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4.06KB ,
资源ID:255366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5366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述论一.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述论一.docx

1、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述论一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述论(一)【内容提要】抗战时期,中国社会被分为三大块: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在国统区,译作一再遭到查禁,译者遭到种种恐怖迫害;解放区的出版条件差,又时常受到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在沦陷区,殖民者明确规定要移植优于本土文艺的日本艺文,造成日本文学翻译的畸形繁荣,而反法西斯文学的译介环境则险恶艰辛。在抗日救亡精神的感召下,三大块的外国文学翻译事业在艰难地进行着,并在炮火中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关键词】抗日战争/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翻译文学一引言抗战时期,中国社会被分为三大块,即国民党统治的抗日大后方、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日本侵略军占领的沦

2、陷区。国统区主要指重庆、桂林、昆明等地,它受国民党的统治,流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洋文明;解放区指的是延安以及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受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文化影响为主,处在文化相对封闭的状况中,还时常受到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和文化封锁;沦陷区是指伪满洲国、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华中沦陷区,以及武汉、广州等地,这些区域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日本在文化上实行殖民主义渗透。从总体上说,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抗日和救亡意识都很强烈,即使在沦陷区,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冲突也非常激烈。基于文化(文学)建设之难以进行的战争状态,不少学者想当然地以为,翻译文学的成果不值一提,而沦陷

3、区的翻译文学连同沦陷区文学一样,更被打入历史的另册。这样的观念与事实是不相符的。抗战的爆发,的确中断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但同时,中国现代文学又以新的方式突进,“战争使中国在为了抵抗帝国主义的入侵中进入了全面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动员之中”。这其中就包括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事业。不同区域的译者在民族危难的历史时期,以顽强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翻译了一大批外国文学精品佳作,笔者据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一书统计,抗战8年间,所译各类文学书目多达1150种。而一向被视为生荒地的沦陷区的文学翻译也异常繁荣:在日本控制下的沦陷区,自我言说的空间相对狭隘,民族国家意识弱化,文学中的民族形象相对模糊

4、,民族国家话语与政治意识形态话语基本上处于分离状态。但这并不妨碍外国文学、尤其是日本文学的译介研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翻译家和学者通过改变工作方式,继续从事外国文学的译介研究,如转入地下,以隐蔽的方式译介研究抗战文学,或在战火中继续经典文学的译介,如朱生豪;另一方面是日伪当局在政策上扶植日本文学的译介研究工作。当然,在沦陷区,不容忽视的,也有不少中国翻译家以丰富中国新文学为动力,积极译介日本文学。在他们看来,日本既然比中国抢先抵达现代,在文化上必然有其优越之处。只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不少译者很难将现代性与殖民性区隔开来,错误地把现代性等同于日本性,从而产生民族认同上的危机。从总体上讲,国统区、

5、解放区和沦陷区这三大区域的外国文学译介研究,都显示出选择性的操控和压抑性质。二国统区的翻译文学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成立宣言切实表明中国抗战文艺工作者试图将抗战的文化事业融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潮流中,支持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和立场,以及与世界反法西斯的文艺家携手共进的迫切愿望,并号召中国翻译界加强团结,奋力抗敌,“在增多激励与广为宣传的标准下”,“把国外的介绍近来或把国内的翻译出去”。“文协”成立时发布的告世界文艺家、致日本被压迫作家的公开信等函件与决议,由盛成、戈宝权等译为英、法、德、俄、世界语等文字,发表于世界各大报上。此后,“文协”多次致电国

6、际作家保障文化自由协会以及苏联、英、法等国的文化组织,感谢他们对中国抗战的声援。“文协”还多次声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斗争。译协报刊杂志发表文章阐述抗战文学出国的意义。抗战文艺第2卷第3期的“每周论坛”专栏就发表了一组这样的文章,如蓬的翻译抗战文学到外国去、权的加紧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工作。在抗日救亡的危急关头,译介世界反法西斯文学成了国统区一个热点。翻译苏联反法西斯文学的有曹靖华、戈宝权、王语今、葛一虹等人,翻译英国反法西斯文学的有马耳、铁弦等人,翻译法国反法西斯文学的有马宗融、金满成等人,翻译日本反战文学的有夏衍、胡风、适夷等,从世界语翻译反法西斯文学的有胡愈之、孙用等,陈瘦竹、方敬、秦

7、似、彭慧、穆木天等也翻译过部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作品和优秀名著。这支队伍遵循“合于我们社会”、“足救时弊”的原则,从事反法西斯文学的译介工作和世界名著的译介工作。据统计,抗战八年译介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达700多种,其中,俄苏作品最多。苏联是当时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战斗堡垒,中国人民与苏联人民命运相关,休戚与共。当时,中国抗战文艺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苏联作家的反映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生活的短篇小说、诗歌、戏剧,还出版过较多的长篇小说和多幕剧作,诸如俄罗斯人(剧本,西蒙诺夫作,桴鸣译)、侵略(剧本,李昂诺夫作,曹靖华译)、虹(小说,瓦希列夫斯卡作,曹靖华译)、复仇的火焰(小说,巴甫林科作,茅盾译

8、)、不朽的人民(小说,葛路斯曼作,林凌译)。肖洛霍夫的一部未完成的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以苏联卫国战争为题材,陈瘦竹翻译了其中的一节,发表在时与潮文艺第3卷上,以激励我国读者要像苏联英雄那样,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俄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译介成果也异常丰盛。主要译作有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初译本为甲必丹女儿,孙用译)、欧根奥涅金(吕荧译)、普希金诗选(余振译)、青铜骑士(穆木天译)等,莱蒙托夫的抒情诗选(余振译)、毕巧林日记(卞之琳译)、恶魔(穆木天译),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郭沫若、高植合译)、安娜卡列尼娜(高植译)、复活(高植译)、哥萨克(吴岩译)、托尔斯泰科学杂文集(陈源译)等,

9、契诃夫的樱桃园(焦菊隐译)等。此外,涅克拉索夫的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高寒译)、赫尔岑的长篇小说谁之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兄弟(耿济之译)、地下室手记(耿济之译)、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荃麟译)等也都有了译本。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早的译本是1937年5月由上海潮锋出版社出版的段洛夫、陈非璜据日译本转译的中文本,书前有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会长彼托洛夫斯基的序言、译者写的“著者略传与其创作过程”。同年6月该书订正再版,1939年5月推出战时订正初版,1940、1941年先后在孤岛再版。另外,苏联的儿童文学也有不少译本,根据苏俄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和剧本的上映或上演,也吸引了很多观众。中国与法国都遭受

10、法西斯侵略者的蹂躏,因此,法国反法西斯文学作品也受到了中国抗战文学翻译界的重视,并形成译介热潮。法国作家创作的反映法国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作品,诸如短篇小说土伦、中篇小说海的沉默、剧本巴黎的搜查等,也译载于当时中国报刊杂志上。日本人写作的揭露或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文章、作品,自然受到中国译者的重视。桂林新知书店于1940年出版中村义夫等人写的、林植夫译的敌军士兵日记。西安出版的谢冰莹主编的黄河杂志1940年第2卷第4期“日本反战文学”专号上的译作,主题都是揭露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1938年,汉口的新国民书店出版了日本反侵略作家鹿地亘及其作品。鹿地亘的报告文学追念日本三志士(1940

11、),文学的感想抨击了丹羽文雄之流鼓吹战争的丑恶行径;另一篇报告文学叛逆者之歌(1945)则取材于作者参加南宁战役的亲身经历;小说前进,又前进!(1943)如实描写了反战日本兵,以及他本人在前沿阵地所从事的对敌宣传工作。该时期译介的美国文学作品近30种,诸如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嘉丽妹妹等,马尔兹的实情如此、舟会等,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月亮下去了(共有3种译本),海明威的战地春梦、战地钟声、第五纵队、蝴蝶与坦克等。马耳译的故园,冯亦代、袁水拍合译的金发姑娘,张尚译的良辰,汇集了英法和欧洲其他国家战时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和独幕剧。捷克斯洛伐克、挪威、瑞典、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十多个国家的战

12、时文学作品也相继译介。由于德国发起了二战,其时各国纷纷与德国断交,文化交流也受到了阻隔。我国译界不能及时了解同时代德国作家作品,就集中译介德国古典作家作品。该时期所出版的小说集德国名家小说集、德意志短篇小说集、德国短篇小说选等就体现了这一特点。集中译介的作家是歌德、席勒、霍普特曼、沃尔夫、艾兴多夫、施托姆等。总之,这些作品涉及国家之多、文体之齐备,实属罕见,正如茅盾当年所描述的:“我们的翻译文库,真可以说一句:琳琅满目。”中国从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中,尤其是从苏联的反法西斯斗争文学作品中,了解和认识了世界,对于自身投入抗日救亡、抗日民主运动,起着激励的作用。在国统区,虽然这些作品一再遭到查禁,译

13、者遭到“种种的恐怖迫害”,但也“没有阻止住苏联文学作品的翻译思潮”。同时,这些译作滋养了中国的抗战文学,充实着中国抗战文学的宝库,对于提高中国作家的艺术表现力,促进中国民族新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抗战时翻译文库的“琳琅满目”,得力于出版发行的部门和报刊杂志编辑。在重庆的上海金星书店就编辑出版过一套国家文学丛刊,集中了反法西斯斗争中各国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诸如意大利反法西斯作家西龙着的意大利的脉搏,德国作家棱着的纳粹贫血症,日本反战作家岛木健的黎明。生活书店、万叶书店、世界书局、商务印书馆、读书出版社等都是当时出版发行反法西斯文学作品的部门。时与潮杂志也出过一套小国作家短篇译丛,凡30余部

14、作品。新华日报、救亡日报、抗战文艺、文学月报、中苏文化,尤其是一批专刊诸如翻译与评论、翻译月刊、翻译杂志,更是评介了较多的外国文学作品。该时期国统区的文学翻译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俄苏文学是译介的重点和热点,特别是在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出现了俄苏文学译介的高潮。我国涌现了一批俄苏文学翻译家,这为建国后我国俄苏文学翻译的繁荣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欧美国家的重要作家,如莎士比亚、乔叟、狄更斯、海明威、杰克伦敦、马克吐温、雨果、卢梭、大仲马、小仲马、左拉等人的重要作品,都有了中译本。另外,这个时期国统区的日本文学的翻译较以前有所减少。主要是战事的影响:日本作为侵略国,文化界对之采取仇视的态度,对

15、日本文学自然冷漠起来,其中,反战作家鹿地亘等人的作品除外。三解放区的翻译文学抗战时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全面封锁,解放区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的状态,客观上限制了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后,解放区的文艺得到了发展。但是,在解放区从事翻译仍然相当困难:既没有正规的外文教师,也缺少资料。受出版条件的限制,解放区是用土纸出版的,印刷的质量差,发行量也很少。在这种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中共人员从重庆搞来一些资料,再加上从国外回国后到延安的人带来的,在这些有限资料的基础上,翻译活动开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讲话发表后,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几个边区和山东

16、解放区等地,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共出版56种苏联文艺理论和文学作品的单行本。解放区创办的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都发表过以苏联为主的外国文艺理论,译介了为数不少的外国文学,尤其是短篇作品。译者大多来自国统区和沦陷区,他们主要是周扬、成仿吾、肖三、柯柏年、王子野、曹汀、付克、何锡麟、赵洵等。为了发扬苏联抵抗德国的英勇斗争精神,配合理论学习,周扬编译了马克思主义与文艺,肖三编译了列宁论文化与艺术和苏联文艺问题等。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著作也受到了关注。1942年周扬翻译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即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在延安出版。后来,朱光潜这样评论这部著作在美学界的深远影响

17、,说它“在我国解放前是最早的也几乎是唯一的翻译过来的一部完整的西方美学专着,在美学界已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书。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很多人都是通过这部书才对美学发生兴趣,并且形成他们自己的美学观点,所以它对我国美学思想的发展有着难以测量的影响”。柯涅楚克的剧本前线由肖三译出,在解放日报连载并发表社论,电台每天向各解放区播发几千字,各地再分别付印,是解放区影响最大的作品。前线反映的是战争初期红军将领中的两种军事思想斗争。主人公戈尔洛夫在内战期间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不懂军事科学和技术的作用,成了经验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代表。结果,他的战略成了战争失利的一个原因。解放日报在刊载该

18、剧时,特发社论指出:“我们把前线全部发表,不仅因为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伟大的杰出作品之一,而且因为它对今天的我们也有很大的意义,为了在目前这个工作情况下使我们的工作能进一步的改进,我们实有从这个剧本学到一些东西的必要。”前线在解放区出过单行本,有的地方还上演过该剧。恐惧与无畏是肖三翻译的另一部在解放区引起反响较大的作品。恐惧与无畏是苏联作家别克的小说。作品反映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为祖国的自由而献身的英雄气概。此外,苏联作家里多夫的丹娘、苏联红军英雄故事,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等,都是当时解放区广大指战员学习的教材。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作品也很受欢迎,他的短篇小说糖球斗争(1942)和贴在墙上的照

19、片(1945)曾刊载在解放日报上。在解放区非常受欢迎的还有外国记者如埃德加斯诺等人创作的报告文学。在抗战中,急剧变化的政治形势吸引了不少外国记者。他们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战事迹,其作品也迅速被译成中文。1936年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lSnow,19051972)通过几个月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从被封锁区出来后,真实地记录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事迹。1937年3月,北平的王福时组织翻译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即西行漫记中译本的雏形。5000册印量一售而空。同年12月,上海大众出版社出版了赵文华的摘译本红旗下的中国。次年,孤岛上海的一批抗日救亡人士傅东华等,译出英文版

20、新书,以“复社”名义出版,该书被称为上海的“孤岛春雷”。斯诺的夫人宁谟韦尔斯(NymWales1907)采写的有关朱德、徐向前、肖克、贺龙等事迹的西行访问记由华侃译出,1939年4月复社出版。这些报告文学“始为人类发掘出来一片崭新的根田。死者将倚它而复活,未来将倚它而入世。在那积古以来尘坑古洞的西北,为人类辉跃着一种崭新的机能”。另一位美国记者史沫特莱(AgnesSmedley,18901950)1937年来到延安,同年8月19日至次年1月9日随八路军赴抗日前线所写的日记和书札编成的打回老家去,经钱许高译出,1938年由上海导报馆出版。美国陆战队军官卡尔逊(E.F.Calson,1896194

21、7)的中国双星记述了八路军及毛泽东、朱德等,1941年7月由世界编译社译出,上海民光出版社出版。另外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L.Strong,18851970)的为自由而战的中国报道了八路军所在区的情况,1939年3月由伍友文翻译,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这批外国记者的报告文学,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40年代作家辛笛在中国已非华夏一文中中肯地评价了它们的历史价值:“他们暴露了中国正当动荡的真相,描绘了历史的转折点和新中国的萌芽,说明了未来中国的历史途径。而更主要的,他们所爱的不是中国的古老,在他们笔下的,是一个活的有生气的中国,在蜕变成长中的中国。也许有人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喜好新奇的新闻记

22、者,但他们是中国的最真实的友人。也许有人认为他们的新闻报道文学完全是写太带时间性的作品,不会永久存在的,但他们了掘了中国民族伟大的人性。”在解放区,文学同样被当成可以为现实政治起作用的有力的东西;而文盲占的比重相当大,为了普及抗战文学,译者在翻译时,为工农兵服务的意识很明确,他们采取了通俗化的策略,或者在译本前面加按语,扼要说明故事梗概,以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易于被读者接受。四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沦陷区的翻译文学,其主要部分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翻译文学,1937年“八一三”以后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华中沦陷区翻译文学。按照“

23、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这样的概念来规定,上海“孤岛”时期的翻译文学不在本小节的考察范围之内。但“孤岛”时期上海的出版业异常活跃,翻译文学所取得的成就也为人所瞩目,成为我国抗战时期翻译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小节仍把“孤岛”时期的翻译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各沦陷区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沦陷初期译事的低落萧条期,沦陷中后期的活跃繁荣期。在沦陷前期,译介工作一度显得沉寂。有人这样描述当时北方译界的情形:“这一年北方的文艺界始终是孤立着,对于西方文艺界老是隔离的。不但西洋的新创作没有人翻译,就是一点消息,那些流行作品的名字,也是永不得知。想有人应该向这一方面用点力,那于我们文艺界直接间接都会有一点帮助的。”(11)上海译界的情形同样如此。战事结束后,社会局势渐趋稳定,一批滞留的文化人和作家,开始译介外国文学。但知识分子的创作状态却是不同的:有的转入地下,以隐蔽的方式翻译抗战文学与敌人周旋;有的随着战火奔波,却没有停止经典文学的翻译,如朱生豪;有的则屈从于权力者的淫威投敌侍伪,文学上以非政治性和非批判性的文字来明哲保身。由于翻译的动机不同,翻译文学也以多种面貌存在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