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2.99KB ,
资源ID:255408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5408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金匮要略课程提要.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金匮要略课程提要.docx

1、中医金匮要略课程提要中医金匮要略课程提要1.名词:痉病(刚痉、柔痉) 五常 疢难 百合、狐惑、阴阳毒 疟母 肺胀 转胞 胞阻黑疸 血痹 虚劳 肺痿 肺痈 奔豚 热入血室 肝着 脾约 肾着血分 水分 近血 远血 等2.异病同治的方剂金匮肾气丸 葶苈大枣泻肺汤 白虎加人参汤 防己黄芪汤 小建中汤 赤小豆当归散小半夏汤 桂枝加黄芪汤 浦灰散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芍药散 小青龙汤小柴胡汤:黄疸 呕而发热 郁冒 大便难 热入血室 等3.原文:腠者,是三焦通汇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夫病痼疾加以

2、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慎不可以火攻之。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病发汗后,百合知母汤主之。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百合病吐之后,百合鸡子汤主之。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等4.简答:张仲景与陈无择“三

3、因”学说的区别;张仲景分为三个: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二者,四肢九窍,血气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三者,房劳、金仞、虫兽所伤。强调了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陈无择的“三因”是指外因的六淫,内因的七情,和不内外因。相同点在于都强调了六淫致病,和房劳等的致病,而张仲景对七情所伤没有具体的论述。“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过”的含义; 前面的至是指时令,后面的至是指气候,甲子夜半少阳始生,少阳生则天得温和,因此:至而不至是指到了甲子,天气还没有转暖;不至而至是指没有到甲子,天就变暖;至而不去是指到了甲子,天气大寒还不退;至而太过是指到了甲子,天气暖和的

4、像盛夏五六月一样。这四个都是形容不寻常的气候。柔痉与刚痉的区别。柔痉是外感痉病的一种,以头项强急、口噤、角弓反张、发热汗出而不恶寒为主症的疾病。刚痉是外感痉病的一种,以头项强急、口噤、角弓反张、发热恶寒无汗为主症的疾病。痉病的主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痉病的证治。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者,栝蒌桂枝汤主之。太阳病,汗出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xie齿,可与大承气汤。湿病的基本治法:发汗、利小便。湿病的证治(三附子汤的比较)。桂枝附子汤桂枝 附子 甘草 生姜 大枣表阳虚的风湿病,风重于湿白术附子汤白术

5、 附子 甘草 大枣 生姜表阳虚的风湿病,湿重于风甘草附子汤附子 桂枝 白术 甘草风湿兼有表里阳虚,风湿并重“肺痈”与“肠痈”脓成与未成的区别。百合病的病机? “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是对百合病病机的高度概括,人之血脉分为百脉,合之一宗,而心主血脉,肺主治节、朝百脉,因此心肺是人体百脉的主管和统辖。“一宗”指的就是心肺。若心肺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则百脉调和;心肺阴虚内热,则气血失调而百脉受累,百病具出,形成百合病。咳嗽上气证治;寒饮郁肺:喉中如水鸡声麻黄射干汤痰浊壅肺:时时吐唾浊,但坐不得卧皂荚丸饮热迫肺的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寒饮夹热:咳而脉浮厚朴麻黄汤饮结胸胁:咳而脉

6、沉泽漆汤外寒内饮夹热小青龙加石膏汤胸痹的证治;胸痹的主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尺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轻证:胸中气塞,短气饮为主的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气滞为主的用橘枳姜汤。胸痹重证:不得卧,心痛彻背栝蒌薤白半夏汤。胸痹急证:缓急薏苡附子散胸痹之胸胃同病:心中痞,结气留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偏实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偏虚者用人参汤痰饮气逆的心痛: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心痛重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腹满的证治;实热性腹满的: 兼有表证的: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 兼有少阳证:按之心下满痛大柴胡汤 胀重于积:痛而闭厚朴三物汤 积胀俱重:腹

7、满不减,减不足言大承气汤虚寒性腹满: 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 阳虚寒饮厥逆:赤丸 脾胃虚寒,寒盛痛重: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寒实内结: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大黄附子汤寒疝:典型证治:大乌头煎 兼有表证:乌头桂枝汤 兼有血虚:当归生姜羊肉汤积与聚的区别;积属于脏病,痛有定处,推之不移,病多在血分,多为瘀血凝结,病程长,病位深,难治愈聚属于腑病,痛无定处,推之可移,病多在气分,多为气机阻滞,病位浅,易治疗瘀血的临床表现。胸满,唇萎舌青,但欲漱水不欲咽,口燥,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疟

8、病的分类;瘅疟阴气孤绝,阳气独发,但热无寒温疟里热炽盛,表有寒邪,热多寒少白虎加桂枝汤牡疟素体阳虚,疟邪痰阻,寒多热少蜀漆散疟母疟病经久不愈、反复迁延鳖甲煎丸历节的证治;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风湿在表,郁而化热的历节 桂枝 芍药 知母 麻黄 白术 甘草 生姜 附子 防风)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寒湿历节 川乌 麻黄 芍药 黄芪 甘草 蜜)虚劳的证治特点;虚劳失精、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虚劳腰痛:八味肾气丸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

9、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虚劳干血:大黄蟅虫丸痰饮的分类狭义的痰饮: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悬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溢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水气的分类、主症、病机、治法(P194表14-1)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外邪袭表,肺失通调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脾肾阳虚,水湿泛溢伴有身肿,小便不利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阳虚寒凝,结于下焦伴有身肿,小便不利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营卫郁滞,湿热熏蒸风水

10、表虚防己黄芪汤 风水夹热越婢汤 皮水夹热越婢加术汤 皮水表实无热甘草麻黄汤 皮水湿盛阳郁而厥蒲灰散 皮水气虚阳郁防己茯苓汤正水麻黄附子汤黄疸的分类:谷疸、酒疸、女劳疸茵陈蒿汤湿热并重的黄疸 茵陈五苓散湿重于热的黄疸 栀子大黄汤热重于湿的黄疸 大黄硝石汤湿热黄疸的热盛里实证 硝石矾石散女劳疸夹淤 小柴胡汤黄疸呕而发热 小半夏汤黄疸误治导致胃逆而哕 小建中汤女劳疸、虚疸 桂枝加黄芪汤黄疸兼有表证 猪膏发煎黄疸湿去瘀热燥结呕吐、哕、下利:小半夏汤: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大半夏汤:胃反呕吐小柴胡汤:呕而发热邪犯少阳大黄甘草汤:食入即呕者胃肠实热呕吐半夏干姜散:干呕、吐逆、吐涎沫阳虚饮停茱萸汤:呕而胸满肝胃

11、虚寒,胃虚寒凝 干呕,吐涎沫,头痛肝胃虚寒,胃虚停饮夹肝气上逆茯苓泽泻汤: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饮阻气逆,呕渴并见猪苓散: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饮停致呕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干呕而利呕利并见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寒热错杂呕吐橘皮汤干呕哕,若手足厥者胃寒气逆呕哕橘皮竹茹汤:哕逆者胃虚有热生姜半夏汤: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寒饮博结胸中四逆汤: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阴盛格阳诃梨勒散:气利虚寒性肠滑气利小承气汤: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胃肠湿热下利栀子豉汤: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下利虚烦桃花汤:下利便脓血虚

12、寒下利便脓血白头翁汤:热利下重者热利下重判断有脓无脓的区别.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陷与不陷;软与不软;痛与不痛;颜色变化有无比较鉴别:1.痉病证治归纳表(P.32)2.痹证与痿证的鉴别3.中风与痹证4.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5.虚寒肺痿与虚热肺痿6.虚寒性腹满与实热性腹满7.大建中汤与附子粳米汤8.四饮的鉴别9.大小青龙汤10.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与厚朴大黄汤(区别P.171)11.四水的主证与病机12.湿热黄疸的方证13.柏叶汤与泻心汤证鉴别14.黄土汤证与赤小豆当归散证鉴别表15.大黄牡丹汤与薏苡附子败酱散16.产后腹痛几种情况17.肺痿的证治;18.麦门冬汤中半夏、麦冬配伍特

13、点(麦冬:半夏=7:1)19.其余方中特殊用药药量、配伍、用法中的特殊点。20.腹满里实四证比较表(表10-2)21.浦灰散、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主要区别;22.湿热发黄四证鉴别要点(P.301)23.养胎安胎的原则与方法。24.产后三病及其病机。25.妇人杂病的病因。综合联系:主脉是弦脉的病证:痉病 疟病 寒疝 痰饮不可发汗的病证:暍病 百合病 吐衄 淋病临床表现有寒热往来的疾病:疟病 热入血室 奔豚 少阳病前后分消的方剂:己椒苈黄丸 表里分消的方剂:防己茯苓汤妊娠呕吐,又名恶阻。病因:胎气上逆,胃失和降治疗:初病,桂枝汤调阴阳,和脾胃反应剧烈而呕吐不止的:(1)脾气虚寒:兼有停饮,用干姜

14、人参半夏丸益气蠲饮,降逆止呕。(2)胃有虚热:胃热内扰,可参呕吐、哕下利病篇进行化裁。妊娠腹痛:阳虚寒盛:温阳祛寒附子汤冲任虚寒:温经暖宫胶艾汤肝脾失调:调和肝脾当归芍药散另,当归散、白术散,亦有调和肝脾,主治心腹疼痛之功,临证时可根据寒热偏盛的不同而选用。妊娠下血:由于癥病所致,属瘀,属实下瘀以止血,宜用桂枝茯苓丸;因冲任不调,属寒,属虚温经、补血、摄血,用芎归胶艾汤,既可安胎止血,又可治腹痛,为妇科中之要方。妊娠小便难:血虚有热,气郁化燥者,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养血润燥,清热散结;由于气化受阻,有水气而小便不利者,治以葵子茯苓散利水通阳。安胎养胎原则:有病才致胎儿不安,去其病则胎自正常发育。血

15、虚湿热而胎动不安,当归散养血健脾,清化湿热;脾虚寒湿而胎动不安的,用白术散健脾温中,除湿安胎。根据妇女产后的特点,篇中首先提出了产后的三大证,即痉病、郁冒与大便难三证。痉病是由于产后失血过多,又复汗出,营卫俱虚,腠理不固,外风侵袭所致;郁冒的发生是因产后失血过多,汗后腠理不固,寒邪乘虚侵袭所致;大便难的形成在于新产之后阴血亏虚,复因自汗导致胃肠之津液匮乏,不足以濡润肠道而致便秘。三证皆由血虚多汗而致。由于感邪的情况不同,故表现也不一。在治疗时,总的原则都必须照顾津液,因此,养血复阴是治疗产后三大证的关键。产后腹痛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在病机上有气、血、虚、实的不同,本篇所论可分为三种情况,治疗上有

16、三方,即:当归生姜羊肉汤 养血散寒,用于血虚寒凝之腹痛;枳实芍药散 行气活血,用于产后气血郁滞之腹痛;下瘀血汤 破血逐瘀,用于产后瘀血内结的腹痛。本篇也提出了治疗产后发热的3方,即大承气汤通府泄热,既可用于产后胃肠实热阻滞,又可用于产后恶露瘀阻;阳旦汤解肌祛风,用于产后太阳表虚中风;竹叶汤扶正祛邪,用于产后阳虚中风。另外,条文中又指出了可用竹皮大丸清热降逆,安中益气,用于产后阴血亏损,虚热内生所致的烦乱呕逆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清热燥湿,养血益胃,用于产后痢疾等,都体现了辨证施治的精神,既不泥于产后禁忌,又照顾产后的特点。一、妇女杂病的成因:(第八条)虚,是指气虚血少,病人体质虚弱,抗病力虚弱

17、;积冷,是久积冷气,寒邪在内凝结不散(寒冷久积);结气,指气机郁结。三者影响五脏、冲任,导致精神、感觉异常及月经、带下、前阴病变等妇科常见杂病。1.热入血室,是由外感发热所引起,并与月经疾患有关,其辨证要点在于血结与否。治疗均以泄热为主,小柴胡汤与针刺期门可随证选用;2.月经不调是常见妇科疾病,本篇重点讨论了虚、寒、瘀引起的月经不调证;冲任虚寒、瘀血内阻而致漏下不止者,治宜温经汤温经养血祛瘀;瘀血内阻致一月经行两次者,治宜土瓜根祛瘀下血调经;冲任虚寒致经血色黑,漏下不止,治宜胶姜汤温补冲任、养血止血;因瘀血而经闭不行者,治宜抵当汤逐瘀破血通经。 3.带下病有寒湿、湿热之异。瘀血内阻,化生湿热而

18、成湿热带下,治宜矾石丸除湿热、止白带;阴寒湿浊之邪下注前阴而成寒湿带下,治宜蛇床子散纳阴中,暖宫祛湿,杀虫止痒。4.妇人腹痛,病因多因虚、寒、瘀,病位与肝脾有关。瘀血内阻腹痛,治以红蓝花酒祛瘀止痛;肝脾不和,肝郁血虚、脾虚生湿所致腹痛,治宜当归芍药散,健脾疏肝,养血祛湿;纯属中焦虚寒腹痛,治以小建中汤培土,养气生血。 5.情志疾病:梅核气七情郁结,痰凝气滞,结于咽喉,导致咽喉部感觉异常,治以半夏厚朴汤,化痰行气,开结降逆;脏躁情志不遂,郁而化火,伤阴耗液,心脾两虚,导致精神神志失常,治宜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宁心安神。6.转胞因肾气虚弱不举,膀胱气化不行,治以肾气丸振奋肾气,行气利水。7.阴疮因

19、湿热下注前阴,发生疮疡糜烂痛痒,治以狼牙汤外洗,除湿杀虫止痛痒。8.阴吹由于大便燥结,腑气不通,浊气从前阴下泄,治以猪膏发煎润肠通腑。 本篇论述了疮痈、肠痈、浸淫疮、金疮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内容。其中,对肠痈的辨证治疗以及对痈肿的诊断,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确有极大的指导价值。1通过对痈肿手触有无热感,痈肿的软与硬,陷与起,痛与不痛、颜色变与不变等各种方法,可以判断痈肿是否有脓; 2从少腹肿痞的硬与软,从发热与无热,从脉象的迟紧与洪数等,可以判断肠痈是否成脓;未成脓或已成脓属急性里热实证者,当用大黄牡丹汤荡热解毒,消痈排脓,逐瘀攻下;脓已成而属慢性体虚邪恋者,当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消痈,振奋阳

20、气。3王不留行散消瘀止血镇痛,是治疗金刃创伤的有效方剂;4通过浸淫疮的走向,可以判断它的预后。虽然呕吐、哕的原因较多,但在病机上都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均治以和胃降逆为主。一般呕吐小半夏汤祛邪止呕小柴胡汤、大黄甘草汤、茯苓泽泻汤温润止呕大半夏汤温脾肾以止呕四逆汤温胃和肝止呕吴茱萸汤吐后思水,防止饮停之患猪苓散吐后贪饮文蛤散胃寒气逆温阳利气之橘皮汤胃虚有热清热补虚之橘皮汤实热积滞通腑去结 表里俱病先用四逆汤,后用桂枝汤攻表; 虚寒泄泻 阴盛格阳,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泄泻 实积中阻大承气汤攻下里实; 实热 内有燥屎、热结旁流小承气汤通腑泄热。三、气利:湿郁气滞利小便气虚滑脱诃梨勒散四、痢

21、疾:1热利下重、便脓血白头翁汤2实邪滞留,反复下利大承气汤3虚寒久痢而便脓血桃花汤4利后余热不尽而虚烦栀子豉汤五、虚寒下利的转归预后口渴、脉微数、身微热、汗出、手足转温阳气来复,病将痊愈脉大或紧为病进邪盛;阳复太过病由寒转热。惊是惊恐,多因突然受外界刺激所引起;惊则气乱,多表现为精神恍惚,卧起不安。 悸,指自觉心悸,多因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所致。两者病因与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但常相互影响,如突然受惊可导致心悸,心悸亦常易受惊,故多惊悸并称。在治疗上,一般惊宜镇惊安神,悸宜补虚定悸。桂枝加龙骨牡蛎救逆汤治疗因火劫致心阳不足、神气浮越的惊狂证;半夏麻黄丸治疗寒饮凌心的心下悸证。 本篇所涉及的血证包括吐

22、、衄、下血,是本篇的重点。吐血不止,属于中气虚寒,不能摄血柏叶汤温中止血;吐、衄血属于心火亢盛,迫血妄行泻心汤苦寒清泄,降火止血先便后血的下血,称为远血,多属脾气虚寒,可用黄土汤温脾摄血;先血后便的下血,称为近血,多属大肠湿热,可用赤小豆当归散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本篇提出了瘀血的主要症状特点及瘀久化热的症状,对后世影响深远。瘀血的治疗,有法无方,在“当下之”的启发下,可选用本书其他篇中所载的活血化瘀方,如下瘀血汤、大黄蔗虫丸、抵当汤等。黄疸病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本篇讨论了因湿热、寒湿、火劫、燥结、女劳及虚劳等各种不同病因所致的发黄证候与治疗,还涉及有关变证、兼证的处理。本

23、篇共21条,前11条未出方子,主要讲述黄疸的病机、分类、主证、治法、误治、转归、预后等,后10条每条有方,是讨论黄疸的具体证治。篇中主要讲谷疸、酒疸、女劳疸,在病机上重点讨论湿热发黄。谷疸与饮食有密切关系,由脾胃湿热熏蒸所致。主证: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烦不安;病机:饮食内伤,阳明湿热;治疗:清热利湿,若出现“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一条,则为太阴寒湿的谷疸,治宜温中化湿。酒疸由于长期饮酒过度,酒热伤胃引起。主证:心中懊憹或热痛; 病机:为饮酒过度,湿热内蕴上炎。治疗:一般治疗当以清热除烦为主。如果病位偏于上,可用吐法;如果病位近于下,可用下法。女劳疸多为房劳伤肾所造成。主证:日晡发热而反恶寒

24、,膀胱急,小便自利,额上黑,足下热,大便必黑,时溏。病机:房劳内伤,血瘀湿滞。治疗:当以消瘀化湿为主。如纯属肾虚,而无瘀血的,则当以补肾为主。对湿热黄疸(阳黄),本篇出四张方子,我们应重点掌握和比较它们的主证、病机、功用及用药特点,最基本的应分清湿重、热重与湿热并重。湿胜于热者,用茵陈五苓散;热胜于湿者,用栀子大黄汤或大黄硝石汤;湿热俱盛者,用茵陈蒿汤治疗。 对于女劳疸兼有瘀血者,用硝石矾石散治疗;诸黄有表虚者,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邪在少阳,用小柴胡汤治疗。对于萎黄,属肠胃燥结的,用猪膏发煎;属脾胃虚弱的用小建中汤治疗。对于因黄疸误治,导致胃逆而哕者,用小半夏汤治疗。 水气病,即今之水肿病,是

25、由于肺脾肾功能失调引起的体内水液潴留的一类病证,以水肿、小便不利及脉沉为主要脉证。由于气血运行失畅亦能导致水饮的停来,故篇中又列“气分”、“血分”的内容。“黄汗”在证候上因与水气病有类似之外,故合篇论述,以资鉴别。水气病与痰饮病都是水液代谢障碍的病证,其区别在于:前者是水液泛溢于全身,后者是水液停留于局部风水:水气在表。属风邪袭肺,通调失职所致。其特征是初起有发热,恶风、脉浮等表证,继而有水肿表现,浮肿从面目开始,肿势迅速遍及全身,水气严重者还可见咳嗽,人迎脉搏动明显之证。因本病与感受风邪有关,故名“风水”。皮水:水气也在表,但与风水相对而言,病位偏里,故又称“里水”。由肺脾不调,水湿不化所致

26、。其证候是严重的全身浮肿,按之没指,甚至伴腹水,但无表证。因水气大量停聚在皮肤中,故名“皮水”正水:水气在里,由脾肾阳虚,不能制水引起。特征是大腹水肿,呼吸喘促。因强调要正治其水,水去才能喘平。故名“正水”。石水:水气亦在里,但较“正水”病位偏下。由肾阳衰微,寒凝下焦所致。特征是少腹鞭满如石状,故名“石水”。五脏水是由于水气泛滥影响到五脏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证候,并非五脏本身有水。其证候特点是:心水、肺水、水气偏上偏表,以身重、身肿为主证。肝水,脾水、肾水水气偏下偏里,以大腹水肿为主证。(一)发汗法:代表方为越婢汤,用于水气在表,腰以上肿为主(阴证、虚证需温经发汗,代表方为麻黄附子汤)。(二)利小

27、便法:代表方为五苓散,用于水气在里,腰以下肿为主(阴证、虚证需温阳利水,代表方为真武汤)。(三)逐水法:代表方为十枣汤,用于严重水肿,形证俱实者,全身浮肿兼大腹水肿,小便不利。水肿不甚或正气已虚者禁用。 (一)风水证治:1里热证:一身悉肿、发热、恶风、汗出、口渴,宜用越婢汤,发越阳气,散水清热;2表虚证:腰以下肿、身重、汗出、恶风、宜用防己黄芪汤,益气利水。(二)皮水证治:1皮水重证而有里热者:全身浮肿,汗出,口渴,小便不利,宜用越婢加术汤,发汗行水,兼清里热。2皮水轻证而无里热者:浮肿较轻,无汗、不渴,小便不利,宜用甘草麻黄汤,宣肺利水,和中调脾。3皮水因肢肿、阻遏阳气而见四肢聂动之证,用防

28、己茯苓汤,通阳行气,表里分消。4皮水因内有郁热,外有水肿以致阳气痹阻而见手足厥冷之证,宜用蒲灰散,清湿热、利小便。(三)正水证治:由肾阳不足引起的大腹水肿,宜用麻黄附子汤温经发汗。(四)气分证治:气分,是指阳气不行引起的水饮病。病发于上焦。证见心下坚,大如盘,腹满、肠鸣及恶寒,手足逆冷等。若因气虚而致水饮结聚者,当用枳术汤,行气散结,健脾利水。若因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水寒凝结于心下,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温阳散寒,行气利水。(五)血分证治:血分是指经血不利引起的水饮病。病发于下焦。其证先见经水不调,甚则经断,继而出现水肿,当先治其血,此病难治。“水分”即水气病,也可出现经水不调之证,但于“

29、血分”相反,是先有水肿,后见经断,治水则经自调。(六)黄汗证治:黄汗是由于水湿侵犯经脉,以汗出色黄如黄柏汁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因湿郁化热,卫阳阻遏,故可见发热汗出、口渴、头而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状若风水)骨节疼痛(类似历节)以及胸满、胸痛、不能食、烦燥不得眠等证,久则还可并发恶疮,甚至痈脓。若表虚湿盛、周身汗出,宜用芪芍桂酒汤,益气固表,散水祛湿;若阳郁湿滞,仅上半身汗出者,则用桂枝加黄芪汤,调和营卫,通阳祛湿。一、消渴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以及形体消瘦为临床主证。本篇所论,在病机上强调中焦胃热气盛,热盛耗津,热盛迫津偏渗膀胱,故出现消谷善饥、大便坚、小便数等症。同时也提到营气不足,燥热内生而

30、成消渴。1.消渴的病因病机:内经有“五脏皆柔弱”和“数食甘美而多肥”之人易得本病。其病变脏器则关系到肺、胃和肾。燥热在肺,肺燥津伤,则口渴多饮;热郁于胃,消灼胃液,则消谷善饥;肾虚精亏,封藏失职,则小便量多。肺、胃、肾三者虽然各有重点,但又互为影响。2.消渴的治疗:辨证施治,根据症状多饮、多食、多尿的主次,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作为辨证的主要依据。上消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为主证,治宜益气生津,清热止渴,方用白虎加人参汤;中消以便坚,溲数,消谷,渴饮为主证,篇中未指出治法,后世医家多主张用调胃承气汤类,以通腑泻热。下消以“小便多,饮一斗,小便一斗”为主证,治用肾气丸温肾化气。另外,还有一种热性病过程中的渴饮症,可用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