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74.36KB ,
资源ID:255246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5246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章 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章 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docx

1、第二章 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第二章 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第二章 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 了解凯恩斯经济理论综述; 了解凯恩斯理论的货币本质和特征; 熟悉凯恩斯的储蓄理论; 熟悉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 掌握凯恩斯的货币供求理论; 掌握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综述 o (一)凯恩斯生平简介 o (二)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 o (三)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o (四)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 o (五)凯恩斯理论对金融学的影响 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本质和特征 o (一)货币的本质 o (二)货币的分类 o (三)货币的职能 o (四)货币的特征 主要内容1. 三、 凯恩斯的货币

2、供求理论 1. (一)货币供应理论 2. (二)货币需求理论 2. 四、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1. (一)利息产生的原因 2. (二)利率的决定因素与形成机制 (三)利率的作用与利率政策1. 五、凯恩斯的储蓄理论 1. (一)节俭是非论的辩析对储蓄作用的分析 2. (二)个人储蓄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3. (三)投资决定储蓄论 2. 六、半通货膨胀理论与货币政策主张 1. (一)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2. (二)货币量变动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 3. (三)货币数量说的新表述 4. (四)半通货膨胀理论 (五)货币政策主张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综述 (一)凯恩斯生平简介凯恩斯(John Maynard K

3、eynes,1883-1946)是现代西方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在该校任教多年。凯恩斯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在他的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潜心于经济学特别是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一生著述众多,尤以货币改革论(1923年)、货币论(1930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最为著名。特别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研究和出版,开创了西方宏观经济研究的先河,使他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第一位大师。不但如此,他还几度担任英国政府要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他在财政部主管对外财务工作;1919年,他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1944年,他又以英国

4、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席了布雷顿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他还主持过英国内阁的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出任过英格兰银行董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还创办过投资公司,从事过极为成功的金融实物活动。凯恩斯的政治活动和金融实践对他的理论上的建树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使他闻名世界并常常影响后人的还是他所提出的一整套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二)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 凯恩斯以前的主导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的五大原则基础上的,其核心是“自动均衡”理论。政府只要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让市场力量自

5、发活动,就会使资本主义经济保持“自动均衡”。这种自由放任的理论依据有三个: 第一,在商品市场上,商品供给会创造它本身的需求,价格波动能调节供求的短暂失衡。 第二,在资本市场上,储蓄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利率的波动能够自动调节资本的供求。 第三,在劳工市场上,工资的波动能使求职和就业实现均衡。根据以上三条,传统经济学的结论是: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济都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的价格波动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均衡;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涨跌能使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因此,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什么也不管的政府是最会管理的政府,应该信

6、守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反而引起经济的动荡或失衡。这种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与主张在凯恩斯主义产生之前一直是西方正统的和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也是各国政府所恪守的信条。(三)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作为剑桥大学马歇尔的学生,凯恩斯曾经是剑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货币金融理论方面,他最初赞同马歇尔和庇古的现金余额数量说。这种货币理论支持着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支柱萨伊定律。然而,在1930年凯恩斯发表货币论前后,他已经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新的思考和评价,提出了许多异议,并在基本理论方面逐渐发生了转变。至1936年,凯恩斯所著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7、出版时,他已完全背离了传统经济学,彻底否定了萨伊定律。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经济理论,从内容、体系到名词术语均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因此,被称之为“凯恩斯革命”,通论的出版亦成为凯恩斯主义的形成标志。下列因素对于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影响。、震憾世界的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美妙说教,使得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学说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政策主张上也束手无策。严酷的现实无情地宣告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破产,也使正从传统经济学中走出来的凯恩斯彻底醒悟,从而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理

8、论体系。 、政府干预经济思潮的流行。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国家正深深地陷在经济大危机中。当时,美国经济学界和政界的一些人就开始建议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和运用经济政策来调节治理危机,以至于逐渐形成了一股要求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潮。 、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新政”的推行对于解救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复苏、减少失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表现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强大力量。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成功,成为凯恩斯主义形成的实践先导。(四)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

9、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价格就是全体资本家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预期总收入,它等于正常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和;总需求价格是指全体资本家提供一定就业量时,预期社会上购买他们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凯恩斯进一步指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

10、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金融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说,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他的货币金融理论基础上的。(五)凯恩斯理论对金融学的影响 凯恩斯理论的创立以它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分析方法,使当时的西方经济学家们耳目为之一新。凯恩斯将货币金融理论与经济理论融为一体,把货币金融因素深深植入经济理论体系之中的研究方法,奠定了“货币经济学”的基础。可以说,自凯恩斯之后,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不注重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也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将货币金融与经济理论完全分开。可见,凯恩斯的理论

11、对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是现代其他任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无可比拟的。二、凯恩斯理论的货币本质和特征 (一)货币的本质在货币本质观上,凯恩斯是一个典型的名目主义者。他认为,货币是用于债务支付和商品交换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计算货币”的关系而派生的。所谓“计算货币”,是指一种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它表现为一种计算单位,这种计算单位用符号或称号来表示,如英镑、美元等。经济生活中的债务和一般购买力就是通过这种计算单位的符号来表现。货币本体即有形的货币(如一美元的纸币等),其作用主要是便利交换,如用于履行债务、在商品买卖中作为支付手段,或作为一般购买力存在的形式,但

12、这一切首先必须通过计算货币的关系才得以实现,没有计算货币,货币本体也就不存在,或者说即使存在也失去意义了。所以货币本体是依赖于计算货币才成其为货币的。计算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或称号,由它派生出的货币本体只能是相应于符号之物,既如此,货币就不可能具有实质价值。计算货币这个符号或称号从何而来呢?凯恩斯对这个问题是用国定货币论来说明的。他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利交换的计算单位,是没有实质价值的符号或票券,是国家凭借权力创造它,并有权随时变更它,在这里,国家行使着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货币只是国家的创造物。(二)货币的分类 、货币的分类 凯恩斯认为:计算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和总称。计算货币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

13、一类是用计算单位表示的契约或债务凭证,相当于我们常见的各种票据,债务凭证被用于结算交易后,就演变为银行货币;银行货币中表现为国家所负的债务部分,当被国家规定为法定支付手段时,它就成为一种代表性货币;非国家所负的债务部分即为银行信用货币。 第二类是通过其交付而履行契约或债务的货币本体。第二类货币本体是由国家法令规定的,所以称之为国家货币,它是由商品货币和代表性货币组成,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1)商品货币;(2)管理货币;(3)法令货币。 、货币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认为货币总量问题是货币理论的重要问题。流通货币总量由国家货币和银行货币构成,二者的合计可称作流通货币或通货。具有三种形态的国家货币总量分

14、别被公众、商业银行及中央银行所持有。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家货币是指由商业银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所以又称之为中央银行货币;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家货币就是公众的存款,其中一部分作为法定准备金已缴存在中央银行,另一部分作为自有准备金留存在商业银行。这些国家货币加上银行货币(即各种票据等信用货币)称之为商业银行货币。商业银行货币和公众持有的国家货币之和,就是流通货币的总量。、持有货币的动机 凯恩斯认为人们手持货币都具有一定的动机,被用于满足各种需要。这样,流通中的货币按其用途可以分为三种形态: (1)所得货币。由于个人的收入和支出不是发生在同一天,一般来说存在着较长的时差,所以个人需要保持一部分自己

15、的收入,以作日常开支之用,出于这种动机而持有的货币叫做所得货币。 (2)业务货币企业也有收入和支出的时差,为了应付日常业务开支,需要保持一部分货币用于交易,出于这种经营性动机而持有的货币叫业务货币。 (3)储蓄货币。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投资或得到未来收益,需要储蓄一部分货币,出于这个动机而持有的货币叫储蓄货币。(三)货币的职能凯恩斯强调的货币职能有两个:一是作为计算货币,充当交换媒介,在这里,货币的功能仅仅在于便利交换,对经济不发生重要的和实质性的影响。货币的第二个职能是作为财富的积累,充当贮藏手段。对这个功能,传统经济学无法作出解释,而凯恩斯在分析了货币的特性之后,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是人们被未

16、来的不确定性所驱使的结果。但是,凯恩斯认为,人们用货币作为贮藏财富,个人是放心了,但对经济却带来极大影响。由于人们持币不购,货币收入就不等于货币支出,卖就不是立即转换成买,供给就不一定自动创造需求,买卖脱节造成供求失衡,最终必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产生失业、爆发危机,因此,货币通过其贮藏财富的职能对经济起着重要的、实质性的影响。(四)货币的特征 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 、货币的替换弹性近似于零,或几乎等于零。 、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用低的特征 在凯恩斯看来,货币的这三个特征联合产生了以下情况: 第一,由于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保藏费用低的特征,使其能满

17、足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因此,人们对于资产的需求,可能绝大部分都集中于货币,使货币需求旺盛。 第二,由于货币的供给弹性极小,几乎等于零。因此,当货币需求上升时,无法用多投入劳动力的办法来扩大货币的生产,货币供应无法增加。 第三,由于货币的替代弹性等于零,即使其他商品很低廉,也无法取代货币,无法减少货币需求。三、 凯恩斯的货币供求理论 (一)货币供应理论 1、外生货币论凯恩斯在货币国定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外生货币供应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着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凯恩斯的这一观点与货币的供给弹性几乎等于零这个货币的特征密切相关。货币的生产(货币供应

18、的来源)对私人企业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对于商品货币(金属币)来说,它的生产受自然力量(主要是资源稀缺性)限制。 (2)对于管理货币和法令货币,更不是私人企业所能生产的,唯有依靠国家的权力才能发行,强制流通。任何私人企业都无力与之抗衡。2、货币供应量渠道凯恩斯认为,公开市场业务是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办法。致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应该买卖什么样的证券,凯恩斯认为:中央银行依照一组规定价格买卖各种期限之金边债券,而不是只依照一个银行利率买卖短期票据 凯恩斯在西方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法宝中只注重公开市场业务的原因在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证券对货币

19、供应量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直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的绝对量;二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卖证券的活动,改变公众对未来的预期,特别是改变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进而影响货币总需求,间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的相对量。这两方面作用的合力,通过货币供应的变动而影响利率。 3、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变动货币供应量所产生的直接效果是利率的波动,而不是旧货币数量说认为的货币量变动的直接结果是物价的波动。因为凯恩斯确信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所决定,货币需求上升时,如果不增加货币供应,在货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必然使货币利率上涨,高利率将阻碍投资,减少消费,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反之,当货币需求不变时,扩大货币供应量,

20、或当货币需求上升时,货币供应的增加幅度更大,在货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就会使货币利率下降,当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利率的下降将使投资水平提高,投资的增加构成有效需求的增加而引起收益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提高整个有效需求。可见,货币供应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利率的变动实现的。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有效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他在后面提出的膨胀性货币政策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二)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需求的动机与构成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就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按他的说法是:人们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所谓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的偏好流动性,

21、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它缺乏流动性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偏好理论。 那么人们为什么偏好流动性,为什么愿意持有货币呢?凯恩斯在货币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出自于以下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他把交易动机又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动机二种。基于所得动机与业务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凯恩斯称之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2)预防动机。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为此,

22、人们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中,这类货币需求可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3)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之为货币的投机需求。2、货币需求的特征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出自于不同的动机,它们有其不同的特征: (1)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特征 第一,相对稳定,可以预计。 第二,货币主要充当交换媒介。 第三,对利率不太敏感。 第四,是收入的递增函数。凯恩斯用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Y代表收入;L1代表收入Y与M1之间的函数关系,则M1=L1(Y)。如图2-

23、5所示: (2)货币投机需求的特征 第一,货币需求难以预测。 第二,货币主要充当贮藏财富的手段。 第三,对利率极为敏感。 第四,是现行利率的递减函数。令M2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r为利率;L2代表利率r与M2之间的函数关系,则有M2=L2(r)。如下图所示: (3)货币总需求公式 由于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加上出于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构成了货币总需求,其格式为: M=M1+M2=L1(Y)+L2(r)3、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影响 货币总需求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货币投机需求三部分构成,由于它们出自于不同的动机,因而分别受不同因素的制约,单项因素的波动通过影响其中

24、一部分货币需求的变化而引起货币总需求的变动,进而对经济体系发生影响。 凯恩斯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和货币收入水平,所以经济发展的波动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必然引起货币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变动。 第一种情况:“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至一定的低水平时,因利息收入太低,致使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利率无法控制。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货币需求就脱离了“利率的递减函数”这一轨迹,流动偏好的绝对性使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失去了其利率弹性。下图所示,当利率降至i0以后,货币需求曲线就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后人把这一直线部分称为“流动性陷阱”。

25、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情况则有所不同。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与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变动不一样,它主要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机制是通过利率的变化,引起人们对未来利率预测的改变,可见其中心理的、预期的作用影响很大。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心理的无理性,人们的预期又缺乏科学性,所以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常常是剧烈的,变幻莫测的,甚至会走向极端。在极端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发生不规则变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却是现实中的实例。在极度不正常的状态下,货币需求不再受收入或利率变动的影响,其变动幅度极大并走向极端。四、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一)利息产生的原因在凯恩斯看来,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资产,手持货币能给人们提

26、供周转灵活的方便,满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的需要。因此,人们普遍具有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如果要求人们放弃这种灵活的偏好,就应该给予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以货币形态表示就是利息。 凯恩斯认为,利息形成于人们取得货币收入后所作的两种选择之中: 第一是时间偏好的选择。当人们得到货币收入后,首先要决定多少用于目前消费,多少用于将来消费(即储蓄)。第二是流动偏好的选择。人们在作了时间偏好的选择后,决定了收入中用多少作为储蓄,紧接着必须做另一选择,即他到底以何种方式持有他准备用于储蓄而暂不消费的那部分货币收入。凯恩斯把资产的储蓄形式抽象归纳为两种:一种是货币,一种是债券。手持货币能够满足人们流动偏好的

27、各种动机,得到周转灵活的便利,但却不能得到较多的利息收益;若采用债券这种生息资产的形式进行储蓄,虽然能得到较多的利息收入,但却失去了周转灵活性。利息是在一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的周转灵活性而能够得到的报酬。(二)利率的决定因素与形成机制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求所决定,货币数量与灵活偏好是决定实际利率的两大因素。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一个由金融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取决于政府的货币政策,不受经济中其他变量(如收入、价格、利率等)变化的影响,因而可以看作是一个既定的量。货币需求是由人们的流动偏好所决定,流动偏好的大小,根据人们权衡手持货币所得的效用(流动性)与放弃货币所得的效用(利息收入

28、)来决定。一般来说,利息率越高,利息收入增加,人们的流动偏好就会越小,货币需求就越少,反之货币需求则越多。因此,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化,利率水平就是由货币供应需求的均衡所决定。这种决定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的供给与货币的需求决定利率水平,那么,当货币的供给或货币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必然导致利率的变动,一般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当经济处于平衡阶段,公众愿意持有的货币量没有变化,这就是说人们流动偏好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增加了,这时货币市场上就会出现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的状况。 (2)当经济发生流动时,由于未来的动荡感增强,使得人们持币的欲望加强,流动偏好增加,货币需求加大

29、,若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就会上升。 (3)假设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两方面同时发生变化,则由于双方变化幅度的不同而使利率上下波动,它的变化根据上述两种情况便可推知。(三)利率的作用与利率政策、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他认为利率对于投资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对比关系影响投资。假如利率上升的同时资本边际效率也上升,并且上升的幅度大于或等于利率上升的幅度,那么,高利率就会抑制投资,只有当利率高于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者的盈利动机不能实现时,高利率才阻碍投资,因此,单纯的利率波动并不能直接引起投资量的增减。 、利率对储蓄的影响。 他指出利率只对储蓄形式的选择有决定作用,利率的波

30、动只是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动,而不是直接影响储蓄水平的变动。在消费倾向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制约储蓄水平的是收入的大小而不是利率的高低。、利率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凯恩斯认为,利率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从微观角度说,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之比对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决策起决定性作用;利率的高低对人们储蓄形式的选择有决定作用,进而影响货币需求的变动。 ()从宏观角度看,利率对总储蓄量、总消费量、总投资量都有重要作用。宏观上,利率不仅与总储蓄量反方向变动,而且与总消费量也是反方向变动的。 通过以上分析,凯恩斯认为高利率是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因素,降低利率是提高有效需求的主要措施之一

31、。五、凯恩斯的储蓄理论(一)节俭是非论的辩析对储蓄作用的分析 凯恩斯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节俭是非论”。 凯恩斯具体分析了以下三种情况下储蓄对于经济的不同影响: (1)当投资不依赖于收入时,如果一部分人增加储蓄会减少另一部分人的收入,但由于投资量固定在某一水平上,收入减少而投资不变,因此储蓄的增加对投资没有影响,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也不大。 (2)当投资依赖于收入时 由于一部分人增加储蓄会减少另一部分人的收入,继而引起投资的减少,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数倍减少国民收入,储蓄本身不仅不会再增加反而也会减少。(3)当利率提高时,虽然对储蓄意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由于相对降低了资本边际效率,投资会减少,收入会数倍地下降,“从而减低储蓄能力,抵消高利率对于储蓄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