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2.46KB ,
资源ID:2569726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6972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甘肃省兰州市高三实战考试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甘肃省兰州市高三实战考试试题.docx

1、高甘肃省兰州市高三实战考试试题2013年高考(513)甘肃省兰州市高三实战考试试题 甘肃省兰州市2013年高三实战考试 语文试题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增长的极限一书从资源和生态两个角度分析了增长的极限。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人类正在突破这一增长的极限,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于是就有知识壁垒,这是人类面临的新的极限。 目前,关于知识壁垒大致有四种用法:与技术壁垒类似,用在和知识产权相关的领域;用在国家之间并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如西方国家或资本主义的知识壁垒;用于人间,如农民面对的知识壁垒;用于行业或学科间。知识壁垒的含

2、义包括知识的复杂性、知识的丰富性、知识的积累性、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共享几个方面。 知识的复杂性属于知识的质的范畴。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的认识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于是知识也越来越复杂。就科学而言,认识对象的复杂在于三点:沿量子阶梯上行、下行和扩展。沿量子阶梯上行,人类将面对生命和意识。至今我们仍难以说明生命的本质,至于人的意识,涉及150亿个脑细胞及彼此间的关系,更涉及无限的千变万化的环境。沿量子阶梯下行,组成与被组成,极大与极小越来越纠缠在一起,不可能单独去认识。最大的复杂性在于扩展,由严格的规律扩展到偶然性,由孤立的研究对象扩展到环境及其干扰,由实体到关系,由线性到非线性,由纯客观到主

3、体参与。如果说,沿量子阶梯上行和下行主要涉及自然科学,那么扩展则完全适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例如知识的社会建构论等。我们能获取并掌握如此复杂的知识吗?例如用遗传算法来解决排序问题,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比依据任何现有的排序算法的程序都要快得多的排序程序,但科学家并不理解这些指令是如何工作的,也无法将其分解为由可理解的各部分组成的分层体系。 知识的丰富性属于知识的量的范畴,如何对海量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这是知识壁垒的第二方面。例如,在科学网上,究竟如何向首页推荐便会引起争议。 知识的积累强调的是知识的连续性、循序渐进,知识的创新则强调知识的中断、跳跃。在前者的情况下,需要的是已沿袭了数百年的

4、逻辑思维或线性思维,而知识的创新则需要非逻辑思维或非线性思维,如联想等形象思维,以及灵感、顿悟等直觉思维。当前,由于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加快老化;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作用,知识共享的量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贬值也越来越快。知识的老化和知识的贬值共同表明,知识的创新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由此也就对非逻辑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人类发展至今对于逻辑思维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研究,而对于非逻辑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几乎尚是空白。 知识共享的壁垒可以由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理解。客观视角考察知识本身的状况。随着认识对象的个性化,背景的个性化,以及认识主体的个性化,必然是知识的个性化。然而个

5、性化的知识如何交流,如何共享?主观视角考察知识持有者的状况。几千年来持有知识,特别是持有独一无二的知识从来是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这种情况随着知识的地位日益重要而有增无减。研究者指出,在企业中要建立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比与对手竞争更困难。 1下列关于知识壁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知识壁垒是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人类面临的一种新的极限,它因人类越来越依赖知识而产生。 B. 知识壁垒既可用于和知识产权相关的领域,也可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还可用于人、行业或学科之间。 C. 在科学网上,如何向首页推荐都会引起争议,这实际是知识壁垒中对海量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的问题。 D. 独

6、一无二的知识是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随着知识的地位日益重要,知识共享的壁垒自然而然就被打破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知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分属知识的不同范畴,前者属于知识的量的范畴,后者属于知识的质的范畴。 B如果将150亿个脑细胞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了,那么,人的意识问题及生命的本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C科学家不能理解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极快的排序程序是如何工作这一事实,说明了知识的复杂与难以掌握。 D知识的创新需要的是与知识的积累不同的思维方式,如灵感、顿悟等直觉思维及联想等形象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的复杂程

7、度是与人类认识对象的复杂度密切相关的,而人类认识对象越来越复杂则是因为认识路径的拓展。 B知识的共享促使知识的贬值速度越来越快,在这方面,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C人类对非逻辑思维即直觉思维的研究还做得很不够,而时代的发展,恰恰对非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知识老化加快,知识贬值增速,表明创新思维能力在知识的获取与更新上有了更为突出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崔亮,字敬儒。时年十岁,常依季父幼孙。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曰: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亮

8、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曰: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荐之为中书博士,议郎。 孝文在洛,欲创革旧制,选置百官,谓臣曰:与朕举一吏部郎,必使才望兼允者,给卿三日假。又一日,孝文曰:朕已得之,不烦卿辈也。驿征亮兼吏部郎。俄为太子中舍人,迁中书侍郎。亮虽历显任,其妻不免亲事舂簸,孝文闻之,嘉其清贫,诏带野王令。亮自参选事,垂将十年,廉慎明决,为尚书郭祚所委,每云:非崔郎中选事不办。自迁都之后,经略四方,又营洛邑,费用甚广,亮在度支,别立条格,岁省亿计。又议修汴、蔡二

9、渠以通边运,公私赖焉。侍中、广平王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敕亮推究。宣武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宣武前脱冠请罪,遂拜辞欲出。宣武曰: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徐州刺史元昞抚御失和,诏亮驰驿安抚。亮至,劾昞处以大辟,劳赉绥慰,百姓帖然。 除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亮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恐难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度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唯虑长柱不可得耳。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

10、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注】度支:官署名,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节选自北史崔亮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 亡:丢失 B必使才望兼允者 允:应许 C宣武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 通:交往 D籍此为用,桥遂成立 籍:借助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崔亮才能出众的一组是(3分) 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 非崔郎中选事不办 亮在度支,别立条格 左右不遵宪法,敕亮推究 遂诏亮复坐,令怀谢焉 劾昞处以大辟,劳赉绥慰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亮贫而有志,不肯轻易依附

11、于人。少时因家贫以替人卖书为业,但在堂兄劝他投奔执掌朝政的李冲时,却以不肯看人脸色为由拒绝了堂兄的建议。 B崔亮理政有方,有不俗政绩。在朝廷迁都后,他建议修建的汴、蔡两渠,加强了与边境的运输;在刺史元昞抚御失和时,他能妥善处理,使徐州百姓安定下来。 C崔亮清贫守节,受到皇帝的嘉奖。他虽然历任显要职务,但妻子仍亲自做舂米簸谷一类的事情。孝文帝听说后,十分赞许他。 D崔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他在雍州担任刺史时,力排众议,在城北渭水上造桥,给百姓带来很大方便,至今人称崔公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 (2)后因宴

12、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注】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 8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9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诗经氓) (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杜牧阿房宫赋)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13、,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题纸上所选大题的题号后的方块内打勾。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被诅咒的房子 法埃米尔加博里约 年少英俊的子爵,过着年收入三万利佛尔的舒适生活。不幸的是他叔父去世了,这位叔父平日聚敛财富且爱财如命,所以将近二百万的家产全部留给了年轻的子爵。 当年轻人查点叔父的产业簿时,发现自己已是胜利路一座房子的主人了,这座房子在扣除各种捐税以后,每年可净

14、剩租金八万二千法郎。 数目太大了,慷慨的子爵心想,我叔父太苛薄了,租金太高,像我这样名声昭著的人,不该如此巧取豪夺,从明天起降低房租,房客们肯定会称赞我的。 怀着这样高尚的目的,子爵立刻派人去叫那座房子的管家,管家迅速赶到,在主子面前深深鞠躬致敬。 伯纳德,我的朋友,子爵说,你马上去通知房客我要降低房租三分之一。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词儿降低,好似给了伯纳德当头一棒。但他马上清醒过来,可又不敢完全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爷没有仔细想过吧。他说,今天晚上您会后悔的,降低房租,这种事情闻所未闻。老爷!要是让房客们知道了,他们对您会有什么看法呢?别的人又会怎么说呢?实在 伯纳德先生,我的朋友。子爵打断他的

15、话说,我喜欢我的吩咐,下属立刻照办不误。听明白就走吧! 伯纳德像喝醉了似的踉踉跄跄地出了子爵的宅第。他完全糊涂了,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成了恶梦中受人捉弄的玩物。他连自己是不是原来的伯纳德都开始疑心了。 次日清晨,伯纳德穿上很好的一套衣服,出来向全体房客宣布重大的消息。 十分钟以后,胜利路的这幢大楼陷入了无法形容的混乱状态。那些在同一层楼住了四十多年,从来彼此不打招呼的人们,如今却聚在一起交谈起来。 您听说了吗?先生? 实在想不到。 真是闻所未闻。 房东要减房租! 三分之一,对不?我的也减了。 奇怪!一定是搞错了吧。 不管伯纳德怎样解释,反正没人相信。有三个人给子爵写了信,告诉了他这里发生的事,要他

16、提防管家的神经失常。可是子爵的回信证实了伯纳德所说的一切。房客不得不相信了,于是又纷纷议论起来。 房东为什么要降低房租呢? 他一定有充分的理由才这样做的。一个明智的人,决不会仅仅为了自己不图享乐而甘心放弃高额收入的,其中必有缘故,一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于是每个人心里都在嘀咕,此事蹊跷。 他们都在挖空心思地想,从大楼的顶层考虑到大楼的底层,想找出这个疑问的答案。每个住户都是一副沉思的面孔,都怀着一种莫衷一是的焦虑心情,就像一件不愉快的神秘事情即将降临时所表现的那样。有人甚至揣测,这个人一定是干过于心有愧的事,现在想要向社会赎罪。 再不就是这座楼盖的质量有问题。另一个人提出他的看法。 也许

17、是屋顶不好。六层楼的一个住户说。 还有人说这房子里住满了密探,而住在二楼的一位绅士则认为,房东想要放火烧房,好向保险公司索取一笔巨款。 接着,奇怪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了。在七楼和顶楼,听到无法解释的异常声音。一天晚上,五楼的一位老太太的保姆到地窑里去偷酒,碰上了已故房东的鬼魂,一只手还拿着房租的收据。 于是人们更加焦躁不安起来,从害怕变成恐怖。二楼的那个绅士,家中有贵重的东西,决定搬出去,叫他的佣人送来了退房通知单。 到了第二天,三楼的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担心,也提出退房,六楼的一些房客也开始仿效。 从此,搬家风一发不可收拾。到了周末的时候,所有的住户都送来了退房通知单。二十二家

18、房客及其全部家具全搬走了。大楼从上到下空空如也。就连老鼠,由于找不到吃的东西,也搬家了。只剩下管家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地还留在自己的住处,受到折磨。 终于,在一天早晨,伯纳德在做了一场可怕的噩梦以后,做出了最后决定,他去晋见子爵,交出房屋的钥匙,不辞而别了。 至今,胜利路那座被诅咒的房子依然空着没人住,房子外面积满了灰尘,院子里野草丛生,从来无人问津。这座楼房的名声坏到了连左邻右舍都受到牵连的地步,谁能想到,降低房租会招来这样悲惨的结果! (摘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有删改) 【注】小说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19、A年轻的子爵从叔父那儿获得巨额财产后,变得慷慨起来,决定降低房租,一方面帮助困难的房客们,另一方面想改变自己的名声。 B伯纳德把降低房租的消息通知给房客们后,所有的房客都不相信伯纳德,他们纷纷写信给子爵来求证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C人们在猜疑子爵降低房租的目的的同时,也都疑心房屋质量有问题,结果使人们的情绪由焦躁不安发展到害怕,由害怕变成恐怖。 D子爵降低房租的行为不仅没能给他带来好的名声和利益,反而招来房子和他都背上不好的名声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 E房客的语言描写是匠心所在,不仅展现了人们的心理,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现实,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小说开头交代子爵继承叔父家产的事情

20、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的子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结合全文,探究子爵降低房租的想法不仅不被房客接纳,反而引起搬家风的原因。(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何须惆怅近黄昏 1948年,朱自清身体已因超负荷运,招致严重的损伤。连续几日,胃痛不止,呕吐不已,体重不断下降,但他的精神却不萎靡,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局大事。他很喜欢近人吴兆江将唐人李商隐的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其意而用之,曰: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他将这两句诗抄下来,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用以自策。有一个同学看后

21、对它的意思不甚了解,问他是否是感到自己老了。朱自清摇摇头,微笑道:这两句诗只是表示积极,乐观,执着于现实的意思。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而蒋介石则由全国防御为分区防御。朱自清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他虽然感到自己生命已濒临黄昏,夕阳残照,为时无多了,但他已从大江南北隆隆的炮声中,窥见祖国无限好的前景,因此他并不落寞,他要以乐观的心情,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后的斗争。 朱自清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他开始大量呕吐,连续几天,连起床走动一下都感到费劲,体重从45公斤降至38.8公斤。但他仍然坚持上课,结果在课堂上大吐,同学们连忙把他扶回家来。王瑶闻讯前来探

22、望,朱自清疲惫地躺在床上,还一门心思记挂着上课的书,用细弱的声音说:如果过三四天还不能起床,就请你代上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这两门课。 可是,休息两天后,身体稍有康复,他又勉强去上课了。 5月间,上海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侵略势力的签名运动,这一反帝爱国风暴立即波及全国。6月9日,北平学生集会举行反美扶日示威大游行。当时,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一包香烟要数万元。为了欺骗收买知识分子,他们发了一种配购证,可用低价购到美援面粉。这一香甜的诱饵,对贫困的知识分子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6月18日,朱自清正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吴晗来到他的家里,给他看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

23、援面粉宣言。上面写道:为反对美国之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德和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之污蔑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之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之一切施舍之物资,无论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给证,特此声明。 朱自清看毕默不作声,伸出颤动的手,拿起笔来,一丝不苟地在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他知道,这一举动对自己家庭的生活将有很大的影响。晚上,他在日记上写道:在拒绝美援和美国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这意味着每月的生活费用要减少六百万法币。下午认真思索了一阵子,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个人的责

24、任。 夏天到了,朱自清的健康毫无起色,胃疼与日俱增,身体极为虚弱,但他仍不肯静下心来休养,只要疼痛略好,就伏案继续编国文读本,读自己喜欢的书。他还制订了一个读书计划: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每天坚持轮流看一本英文书和中文书,利用休息时间读诗。有时,晚上还练习书法。7月中旬,他主持完成了闻一多全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又开始整理闻一多手稿。他衰弱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持了,但他还勉强支撑着。 8月6日早上4点钟,朱自清胃部突然剧痛,诊断为胃穿孔,手术后情况尚好,他自己也很乐观。10日,病情突然变化,有尿中毒症状。朱自清虽然感到难过,但神志还清楚,安卧在床上,闭着眼睛静静地睡着。他似乎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强睁

25、开眼睛,看了看环守在床边含着眼泪的三个孩子,用颤抖的手抓住坐在榻旁的陈竹隐,一字一句,断断续续地说: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说完吁了一口气,似乎了一件心事,又平静地睡去。 12日8时,他开始昏迷,不久,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代文宗与世长辞了!时为公元1948年8月12日11时40分。享年51岁。 (摘编自陈孝全的朱自清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1948年国共两党战争不断,朱自清敏锐地感到时代的气息,内心充满喜悦,因此更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点事情。 B. 当时上海学生、北平学生及知识分子举行了

26、各种大规模的抗议运动,其目的在于反对美帝国主义对日本侵华势力的扶植。 C. 国民党发行的可低价购买美援面粉的配购证,之所以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严峻的考验,是当时的知识分子都非常贫困。 D. 朱自清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病情也每况愈下,年仅五十一岁就过早辞世,主要是由于他不肯购买国民党发放的美援面粉。 E. 朱自清临终前仍不忘叮嘱家人不要买国民党发放的美国面粉,充分体现出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责任感和高尚的节操。 (2)朱自清明知会对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却仍坚持在拒绝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朱自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坚持以有限的生命去作最

27、后的斗争,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6分) (4)朱自清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鼓舞、警醒自己,并以实际行动来加以践行。你如何看待朱自清最后这段生命历程?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我感受而漠视规则约束,强调个体价值而忽略奉献他人,那种雷锋式的高尚精神在这些人的观念里已经是大音希声了。 B自从今年八月底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政策出台后,人们对于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就翘首以待。 C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红其拉甫模范边防检查站位于祖国的西部边陲,驻

28、地自然环境名不虚传: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紫外线强。 D徐志摩纪念公园设计图出炉,远在美国的徐志摩长孙徐善曾表达了他的感谢之情,他赞叹说: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想法,它将为我祖父立身扬名。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3年,教育部将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办法,探索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励相结合的师德建设。 B不管李安获奖对于中国观众多么兴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制作和精神气质上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电影。 C尽管中国社会还未进入全面志愿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已经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D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

29、们要大力发扬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积极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果从中国文化的特征着眼,而不拘泥于西方所承认的史诗标准,诗经可以说是史诗,那么,为什么从现存文献来看,诗经诸篇如此短小?在传统诗经学中,有称为三象的组诗, , , 。 , , 。 但有人指出此说不当,象之得名当与周代的意识形态有关 古希腊史诗是讲唱,注重的是语言,因此是长篇巨制 有关此象之得名,过去有人以为从动物象而来 象当是一种有歌有舞,包含宏大叙事和表演形态的原始戏剧艺术 中国古代史诗是演唱,注重的是表演,因此篇幅短小 从史诗的角度来看,它与古

30、希腊史诗相比,文本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呈现方式的不同 A B C D 16下图是兰州市绿箱子废旧回收平台流程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此图向广大市民介绍废弃回收的整个流程,并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加这一环保公益活动。要求:字数不超过90字。(6分) 1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理想是人生的希望种子,到了一定时候就会长成枝繁叶茂的树; 奋斗是人生的成功砖石,到了一定时候就会砌出雄伟壮阔的楼。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窗外一只小雀,它不会飞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

31、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还是句号都看不清。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过程当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求偶时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是分号。 它们被人所起的名称,是麻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高三实战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3分)D 2.(3分)B 3.(3分)C 二、(36分) (一) 4.(3分)B 5.(3分)C 6.(3分)A 7.(10分) (1)(5分)近来看您父亲写的相命论,使人心中不再有受诱迫的念头。 译出大意3分;比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后来趁着宴饮集会,元怀依靠亲王的地位发泄私愤,想要凌犯崔亮。 译出大意3分;因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 8(5分) 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