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70.40KB ,
资源ID:255943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5943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改变人的行为的策略.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改变人的行为的策略.docx

1、论改变人的行为的策略论改变人的行为的策略论改变人的行为的策略摘 要行为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社会心理学认为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概括的讲人们的行为包括个人的习得行为、亲个体行为和反个体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的决策因行为等等。我们都是社会人,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下,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个体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无论从群体规范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而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改变自身习惯。关键词:行为 心理学 因素 影响用。一般认为,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E.A.Ross)的著作社会心

2、理学,以及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的著作社会心理学的导论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产生。1.基于社会心理学个体行为的概念1.1个体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和反应系统。个体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个体行为包括个人的习得行为、亲个体行为和反个体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的决策因行为等等。个体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景。勒温(K.Lewin,1936)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公式中,B是指行为,P是指个体,E是指个体所处的情景,f是指函数关系。该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景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

3、与其所处情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景必须被看成是一个互相依赖的因素群。1.2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个体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景有关,而且与其过去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的关联。 个体行为与社会心理两者紧密相连,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观察;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察。两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2.影响人行为的个体因素2.1认知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

4、加工的过程。我们每个人由于出生环境、后天教育等的不同往往会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认知,而由于对事物的不同认知则决定了我们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从而造成不同的个体行为。2.2需要和动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人的个体行为都是有其内部力量促进发生的,这种力量就是人的需求。需求以欲望、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人要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就必须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来满足自身。当人们意识到某种需求的时候,这种需求就会转化成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力量,从而促使人做出某些行为反射。2.3情绪、情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人有喜怒哀乐,这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

5、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当外界事物正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引起愉快的体验,否则就会引起消极的体验。不同情绪下的人就会做出不同的决定,例如现在的企业就十分重视消费者的情绪与情感,良好的购物环境,亲切的服务态度无时无刻不再刺激着消费者,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下消费者往往会消费的更加满意也消费的更多。2.4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首先,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立的、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每个群体都有的行为准则。这种准则,有的是文明规定,有的是约定俗成的,但都有约束和指导成员行为的效力。参照群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迫的。也就是说,成

6、员既可以主动模仿别人的行为,也可能在群体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某些行为。后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从众现象,即一个人因为别人的影响而按照别人的行为方式去行动。其次,信息性影响是参照群体将关于个体本人、他人、物质环境方面等的有用信息传达给个体。个体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做出反应。第三那,功利性通常是个体为获得赞赏或者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个体行为。当个体认为参照群体能够控制奖励和惩罚而且他们本人也希望得到相应的奖励或避免某种惩罚的时候,这种功利性的影响就出现了。第四,参照群体对价值表达的影响表现在它能够影响人们的自我认同感,这是以个人对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规范的内化为前提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

7、没有外在的奖励和惩罚,个人也会按照群体规范来行事的,因为群体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了个体自身的价值观。第五,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两级传播中的重要角色,是人群中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具有影响他人态度的能力,他们介入大众传播,加快了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影响。意见领袖常常是追随者心目中价值的化身。换句话说,这个有影响力的人是他的追随者所愿意追随和模仿的,他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受到追随者们

8、的格外重视,并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样生活和工作。2.5文化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文化的影响是无形的。文化本身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它对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意识不到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人们总是与同一文化下的其他人一样行动、思考、感受,这样一种状态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只有当我们被暴露在另一个不同文化价值观或者习惯的人的面前时(例如,当我们在另外一个不同地区或者国家做客时),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所有的这种文化已经塑造了我们自己的行为。社会文化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社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出现新的生活方式,同

9、时价值观和习惯等的变化文化自然也会发生变化。3改变个体行为的策略我们都是社会人,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个体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无论从群体规范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而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改变自身习惯。改变一个人的个体行为,有以下几种策略:3.1改变认识我们要是试图改变一种行为,那么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消极的个体行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对这种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认识,只有追本方可溯源,在改变了最根本的认识以后才能有动力去改变它。3.2强化行为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需要改变时

10、,并下定决心去改变时,就需要科学的方法了。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和方法当一个行为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这个行为将被重复。好的结果就是强化。强化物可以是物质的,但更多的是内在的。研究表明,成就带来的快乐可以在脑内产生多巴胺,从而生出快乐、愉悦感,这将强化同一行为继续发生。当然,要想使一个行为消失,就要进行惩罚。这就是对奖励、惩罚原则的充分利用,一个行为要想得到重复,一定使其获得好的结果,相反,一个行为要想使其消失就要使这个行为受到惩罚。奖励和惩罚可以在一项行为改变中同时使用。3.3不断重复行为改变的基本原则 渐进原则。行为改变不能一步到位,要遵循渐进原则。目标要进行分解,个体需要不断去重复这种我们要改变的行为,直到它可以将原来的行为在潜意识里替换掉,成为新的习惯。参考文献1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2 高启杰.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3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