平静水池、山林溪涧、草地等地段;宽0.6 0.8m;可据园区特色选择墩式汀步、板式汀步、荷叶汀步、自然山石汀步和仿自然树桩汀步。山路通过峭壁时,可设置栈道。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立柱式、斜撑式和插梁式。所有类型的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必须设置护拦等安全防护设施。主园路必须整体铺装;次园路可据具体地段的特点,选择整体或局部铺装;游步道铺装与否均可,选择铺装时可依据主题将路面设计为图

11、案,增加文化内涵。提倡使用植草格(嵌草砖)作为人行道的铺装材料。园路密度不宜超过12%。当园路靠近建筑时,建筑要面向道路、适当远离道路。当次要园路遇到建筑时,可转化为廊;遇水可转化为桥、堤、汀步等。地面交通可采用马车、牛车、电瓶车等,水上交通主要由各式木筏、皮筏、竹排等。 4.6 集散广场规划设计 集散广场主要分为停车场和活动广场。根据需要在园区中心位置或入口处外侧设置停车场,其面积可据观光高峰时的最大停车数量进行测算。提倡使用植草格(嵌草砖)作为停车场的铺装材料,并在植草格种植耐浅踏的本土草本植物。可据需要在出入口内、出入口外、园内主要建筑前、园区中心等地段设置活动广场。活动广场的铺装材料以

12、当地生产的石材、地砖、木材等为宜,最好应设计为由不同材料及色彩搭配组成的图案。集散广场周边宜种植适量的遮荫树,设置适量的休息座椅。 4.7 水系规划设计 为满足造景需要,可设置溪、河、湖、水池、喷泉和瀑布等水体景观。据水源和地形等条件,确定园区水系的水量、水位、流向及相关配套设施的位置,应保证园内所有设施在20年一遇的最高水位时不被水淹。游船水面、游泳水面和观赏水面的规划设计应符合CJJ 48-92第3.2.7条之规定。提倡多利用自然驳岸;人工驳岸的形状及用材应与环境协调。 4.8 假山与置石规划设计 据需要可在园区四周、园区一角、出入口正面堆叠假山或和叠石。叠山时必须同时统一考虑安全、护坡、

13、登高、隔离等各种功能要求,假山上供游人进出的山洞,必须保证通风好、不积水。根据需要可在适当地段,采取孤置、对置、群置、散置等形式进行叠石。 4.9 建筑物规划设计 有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旧建筑物应加以保留,并结合到园内景观之中。新建建筑选址应避开生态系统脆弱地段、珍稀物种分布地段、景观敏感地段,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他造园要素统一协调。规模和体量宜小忌大,应保证自然景观的主体性,满足需要、与游人容量相适应即可。建筑材料宜就地取材,建筑色彩应与园区总体景观色彩相适应,使建筑掩映在总体环境中。杜绝建立旱厕,提倡建造生态厕所。其数量与蹲位设置应与游人容量和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面积10hm

14、2的园区,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10hm2者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1.51;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在游人需要停留,或景色优美的地段,应设置桌椅,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但平均每1hm2陆地面积上的座位数不低于20个,不超过150个。整个园区不同地段桌椅的空间分布状况应与游人的空间分布状况相适应。 4.10 绿化规划设计 原有的古树名木必须加以保护,必要时须采取加固设施,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绿化植物品种选择应本着“适地适树,植物的象征意义,与园区主题、田园风貌及及其周边其它环境相融合,以生产性植物为主,观赏植物为

15、辅,季相变化明显,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等原则进行。墙隅绿化提倡以垂直绿化为主。铺装场地周边以乔木列植、灌木丛植、草本群植的方式进行,场地内以乔木孤植、植草格内种植耐践踏草本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路旁绿化以乔木列植为主,适当配置少量花灌木,以形成林荫路为宜。路口与道路的转角处以花坛、花境等形式,巧设对景、障景、透景,以给游人以生动变幻的视觉感受。乔木与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管线的水平距离,应符合CJJ 48-92附录二、三的规定。 4.11 环保规划设计 应按游人容量控制游人规模,当游人规模超过游人容量时应按预先设计的紧急预案进行分流和调控。必须通过在园区适当地段设置宣传廊、警示牌等措施,说服规劝游

16、人、调控游人行为,将游人对环境及设施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卫生最低要求应达到GB/T 17775规定的A级旅游区(点)标准。空气质量应达到 GB 3095规定的一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最低应达到GB 3838规定的二类标准。各项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要求,严禁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4.12 旅游安全规划设计 旅游安全最低要求必须达到GB/T 17775规定的A级旅游区(点)标准。 4.13导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 在观光园境界、出入口、景点、游径端点和险要地段,应设置明显的标识,以达到指示界限、指引方向、阐述园规、介绍情况、提示警告等目的。标识的色彩和规格,应据设置地点、揭示内容和具体

17、条件进行设计,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欲晋升为国家级的农业观光园,其标识中的文字应含中、英两种文字,其标识中的符号应符合国际惯例。 4.14 游览线路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内容包括游览线路上包含的景点(节点)数量、访问若干景点的先后顺序(路径)及在何处何时做何事。规划设计应遵循游客利益最大化、游客成本(所走路途,所用时间和费用)最小化、景点时空顺序渐入佳境等原则进行。1、 国内外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概况我国农业观光园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形式是观光果园和“农家乐”。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式的观光园。到后来又出现了农业观光园的新形式复合式农业观光园。现在农业观光园已经成为了

18、我国农业旅游的主要形式,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1.1、 农业观光园的概念由于农业观光园旅游方式在我国形成的比较晚, 所以对其定义并没有统一。 有人把农业观光园也称作观光农园或观光农业园。陈巍认为农业观光园作为一种崭新的园林类型,它并不单纯是某些农业技术措施的集合,也不是农业生产与景观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李保印认为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 它既是现代园林发展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王颖认为农业观光园是集农业的生产、 生活与生态为一体, 利用农业的自然环境、 经营活动和科学的设计等,实现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旅游场所。黄金

19、园则认为观光农业园是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为主题,将农业生产、田园风光和农村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来观赏、 品尝、劳作、休闲、体验、健身、书画、摄影、购物、度假等,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和景观营于一体的新型园林艺术形式。虽然每个学者对农业观光园的定义不同, 但我们不难看出, 他们都认为农业观光园必须以农业为基础, 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1.2、 国外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概况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 的一种新型的高效农业。具有经济功能 、社会功能、教育功能 、环保功能、 游憩功能、保健功能 、文化传承功能等多种功能。1 8 6 5年

20、,意大利成立的“ 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标志着休闲农业的发展进人萌芽 时期。1 9世纪 5 0年代后期,出现了休闲农业专职从业人员,标志着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的开始 ,并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 0世纪 7 0年代,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步开始形成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国外休 闲农业 的发展经验 ,为中国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国外农业的发展现状(一)意大利绿色假期: 从城市走向农村意大利是最早发展休闲农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最先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业野趣 ,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土地上搭起帐篷野营,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意大利休闲农业发展

21、的巅峰时期 ,学术界称之为 “绿色假期”,始于19世纪70年代,发展于19 世纪80年代 ,到l9世纪90年代到达鼎盛时期。目前,休闲农业已成为意大利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它融合了当地自然、人文、社会等环境,综合开发和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对城乡统筹具有重要意义。至2002年,意大利大约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企业,当年夏季就招来了120万本国旅游者和20万外国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崇尚绿色、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在“绿色假期”出现后成为意大利人的新追求。同时,“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使得农村成为一个“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有效地扩大了生态农业耕地面积。此外 ,在休闲农业发展

22、中意大利还通过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作用,为休闲农业提供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法国专业农场:非政府组织引导型的发展模式早在1855年,法国有一位名叫欧贝尔的国家参议院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区农村度假,他们品尝野味、伐木种树、观赏田园、学习养蜂,与当农民同吃、同住,开创了观光农业旅游之先例。真正发生于法国的休 闲农业浪潮 是在19纪70年代的农庄旅游。自从法国推出“农业旅游”后,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据统计,法国现有农场101.7万个 ,其中大于50hm的农场数量为17.2万个,占农场总量的17;50hm以下的中小型农场84.5万个,占农场总量的83。这些农场基本上是专业化经营

23、,其中主要有九种性质:农场客栈、点心农场、农产品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以及露营农场。法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联合。 1998年,法国农会常务委员会(APCA)设立了农业与旅游接待服务处。并联合其他社会团体,如互助联盟 (CNMCCA)、国家青年农民中心 (CNJA)等组织 ,建立了“欢迎莅临农场”的组织网络 ,为法国农场划出明确定位区域,连接法国各大区农场,成为法国农场强有力的促销策略。 (三)美国社区参与的市民农园:利益共同体的形成美国休闲农业的兴起可追溯至19世纪上流阶层的乡村旅游。 第一个休闲牧场于 1880 年在北达科他州诞生。192

24、5年,为加强与铁路公司联系和整体推介休闲农业品牌,许多地区休闲牧场纷纷成立协会。1945年左右,许多东部的富裕家庭前往西部的怀俄明州或蒙大拿州度长假,慢慢地这种颇为贵族化的度假方式逐渐普及至中产阶层而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方式。到 1970年,仅美国东部就有 500 处以上的休闲农场。 美国休闲农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食物生产过剩的局面,由美国农业部( U S D A ) 协助进行农地转移计划,政府在经费和技术上协助农民转移农地非农业使用 ,其中一部分即转移为野生动物保育与游憩。美国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

25、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 的销售渠道 ,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这种市场农园在北美发展很快,至 19世纪 90 年代中期 已有 600 多个。这种市民农园极大地加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加了区域食品的有效供给,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的顺利发展。 (四)德国市民农园:自家庭院的农家生活体验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 同等三种类型。其中度假农场的发展可追溯至 1 9 6 0年 ;乡村博物馆起源于 1 9 7 3年在奥地利展示的民俗村;而德国休闲农业作为欧美休闲农业 中比较

26、有代表的是市民农园,它起源于中世纪德国的 K l I e n G a r d e n 。在那个时期,德国人习惯于在自家的大庭院里划出小部分土地作为园艺用地,栽种花、草、蔬菜 ,享受亲自栽培作物的乐趣。但真正成熟发展起来的市民农园,一般认为是 19 世纪初德国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的一小块荒地 ,以实现蔬菜自产的活动 。 1919年,德 国制定了市民农园法,成为世界最早制定市民农园法律的国家。1 9 8 3年,德国修订 市民农 园法 ,其主旨转向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经营方向也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一体的经营方式,并规定了

27、市民农园五大功能:提供体验农耕之乐趣;提供健康自给自足的食物;提供休闲娱乐及社交的场所 ;提供自然、绿化、美化的绿色环境;提供退休人员或老年人最佳消磨时间的地方。 市民农园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个市民农园的规模约2hm。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每个承租人租地100 m。租赁者与政府签订为期25 到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若承租人不想继续经营,可中途退出或转让,市民农园委员会选出新的承租人继续租赁,新承租人要承担原承租人合理的已投人费用。2006年,德国市民农园呈兴旺之势,承租者已超

28、过8O万人,其产品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 13 。 (五)日本都市农业:城乡互动的“食”与“绿”的结合一般而言,日本的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可分为自然景观、高品质农产品和体验型农业三种基本形态, 有市民农园、 观光果园、 观光渔业、自然休养村、观光牧场 、森林公园、自助菜园、农业公园等多种类型。日本观光农业 主要以城郊互动型的都市农业著称,日本 的都市农业主要集中于三大都市圈 (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 日本都市农业形成于 1 9世纪 4 0 年代到 6 O年代中期的战后经济高涨期,当时农场主结合生产经营项 目的改造,兴建多种观光设施 ,先后开辟了40多h m 的观光农园。农园内设有动物

29、广场、牧场馆、花圃、自由广场、跑马场、射击场等。这种观光农园主要以 日本岩水县小岩井农场为特色,小岩井农场独辟蹊径,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各具特色的设施和完善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平均每年接待约 79 万人次,为农场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 由于城市街区土地利用失控 ,导致农业用地不断被征用。1961 年日本政府出台了农业基本法,鼓励城市近郊农业由水稻生产向果蔬、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作物栽培转型。1966年日本出台了日本蔬菜生产上市安定法,1971 年又颁布了批发市场法,这两大法规推进了农村地区大规模园艺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在日本国内形成了园艺产品广域流通体制和城市消费的农产品产地远

30、程化体系。日本都市农业主要针对特大国际化都市的局部地区,进行规模化生产。 由于这段时期小规模产区被忽视,加之在课税方面的不合理等。许多学者将该时期称为 日本都市农业的衰退期。 1900年,H本实施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推动 50 100 m的大面积的体验型市民农园面世 ,规定承租市民与其承租的农园土地之间的距离 原则上在 3 0 rain的车程以内,较大都市可以在一个或一个半小时,东京可达两个多小时车程的距离;市民农园的农地可以租借,一次租借期 以 5 年为限。这一法案的颁布使得农场主不仅可赚取高额的土地租金 和管理费,而且有时还可获得农园的农产品。1995年4月,农山渔村停留型休闲活动的促进办

31、法规定了“促进农村旅宿型休闲活动功能健全化措施”和“实现农林渔业体验民宿行业健康发展措施”,推动绿色观光体制 、景点和设施建设,规定都府县及市町村要制定基本计划,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国家需协调融资,确保资金的融通,从而规范绿色观光业的发展与经营。同时,随着日本加入 WT O,日本通过采取相应激励措施 (给予贷款及贴息) ,小规模的产区得到较快发展,生产手段也逐渐向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发展。2、 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必然性农业观光园是农业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入2l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

32、、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农业观光园的出现,就等于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生存和需求创造了更好的、更易适应的环境条件。如我国台湾省的观光农业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台湾省借助“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企业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和农村生态自然化”的措施,形成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平衡发展的“三生观光农业”,从而解决了农业萎缩、农产品过剩、外国产品向台湾倾销等一系列问题、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而位居世界前列。 农业观光园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传统农业的一家一户分散、高耗、低效且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生产形式已渐渐不适合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有一种快速、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出现,农民也迫切需要在资金、信息、科技方面得到支持与引导。农业观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