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39.16KB ,
资源ID:255787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5787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知识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知识提纲.docx

1、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知识提纲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知识提纲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内容提要】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遇惨败,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由此爆发。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中国革命的方向。随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推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的紧要关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时空坐标】【框架线索】【知识提纲】一、五四运动

2、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一)五四运动(1919年)1.背景:(1)国内背景: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国内阶级矛盾加剧。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斗争频繁发生。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国际环境:日美加紧侵华和俄国十月革命。一战期间,日美加紧对华侵略,尤其是日本;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3)导火索: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时间中心口号主力形式第一阶段5月4日北京“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款”学生游行示威第二阶段6月3日上海工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3.结果: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

3、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特点:(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个阶层参加,联合斗争。(3)爱国性:维护中国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4)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5.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学生和工人是这场运动的主力军,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上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2

4、)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5)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名称时间性质任务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

5、和民主共和观念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无产阶级马列主义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开始时间:十月革命后2.宣传中心:北京、上海3.主要成果:(1)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2)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3)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4.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

6、展。(2)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不仅推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3)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早期的斗争实践(19211923年)(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2)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4)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1921.7.23(2)

7、地点:上海,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3)出席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4)主要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二)中国二大1.时间、地点:1922年7月16日至 23 日在上海举行。2.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

8、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3.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三)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在广州召开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推动了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1.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1)时间、地点:1922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首次公开提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口号,向工人阶级乃至全中国人民表明反帝反封建

9、军阀是中国革命的最迫切的任务,为中国工人阶级指明了革命前进的方向。(3)意义:通过这次会议,中国共产党将全体党员和工人阶级统一在共同的政治任务上开展工作。从此,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其他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斗争而努力奋斗。2.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23年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和破坏。4日,京汉铁路工人3万余人举行总同盟罢工。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在长辛店、江岸、保定等地血腥屠杀罢工工人,工人死伤300余人,造成“二七”惨案。为减少牺牲,保存有生力量,京汉铁路总工会和湖北工团联合会下

10、令暂时复工。这次罢工的失败,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四)中共三大1.时间、地点:1923年6月,广州2.主要内容: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3.意义:所确定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国民革命作了准备。三、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一)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背景:(1)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国共合作的决定。(2)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党派,孙中山愿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产国际的帮助。2.实现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

11、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3.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4.合作方式:党内合作5.意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兴起。(二)高潮:北伐战争1.条件:(1)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军事基础: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整编国民革命军(3)政权基础: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4.过程:(1)1926年歼灭吴、

12、孙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2)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5.结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发动统治;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三)国民革命失败1.标志:(1)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局部失败。(2)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全面失败。2.失败原因:(1)客观方面:帝国主义干涉破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2)主观方面:陈独秀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共产国际作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3.教训:必须坚持

13、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四)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1)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四个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2.意义:(1)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

14、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本课小结】巴黎和会风波起,五四运动寻真理。马列主义把路指,南陈北李约建党。国共合作齐北伐,吴孙主力纷纷倒。奈何蒋汪发政变,国民革命终成憾。【思维导图】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知识提纲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内容提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站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行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承接新民主主义革

15、命胜利成果,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其后,外交上以“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为内容,开创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在内政上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1956底前后,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时空坐标】【知识体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1949年

16、9月21-30日(2)地点:北平(3)内容: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等几个重要文件;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1)时间:1949年10月1日(2)内容: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4、伟大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

17、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肃清反革命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土地改革(1949年-1953年春)(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2)过程: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3年春,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3)结果: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

18、;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3、稳定物价(1)背景: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2)手段:“银元之战”;“米棉之战”。(3)结果: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4)发展: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4、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

19、3年7月)(1)背景: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2)经过: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经过5次战役,中朝军队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3)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造就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三大外交方针(1)三大方针:

20、“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结果: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芬兰先谈判再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2、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中印谈判中代表中国首次提出,两国应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21、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解决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2)联合确认: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周恩来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确认了这五项原则。(3)国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4、“求同存异”方针(1)会议: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万隆亚非会议;(2)提出: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中国代表团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3)成果: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从1954年9月至1956年,中

22、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经济基础(1)总路线: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一五计划:到1957年,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多数经济指标超额完成。(4)意义:过渡时期中,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

23、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政治制度(1)颁布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政治制度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与在此前后发展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3、思想引领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在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本课小结】一届政协定纲领,开国大典齐欢庆。人民做主方向清,中华民族路光明。土地改革农高兴,稳定物价市场静。抗美援朝战友情,政权巩固民安定。三大方针底线铸,五项原则和平促。日内瓦会形象树,求同存异免歧路。过渡路线受鼓舞,一化三改变基础。五四宪法定制度,思想指导明前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