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6.16KB ,
资源ID:255948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5948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科学导学案祁满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科学导学案祁满成.docx

1、六年级科学导学案祁满成六年级科学导学案-祁满成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目标出示科学概念: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过程和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自主学习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

2、中约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物质的化学

3、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本质特征 交流展示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练习检测一、填空:1.物质的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产生( )物;产生( )体;改变( ) 发( )发( )等。2.物质的物理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改变物质的状态、( )、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总结拓延: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阅读43页: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目标出示科学概念: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教学准备】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自主学习一、回顾导入: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交流展示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

5、流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4、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生锈的快慢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

6、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防治生锈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练习检测一、 填空: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 );把铁和水( )是防止铁生锈的好办法;隔绝空气和水的方法有4种:种是涂上( )种是涂上( ) 种是镀上( )种是镀(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物质变化与我们目标出示: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

7、利用了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方法: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自主学习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2、综合填表: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科学概念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

8、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

9、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2、品尝后谈谈体会。练习检测举例说说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第三单元 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过程与方法:1、 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2、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 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2、 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3、 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

10、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教学过程】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11、(板书课题)二、目标出示(课件出示)三、预习检查学生展示: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四、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出示课件2、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整理,教师巡视指导。五、合作交流 1、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2、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3、动手制作我的“月球卡”4、下面请大家根据各组交流的情况,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活动记录中。(学生活

12、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5、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六、达标检测 (出示课件)板书设计: 1、 地球的卫星月球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二、制作月球卡: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 2、月相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

13、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一、出示目标(出示课件)二、预习检查1、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

14、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2、你还知道了什么?(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三、自主学习(画月相)1、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3、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四、合作交流(给月相排序)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2、(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

15、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4、观察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6、小结:月相是变化规律性,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五、交流展示(模拟月相变化)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3、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4、学生思考回答。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

16、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六、合作交流(观察白天的月相)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观察。 2、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3、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七、目标检测(媒体)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

17、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过程与方法: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2、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教学准备】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模拟环形山成因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卷尺等。 【教学过程】

18、一、出示目标(出示课件)二、月球上的环形山。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4、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5、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6、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7、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三、合作交流(制造“环形山”)展示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 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3

19、、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4、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5、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环形山”。(实验方法:1、喷水法。2、撞击法)6、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四、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2、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3、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

20、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来证实自己的推测吗?5、对学生的假说进行评价。五、目标检测(媒体)板书设计: 3、我们来造“环形山”一、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二、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4、日食和月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3、根

21、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引入新课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22、1、激趣导入(月食现象)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2、出示目标:(出示课件)3、预习检查1、月食和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让学生说一说)2、教同时对学生给予评价四、合作交流、展示讲解(一)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事实性资料。 3、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4、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 5、交流:(1)模拟实验是

23、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二)、日食的成因。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3、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三)、月食的成因。1、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2、学生思考推测。3、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 4、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5、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6、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五、目标检测(出示课件)板

24、书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月食(农历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5、太阳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

25、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教学过程】1、出示目标(课件) 二、自主学习(认识太阳系)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

26、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出示课件)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三、合作交流(建立太阳系模型)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2、讨论:怎样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出示课件) 4、

27、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6、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四、小结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五、目标检测(出示课件)板书设计:5、太阳系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二、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