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针对高考物理上海卷评析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2005年高考物理上海卷评析 上海周浦高级中学 杜存志一整体分析1试卷结构分析:2005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最大的变化就是首次采用了一卷两分叉的形式:在试卷第一、四大题中,小题序号标有字母A的试题, 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标有字母B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其它未标字母A或B的试题为全体考生必做的试题;且不同大题可以选择不同的A类或B类,但同一大题的选择必须相同,试卷设计更加人性化,符合二期课改“以
2、人为本”的理念。今年物理试卷与2004年试卷相比,只是把填空题提到了前面,总体题型相同、题量保持稳定。填空题5个,占20分,选择题8个,占40分,实验大题5个,占32分,计算题大题5个,占58分。其中力学部分51分,占总分的34;电磁学部分63分,占总分的42;热、光、原部分36分,占总分的24;各部分考试内容在试卷中所占分值的比例与它们在教学中所占课时数的比例大致相当。今年物理试卷与2004年试卷相比,难度上有所下降。基础题的数量比较多,学生易于入手,但要想得到极高的分数还是不容易的。较容易的基础题为:第1A、2A、3A、(1B、2B、3B)4、6、7、8、9、10、12、14、16、18、
3、19A(19B)、20、21、22题,共109分,占总分的72.7。有一定深度的拔高题:第5、11、13、15、17、23题 ,共41分,占总分的27.3。试题的难度分布基本上先易后难,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分布在各题型之中,符合考纲要求。2试卷的特点分析:试卷更加注重基础,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较容易的基础题已经占到了总分的72.6。且试卷摒弃了繁、杂、偏、怪的题目,并且不刻意回避平时经常练习的热点题,甚至是常规题。试卷更加趋于理性,是这今年高考表现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教师深受鼓舞。试卷很多题目有很强的实际背景,以物理学
4、史的典型实验为背景编制试题,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科学人文精神的考查,是2005年高考表现的又一特点。例如:第8题的皮带传动装置、第10题的塔吊、第19题的滑板运动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例如第3A是对亚里士多德和伽俐略物理思想的考查;4题是对“等效替代”物理思想的考查;第10题是对“建立物理模型”思想的考查;第7题是对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设备与原理的考查。以物理学发展中的典型实验编制试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的历程;今年试题还特别关注社会的热点,体现高考命题与时俱进的精神。例如:第1B是对简单逻辑电路的考查。简单逻辑电路是按课程标准添加的全新内容。现代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5、就是在逻辑电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数字化的家电产品已进入我们的家庭;第6题更是引入了“世界物理年”这一社会关注热点;这些内容或者是重要的物理思想,或者是物理学发展的历史,或者是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容易引起共鸣的热点问题,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都有指导意义。 试卷加强了利用图像、图线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第2A、2B、5、11、13、15、18、21、23题。这些试题很好地考查了在图像中提取信息、或者利用图线中隐含的信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考查学生的识图会意的能力。 与以往相比,试卷对学生的实验考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有关实验内容的分值与往年相比有
6、所提高,增加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虽难度不是很大,但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和深入推进二期课改意义重大。试题更加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例如:计算题第17、19A、19B、20、21、22、23都要求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具有明确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物理过程不清楚,没有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找不到解题的正确途径,或无所适从、束手无策,或乱套公式、张冠李戴,陷入困境。反之,如果通过仔细审题,弄清了完整的物理过程,建立了清晰的物理图景,便会找出问题的入口,步入解题的坦途。因此,在解题时考生必须做到:过程不清不动笔。二详细分析A类题适合
7、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A. 通电直导线A与圆形通电导线环B固定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时,通电直导线A受到水平向_的安培力作用。当A、B中电流大小保持不变,但同时改变方向时,通电直导线A所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_。出题背景:此题是对磁场对直线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的综合考查。按照一期课标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是“知道”(A)层次。这一知识点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内容,是每次高考试题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解题思路: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通电环B的外部是“叉”磁场,然后再用左手定则判断出它的受力方向向右。当A、B中的电流大小保持不变,同时改变方向时,用上面的方法判断的结果是:通电导线A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是
8、不变的,仍向右。2A如图所示,实线表示两个波源S1、S2发出的波的波峰位置,则图中的_点为振动加强的位置,图中的_点为振动减弱的位置。出题背景:此题是对波的叠加、干涉的综合考查。按照一期课标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是“知道”(A)层次。这一知识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物理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本规律。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波的基本概念以及两个相干波源发出的波在空间叠加的规律。点在S1波谷与S2波谷相遇的区域,是加强点,而点是S2波峰与S1波谷相遇的区域,是减弱点。3A对“落体运动快慢”、“力与物体运动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请完成下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观点落体运动的快慢重的物体
9、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出题背景:此题是对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的综合考查。按照一期课标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是“知道”(A)层次。通过学习物理学史:亚里士多德和伽俐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加深对自由落体的理解。考纲要求知道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解题思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不是真实的实验,但它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再通过正确合理的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这种思想方法对推动当时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起到了突破性的重大作用。这种巧妙而又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不仅令后人赞叹,而且在当今的科学研究中,还在应用类似的研究方法去探索物理世
10、界的奥秘。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知道: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认识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运动,不受到力的作用就静止。即维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1B右面是逻辑电路图及其真值表,此逻辑电路为_门电路,在真值表中X处的逻辑值为_。输入输出ABZ00001 11 0X11 1出题背景:此题是对简单逻辑电路的综合考查。按照二期课标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是“知道”(A)层次。是按课程标准添加的全新内容。现代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是在逻辑电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数字化的家电产品已进入我们的家庭,使我们的生活更惬意、更精彩。门电路是
11、最基本、最简单的逻辑电路,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内容。解题思路:由门电路的符号知道是“或”门电路。根据“或”门电路的真值表或者根据“或”门的逻辑关系可知:X是12B。正弦交流电是由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线圈中感应时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此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_,频率为_Hz 。出题背景:此题是对交流电的图象知识的综合考查。按照二期课标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是“理解”(B)层次。是按课程标准添加的全新内容。解题思路:由交流电的知识得知:有效值,即可得到答案。3B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_。若在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中部加上垂直纸面里的磁
12、场,阴极射线将_(填“向上”“向下”“向里”“向外”)偏转。出题背景:此题是对洛仑兹力知识点的考查。按照二期课标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是“理解”(B)层次。是按课程标准添加的全新内容。此题以阴极射线管为背景,所以这又是一道以物理学发展中的典型实验编制的试题,可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的历程。体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命题思路,物理学中蕴藏丰富的人文资源。学习物理,除学科知识外,还要了解物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解题思路: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是一切原子的组成部分。而运动的电荷在磁场中要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洛仑兹力的方向可以用左手定则判断。掌握上述知识点,考生不难得出这些微观粒子是电子,
13、且向下偏转的结论。4如图,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薄板相距为2d ,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若图中a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根据对称性,带电薄板在图中b点处产生电场强度大小为_,方向为_。(静电力恒量为k)出题背景:此题是对高中物理思想(等效替代思想)、和点电荷场强公式的综合考查。考纲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层次是“理解”(B)。解题思路:若图中a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即均匀带电薄板在a点的场强与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a点的场强等大反向。根据对称性,带电薄板在图中b点处产生电场强度大小与在a处产生的场强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得。5右图中图线表示某电池组的输出电压电
14、流关系,图线表示其功率电流关系。该电池组的内阻为_。当电池组的输出功率为120W时,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是_V。 出题背景:此题是对闭合欧姆定律及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换的综合考查。考纲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层次是“应用”(D)。这是一道涉及电学中多个知识点和利用图像上实验数据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性题目。解题思路:在闭合欧姆定律中电源的UI图像特别重要。本题图像中,就是某电池组的UI图像,图线与纵轴的截距是电池组的电动势,图线的斜率是电池组的内电阻。这些是学生相对熟悉的,所以不难得出内电阻是5。而图像中的是反映了输出功率和电流的关系:,不难看出输出功率和电流的关系,是二次函数抛物线。当输出功率是120
15、W时,电流是4A,所以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是30V。6. 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有(A)创立“相对论”、 (B)发现“X射线”、(C)提出“光子说”、 (D)建立“原子核式模型”、出题背景:今天的学生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之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于是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社会问题的态度、对于科学与人文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此题的出现,蕴涵了STS理念,同时也体现出在科学知识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要求学生不要死读书,要关心国内、国外大事。此题属于新颖性开放型试题,以世界物理年这一重大事件为背景,与时俱进。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
16、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选中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的原因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三篇论文至今正好是100年。这三篇论文是光量子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此题是对物理光学知识点的考查,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题思路:伦琴发现了“X射线”,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模型”。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提出了“光子说”。知道上述知识点,不难选出A、C。7. 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射线。(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射线。(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出题背景
17、:此题是原子物理中物理学史的内容。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著名实验,科学家通过这些实验发现了电子、质子、中子等,科学家们在不断探索中认清了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而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天然放射性现象开始的,而后科学家开始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考纲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层次是“知道”(A)。以物理学发展中的典型实验编制试题,可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的历程。解题思路:要求考生要全面了解卢瑟福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质子实验的设备和过程。核反应方程要求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选A、C。8 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轮带动B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B)B轮带动A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C)C
18、轮带动D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D)D轮带动C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出题背景:此题是对力的效果的综合考查。是属于开放型试题,开放型试题由于条件比较隐蔽而常让解题者理不清头绪,抓不住要领,容易使人的思维“模糊”,感到无从下手。此题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联想力,实际上只要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此题结论还是容易得到的。此题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注重学生的经历、体验,具有引导作用。解题思路:解答这类问题应该大胆想象、注重提取和转换题目所给信息,抓住问题的关键,寻找解题的突破点。此题上图,上面链条是松驰的,说明是没有受到作用力(张力)的。只有下面链条是张紧的而要受到张力。如A是主
19、动轮则皮带一定是顺时针转的,若B是主动轮则皮带一定是逆时针转动的。下图中下面链条是松驰的,不受作用力(张力)的,而上面链条由于张紧而受到张力。故如C是主动轮一定是逆时针转动的,而若D是主动轮则一定是顺时针转动的。此题选:B、D。9 如图所示,A、B分别为单摆做简谐振动时摆球的不同位置。其中,位置A为摆球摆动的最高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A)位于B处时动能最大。(B)位于A处时势能最大。(C)在位置A的势能大于在位置B的动能。(D)在位置B的机械能大于在位置A的机械能。出题背景:此题是对机械能部分中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各知识点的综合
20、考查。考纲对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要求层次分别是“知道”(A)、“理解”(B)、“掌握”(C)。这就要求考生既要知道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本概念,还要求能灵活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解题思路: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摆球在摆动中的最高位置势能最大,最低位置动能最大,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所以(A)错;位置A为摆球摆动的最高位置,因而势能最大,所以(B)、(C)正确,因为机械能守恒,所以(D)错。10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起,A、B之间的距离以(SI)(SI表示
21、国际单位制,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出题背景:此题是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综合考查。考纲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层次是“理解”(B)。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塔吊,这是学生熟悉的一个物理情景。被吊起的物体水平匀速运动,竖直向上做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运动,它们的合运动是一个类似平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解题思路:由可知物体竖直向上做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上恒定不变,速度不断增大。又已知物体水平做匀速运动,加速度等于零,速度不变,所以物体做一个类似
22、平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所以合成下来,加速度向上恒定不变,速度不断增大。所以此题选(B)、(C)。11如图所示,A是长直密绕通电螺线管。小线圈B与电流表连接,并沿A的轴线Ox从O点自左向右匀速穿过螺线管A。能正确反映通过电流表中电流I随x变化规律的是 出题背景:此题是对楞次定律综合考查,考纲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层次是“掌握”(C)。要求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楞次定律来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考查了磁场部分的DIS(数字信息系统)实验:利用磁传感器测定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将磁传感器接到数据采集器的输入口。点击实验菜单上“磁感应强度的测定”,显示屏上将出现数据表格和Bx坐标。B为线
23、圈通电后产生的磁感应强度,x为磁传感器端部到线圈中心的距离。改变x的值,点击“数据记录”,可得出几组不同的B、x值,启动“绘图”功能,在显示屏上可观察Bx图线。DIS是上海二期课改的一大亮点。解题思路:小线圈B进入长直密绕通电螺线管的过程是磁通量增加的过程,而离开的时候确是磁通量减少的过程,所以电流应是一正一负的。所以(A)、(D)错误。而由DIS实验:利用磁传感器测定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可知:长直通电螺线管的中间部分B是不变的,当小线圈B在这部分磁场中运动时磁通量不变,感应电流是零。所以此题选(C)。12在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中,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电场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
24、动,其加速度大小为0.8qE/m,物体运动S距离时速度变为零。则(A)物体克服电场力做功qES。 (B)物体的电势能减少0.8qES。(C)物体的电势能增加了qES。 (D)物体的动能减少了0.8qES。出题背景:此题是对电势能、电场力做功、动能定理等知识点的综合考查。考纲对电势能、电场力做功、动能定理知识点的要求层次分别是“知道”(A)、“理解”(B)、“掌握”(C)。解题思路: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电场反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0.8qE/m,物体运动S距离时速度变为零,这一过程,克服电场力做功qES,所以电势能增加qES。而合外力做功maS,即0.8qES,根据动能定理知物体的动能将
25、减少了0.8qES。所以选(A)、(C)、(D)。13A、B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TA时间(TA为波A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vAvB可能是(A)13(B)12(C)21 (D)31出题背景:此题是对机械波中的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的综合考查。考纲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层次是“理解”(B)。要求学生明了知识的确切含义,并能应用它来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本题结论不唯一,可得到并列的多个答案,主要考查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密性,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在获取、处理信息的方面的能力。解题思路:由图像可知:A的波长是B的波长的2倍。经过tTA时间(TA为波A
26、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波形,就隐含着TAnTB这样一个条件,因为满足这一条件,两个图像才具有周期性、重复性。因此vA2BTA,vBBTB;所以vA2BTA2BnTB其中的n可以取(1、2、3、4、5、6)当n1时,(C)正确;当n4时,(B)正确;当n6时,(A)正确。14部分电磁波的大致波长范围如图所示。若要利用缝宽与手指宽度相当的缝获得明显的衍象,可选用_波段的电磁波,其原因是_。出题背景:此题是对光的干涉、光的衍射知识点的综合考查。考纲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层次是“知道”(A)。解题思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差不多。缝宽与手指宽度相当,而手指的宽度大
27、约要1cm左右,此范围在微波的范围,所以可选用微波波段的电磁波。15 一同学用下图装置研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最初,U形管两臂中的水银面齐平,烧瓶中无水,当用注射器往烧瓶中注入水时,U形管两臂中的水银面出现高度差。实验的部分数据记录在右表。(1)根据表中数据,在右图中画出该实验的h1/V的关系图线。气体体积V(ml)800674600531500水银面高度差h(cm)014.025.038.045.0(2)实验时,大气压强p0=_cmHg。出题背景:此题是对气体的性质中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学生实验)知识点的综合考查。考纲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层
28、次是(C)。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果的能力和对演示实验和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解题思路:试题的(1)问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学生根据表格中5组数据中的V值先进行处理求值,然后用(、h)在图像上找到5个点,然后再描点得到图线。设最初大气压强是p0,气体的体积是V0,注入一部分水后,气体体积变为V,而气体的压强则变为p0h(此时U形管两臂中的水银面出现高度差h)。由玻意耳定律:p0V0(p0h)V所以hp0,当0时,hp0,即图线与纵轴h的截距就是p0,答案也就得到了,p075cmHg。16 一根长为1m的均匀电阻丝需与一
29、“10V,5W”的灯同时工作。电源电压恒为100V。电阻丝阻值R100(其阻值不随温度变化)。现利用分压电路从电阻丝上获取电能,使灯正常工作。(1)在右面方框中完成所需电路;(2)电路中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 (选项:“00.6A”或“03A”);(3)灯正常工作时,与其并联的电阻丝长度为 m(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二位)出题背景:此题是对分压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综合考查。考纲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层次是“理解”(B)。解题思路:灯的左端与电阻丝的左端相连,灯的右端的接头在电阻丝上由左向右滑动,就组成了分压电路。因为灯的额定电流是0.5A,所以电流表的是量程选择00.6A;灯正常工作时,灯两端电压是10V,
30、而余下的电阻丝的端电压是90V,设与灯并联的部分的电阻丝电阻是RX,则并联以外的电阻丝的电阻是100RX,则:,所以RX17.1,然后再换算成长度为0.17m(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二位)。17. 两实验小组使用相同规格的元件,按右图电路进行测量。他们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分别置于a、b、c、d、e五个间距相同的位置(a、e为滑动变阻器的两个端点),把相应的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一、表二中。对比两组数据,发现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趋势不同。经检查,发现其中一个实验组使用的滑动变阻器发生断路。表一(第一实验组)P的位置abcde的示数(A)0.840.480.420.480.84(1)滑动变阻器发生断路的是第 实验组;断路发生在滑动变阻器 段。表二(第二实验组)P的位置abcdXe的示数(A)0.840.420.280.210.84(2)表二中,对应滑片P在X(d、e之间的某一点)处的电流表示数的可能值为:(A)0.16A (B)0.26A (C)0.36A (D)0.46A出题背景:此题是对闭合欧姆定律知识点的综合考查,考纲对这一知识点要求层次是“应用”(D),试题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表现灵活,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