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二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地铁10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第3合同段昌凌路站深基坑施工专项应急预案编 制:审 核:批 准: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地铁10号线工程土建施工第3合同段昌凌路站项目经理部2016年8月10日1目 录第一章 事故类型及危险程度分析3第二章 应急工作原则4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4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4第一节 危险源监控4第二节 预警与防控5第五章 信息报告与处置8第六章 应急响应8第一节 响应分级8第二节 响应程序9第三节 应急处置措施9第四节 应急结束条件与程序13第七章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3第一章 事故类型及危险程度分析开工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
2、因素识别评价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明确了本工程基坑工程可能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和安全生产事故,并形成常见风险因素和危害统计表:常见风险因素和危害统计表 序号施工工序常 见 风 险 因 素危害类型工程安全人身安全周围建构筑物和管线安全交通安全1地下连续墙施工槽段壁面不稳定,大量坍方2地下连续墙接缝夹泥,导致基坑开挖阶段渗漏水甚至涌土、喷砂3基坑开挖支撑失稳,基坑崩坍4承压水突涌5坑底隆起6基坑围护结构位移过大,周围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过大7结构施工不按次序拆除支撑,导致结构裂缝,围护结构损伤。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周边环境的破坏、支护体系的破坏和渗漏破坏。周边环境的破坏包括周边建筑物、周边地下管
3、线和周边道路的破坏;支护的破坏为钢支撑的坍塌和混凝土支撑的损毁;渗漏破坏为围护结构渗漏造成开挖阶段渗漏水和基底弹起造成涌水涌砂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损失巨大。第二章 应急工作原则详见综合应急预案,在此不再赘述。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综合应急预案,在此不再赘述。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第一节 危险源监控1、存在主要危险源的部门,其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主要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2、对主要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有权向应急救援抢险小组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举报。3、项目应急小组建立健全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
4、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主要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制度。 4、应急救援小组相关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现场安全员或现场负责人对从业人员应当进行安全与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可按照新员工培训方案进行实施)。 5、应急救援小组或现场负责人将主要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6、在主要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主要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7、对主要危险源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监控,重要的设备、设施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并记
5、录在案。对主要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8、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主要危险源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或有相关监督安全职责的部门。第二节 预警与防控一、预警措施1、预警分级按照危险源事故灾难可控性、后果的严重性、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本预案预警等级分为两级级预警:二级预警、一级预警预警分级表级别预警标准监测项目及报警值二级预警基坑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80%;或围护结构轻微渗漏水;围护墙顶位移30围护墙身位移24坑外地表沉降监测点30地下水位1000支撑轴力 80%设计轴力一级预警基坑监测数据接近或超
6、过报警值;或围护结构涌水涌砂;2、预警预防机制 建立预警预防机制,通过分析预警信息,判断危险程度,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降低基坑事故造成的损失。3、信息监测与预测预警信息包括:相关单位监测、发现到的异常信息;可能造成建筑工程险情发生的其他信息。4、信息来源 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或险情发现人员报告的信息。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监督部门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查分析,得出的可能引发工程事故的险情信息。 对天气形势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可能引发事故的险情。5、信息分析应急救援小组值班人员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分析,根据可能引发建筑工程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决定是否发布预警信息或采取应急救援准备。6、报告对
7、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工程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在第一时间向小组组长报告。当各种信息显示即将发生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向成员发布预警信息,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等级及地点。7、预警预防行动预警信息发布后,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参与应急行动的准备工作: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密切关注势态的发展。 相关单位加强值班、职守,并采取防范措施。 救援力量开始值班待命。二、 防控管理1、周边环境破坏 深基础施工,由于降水,土方开挖等因素,影响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线的使用安全时,应事先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固、改迁等,特别是各种压力管道要有防裂措施,以确保安全。 针对各种不同的结构
8、特点合理布置施工监测点。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根据监控信息及时进行分析和反馈,制定相应处理措施,施工中严格控制地表沉降。 加强地质预报,防止突然变化的地质带来坍塌等灾难事故。 加强注浆堵水及地层改良工作,尽量把地层沉降控制到最小。 基坑开挖施工严格控制横向位移。 针对建设年代久远的建筑物或房屋,应根据其基础及主体框架结构的实际功能适当进行加固。2、支护体系破坏 基坑开挖前应对基坑稳定(无支护基坑),支护形式(有支护基坑),降水措施,挖土方案,运土路线位置编制。布置地面和坑内排水系统,防止造成坍方。 对完成的支护面应随时进行观察是否出现裂纹、变形等现场,每天对测设出的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正确
9、指导施工。 土方开挖:严格按照土石方施工中的技术规程要求去做。挖掘土方应由上而下进行,不可掏空底脚,不得上下同时开挖,也不得上挖下运。挖土分层计划,高差,软土地区的基坑开挖,基坑内土面高度应保持均匀,高差不应超过1m。 坑边荷载及上下通道:坑边一般不宜堆放重物,如坑边确须堆放重物,边坡坡度和板桩墙的设计须考虑其影响;基坑开挖后,坑边的施工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值。坑边堆土、料具堆放及机械设备距坑边距离应根据土质情况、基坑深度进行计算确定。作业人员上下应搭设稳固安全的阶梯。挖土的土方不得堆置在基坑附近,应离基坑1.5m以上,高度1.5m。机械挖土时必须有足够措施确保基坑内的桩体不受损坏。 临
10、边防护及坑壁支护:深度超过2m的基础施工要根据规范要求在基坑周围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防护栏杆侧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无法放坡的基坑照施工方案进行支护。防护及支护设备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验收。施工过程中如果支护设施产生变形、位移,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加固。3、渗透破坏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基坑侧壁是否存在渗漏水情况,以及基底地下水情况,一旦发现出现渗漏水或基底水量增大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排水降水:由于对地下水的控制是保证基础施工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应着重采取措施进行排水降水。基坑开挖后,应在基坑底做好排水盲沟、集水井,周围降水的相应措施应维持工作。另外要
11、尽量避开雨季,在枯水期施工。 深基础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对降水、地下连续墙墙等位移,要定期观察测试,并作好记录。 土方开挖事先要做好必要的质条件(如土质结构,地下水位等调查),根据了解的情况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4、模板、脚手架体系破坏 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以及对钢管、扣件质量的检测和验收制度。 切实加大对施工中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力度,加强对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单位的管理。抓好架子工的专项技能培训与考核,提高施工队伍业务水平。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架子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做到技术交底必须以书
12、面文字为依据,交底手续要完善,而且必须向一线操作工人直接交底。 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对模板、脚手架体系进行准确的计算,避免实际承载力过大造成体系破坏。 合理选用钢管、扣件等材料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首要措施,强化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材料进场检验,加强对模板与脚手架材料质量的验收把关,杜绝使用劣质产品。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使用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构件: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件,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 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高支模搭
13、设和拆除符合安全技术措施要求。第五章 信息报告与处置详见综合应急预案,在此不再赘述。第六章 应急响应第一节 响应分级详见综合应急预案,在此不再赘述。第二节 响应程序详见综合应急预案,在此不再赘述。第三节 应急处置措施一、 周边环境保护的处置措施1、针对性地开展调查收集信息调查核实地下管线的确切情况:包括基础结构标高、埋深、走向、规格、容量、用途、性质、完好程度等,做好记录。2、管理交底工程实施前,把施工现场地下管线建(构)物等的详细情况和制定的保护措施向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工地主管、班组长直至每一位操作工人作层层安全交底,做好交底记录。工程实施前,对参与本工程施工的全体职工进行保护公用设施重要性
14、及损坏设施危害性的宣传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市、局、公司颁布的关于保护地下管线的通知、实施细则、补充规定和十个不准等文件,并要求职工在施工中严格遵守有关文件的规定。3、实施观测工程实施前,对受施工影响的设施设置若干数量的位移监测点及沉降观测点,工程实施时,定期观测管线的沉降量,及时向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管理单位提供观测点布置图与沉降观测资料。6、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周边建筑物及管线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保护措施的可靠性,研究施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完善保护方案。二、周边环境破坏应急处置措施1、周边建筑物沉降应急处理措施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预案,指派专人到出现开裂的建筑物或房屋内通知工作、生活的居民立即撤出建筑物,并远离建筑物。 对出现开裂的建筑物划定危险区域,并进行隔离,并疏导其附近的车辆及行人。 待上级部门有关专家与项目部技术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抢险方案后,立即对建筑物进行加固或补强,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对建筑物基础周围地层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抢险结束后,对建筑物或房屋重新埋设监测点,提高监测频率,对其进行变形监测。 通过监测数据确定建筑物稳定后,还必须对建筑物的功能重新进行认证,如确认为危房,则采取响应措施进行处理;若确认可以使用,则通知原居民返回。 对基坑进行监测,确认不发生沉降变化后,并根据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