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87.18KB ,
资源ID:2554408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5440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docx

1、高考浙江版高考生物 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单元检测卷(第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A.高茎高茎高茎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C.矮茎矮茎矮茎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答案BB项中高茎与高茎杂交的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值约为31,则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2.两性花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正确的是()花粉成熟前花粉成熟时花谢后套袋去雄异花授粉A. B.C. D.答案D人工异花授粉的关键是避免非目的花

2、粉的传粉,所以在花粉成熟前去雄,目的是避免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前后都要套袋,避免其他成熟花粉授粉成功。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答案D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花开放之前已完成自花授粉,因此应在雌蕊成熟前去雄并套袋,等雌蕊成熟后再人工授粉,A、B错误;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性,D正确。4.下列有关遗传规律

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减数分裂中,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B.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时,则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就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D.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是孟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答案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5.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

4、数目均减半D.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答案A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个别碱基对的变化,它不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所以A项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B.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C.乙同学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甲、乙重复3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

5、率均约为50%答案D实验中每只小桶内发音相同的两个字母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上等位基因,因此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A项正确;、小桶中的小球为同种字母,则两个小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分别表示雌雄配子,因此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项正确;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小桶中小球上的字母不同,表示的是同一生殖器官,所以乙同学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甲、乙重复300次实验后,统计Dd、AB组合的概率分别约为50%、25%,D项错误。7.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同源染色体联

6、会 B.同源染色体分离C.着丝粒分裂为二 D.染色体交叉互换答案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为二,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8.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倍镜下可看到人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含两条X染色体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出现着丝点分裂C.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D.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从而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答案A染色体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初级卵母细胞

7、中含有2条X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条或2条X染色体,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后期,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后期,B错误;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等,一般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C错误;通常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9.如图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A.已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B.有三对同源染色体C.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D.可能是精细胞答案C题图细胞中含有3条染色体(有1对同源染色体)且含有染色单体,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10.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

8、错误的说法是()A.过程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是通过过程实现的C.一个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C细胞有4种基因型D.该哺乳动物为雄性个体答案C从形成的生殖细胞的形态特点可以看出,该个体为雄性。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一般只能形成两种类型(不考虑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的精子。11.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C.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答案D基因重组

9、和同源染色体分离都发生在减过程中,玉米花药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的过程,不发生减数分裂,故A正确、D错误;由题中信息知,秋水仙素处理在cd过程之前,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cd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都来源于花药中的一个染色体组的复制,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1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图中甲、乙两个细胞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其中甲已经标出了所有相关的基因,乙未标明。图中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一段错接到了4号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过程前后没有发生基因突变B.产生甲、乙细胞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染

10、色体组C.图中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和易位D.乙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其基因型分别是Ab和aBb答案B该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过程前后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a基因,A错误;产生甲、乙细胞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图中2和4是同源染色体,发生的变异不属于易位,C错误;乙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其基因型分别是Ab和ABb ,D错误。13.如图是具有三对同源染色体的某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此图代表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图中共有2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D.图中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因为M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没分离答案C依题意可

11、知,图示为具有三对同源染色体的某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后所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中应含有12条染色体,而实际为8条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因为该细胞进行的是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B正确;图中共有2个完整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该细胞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说明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M)时没有分离,D正确。14.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

12、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答案B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15.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B对b为显性。选择其中两个个体作为亲本杂交,F1中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请分析亲本是()A.图1和图3 B.图1和图4C.图2和图3 D.图2和图4答案D图1和图3个体杂交,F1中出现1种表现型,1种基因型,故A错误;图1和图4个体杂交,F1中出现1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故B错误;图2和图3个体杂交,F1中出现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故C错误;图2和图4个体杂交,F1中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故D正确

13、。16.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B.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 000,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100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答案AD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因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而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致使苯丙酮酸积累,故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D正确;通过检测出携带者,建议携带者夫妇慎重生育,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A正确;假

14、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则患者基因型为aa,若aa的概率为1/10 000,则a的基因频率为,则Aa的概率为2=,B错误;苯丙酮尿症为单基因遗传病,诊断携带者的方式是基因检测,C错误。17.某玉米品种含一对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含A基因的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Aa的玉米若干,每代均为自由交配直至F2,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A.11 B.31 C.51 D.71答案C亲本Aa自交产生F1有三种基因型1/4AA、2/4Aa、1/4aa,F1自由交配,雌配子有2种,1/2A、1/2a,产生的雄配子也有两种,由于aa植株的花粉不育,因

15、而两种雄配子为2/3A、1/3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中花粉败育的aa占1/6,则正常的占5/6。18.某病人的性染色体为XXY,其发病原因不可能是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A.其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B.其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C.其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D.其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答案B病人的性染色体为XXY,可能原因是其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从而形成了XX的卵细胞;也可能是其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的后期XY染色体移向

16、同一侧,形成了XY的精子。19.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答案C性别控制与基因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控制性别的,A、B错误;体细胞中也存在性染色体,D错误。20.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子代果蝇的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全部个体性别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B设相关基因为B、b,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的交配可表示为XbXbXB

17、YXBXb、XbY,后代中红眼果蝇均为雌性,白眼果蝇均为雄性。21.如图表示不同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群体中发病风险显著增加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C.单基因遗传病在成年群体中发病风险最高D.各类遗传病在青春期发病风险都很低答案C据图可知,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群体中发病风险显著增加,A正确;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在各年龄段均不一样,在出生前发病风险最高,在其他时期都较低,B正确;单基因遗传病在儿童时期发病风险最高,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各类遗传病在青春期发病风险都很低,D正确。22.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常会导致

18、不同类型的人类遗传病,分析、研究人类遗传病对于人类遗传病防治起着重要作用。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为伴X隐性遗传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C.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可能是卵细胞异常D.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为9/19答案D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由于父亲的X染色体上的

19、基因一定遗传给女儿,所以他们所生的女儿一定患病,A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B错误;设与血友病有关的基因用H/h表示,母亲患血友病(XhXh),父亲正常(XHY),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则该孩子的基因型一定为XHXhY,结合父母的基因型分析可知,其形成原因是精子异常,C错误;若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则人群中不患该病的比例为1-19%=81%,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9/10,A的基因频率为1/10,人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1/100,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100。在患病

20、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100(1/100+18/100)=18/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18/19Aa),丈夫正常(aa),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aa)的概率是18/191/2=9/19,D正确。23.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B.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D.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答

21、案D由图分析可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_R_,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_rr或ddR_;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ddRr=11,即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Ddrr=11,即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植株DdRr自交,后代中D_R_(蓝花)(D_rr+ddR_)(紫花)ddrr(白花)=961,故紫花植株占后代的比例为6/16,其中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2/6。24.对果蝇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多少将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

22、,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甲组乙组丙组染色体数目(个)4816细胞数目(%)305515A.甲组细胞的出现与减数分裂有关B.乙组细胞暂时没有进行分裂C.只有丙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D.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一条X和一条Y答案A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4n(n表示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数目),结合表格信息可知,丙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甲组细胞染色体数为n,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或末期,A正确;乙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末期,B、C错误;甲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一条X

23、或一条Y,乙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一条X和一条Y或两条X或两条Y,也可能是含X或Y,丙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两条X和两条Y,D错误。25.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可进行核膜解体B.乙图可表示中期C.丙图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D.丁图所示细胞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D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可进行核膜解体,A正确;乙图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且有染色单体,故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B正确;据图可知,丙图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C正确;丁图DNA和染

24、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或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只含1个染色体组,D项错误。26.甲病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有基因型为B_D_才表现正常),其中-1基因型为BbDD,且-2与-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甲病。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由基因G、g控制),其中-2不携带乙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和-1的基因型都为BbDdXgYB.-2和-3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8C.-2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3个致病基因D.-1与基因型为BbDdXgY的男性婚配,子代患病男孩的概率为37/128答案D先分析甲病:结合题意,由-1基因型为BbDD和-2患甲病,推

25、出-2的基因型为bbD_;再由-1的基因型为B_D_和-3患甲病,推出-3的基因型为B_dd;再根据-2与-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甲病,则-2与-3的基因型一定为纯合子,即bbDD和BBdd。再分析乙病:由于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且-2不携带乙病基因,所以患乙病的-1的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与-1,由此推出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结合前面的分析,根据-1的表现型可直接写出其基因型为B_D_XgY;-2的基因型中出现bb,则-1和-2的基因组成中一定都含有Bb,所以-1的基因型不能确定,A错误;结合-2与-3的表现型,即可写出其基因型分别为bbDDXGX-和BBddXGY。由于-2与-3夫妇不可能生出患甲病

26、的孩子,所以只考虑乙病:根据-2患乙病,其基因型为XgY,Xg只能来源于-2,所以-2的基因型为1/2XGXg,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43/4=7/8,B错误;根据-2的表现型推知其基因型为BbDdXgY,其体内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BBbbDDddXgXg,显然有6个可致病的基因,C错误;由于-1的基因型可能为1/2BbDd XGXG或(1/2)XGXg,其与基因型为BbDdXgY的男性婚配,先分析甲病:不患甲病的概率为9/16(B_D_),患甲病的概率为7/16;再分析乙病:患乙病的女孩的概率为1/8,患乙病的男孩的概率为1/8,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所以-1与基因

27、型为BbDdXgY的男性婚配,子代患病男孩的概率=患甲病的男孩概率+患乙病的男孩概率+患两种病的男孩概率=7/161/23/8+1/89/16+1/87/16=37/128,D正确。27.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下。其中-5没有甲病家族史,家系中无突变发生。该地区正常男性中乙病携带者约占1/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病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5和-6再生一个孩子,表现型与-11相同的概率是3/8C.若-16是男孩,则患乙病的概率是1/60D.若-16是女孩,且同时患甲病和特纳氏综合征,则原因是-10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答案C系谱图显示:-5和-6均为正常,

28、其女儿-12为乙病患者,其儿子-14为甲病患者,据此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再结合题意“-5没有甲病家族史,家系中无突变发生”可进一步推知: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若甲病的致病基因用b表示,乙病的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5和-6的基因型依次为AaXBY、AaXBXb,二者再生一个孩子,表现型与-11相同的概率是3/4A_1/4XbY=3/16,B错误;只研究乙病,则-4的基因型为aa,进而推知-10的基因型是Aa,由题意“该地区正常男性中乙病携带者约占1/15”可知:-15的基因型是1/15Aa,因此,若-16是男孩,则患乙病的概率是1/151/4aa=1

29、/60,C正确;只研究甲病,则-10和-15的基因型依次是XBXb、XBY,若-16是女孩,且同时患甲病和特纳氏综合征,则-16的基因型为XbO(“O”表示缺少1条X染色体),原因是-15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D错误。28.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6基因型为DDXABXab或DdXABXabC.-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6在减数分裂第一

30、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产生XAb的配子D.若-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15和-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答案D根据题意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而甲病患者-14个体的父亲-7正常,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7不携带乙病基因,其后代-12和-13患乙病,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10、-11和-17可知丙病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故A项正确;-1只患甲病,故基因型为XABY,-1的XAB染色体可传递给-6,而且-12个体的基因型为XABY,由此可推知A

31、和B在一条X染色体上,-14只患乙病,基因型为XabY,其中染色体Xab来自-6,由于II-6只患甲病,所以-6基因型为DDXABXab或DdXABXab,B项正确;-6个体的基因型为XABXab,而-13个体的基因型为XAbY,因此-13患两种病的原因是-6个体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XAb的配子,C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15基因型为99/100 DDXaBXab,1/100 DdXaBXab,-16的基因型为1/3DDXaBY、2/3DdXaBY,因此-15和-16结婚,后代患丙病的概率为1/1002/31/4=1/600,患乙病的概率为1/4,因此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