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模板合集7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 引入课题。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二、指名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三、学习字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衰草连天 鬓毛 连翘翘尾巴差异 差遣 差劲参差观测道观 播种 耕种落叶一丢三落四 落枕萌发 翩然 孕育 簌簌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四、在5分钟之内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并写出阅读提要。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五、齐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思考题: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离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二)着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
3、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1、2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教师作些讲评或归纳。3第1、2自然段词语评点如下,仅供参考。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这些词语描写春天景色很有层次,用词非常典雅。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美不胜收。写燕子翩然归来,植物孕
4、育果实,自然过渡,描写了夏季的景色。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写秋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准备迎接叶子籁籁落下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用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以上这些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把大自然写得神形兼备,为下文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的语言作
5、了准备。这些描写,精彩纷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四季风花图画,令人目不暇接。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草木候鸟两方面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都照应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谷鸟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享受。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即:花香鸟语,
6、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六、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七、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1自然段。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习第 4至第,12自然段。教学形式:3至4个学生组成个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思考题自学课文内容,然后集中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再从若干组中选派若
7、干名同学作代表上讲台讲课,听后互相评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小结。自学思考题:(出示小黑板)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么问题?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学生自学15分钟,讨论、交流10分钟,派代表讲课15分钟,教师归纳小结5分钟。(一)概括段意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第7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
8、纬度的差异。第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第9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第10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第11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第12段i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二)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1 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9、主要因素。3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第8段)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4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第9段)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5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第10段)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三)说明的顺序。第7段至第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
10、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说明的,顺序不能打乱,因为这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的,否则就会不合逻辑、事理。(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四点: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二、教师归纳小结。这堂课采用这样的形式,意在调动大家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会学的目的。从效果来看,大家都动了脑、动了笔、动了口,并且大家互帮互学,想必是有很大收获的。希望大家像这堂课一样主动地学习,学会求知。三、布置作业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
11、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试举例说明。(农谚也行,但要做适当的解释。)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2活动目标:1能主动参与区域活动,并掌握进区域的规则。2熟悉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与方法。3增进幼儿间的互相交流交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活动准备:1阅读区域:自制图书 图书医院益智图书 我是天气播报员(各种幼儿图书若干,图书内容有关天气,可按当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播报)2操作区域:小车跑跑跑 纸袋的秘密 天气换新衣 (提供牙膏、纸袋等材料运用剪、贴等技能进行创造;能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娃娃换新衣)。3智力游戏区域:巧板世界 迷宫大揭秘 天气变化棋 (提供不同的材料玩具,如迷宫、棋盘、七巧板等)4数学区域:加
12、来减去 分一分 瞧一瞧(提供各种数学操作材料,正确的进行数的分解)5美术区域:桃花朵朵开 我是艺术家(制作盛开的桃花,运用线条等技能进行作画等等)活动过程:1与幼儿互相问好,介绍班上的区域及区域材料。交代进入区域的要求及规则。重点介绍智力游戏区域的玩法及规则。如:天气变化棋,让孩子大胆尝试创作棋盘。2幼儿选择喜欢的区域进入活动,教师作好引导、观察。重点区域观察:1)天气变化棋:幼儿能否掌握剪、裁、画等技能,并运用该技能进行棋的创作。2)天气换新衣:幼儿是否能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娃娃换新衣。数学区:观察幼儿是否能正确的进行数的分解美术区:观察幼儿是否能运用线条等技能进行作画;是否能正确进行颜色的搭配
13、。操作区:观察幼儿是否能运用剪、贴等技能进行创造。3整理活动区,适当讲评。是否都能在音乐停止前回到座位上等待老师。小朋友的进区表是否都进行了打钩。各区域的操作物品是否都摆放整齐了,如果没有请幼儿摆放整齐。给遵守区域规则的小朋友给予表扬。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3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四季美景。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出示课件(四季)2、揭示课题。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
14、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3、质疑课题。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2、全班交流。你听懂了什么?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读好的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孩子们都会读了,有几个词语宝宝想出来考考大家。我们开火车来读出它们,火车火车哪里开
15、?火车要进入下一站了,现在进行小组比赛读这首诗,每一组只读一小节。孩子们拿好书,火车火车哪里开?4、试着用“大自然用_,告诉我们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
16、语言。(2)你来读一读。(3)你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反问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点”。”但是在这里却不这么说,而是用反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反问的语气。(4)蝌蚪就像我们学过的逗号一样,这多神奇呀!这么活泼的小蝌蚪代表了一种大自然的语言,春天来到人间,又是多么让人欣喜。自己悄悄练习读一下,能不能把这些神奇,欣喜的感觉找到。谁想来试一试?全班读。(5)谁愿意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3、领略大自然的语言,配乐朗读诗歌。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语言吧!随着美
17、妙的音乐朗读这些神奇的语言。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1、全班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呀!大自然的语言远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你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呢?2、欣赏画面,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你们真会观察,真会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只有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人才能发现。老师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都请到我们的课堂上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吧,3、欣赏老师创作的小诗,指导仿写。多美呀!多神奇呀!现在老师不禁诗兴大发,想写一首小诗。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写呢?孩子们先一起观察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是不是每一个小节的写法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大
18、自然的语言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写出来。4、拿出纸笔写一写大自然的语言。你愿不愿意像老师一样也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先用一小节写出一种大自然的语言。大家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吧。5、写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6、全班交流。7、现在请下面的孩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份就请台上的孩子按顺序读自己写的小诗。配乐朗读。你们听听,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创作了一首小诗呢,孩子们都成小诗人了。五、总结课文、提出希望你们写得多好呀!你们都是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孩子,才会懂得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老师希望你们这样坚持下去,和大自然对话,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去发现更多
19、大自然的秘密。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4知识目标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
20、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教学方法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2讨论法、点拨法。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1、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设计(二)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
22、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设计(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
2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学生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
24、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
25、巧。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明确: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
26、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1学生齐读610段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五、布置作
27、业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教师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什么是智力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
28、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绉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3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4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5活动目标: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活动准备: 课件、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活动过程:一、直接语言导入:你们知道
29、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不信?我们一起来看!(出示flash课件1)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2、瞧!谁出来了?(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上面有什么?对!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附诗歌:大自然的话别以为人才会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
30、言。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6一、导入新课由复习学过的文体导入说明文学习。二、通读全文,概括内容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和研究它的意义。三、划分结构层次,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性、本文围绕着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全文可划分为几局部?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局部。(略)、再问:以上四个局部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后小结。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只表示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示在文章的局部,、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局部“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依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