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28.98KB ,
资源ID:256084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6084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解析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解析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精品解析广西南宁市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2018届南宁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201804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上述材料反映了A. 周人将认同血缘、亲情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B. 殷商“重祖”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C. 西周将个人情感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D. 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际间的和谐【答案】A【解析

2、】材料中的“血缘、亲情、社会秩序的本源”等字眼意在强调周人是将认同血缘、亲情等作为社会认同规则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的说法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周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并未实现人际间的和谐,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2. 东汉末年,刘备集团向朝廷上奏进刘备为王的汉中王劝进表中,其中官员劝进顺序上,以朝廷先为册封的马超和朝廷认同的许靖等人为前,而军功上位的赵云等人在后。由此,说明该时期A. 中央权力较为强大B. 看重正统政

3、治地位C. 实行重文抑武政策D. 科举制度步入瓦解【答案】B【解析】“朝廷先为册封的为前”等字眼意在强调朝廷的正统地位,即材料说明该时期看重正统政治地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未体现出中央权力较为强大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行重文抑武政策的时期是在北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东汉末年科举制度还尚未出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 下表为南宋绍兴年间舶入及其他岁入状况,分析下表中的南宋政府各项收入的对比,可得知A. 南宋海外贸易较为发达B. 江南成为最发达的地区C. 农业仍为南宋财源基础D. 南宋官营制度走向衰落【答案】C4. 王守仁不待朝命而辞官,招致“擅

4、离职守、非议朱熹等”攻击。他的弟子何心隐放弃科举,在乡尝试聚和宗党、合族共财的社会生活而被迫害致死,心学也屡为朝廷所禁。但到了明末,又恢复心学之地位。上述材料说明A. 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本质不同B. 明朝政府放弃了控制思想观念C. 心学从反专制转变为维护专制D. 明朝政局变动影响了心学发展【答案】D【解析】朝廷禁心学朝廷又恢复心学等字眼意在强调心学的发展其实是受朝廷政局变动影响的,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本质是相同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政府是加强了控制思想观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心学也是维护专制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

5、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5. 下表为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中雇佣工人人数的总估计表(单位:个)下表业别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清政府经营的近代军事工业清政府经营的炼铁与纺织工业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业工人人数340009100-108105500-600027250该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A. 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B. 政府优先发展军事工业C. 中国近代工业规模比较小D. 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中国近代工业中雇佣工人人数明显少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雇佣工人人数,这就说明了中国近代工业规模比较小,

6、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明确的体现,所以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清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三是要注意对比分析数据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6. 1924年后,共产党一方面推动国民党中央先后设立了农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和商人部,工运、农运计划及相关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另一方面积极从事国民党不愿意做的下层民众动员工作,这说明A. 共产党主导群众运动B. 国共合作在基层未实现C. 国民党不愿发动

7、民众D. 中共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答案】A【解析】“工运、农运、下层民众动员工作”等字眼意在强调共产党是在主导群众运动,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国共合作在基层基本实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设立了农民部等字眼意在强调国民党也在发动民众,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并未掌握革命领导权,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解答推理型选择题可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7. 平津失守后,蒋介石曾对下令“应战”的决策颇有悔意。他在日记中写道:“楼寇随手而得平津,

8、殊出意料之外”。对日外交似过于强硬,“如当时密允宋哲元准楼筑津石路,则至少可有一年时间展缓准备,亦较完密。此则余对于外交政策一惟舆论是从,而疏于远虑,自乱大谋之过也”。这表明A. 国民政府坚持对日妥协B. 平津失守完全可以避免C. 民众舆论干扰抗战大局D. 国民政府反思备战政策【答案】D【解析】“颇有悔意”等字眼意在强调国民政府是在对战争进行反思,即是在反思备战的政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国民政府未坚持对日妥协,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平津失守不可以避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民众舆论是促进而非干扰抗战大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8. 1990年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八五”计

9、划,最初要求保持在6%左右的中速增长,但是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B.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C. 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D. 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答案】A【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使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92年时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转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只是次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解答因果型历史选择题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

10、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9. 雅典民主制度的发生、发展取决于公民集体的状况: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公民集体中,与农业有关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工商业者身份的公民则是推动公民取得反对贵族专权的主要力量。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雅典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商业发展B. 农业从业者是推动民主的基础力量C. 工商业者受到贵族抑商政策的打击D. 雅典民主是实现平民对贵族的专政【答案】B【解析】“与农业有关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等字眼意在强调农业从业者其实是推

11、动雅典民主的基础性力量,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典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发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并未实行抑商政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民主是贵族对平民的专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0. 对比下图6、7分析,英国版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B. 英国王权不断得到加强C. 英国取得殖民霸主地位D. 英国主导世界市场运行【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殖民地的增多,这是由于英国取得了殖民霸主的地位,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763年英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王权是不断的弱化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763年英国尚未主

12、导世界市场运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1. 某位思想家对于历史得出以下判断:“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形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下列选项与该论断最相符的是A.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B. “历史发展的核心在于国家和精英层面的推动。”C. “历史是空间的历史、历史研究必须是计量的,才能是科学的。”D.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马克思的观点,强调了人的劳动即生产决定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和选项A的意思是吻合的,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仅仅在于国家和精英层

13、面的推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D两项均是和题意毫无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2. 关于冷战起源,20世纪4050年代主流学者认为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导致冷战;60年代后,随着美国霸权主义不断上升,主流学者认为美国应负主要责任;进人70年代后,美苏争霸越演越烈,主流学者认为双方实用主义政策下的误判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原因,双方都有责任;而到了90年代,随着苏联档案公开,学者又开始关注斯大林等个人因素,这表明A. 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无法探求B. 苏联才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C. 冷战导致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D. 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随着时

14、代的变化对冷战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变化,即材料表明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是有法探求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的说法过于片面,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导致冷战的出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一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42题一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国学的发生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以章太炎为代表,提出了“用国粹激励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的著名口号,倡导保存、捍卫国学。第二阶

15、段是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国学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特别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关注的是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第三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北大、燕京等大学纷纷设立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和清华国学院的学者是这一阶段的代表,国学研究不是关起门来研究,始终与世界的中国研究、汉学研究、东方学研究连接在一起。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材料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革命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由此促进的文化转型,构成了现代文化景观的大背景。踏入21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

16、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扮演了主要的推动力量。目前的国学热主要集中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的传播方面,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国学发展的背景和变化历程。(2)根据材料分析近代国学和现代国学热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现代国学热的认识。【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西方文化和学术研究日益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

17、。变化历程:第一阶段:保存和捍卫国学;第二阶段: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观,发展中国文化;第三阶段:重新重视国学,并具备国际视野。(2)不同:兴起原因:近代主要是民族危机的推动;现代在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推动力量:近代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和精英学者的倡导、研究,现代主要体现在大众教育和民间的追求。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道德秩序的变化,促使人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资源;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提升了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近代国学发展的背景要从政治方面民族危机、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方面西方文化冲击了中国的传

18、统文化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变化历程及其特征可以在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例如,第一阶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特征是倡导保存、捍卫国学,其他两个阶段以此类推就可以直接找到答案。(2)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近代国学和现代国学热的不同之处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要突出兴起的原因不同,二是要突出推动兴起的力量不同。对现代国学热的认识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例如,一定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国学热其是体现了经济热,体现的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也是可以作为答案的。点睛:读材料时,建议带着问题去读,可泛读或浏览,也可精读。审问题时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等

19、限定词;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最后在材料中找到能体现和说明题目问题要求的所谓“关键词语”并划出来。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考察自公元1000年以来社会发展的根源,有三种创新驱动力能够影响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创新的步伐和力量,在最近几个世纪,三种创新驱动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齐心协力创造了强有力的、新的协同效应。包括:增强的交换网络。在人口、货物、观念广泛交流的社会,创新也就更多。通讯和运输的改善。社会储存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增强,可以促进创新。创新动机的增加。创新动机指社会中促进或阻碍创新的因素。据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

20、知识,围绕“创新驱动力与某地区的历史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评分标准分值所提炼论题明确、合理,符合要求2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要求引用三个史实)有符合论题的结论示例:15、16世纪欧洲在创新中崛起15、16世纪,伴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西欧开辟了新航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初步形成的世界市场,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西欧各国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加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使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进步得到支持、鼓舞。这一切为西欧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奠定了

21、基础。【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紧紧围绕“三种创新驱动力与某地区的历史变迁”这个主线结合相关进行回答,例如,可以回答近代西欧的崛起,也可以回答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崛起、或者二战之后亚洲经济的经济崛起等等。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作,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经过地税改革,到1875年,地税收入5000万日元,占国税总额88%,地税占农民收获量34%,负担沉重。明治政府的一个问题是在过多地栖牲农民利益使工业化取得

22、一定成效以后,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农民的贫困和资源的贫乏也意味着国内的市场和原材料有限,于是政府就用对外扩张来寻找劳动力、市场和原材料。据陈杰明治维新一改变日本的五十年等材料二要对杭西欧列强,就必须树立一君万民的中央集权化的明治政府,让局限于各藩国的民众意识,归属到日本统一的旧本国民”意识上来。然而,当时西欧传来的“国民”,对日本人而言是极为抽象的概念,让民众浸透到这种外来的国民意识中非常困难。面对意识形态危机的明治政府,就推出了民众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万民是天皇陛下臣民的理念,由天皇精神作为中流抵柱统一诸藩,实现日本的国民国家意识和国民意识的统合。宗泽亚著明治维新的国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23、学分析,日本明治政府牺牲农民利益的原因及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危及日本中央集权统治的因素及明治政府的对策。【答案】(1)原因:通过重税盘剥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劳动力。影响:农民的贫困导致市场和原料的不足,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为弥补这一不足,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2)因素:长期的幕藩体制,使民众有根深蒂固的藩国意识而缺乏国家意识。对策:颁布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国民享有一定民主权利;树立一君万民理念,天皇依然掌握重大权力,规定臣民效忠天皇。【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日本明治政府牺牲农民利益的原因主要从发展工业的需要、或者实现工业化的需要等

24、角度进行解释。影响主要从牺牲农民利益使农民的贫困和资源的贫乏,政府只有对外扩张来寻找资源等,这是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2)危及日本中央集权统治的因素主要从幕府统治自身的政治体制所造成的这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幕府统治之下藩国林立必然会造成国家意识的缺乏。明治政府的对策主要从废藩置县、变幕府体制为君主立宪制、培养臣民效忠天皇等措施进行回答。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近现代人类历史演变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地突破古代不同

25、族群、国家、文明和地域之间的孤立和隔绝,逐步走向整体性的普遍联系状态。可以说,二战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19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突破民族国家和殖民帝国的市场分割,在全球构建一种相对比较开放的经济体系,以满足不断壮大的资本和世界经济正常运作的需要。但传统割裂的世界市场状况与经济全球化开放市场的需求是相悖的。西方列强沿袭传统的零和博弈观念和武力扩张方式,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对独占性的原料、能源产地和商品、资本的输出地的争夺。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国际局势动荡的根源都在于此。所以,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和性质可以说是相同的。但这种动荡并没有延缓全球化的步伐,反而警醒世人逐渐探索适应全球化历史

26、新时期需要的新观念和行为方式,构建和完善全球性体系。战争就是人类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一种交往形式,二战同样极大推动了全球性的普遍交往。战争期间建立的反法西斯同盟就是超越地域、民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全球性的广泛联盟。摘编自张文伟全球化历史视域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被视为“全球化发展的产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对战后全球化进程的积极意义。【答案】(1)原因:全球化打破世界各地的孤立局面,建立了普遍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国仍沿袭零和博弈的观念和武力扩张的方式。列强为独占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

27、体系和国联,都没有形成能有效地协调、保障各方利益共享的机制。(2)积极意义:二战后世人的反思为战后形成适应全球化的合作协调体系创造了条件,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联合国的建立。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加强了全球性的交往,为战后各国各区域之间依存关系的加深开辟了道路。二战中的科技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新的科技推动了战后经济全球化的深化。【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二战被视为“全球化发展的产物”的原因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二战极大推动了全球性的普遍交往、西方列强仍然沿袭传统的零和博弈观念和武力扩张方式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2)二战对战后全球化进程的积极意义要进行

28、多角度分析,例如,在经济方面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的签订等使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二战引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技术条件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康熙元年(1662年)施琅(曾投靠郑成功)任福建水师提督,驻军海澄。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沿海村社荒凉萧条的景象,他忧心如焚,遂挺身而出,先后两次上疏,直言“海禁迁界”之失策,痛陈“迁界”之弊端,与此同时,施琅还清醒地看到,“迁界”的根源在于台湾尚未统一,因而他明确地提出要以平定台湾来解决“迁界”问题。他不顾年老体衰及遭受冷遇,两提攻台,四请专征,矢志不渝,终于感动并说服了康熙皇帝。168

29、1年7月,在康熙皇帝支持下,施琅主持专攻台湾,经筹划准备以后,于1683年6月14日率舟师攻克澎湖,迫使台湾郑氏集团纳土归降,施琅率部兵不血刃地进入台湾本岛。入台后,施琅采取了一系列抚政安民举措,保证了社会安定,从此,实施多年的“海禁迁界”政策终于被废除。据史籍载,1696年施琅逝世后,“闺中绅士军民闻公芫,皆巷哭失声。”并立祠将其尊奉为神明。然而,在清代末期,革命志士们把明末清初的郑成功、张煌言等孤忠墓臣尊奉为民族英雄,大力宣扬,以号召民众。相反,施琅却被当成一位十足的“叛徒”而加以否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熙年间施琅的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琅在清末遭到否定的原因。【答案】(1)评述:多次上疏,痛陈海禁的弊端,关心民众疾苦;主持平定台湾,使国家实现统一;在台抚政安民,保证了社会的安定;促使清朝废除海禁政策,有利于百姓正常生产和生活。(2)原因:晚清统治反动腐朽,不得民心;由于传统历史价值观的影响(或施琅曾弃郑成功而归顺清廷;大汉族主义观;忠君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动员反清斗争的需要。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2)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施琅在清末遭到否定的原因主要突出清末政府自身的黑白颠倒、反动腐朽又要突出传统历史价值观会影响对施琅的的评价以及当时革命的需要等方面多角度分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