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6.59KB ,
资源ID:257146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714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述类文本专题.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述类文本专题.docx

1、论述类文本专题江苏省各大市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论述类文本专题(盐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读经典可改变气质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选择什么书来读,不是毫无讲究。就一

2、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就是本民族的那些文化经典。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文明体国家”之一,文化典籍多。但是作为一般阅读而不是从事专业研究,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经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而且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等,都可以暂时不读,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但汉代的礼记里有两篇著作,却不能不读:一是中庸,一是大学。当然宋明儒的书,还是要读一些的,特别是朱熹、王阳明的著作。朱熹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合为“四子书”,并精心注释,成为传统社会流传最广的儒家经典。史学

3、方面,文史从业人员讲究“前四史”,即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一般阅读,光读史记就可以。如嫌篇幅大,可选取其中的传和本纪阅读。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不可不选择一些来读。楚辞可选屈原的离骚,诗经不可忽略小雅。另外晋的陶渊明,唐的李白、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宋的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元的关汉卿、王实甫,明的汤显祖及三国水浒,清的红楼梦等,都是不能不读的。汉代王充写的论衡,是一部奇特的书,读起来会打开你的思想,而不会被传统所束缚。还有清末民初以来20世纪文史大家的著作,不少都堪称经典,如严复、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人的书,如果不读,未免太可惜。20世纪学术

4、大师的著作,实际上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终南捷径”。至于道家,老庄足矣。佛学可读弘明集广弘明集出三藏记集,获得佛学的可靠知识,坛经金刚经心经则能够引导进入佛理的信仰层面。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然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

5、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15下列有关阅读经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为了养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B作为一般阅读,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孔子、老子和庄子等,而孟子、荀子、墨子等都可不读。C一般的人阅读史学作品,只读史记就可以了;文学方面,诗经中只要读小雅,楚辞中只要读屈原的离骚。D不少清末民初以来的20世纪学术大师们的著作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一种便

6、利的方法。16结合文本,谈谈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多元文化?请作简要评述。(6分) 17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经典作品?请分条概述。(6分) 15D(A原文是“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本民族”的文化经典。B原文是“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等,都可以暂时不读”,“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C“诗经中只要读小雅,楚辞中只要读屈原的离骚”不对。)16(1)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交错,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2)无须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接受异质文化),(3)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

7、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3点,每点2分。共6分)17(1)文化传承的需要,(2)变化个人的气质,(3)转移社会的风气(或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或养成社会文化风气)。(3点,每点2分。共6分)】(宿迁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分)甲、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原以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会是个特例,却没想到远非如此:“杨贵妃身高164厘米体重69公斤南京明城墙外廓是朱元璋的脸”“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如此等等。去年以来,各种惊世骇俗的“学术成果”

8、接连不断。看来,很有必要对如此“学术”来一声棒喝。 人们常把追逐明星隐私、名人琐事的报道者称为“狗仔队”,称呼中充满了不屑。而研究历史人物不去关心人家的成就、思想、贡献和那些尚待研究和厘清的重大问题,却对历史人物的婚恋隐私、细枝末节、吃喝拉撒兴味盎然,这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放弃学术品格、同样让人不屑的行为。学术研究只关心“八卦”“花边”,折射的是学者学术品位的下滑、学术趣味的低级。对于把“八卦”当学术来“钻研”的学者,人们不禁要奉劝一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适逢社会转轨之际。需要也值得学者们去研究并解决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多如牛毛,研究点什么不比研究这些好? 也许人各有志,也许我们应该“解放思想

9、”一一接纳学者去追逐古人的“边角八卦”,不强求所有学者都去研究重大问题。即便如此,既然冠名“学术”,就该拿出个学术的样子,遵循学术的准则。仅凭李白好酒、好斗、好武,就断言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这种结论下得是否也太过武断?纵观“八卦学术”,“也许”“可能”“大概”充斥其中,“戏说”“大话”“恶搞”极尽其能,又哪有学术研究科学、严肃、严谨的影子?如果这类“八卦学术”也能位列学术岂不是对学术的亵渎和辱没7 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学者的思想、操守和道德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每当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学者的呐喊和力挽狂澜是社会走出泥淖的希望。遗憾的是,一些学者非但没有树立标杆

10、,反而一味媚俗,迎合大众对八卦隐私的“低级趣味”。为了追逐名利,为了吸引眼球,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择手段,“八卦研究”透出了浮躁、铜臭、名利熏心。这种学者越多,人们对学者的印象就越打折扣,这种“学术”影响越大,对学术的清誉破坏就越重。对于这种学者,应该视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唯有如此,才能维护学术的尊严,才能保护学者的形象,还学者和学术一个本来的面貌。 (选自2008年4月15日新华日报,有删节)16下列对“八卦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八卦研究”兴趣盎然地关注历史人物的婚恋隐私、细枝末节、吃喝拉撒等。 B “八卦研究”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和品格,让人不屑的行为。 C “八卦

11、研究”中充斥着“也许”“可能”“大概”这样的词,这不是学术研究应有的 态度。 D “八卦研究”为了迎合大众,哗众取宠,使社会误人低俗浮躁的歧途。1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这样的研究只是个特例,那么对如此“学术”就高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B。如果将只关心古人的“八卦”“花边”的研究位列学术,就是对学术的亵渎和辱没, 有损学术的清誉。 C,这些“八卦研究”虽然冠名学术,但毫无意义,且会导致政治、经济、文化这些重大 问题无人问津。 D去除功利思想,维护学术尊严,保护学者形象,才是学术研究的正确之道。18。根据文意,概括有必

12、要对“八卦研究”进行棒喝的原因。(6分) 19作者认为学者和学术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怎样的?(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18分)甲、论述类文本 16D(“使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错) 17C(“无人问津”绝对化) 18“八卦研究”学术品位低下,学术趣味低级;不遵循学术的准则,缺乏科学、严肃、严谨的研究态度;浮躁媚俗,哗众取宠,不择手段,追逐名利,失去了学术的尊严。(每点2分) 19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术研究应遵循科学、严肃、严谨的准则;学者应该有高洁的操守、高尚的学术品格以及高级的学术趣味: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每点2分,若只答“学术是社会的标

13、杆,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只得2分。)(苏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甲、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518题。人与自然无法和谐吗葛剑雄 我们应该怎么样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自然为人类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能否成为现实要靠人类自身的努力。我们地球从产生到这么多物种,人类只不过是万物之一,但为什么人能成为万物之灵,这是凭了人类自身的努力,不是自然对人的偏爱。 第二,我们得认识到,人类的任何进步都不得不改变甚至破坏自然环境。所以不要把这个事情看那么严重。人类发展那么

14、久,一点都不改变环境?不可能的。学会用火,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这个过程中,多少树木,多少柴禾被烧掉了?你能说这一定是退步吗? 可以说,改变与破坏,只有程度差别,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们得承认这个事实:没有哪个国家的繁荣不改变环境。但我这样讲,是不是听任人破坏自然?当然不是这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有一个由必然到自由,由人类中心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一开始人的破坏是必然的,因为人在不了解自然规律之前,只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不然人就生存不下来了。人发达了以后,逐步掌握了自然规律,有了比较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慢慢地从必然走向自由。 另一方面,现在人类并没有达到完全的自由,有时候

15、还要伤害动植物,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我们到南极去,在南极保护的公约里面就有一条,如果考察队员碰到了生命危险,可以适当地掠杀海豹。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人和动物之间,人还是重要的。我们这样做,其实是体现人的价值。 要达到和谐,人类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更加注重精神生活。这中间不仅需要正确的观念,还要有科学的技术。晚清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已经知道了把山上的树砍掉会引起当地江河淤塞,加剧水灾旱灾,但照样砍。为什么呢,人要活下去啊,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以。当然,只有正确观念,没有科学技术,好心也办不了好事。东晋的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家里出了瘟疫,当官的就不上朝了。但有些大臣不平衡,拿了皇

16、帝的俸禄怎么能不上朝呢,结果上朝,死一大片。不能说这些人观念不对,观念对啊,但他没有科学技术。 归结下来。我认为对待未来的变化,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八个字:不应无忧,无须过虑。15结合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下列不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是(3分) ( ) A从世界上看,很多国家在发展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且我们对很多自然规律还不知道,所以无须过虑。 B自然为人类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成为现实靠的是人类自身的努力,而人类的任何进步都不得不改变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C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条件,是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发达的科学技术。D我们历史上的环境思想、人地关系的见解,的确有它先进的方面,但是也有不足的一面。16

17、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吗?为什么?结合文章简要阐明。(6分)17“归结下来,我认为对待未来的变化,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八个字:不应无忧,无须过虑。”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15A(“无须过虑”应该为“不应无忧”)16人与自然可以和谐。(2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有一个由必然到自由,由人类中心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2分)人类只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更加注重精神生活或者说具有正确的观念、科学的技术,就能和自然和谐相处。(2分)17因为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在发展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对很多自然规律还不知道,所以“不应无忧”。(3分)我们可以树立正确的观念,可以发展科学的技术,可以逐步掌握自然规

18、律,所以“无须多虑”。(3分)(意思对就可)乙、(无锡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并打上“、”,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甲、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科学给人以知识,哲学给人以智慧。所谓哲学是“智慧”之学,即是问题之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人的智慧最集中最主要的体现。苏格拉底之所以成为西方哲学智慧之星,并不是因为他创造了什么了不起的哲学体系或哲学理论,而是由于他开辟了哲学的新天地,开创了哲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时代。从问题中引导人们去思考,启发人们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问题

19、中开发人的聪明才智,探索社会问题与人性的奥秘。故苏格拉底式问题的对话,一直为后人所传颂与赞赏。 智慧首先表现为人的一种创新能力。无论是科学创新,还是制度创新;无论是理性思维形式,还是直观领悟形式,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人们去思考、探索,才会有破旧立新之举。当人类有了自我意识,面对客观世界,很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宇宙万物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万物消灭后又归于何处?这些问题开启了人类哲学思维。先是产生了各种神话,后来在神话基础上产生各种宇宙“本原”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自然哲学的起源。尽管自然哲学家对宇宙本原的说法不同,甚至形成相互对立的理论,但都是人类意识发展史上一次质

20、的飞跃。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与深化,关于人的主体与世界的客体关系问题突出显示出来:主体与客体何者是第一性?人的主体能否认识客体?如此等等。对此,哲学家不同的回答,形成各种哲学理论与哲学学派。 其次,智慧表现为人能够筹划与建构未来的崇高理想。我们常说有智慧的人站得高、望得远,他不同于庸人、常人,这是因为他具有预见与筹划未来理想的聪明才智。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经指出,人与动物虽然都是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之中,但人的生活世界完全不同于动物的自然世界,因为人的生活根本特征在于:他总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 这里我们需要指出,问题的哲学中的“问题”,一定要同我们日常说的问

21、题、具体科学中的问题区别开来。当然作为问题,无论是属于哪一类问题,都是人们才智的一种表现,都是开启人的理性思维的一种方式。但通常所说的问题,具体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的问题,主要是指事实的问题,经验对象的问题,即形而下的问题;而作为哲学的问题却是超越具体事实,超越经验对象,即形而上的问题。因此哲学的问题比具体科学的问题,显得更为抽象和富有思辨性。我们可以把具体科学的问题,称之为知识的问题。但又应该看到,提出或发现哲学的问题,不能光靠知识,更不能说一个人知识越多,发现哲学问题就越多、越深刻。这是因为作为哲学的问题,既要面对现实,又要超越现实;既要靠理论理性思维,又要靠知觉领悟。按冯友兰先生的话来

22、说,哲学既要“出世”,又要“入世”;哲学的方法既要用正方法,又要用负方法。这就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可说与不可说的结合。16下列对“哲学是智慧之学,即是问题之学”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哲学是问题之学,从问题中引导人们去思考,从问题中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 B智慧首先表现为人的一种创新能力,而创新则是从问题开始的。 c自然哲学起源于神话与问题,社会哲学起源于知觉领悟。 D哲学的问题比一般的问题更为抽象和富有思辨性,即更显智慧。17下列对“各种哲学理论与哲学学派”形成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哲学家对于宇宙本原的不同说法及对于人的主体与世界的客体关系的不同回答。 B由于

23、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不同思考与探索,人类有了破旧立新之举。 C。因为智慧首先表现为从问题开始的一种创新能力以及对这些问题所作的不同探索。D因为哲学家对宇宙本原的不同说法产生了相互对立的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18本文认为,“问题的哲学”中的“问题”与“具体科学”中的“问题”有何区别?作者将两者进行比较意在说明什么?作者引冯友兰的话有何作用?(6分) 答:19本文所说的哲学的“浪漫主义”指的是什么?哲学为什么会具有这种特征?作者提出哲学是“智慧之学”的依据是什么?(6分) 16c(文中并未涉及社会哲学的起源)。17A(文中第二段解释了形成原因,A项最准确。B、C、D三项均不能说明“各种哲学理论与

24、哲学学派”形成的原因)。18(6分)第一问:具体科学的问题,主要是指事实的问题,经验对象的问题,即形而下的问题;而作为哲学的问题却是超越具体事实,超越经验对象,即形而上的问题。第二问:哲学的问题比具体科学的问题,显得更为抽象和富有思辨性。第三问:意在强调哲学的问题,既要面对现实,又要超越现实,提出或发现哲学的问题更具挑战性。(每个问题2分)19(6分)第一问:哲学的“浪漫主义”指的是哲学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一面。第二问:因为哲学是人的智慧之学,而人的生活的根本特征在于,他总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总是向着“可能性”行进。第三问:哲学首先体现为一种创新能力,其次体现为筹划和建构未来的崇高理想的能

25、力,而这两者都是智慧的表现。(每个问题2分)。实用类文本16B(原文是“觉得走进”,“令人瞩目的成果”也与原文不符)。(通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的小题。(15分)甲、论说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李煜当帝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本是那个时代的一位艺术天才。他花很多时间去填词弄曲,饮酒赋诗。他的才能和素质及其理想和目标都与帝王身份相去甚远。并且生性率直,敏锐善感。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理说帝位怎么也轮不到他。但人生常常就是如此,渴望安宁与和谐,却往往被急风暴雨所打破;希望在自

26、然与艺术的天地里驰骋的他,却偏偏被推上了帝王之位。在李后主“23岁时,文献太子卒,他才徒封为吴王,并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于东宫,后因弘冀以下的四位兄长皆相继早亡,25岁时,嗣位于金陵”。 而等到他继承王位以后,本来也想振作一番,可是此时的南唐已经是国微兵弱。南唐在五代十国中本来是一个历史较久,领土较广,实力较厚的国家,无奈李煜之父中主李璟只好学能诗,天性懦弱,素昧威武,因而错过了大好时运。而李煜又生性软弱,没有治国安邦的政治素质、振作之举,终于无济于事。于是在强大宋室的威压之下,他深感不安,对未来充满了忧惧,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向宋室纳贡称臣,屈求一份太平安宁的日子,然而这一份安宁最后也

27、随着宋师的南渡而惨遭破灭了。就这样,李煜一直在身为皇子遭人忌恨、身为皇帝被人欺凌的纷乱中生活,他依然没有政治和人身的自由,甚至没有生存的安全感,伤恨、忧愁、无奈的情绪塞满了他的肺腑。而他那纤弱敏感的神经又使他比别人感受更快,体验也更深。内忧外患的打击,国破家亡的痛楚,使他常常悲盛筵不常在,叹人生短暂。他厌倦尘世的烦扰,追求超逸的佛仙之境,盼望那“万顷波中得自由”的无拘无束。然而这理想的图景却总被现实所打破,他渴望安宁自由的生活总是不能实现。在他那深深的悲愁后面,在那颗骚动不安的灵魂之下,李后主有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希望在纷纭陆离、变化万千的短暂人生和冥冥的大自然之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而这个

28、家园,就是宗教,就是作为人的精神形态和生命依托的宗教。李煜就是这样,在不断地追怀往事中,不断地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也许正是由于他的忏悔和反省,以及他对人生的彻底探究,对自身存在的关注与自救,才使得他的词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也使得他在那深层的苦难中不断地拷打着自己的灵魂。尽管李后主的苦难有着自己不可推脱的责任,但在他的苦难中却体现了人类为寻求灵魂而展开的上下求索,这种苦难是与作为生命形态和精神现象的宗教同在的苦难。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围绕“历史的误会”,揭示了不该做皇帝的李煜的伤恨、忧愁、无奈的人生。B、南唐的败亡,主要原因是李煜延续李璟既定的

29、方针,未能富国强兵、有所振作。C、李煜诗人和艺术家的气质,使他神经特别脆弱,总是怨天尤人、愁恨满怀。D、李煜身为皇子遭人忌恨,身为皇帝被人欺凌,主要是因为皇族之内有其对立面。16、本文作者对作为皇帝的李煜和一位颇有才华词人的李煜分别持什么态度?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6分)17、为什么说李煜的“苦难”是与作为生命形态和精神现象的宗教同在的苦难?(6分)甲:15、 A16、 对作为皇帝的李煜持否定态度。因为李煜当皇帝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不具备当一国之君的政治才能,这样的人当皇帝只会把国家推向灭亡。对作为一位颇有才华的词人的李煜是同情的,没有治国安邦之才,却有文学艺术之才,这样的人做皇帝,既是国家的

30、悲剧,也是他个人的悲剧。17、 李煜在寻找精神家园时将自己寄托于宗教中;他的苦难本来自个人,但他忏悔、反省,对人生进行彻底的追究,体现了人类为寻求灵魂而展开的上下求索,因此他的苦难也带有宗教性的了。(镇江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8分)甲、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

31、。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 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一一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 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成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成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成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