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
2、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
3、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填数字序号)。 确定结构 分离提纯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答案】(1) (2)温度(多答溶剂不扣分) (3)15:22:5(4)溶液变为黄色 (5)B【解
4、析】试题分析:根据短文中的叙述可知,(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 分离提纯; 确定结构; 人工合成;(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温度和溶剂;(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黄色;(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 说法正确的是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考点:科普知识2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I、吕布兰法178
5、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1)碳酸钠俗称_。(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索尔维法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
6、量,实验记录如下:加热时间/mint0t1t2t3t4t5剩余固体质量/g未记录15.313.711.910.610.6请回答下列问题:(3)装置图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是_(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若加热前NaHCO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
7、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_)A 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B “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C 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答案】纯碱、苏打 污染环境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0% 偏小 ABC 【解析】【分析】【详解】(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答案:纯碱、苏打。(2)吕布兰法制备纯碱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产生,污染环境,故答案:污染环境。(3)稀盐酸易
8、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4)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为防止氨气逸散,污染空气,可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故答案: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5)解:设原的质量为x,时刻,分解的的质量为y。 答: 时刻,的分解率是50%,若加热前碳酸氢钠中混有氯化钠,则最终得到固体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得到的原固体总质量偏大,时刻分解的的质量不变,则分解率偏小。故答案:50%、偏小。(6)根据题意,A、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A符合题意;B、“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B符合题意;C、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
9、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C符合题意。故答案:ABC3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在离地面约25km高空处有一层厚度极薄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臭氧(O3),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层。与O2不同,通常状况下O3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O3不太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 O3比O2活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SO2、CO、NO、氟利昂等)发生反应。如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一种方法是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跟H2O化合就得到了硫酸。臭氧发生器可以制得O3,其原理是在放电条件下,O2能转化为O3。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气体中含O3约3%。臭氧层
10、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2)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3)你认为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_。【答案】分子结构不同 臭氧+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 【解析】【详解】(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2)在微热条件下,O3与
11、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臭氧+二氧化硫三氧化硫(3)根据“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可知,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4科普阅读热敏纸双酚A(Bisphenol A,化学式C15H16O2)白色针状晶体。双酚A (简写为BPA)可在热敏纸上充当显影剂和无色染料,浓度高达每克纸约20毫克。这种热敏纸可用于飞机票,ATM机、加油机和收银机的凭据以及其它类型的小票。热敏纸上显影剂的显色反应是可逆的,有色产物会不同程度地自行分解,字迹颜色会慢慢退色越来越浅淡,直至自
12、然退色到字迹完全消失在白纸之中。研究者们首次证明,消费小票(热敏纸)上喷涂的双酚A(BPA),通过接触先粘附在手上,然后经过手的皮肤被人体吸收,使人体内的BPA含量显著提高。在快餐店等场所,人们经常在进食前使用手部免洗消毒液,然后点餐时又会接触到小票,免洗消毒液中含肉豆蔻酸异丙酯、丙二醇和乙醇等成分。研究者们试图了解这一做法会对人体吸收BPA有何影响,为此做如下实验。在实验中,先让被测试者一只手擦拭免洗消毒液,在还未干透的情况下,用手掌直接握住热敏纸;另一只手未使用消毒液,用干燥的手掌握住同样大小的热敏纸。随后,对手掌表面残留的BPA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如下图。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
13、)双酚A属于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一个双酚A分子中含有_个氧原子。(2)“小票”能否作为重要的证据长期保存,并说明原因_。(3)分析坐标图可以看出,在使用免洗消毒液后,手掌上BPA的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与未使用消毒液的对比, 说明免洗消毒液能_人体对BPA的吸收。(4)虽然关于双酚A的毒理学研究已有很多,但它对于人体的毒性目前还没有权威、确切的结论。研究人员认为,应该开发更安全的材料或方法来代替热敏纸。现有条件下,你认为在快餐厅就餐前谨慎的做法是_,以防双酚A趁虚而入。【答案】有机物 2 不能,热敏纸上显影剂的显色反应是可逆的,有色产物会不同程度地自行分解,字迹颜色会慢慢退色越来越浅
14、淡,直至自然退色到字迹完全消失在白纸之中 随时间增加,BP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加速(增强、增加等) 擦拭洗手液后避免接触小票 【解析】【分析】根据双酚A的化学式、性质、数据对比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详解】(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和碳酸盐除外)是有机物,双酚A属于有机物;一个双酚A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2)“小票”不能否作为重要的证据长期保存,热敏纸上显影剂的显色反应是可逆的,有色产物会不同程度地自行分解,字迹颜色会慢慢退色越来越浅淡,直至自然退色到字迹完全消失在白纸之中。(3)分析坐标图可以看出,在使用免洗消毒液后,手掌上BPA的含量的变化趋势是随时间增加,BP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15、;与未使用消毒液的对比, 说明免洗消毒液能加速(增强、增加等)人体对BPA的吸收。(4)现有条件下,使用免洗消毒液后,手掌上BPA的含量的变化趋势是随时间增加,BP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与未使用消毒液的对比, 说明免洗消毒液能加速(增强、增加等)人体对BPA的吸收。所以在快餐厅就餐前谨慎的做法是擦拭洗手液后避免接触小票,以防双酚A趁虚而入。5村料一:人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如:乙氨酸(C2H5O2N)、丙氨酸(X)、丁氨酸(C4H9O2N)、戊氨酸(C5H11O2N)等。材料二:乙氨酸的化学式也可写成NH2CH2COOH乙氨酸的某些性质与醋酸类似
16、,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已知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为_。(2)根据材料二,写出乙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C3H7O2N 【解析】【分析】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详解】(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为C3H7O2N。故填:C3H7O2N。(2)根据材料二,乙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点睛】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可燃冰是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
17、烷水合物,其组成可表示为CH4nH2O,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1)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_个原子。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_g二氧化碳。(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A 可燃冰的开采不存在
18、任何困难B 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C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n=_。(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5 88 BC 8 CH4+CO2 2CO+2H2 【解析】【分析】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为清洁燃料,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详解】(
19、1)甲烷的化学式为,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设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x=88g故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88g二氧化碳。(2)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燃料,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过多的燃烧会引起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故选B。(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16:18n=1:9,所以n=8。(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根据元素守恒推测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
20、程式为CH4+CO2 2CO+2H2。【点睛】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7果果关注本地首例违规添加亚硝酸钠食品安全公诉案件,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查询整理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项目亚硝酸钠(NaNO2)氯化钠(NaCl)溶解性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81.5g易溶,在15时溶解度为35.8g熔点、沸点熔点:271,沸点:320;熔点:801;沸点:1413;溶液酸碱性弱碱性中性热稳定性320以上会分解放出刺激性气体受热不分解与稀盐酸作用放出红棕色气体无明显现象与硝酸银溶
21、液作用生成浅黄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1)阅读上表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为_。(2)食盐是日常调味品,亚硝酸钠有毒,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从宏观的角度看,是由于这两种物质的_不同。(3)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两种氮的氧化物和水,请你写出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常被误作食盐食用而导致中毒事件发生。有一包外观酷似食盐的固体,结合表中信息,如何鉴别它是亚硝酸钠还是氯化钠_(包括选取的试剂、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只写出一种方法即可)。【答案】易溶于水,熔点为271,沸点为320,熔点低等 元素组成 2NaNO2+2HCl=NO+NO
22、2+2NaCl+H2O 取少量放在金属片上加热,若先熔化则为亚硝酸钠;或取少量溶于水,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为氯化钠,若有浅黄色沉淀则为亚硝酸钠;取少量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为亚硝酸钠,否则为氯化钠;或取少量溶于水,用pH试纸测定,若pH7为亚硝酸钠,若pH=7,则为氯化钠 【解析】【分析】【详解】(1)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为:易溶于水,熔点为271,沸点为320,熔点低等;(2)食盐是日常调味品,亚硝酸钠有毒,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从宏观的角度看,是由于这两种物质的元素组成不同,氯化钠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亚硝酸钠有钠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亚硝酸
23、钠跟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O2+2HCl=NO+NO2+2NaCl+H2O; (4)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常被误作食盐食用而导致中毒事件发生。有一包外观酷似食盐的固体,结合表中信息,鉴别它是亚硝酸钠还是氯化钠方法是:取少量放在金属片上加热,若先熔化则为亚硝酸钠;或取少量溶于水,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为氯化钠,若有浅黄色沉淀则为亚硝酸钠;取少量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为亚硝酸钠,否则为氯化钠;或取少量溶于水,用pH试纸测定,若pH7为亚硝酸钠,若pH=7,则为氯化钠。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巧克力是极具营养价值的食品,某巧克力
24、部分营养成分见下表。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主原料,含水、单宁、可可脂等物质。制作巧克力时,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同时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再通过精炼,让巧克力拥有滑顺的口感,通过去酸使巧克力透出清香,回火铸型后得到成型的巧克力。 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 3436,恰好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体表(手掌)温度。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如图所示。 某巧克力的营养成分 项目 每 100 g 热量 520 kJ 糖类 59.5 g 脂肪 31.93 g 蛋白质 5.78 g 钠 48 mg 钾 331 mg 巧克力含有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
25、病的天然卫士。巧克力中的糖分还能起到缓解压力,消除抑郁情绪的作用。巧克力由于可可脂的特性,在夏天,表面会形成白色晶状物,类似白霜,影响观感,并不影响巧克力的质量,可放心食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可知该巧克力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_。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属于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根据图可知,1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_。 (4)解释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 B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 C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 【答案】糖类 化
26、学 奶油 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 3436,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手掌温度,在口腔中变成液体,在手掌中是固体 ABC 【解析】【分析】【详解】(1)由表可知,该巧克力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糖类,100g中含有59.5g。 (2)可可豆发酵的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醋酸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根据图可知,10时固体脂指数最小的是奶油约为20,其他固体脂指数均大于20。 (4)巧克力“只融在口,不融在手”这句广告词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可可脂是一种主要由三种脂肪酸构成的脂肪,熔点在 3436,低于口腔温度,但高于手掌温度,在口腔中变成液体,在手掌中是固体。(5) A、巧克力含有
27、丰富的多源苯酚复合物,是防止心脏病的天然卫士,心脏病患者可适当食用巧克力,说法正确; B、可可豆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单宁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可可的苦味,说明巧克力中因含有单宁等物质使其略带苦味,说法正确; C、根据几种固体脂的融化曲线可知,巧克力在口中能瞬间融化是因为其固体脂指数随温度变化大,说法正确。 故选ABC。9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化学式为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实验室用铜与稀硝
28、酸反应来制备NO。工业上可用氨气与氧气为原料,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一氧化氮。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与NO 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NO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NO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NO的物理性质_。(2)NO不稳定的原因是_。(3)NO可用_ 法收集。(4)治理NO的化学方程式为_。(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_。【答案】无
29、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排水法 调节心、脑血管等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CO与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详解】(1)NO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2)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3)NO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4)CO与NO在催化剂的作
30、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调节心、脑血管等。10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1)写出臭氧的物理性质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