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50.04KB ,
资源ID:254786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4786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然药物化学考研重点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然药物化学考研重点题库.docx

1、天然药物化学考研重点题库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第一章 总论一、绪论1.天然药物化学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2.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将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途径。3.明代李挺的医学入门(1575)中记载了用发酵法从五倍子中得到没食子酸的过程。二、生物合成一次代谢:(定义1)植物体(绿色植物)以二氧化碳及水为原料,通过光合作用三羧酸循环、固氮反应等一系列物质代谢与生物合成途径,生成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植物体生命活动必

2、需物质的过程称为一次代谢过程。(定义2)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的过程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一些氨基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定义1)植物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以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及一些 氨基酸等为原料和前体,经历不同的代谢途径,生成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的过程称为二次代谢过程(定义2)以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又不起重要作用。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产物:生物碱、萜类、黄酮、醌类等

3、对于维持植物体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产生。2.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一) 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主要产物:脂肪酸类、酚类、蒽酮类。 起始物质:乙酰辅酶A 起碳链延伸作用的是:丙二酸单酰辅酶A碳链的延伸由缩合及还原两个步骤交替而成,得到的饱和脂肪酸均为偶数。碳链为奇数的脂肪酸起始物质不是乙酰辅酶A,而是丙酰辅酶A。 酚类与脂肪酸不同之处是在由乙酰辅酶A出发延伸碳链过程中只有缩合过程。(二)甲戊二羟酸途径(MVA)主要产物:萜类、甾体类化合物 起始物质:乙酰辅酶A、焦磷酸烯丙酯(IPP)起碳链延伸作用:焦磷酸二甲烯丙酯(DMAPP)单萜-得到焦磷酸香叶酯(10个碳) 倍半萜

4、类-得到焦磷酸金合欢酯(15个碳)三萜-得到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20个碳)(三)桂皮酸途径主要产物: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黄酮类(四)氨基酸途径主要产物:生物碱类并非所有的氨基酸都能转变为生物碱,在脂肪族氨基酸中主要有鸟氨酸、赖氨酸,芳香族中则有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三、提取分离方法: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一)、溶剂提取法 是根据天然药物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中溶解出来的办法溶剂可分为:水、亲水性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常用溶剂:极性由弱到强依次排序为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

5、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常见官能团极性比较:羧基酚羟基醇羟基氨基酰氨基醛、酮酯基醚基烯基烷基 石油醚油脂、蜡、叶绿素、挥发油、游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氯仿或醋酸乙酯游离生物碱、有机酸及黄酮、香豆素的苷元、丙酮或乙醇、甲醇苷类、生物碱盐、鞣质等水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二)、水蒸汽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 馏而不被破坏、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如挥发油、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小分子的醌类成分。(三)、升华法:固体物质受热不经过熔融,直接汽化,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化合物,称为升华。中草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可以利用升华法直接自中草药中提取出来。如樟脑、咖啡因。(四)、超临界萃取法:

6、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并进行分离的方法。常用的超临界流体:CO2、丙烷、乙烷(五)、辅助提取法1.超声波辅助提取2.微波辅助提取3.酶法辅助提取(六)、压榨法:有些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且存在于植物的液汁中时,可将新鲜的原料直接压榨,压出汁液,再进行提取。 压榨法主要适于新鲜药材及种子中油料的提取。如:生姜中姜辣素的提取,甘蔗中提取蔗糖。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1、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1).常见方法有液-液萃取法、逆流分溶法(CCD)、液滴逆流色谱法(DCCC)、高速逆流色谱(HSCCC)、气液分配色谱(GC或GLC)及液-液分

7、配色谱(LC或LLC)、CCD法是一种多次、连续的液-液萃取分离过程(2).正相色谱:通常,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时,固定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溶液等,流动相则用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称之为正相色谱(3).反相分配色谱: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时,则两相可以颠倒,固定相可用液状石蜡,而流动相则用水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故称之为反相分配色谱(4).反相硅胶色谱填料:根据烃基(R)长度为乙基(C2H5)还是辛基(C8H17)或十八烷基(C18H37)分别命名为RP-2、RP-8、RP-18.三者亲脂性强弱顺序如下

8、:RP-18 RP-8 RP-2(5).加压液相色谱与液-液分配色谱的区别?液-液分配柱色谱中用的载体(如硅胶)颗粒直径较大,流动相仅靠重力作用自上而下缓缓流过色谱柱,流出液用人工分段收集后再进行分析,因此柱效较低,费时较长。加压液相色谱用的载体颗粒直径较小、机械强度及比表面积均大的球形硅胶颗粒,其上健合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以适应不同类型分离工作的需要,因而柱效大大提高。(二)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1)物理吸附定义:物理吸附也叫表面吸附,是因构成溶液的分子(含溶质及溶剂)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所引起。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的吸附 特点:无选择性、吸附解析可逆、可快速进

9、行,故用的最广(2)化学吸附定义:如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碱性氧化铝吸附,或生物碱被酸性硅胶吸附等,因为具有选择性、吸附十分牢固、有时甚至不可逆、故用的较少。(3)半化学吸附: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4)吸附过程三要素:吸附剂、溶质、溶剂(5)硅胶、氧化铝:极性吸附剂 活性炭:非极性吸附剂 2、聚酰胺吸附色谱法(1)聚酰胺吸附属于氢键吸附(2)适用范围: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均可适用,特别适合于酚类、醌类、黄酮类,对其吸附是可逆的(鞣质例外),分离效果好,此外,对生物碱、萜类、甾体、糖类、氨基酸等化合物也有广泛用途。因为对鞣质吸附特强,近乎不可逆,故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处理特别适宜(3)原理:

10、一般认为是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吸附强弱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4)规律:在含水溶剂中(1)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2)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3)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5)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顺序:水甲醇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单糖吡喃糖苷 五碳醛糖六碳醛糖(形成呋喃环的位阻较大)(3)多羟基类化合物与硼酸络合后,使原来的中性变为酸性,可采用中和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4)由于羟基所处的位置及

11、空间结构不同,与硼酸形成配合物的能力就不同,故可以通过离子交换、硅胶、电泳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糖自动分析仪对糖的检测其原理就是制成硼酸配合物后进行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四、苷键的裂解分类:酸催化水解、碱催化水解、乙酰解、酶解、过碘酸裂解(一) 酸催化水解1、试剂:水或稀醇2、催化剂:稀盐酸、稀硫酸、乙酸、甲酸等3、反应机理:苷键原子先被质子化,然后苷键断裂形成糖基正离子或半椅式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再与水结合形成糖,并释放催化剂质子。4、影响因素:(1)电子云密度(2)质子化难易5、规律:(1)形成苷键的N、O、S、C四个原子中,水解难易程度:C-苷S-苷O-苷N-苷(2)2,6-二去氧糖苷 2去

12、氧糖苷6-去氧糖苷2-OH糖苷2-氨基糖苷(氨基糖)(由于氨基和羟基均可与苷键原子争夺质子,特别是2-氨基和2-羟基糖,当2位被质子化后使端基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不利于苷键原子质子化)(3)2-去氧糖2-羟基糖2-氨基糖 (4)呋喃糖苷吡喃糖苷(5)酮糖醛糖(6)糖醛酸七碳糖六碳糖甲基五碳糖五碳糖(二)乙酰解反应-苷键葡萄糖双糖乙酰解的难易程度:(12苷键)(13苷键)(14苷键)(16苷键)(三)碱催化水解酰苷、酚苷、与羰基共轭的稀醇苷可被碱水解(四)过碘酸裂解反应1 适用情况:特别适用于那些苷元不稳定的苷和碳苷的裂解,对那些苷元上有邻二醇羟基或已被氧化的基团的苷则不能适用,因为过碘酸在

13、氧化糖的同时他们也将随之被氧化。2 所用试剂:NaIO4和NaBH4五、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C、-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六、苷键构型的确定苷键构型的确定方法有核磁共振法、酶解法、红外法、分子旋光差法等,其中目前最常用的是核磁共振法。七、糖及苷的提取分离由于植物体内有水解酶共存,为了获得原生苷,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杀酶或抑制酶的活性。如采集新鲜材料,迅速加热干燥、冷冻保存、用沸水或醇提取、先用碳酸钙拌和后再用沸水提取等。第三章 苯丙素类一、苯丙素类1、定义: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位的天然成分2、分类:通常将苯丙素分为苯丙酸类(简单苯丙素类)

14、、香豆素、木脂素二、苯丙酸类1、结构特点:由酚羟基取代的芳香环与丙烯酸构成。(为酚羟基取代的芳香羧酸,具有C6-C3结构。)2、存在形式:常与醇、氨基酸、糖、有机酸等结合成酯存在实例:中药(茵陈、苎麻、金银花等)中存在的绿原酸,绿原酸是咖啡酸与奎宁酸形成的酯。具有抗菌利胆作用二、香豆素(coumarin)1、定义:为邻羟基桂皮酸脱水形成的内酯,具有芳香气味2、存在形式: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3、分类:(1)简单香豆素类(只有苯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2)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定义: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7-羟基)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前者称为呋

15、喃香豆素。)(3)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定义:香豆素C-6或C-8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这一类天然产物并不多见)(4)其他香豆素类(定义:指-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还包括二聚体和三聚体。C3、C4上常有取代基: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4、荧光性质:-OH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大多显出蓝色或紫色荧光,在碱液中荧光增强5、异羟肟酸铁反应(识别内酯):香豆素有内酯结构,在碱性条件下,与盐酸羟胺缩合成异羟肟酸,再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成盐而显红色。6.理化性质:(1)性状: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常常

16、是淡黄色或是无色,并且具有香味,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有挥发性,能升华。成甘后无此些性质。香豆素衍生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现蓝色或紫色荧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增强。(2)内酯的性质:遇到稀碱溶液可以开环,形成溶于水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酸化后又立即开环,形成不溶于水的香豆素类成分。三、木脂素1、定义:木脂素是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通常指其二聚物,少数为三聚物(倍半木脂素)和四聚物。二聚物碳架多数是由-碳原子(8-8)连接而成的。2、木脂素的结构类型(1)两分子苯丙素以侧链中碳原子(8-8)连结而成的化合物木脂素(2)非碳原子相连(如3-3、8-3)新木脂素 (3)苯丙素低聚体三聚

17、体、四聚体等(4)杂木脂素由一分子苯丙素与黄酮、香豆素(5)去甲木脂素(降木脂素)(norlignan):母核只有16-17个碳原子。3、组成木脂素的单体主要有四种:(1)桂皮酸,偶有桂皮醛(2)桂皮醇(3)丙烯苯(4)烯丙苯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一、定义:醌类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具有不饱和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二、存在形式:游离状态,苷三、天然药物:大黄、何首乌、虎杖、决明子、丹参、芦荟、紫草、番泻叶中的有效成分。四、分类:苯醌、萘醌、菲醌、蒽醌(一) 苯醌类天然存在的苯醌化合物大多数为对苯醌的衍生物。苯醌母核上常见的取代基有-OH、-OCH3、-CH3 或其它烃

18、基侧链。 天然苯醌类化合物多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体。2,6-二甲氧基苯醌 凤眼草 抗菌作用泛醌类(ubiquinones):生物氧化反应的一类辅酶,称为辅酶Q类,其中辅酶Q10(n=10)已用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及癌症。信筒子醌 白花酸藤果 驱肠内寄生虫密花醌:朱砂根为紫金牛科植物,药用根。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密花醌,具有抗痢疾阿米巴原虫及毛滴虫的作用。(二)萘醌类三种可能结构,但天然的萘醌多为-萘醌类。-(1,4)萘醌 -(1,2)萘醌 amphi-(2,6)萘醌-萘醌类是黄色结晶,可升华,微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和乙醚。天然萘醌衍生物多为橙黄色或橙红色结晶,个别为紫色结晶。 萘醌分布含量较高的如:

19、蓝雪科、紫草科、柿科中药紫草中的紫草素、维生素K类化合物属于-萘醌(三)、菲醌类天然菲醌衍生物包括邻菲醌和对菲醌两种类型。生理活性多样、显著,有抗肿瘤活性菲醌成分是一类醌性色素,多为橙色、红色、棕红色结晶,也有黄色结晶。在提取分离中不需要显色,可直接根据色带收集。(四)、蒽醌类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程度的还原产物,如氧化蒽酚、蒽酚、蒽酮、二蒽酮。1、蒽醌衍生物天然蒽醌有1,2-蒽醌、1,4-蒽醌、9,10-蒽醌,但由于C9、C10位氧化产物较为稳定故9,10-蒽醌最为常见。多数蒽醌母核上有不同数目的羟基取代,其中以二元羟基为多。2、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上的位置不同,可将羟基蒽醌分为两大类: (1

20、).大黄素型:羟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多呈棕黄色(中药大黄有泻下的作用,其中的主要蒽醌成分多属于大黄素型)(2)茜草素型:羟基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颜色较深,多为橙黄或橙红色3、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蒽醌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酮。(1)蒽酚及蒽酮类一般只存在于新鲜植物中,存放期间易被氧化,生成蒽醌类(2)蒽酚的中位羟基与糖缩合成苷后,则难以被氧化,较稳定,因为形成的苷只有被水解,除去糖才易被氧化而转变为蒽醌衍生物。而苷的水解是需要一定条件的。(3)羟基蒽酚抑菌作用较强,对霉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可治疗疥癣之类皮肤病。(4)二蒽酮类衍生物:二蒽酮类成分可以看成是两分子蒽酮相互结

21、合的产物。五、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一)、物理性质1.性状母核无取代时,基本无色,引入酚羟基等助色团时,则显黄、橙、棕红等颜色。助色团越多,颜色越深。天然醌类因分子中多有取代基,故多为有色晶体。苯醌和萘醌多以游离态存在,容易结晶,多为完好结晶。蒽醌因多以苷的形式存在而难以结晶,呈粉末状物。2升华性:游离醌类多具有升华性。即常压下加热可升华而不分解,一般来说其升华温度随酸性增强而升高。3挥发性:小分子苯醌及萘醌具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4溶解度:游离醌: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醌苷类:易溶于甲醇、乙醇,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醚、苯、氯仿。5光稳定性:有些醌类对光不稳定,曾对丹参

22、酮A等8种丹参酮作光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各种丹参酮经光照射后均有损失,且隐丹参酮分解为两个小峰,而避光保存者峰面积基本不变,故对醌类色素的处理应尽量避光。(二)、化学性质1、酸性(1)苯醌和萘醌醌核上的羟基的酸性类似于羧酸,酸性较强。(2)萘醌和蒽醌的苯环上的羟基酸性:-羟基 -羟基 2-羟基苯醌或在萘醌的醌环上有羟基时表现出与羧基相似的酸性,可溶于NaHCO3水溶液,萘醌及蒽醌苯环上的-位羟基的酸性次之,可溶于Na2CO3水溶液中,而-位上的羟基因与C=O基形成氢键缔合,表现出更弱的酸性,只能溶于NaOH水溶液 游离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弱顺序:含COOH含两个以上-OH含一个-OH 含两个-OH

23、 含一个-OH。故可从有机溶剂中依次用5% NaHCO3、5% Na2CO3、1%NaOH、5%NaOH水溶液进行梯度萃取,达到分离的目的。对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常用梯度pH萃取法,用不同碱液提取。2、颜色反应(1)Feigl反应: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经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无色亚甲蓝溶液是检出苯醌类及萘醌类的专用显色剂,可用来和蒽醌类化合物相区别,常用于PPC(纸层析)和TLC(薄层层析),显蓝色斑点怎样检测天然药物中是否含有蒽醌类?答:用碱性条件下的呈色反应检查天然药物中是否含有蒽醌类成分时,可取中草药粉末约0.1g,加10%硫酸水溶

24、液5ml,置水浴上加热2至10分钟,冷却后加2ml乙醚振摇,静置后分取醚层溶液,加入1ml5%氢氧化钠水溶液,振摇。如有羟基蒽醌存在,醚层则由黄色褪为无色,而水层显红色。醌类衍生物层析展开后,喷以无色亚甲兰溶液,若出现蓝色斑点可能含苯醌或萘醌。不显色可能含蒽醌(3)与金属离子的反应蒽醌类化合物,如有-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结构,则可与Pb2+ 、Mg2+ 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与Pb2+ 形成的络合物在一定PH值下还能形成沉淀析出,故可精制该类化合物。酚羟基位置不同时,与醋酸镁可以形成不同颜色的络合物,可用于鉴别。六、游离醌类的提取分离方法1.有机溶剂提取法2.碱提酸沉法3.水蒸气蒸馏法4.其它方法七、游离蒽醌类的提取分离1.常采用梯度PH萃取法2层析法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一、概述1、定义:1952年以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