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6.97KB ,
资源ID:254712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4712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寄生虫.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寄生虫.docx

1、寄生虫 寄生虫复习资料 总论1共栖 :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在生态上有恒定的关系,一方获得利益,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共生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并发生营养关系,双方相互依赖,都受益。寄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栖息场所,并获得营养,同时对另一种生物产生损害 这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称为寄生关系。宿主 : 被寄生并受到损害的生物称为宿主。生活史 : 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终宿主 : 凡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中间宿主: 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保虫宿主 : 能被人体寄生虫成虫寄生的脊椎动物称为贮存宿主或保虫宿主。 转续

2、宿主 :有些寄生虫的幼虫能侵入一些宿主,在其体内不能发育为下一期幼虫或成虫,但能存活免疫逃避 寄生虫逃避了宿主免疫系统的作用而存活下来,称为免疫逃避。2寄生虫类型:专性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 体内寄生虫 体外寄生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3感染期: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发育阶段称为感染期。4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性 :(1)夺取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性作用与免疫损伤5人体对寄生虫的反应 :(1)非特异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6寄生虫感染免疫:.特异性免疫类型:消除性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 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免疫逃避 寄生虫性变态反应7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寄生虫感染 带虫者隐性感染幼虫移行症异位寄生

3、8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经皮肤粘膜感染经媒介昆虫感染 接触感染 经胎盘感染易感人群.流行因素:(1)自然因素 (2)生物因素 (3)社会因素流行特点:(1)地方性 (2)季节性 (3)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 (1)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虫:主要寄生在人结肠内,可侵入肠壁组织引起阿米巴痢疾;还可侵入肝、肺及脑引起阿米巴脓肿 形态 :滋养体 包囊(成熟四核包囊) 生活史 :1. 滋养体寄生于人结肠内,以二分裂法繁殖。 2. 感染期 四核包囊。 3. 感染方式 人是由于食入

4、被成熟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感染。 4. 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致病 :1. 肠道病变特点:口小底大呈烧瓶状的溃疡。 2. 肠外病变:腹膜炎 肝肺 脑阿米巴脓肿 病型: 急性阿米巴痢疾 慢性间歇型实验诊断:1. 粪便查病原体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碘液染色法查包囊 2. 脓肿抽出物检查大滋养体 3. 粪便及脓肿抽出物培养 流行与防治 :传染源:带虫者传染途径:包囊污染水和食物 苍蝇或蟑螂传播 带虫者从事饮食业防治: 常用药 甲硝咪唑(灭滴灵) (2)粪水管理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 (4)灭蝇与蟑螂蓝氏贾第鞭毛虫 腹泻为主要症状又称为“旅游者腹泻”。 形态 : 1. 滋养体:呈纵切的半

5、个梨形。主要结构有:腹面前部内陷形成2个吸盘。4对鞭毛:前、后、腹及尾鞭毛各1对。 二条轴柱:沿中线由前向后连接尾鞭毛。 2包囊呈球形或近球形 碘液染色呈黄绿色,未成熟包囊有两个核,成熟包囊为四个核,其它结构与滋养体相似。 生活史 : 1. 寄生部位 寄生于人体或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或上段小肠。也可寄生于胆囊。 2. 感染阶段 四核包囊 3. 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 4. 生殖方式 滋养体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5. 保虫宿主 鼠类等哺乳动物致病 :大量虫体的覆盖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吸盘对小肠绒毛产生的机械性损伤。实验诊断:1.病原学诊断(1)急性患者:新鲜粪便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

6、养体。 (2)慢性患者或带虫者:粪便涂片碘液染色查包囊,或硫酸锌浮聚法检查包囊。 (3)十二指肠引流法,其检出率较高。2. 免疫学诊断。 3. 诊断流行与防治 :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同杜氏利什曼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内脏利什曼病称为黑热病。 形态:1.无鞭毛体 又称利杜体,寄生于哺乳动物(包括人)的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处的巨噬细胞内。虫体小,卵圆形,瑞氏染色后,其胞质呈蓝色或淡紫色,内含一大而明显的呈红色的圆形核。2.前鞭毛体 又称鞭毛体或细滴体,寄生于白蛉的消化道内 。生活史 : 需要两个宿主即白蛉()和人或其它哺乳动物。 1. 在白蛉体内发育 利杜体 早期前鞭毛体 成熟前鞭毛体。 2.

7、在人体内的发育 成熟前鞭毛体利杜体。3 致病期 利杜体(无鞭毛体)寄生于宿主的巨噬细胞内 4感染期 前鞭毛体(在媒介昆虫白蛉的喙部) 。 5 感染方式 自然情况下为经媒介昆虫传播;输血也能感染其感染期为利杜体。 6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的二分裂7.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保虫宿主:主要是犬。致病 :致病特点: 巨噬细胞大量的被破坏和大量增生 细胞增生是脾、肝、淋巴结肿大的根本原因。 脾、肝、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在脾内被大量破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血细胞减少全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下降肝肿大肝功能损害白蛋白合成减少。肾功能损害(型变态反应所致)使部分白蛋白

8、从尿中排出浆细胞增生球蛋白增加,结果导至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实验诊断:1. 病原学诊断(1)涂片法:以骨髓穿刺涂片法最为常用。 (2)培养法:将骨髓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置2225温箱内,一周后观察前鞭毛体。(3)动物接种法:将穿刺物接种于易感动物、12个月后,剖杀,取肝、脾组织涂片。 2. 免疫学检查:检测血清循环抗原:用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来诊断黑热病,阳性率可达97.03%防治: 1治疗病人 首选葡萄糖酸锑钠。 2. 杀灭病犬。3. 消灭白蛉和加强个人防护。 刚地弓形虫 猫科动物为其终宿主及中间宿主,人和多种动物作为中间宿主。寄生于人体可引起弓形虫病。

9、 形态 :生活史过程中主要阶段有:滋养体、包囊或假包囊、配子体和卵囊(囊合生活史要点 :1. 在人体内寄生部位及寄生细胞 弓形虫可寄生于人体的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寄生于所有的有核细胞。弓形虫属于细胞内寄生虫。 2. 感染期 卵囊、滋养体、包囊及假包囊 3. 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 、经伤口感染 4. 宿主 终宿主为猫科动物;中间宿主为包括猫科动物、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恒温动物及少数变温动物。5.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的配子生殖、无性生殖的裂体生殖。弓形虫的生殖方式为世代交替致病 :典型的机会致病性寄生虫(1)先天性弓形虫病 (2)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实验诊断 :1病原学诊断 (1)涂片染色法:取患者的体

10、液或活组织穿刺物涂片 (2)动物接种和细胞培养法:涂片染色法阴性者取剩余体液或活组织穿刺物接种易感动物,1周后剖杀,取腹腔液镜检。防治原则1治疗病人常用药,乙胺嘧啶、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孕妇应使用螺旋霉素治疗。 2加强对动物的管理和肉类的检疫。 3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阴道毛滴虫形态:只有滋养体生活史: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以二裂法繁殖。 1. 寄生部位 男女生殖泌尿系统 2. 感染期 滋养体 3. 感染方式 接触感染 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致病:1. 滴虫性阴道炎 2. 尿道炎、前列腺炎实验诊断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或涂片染色法:防治:传染源:男女患者 治疗病人:甲硝咪唑疟原虫 寄生于人的疟原

11、虫只有四种,它们是: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 疟疾:疟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红细胞,引起的疾病统称为疟疾形态 :1.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2. 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生活史 :1. 在人体内的发育(1)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子孢子红外期裂殖体红外期裂殖子 。(2)在红细胞内的发育:环状体大滋养体红内期裂殖体红内期裂殖子环状体(数次裂体增殖后,部分形成配子体)。 2. 在蚊体内的发育 配子体()雌、雄配子合子动合子卵囊(囊合子)子孢子。生活史要点 :1. 在人体内寄生的细胞 肝细胞及红细胞。 2. 感染期 子孢子 3. 感染方式 (1)自然情况下经媒介昆虫传播。 (2)红内期

12、各发育阶段(除了配子体)可输血感染。 4. 生殖方式 世代交替。在人体内的裂体增殖、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及孢子生殖。 5. 宿主 (1)终宿主:按蚊()。(2)中间宿主:人及按蚊()。 6. 红细胞外期(红外期)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只进行一次裂体增殖,产生的大量裂殖子并侵入红细胞。 7红细胞内期(红内期)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其过程为环状体大滋养体红内期裂殖体红内期裂殖子。增殖的结果使被寄生的红细胞胀破,裂殖子释出。产生的裂殖子又侵入新的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如此循环往复数次后产生的裂殖子,一部分侵入新的红细胞后并发育为配子体。 8红内期周期

13、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一次裂体增殖所需要的时间: 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48小时; 三日疟原虫:72小时; 恶性疟原虫:4872小时。 红内期周期与疟疾的临床发作周期一致。 致病:疟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与虫种、虫株、数量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红内期是其主要致病阶段。 疟疾发作 临床表现:先寒颤、后发热、再出汗。发作的机理:血液中的疟原虫密度达到 一定的数量 发作的周期性:与疟原虫的红内期周期是一致的。 贫血 严重程度与疟疾发作的次数呈正相关。恶性疟贫血较严重。疟疾的再燃 疟疾发作停止后,残存的少数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期后,又大量繁殖使血液中的疟原虫密度达到发热阈值,并引起疟

14、疾的发作。四种人体疟原虫均可再燃。疟疾的复发 : 由迟发型子孢子在体内的发育并最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复发。只有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这二种疟原虫有迟发型子孢子。 疟疾免疫:1. 先天性免疫 2. 获得性免疫(1)疟原虫抗原(2)体液免疫诊断 :病原学检查(1)方法:最为常见的方法为:薄血膜涂片法或厚血膜涂片法。 (2)检查对象: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各阶段,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环状体及配子体。 (3)采血时间:恶性疟原虫在发作开始,间日疟原虫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小时。 流行的三个环节 :(1)传染源:外周血液中有疟原虫配子体的人 (2)传播途径:主要经媒介昆虫蚊传播,在我国有中华按蚊、嗜

15、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此外还有输血传播 (3)易感人群 治疗药物:1. 杀灭红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 伯氨喹啉 2. 杀灭红内期裂殖体 氯化喹啉 3. 杀灭配子体 伯氨喹啉 4. 杀灭孢子增值期 乙胺嘧啶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1生活史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2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横二分裂或有性生殖的结合生殖。3传染源:结肠小袋纤毛虫痢疾的患者和带虫者以及其保虫宿主(猪和豚鼠)。4感染阶段:包囊。5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 是寄生人体最大的吸虫,其成虫寄生人体的小肠,引起布氏姜片吸虫病形态:成虫 卡红染色标本。新鲜标本肉红色,虫体扁平,长圆形,甚肥厚 结构:口吸盘 腹吸盘 卵巢 睾

16、丸 肠支 虫卵 姜片虫卵是人体蠕虫卵最大的一个, 长椭圆形, 淡黄色, 壳甚薄, 一端有小盖, 但不明显, 卵内有一个卵细胞和许多卵黄细胞。生活史:1. 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2. 感染期 囊蚴 3. 感染方式 经口生吃了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 4. 中间宿主 扁卷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5 . 水生媒介植物 菱角、荸荠、茭白、水浮莲、水花生、浮萍等。 6 . 保虫宿主 猪,包括野猪。 7 . 从感染到粪中查到虫卵需13月。 8. 成虫寿命 在人体内1年左右,长可达4年半。在猪体内,不超过2年。 9 . 生活史类型属世代交替型。 致病:1.带虫者 轻度感染可无症状。 2.消化道功能紊

17、乱 中度感染 症状: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排便量多,粪稀而臭,交替便泻及便秘实验诊断:1. 病原检查(1)粪便直接涂片法(2)虫卵浓集法检查(水洗沉淀法)(3)粪便中有成虫,即可确诊4)加藤法(定量透明厚涂片法),可行虫卵计数,以了 解感染度。 防治:关键抓住经口感染这个环节。饮食卫生:不生吃水生植物。治疗药物:吡喹酮加强粪便管理。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成虫寄生人体肝脏的胆管内形态:成虫 卡红染色标本体型狭长,背腹扁平,半透明,口吸盘稍大于腹吸盘, 肠分二支 结构 口吸盘 腹吸盘 受精囊 睾丸 卵小,形似芝麻,黄褐色,壳稍厚,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卵后端可见一个小疣状突起,卵内为成熟的

18、毛蚴。生活史:1. 成虫寄生部位 肝胆管内 2. 感染期 囊蚴 3. 感染方式 生吃了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经口感染。 4. 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有些地区,淡水鱼的感染率达100%。5. 保虫宿主 哺乳动物匀可以,以犬、猫为最多。 6生活史类型属世代交替型致病 (1) 带虫者(轻度感染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微。 (2) 消化系统的症状(中度感染者)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疲劳乏力、肝隐痛、肝肿大、腹痛腹泻、消瘦等。实验诊断:1. 病原检查 (1)粪便直接涂片法。 (2)各种集卵法(水洗离心沉淀法,硫酸锌漂浮法)。 (3)十

19、二指肠引流法。防治:关键抓住经口感染这个环节。个人卫生: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饮食卫生:生、熟刀具要分开。普查普治:治疗药物为吡喹酮。加强粪便管理:不要用粪养鱼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形态:1.成虫卡红染色。 卵圆形,肥厚,背面隆起,腹面扁平,新鲜肉红色。口、腹吸盘大小几乎相等,肠管分2支,生殖系统中睾丸1对,左右并列,卵巢与子宫并列位于腹吸盘稍后。 2虫卵 椭圆形,金黄色,卵盖大而明显,卵壳薄厚不均,卵内含有一个卵细胞和许多卵黄细胞。生活史:1. 成虫寄生部位 肺 2. 感染期 囊蚴 3. 感染方式 人生吃了含有囊蚴的石蟹、蝲蛄,经口感染。 4. 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石

20、蟹(溪蟹)、蝲蛄5. 童虫移行 童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穿过膈肌后侵入肺部。 6. 童虫或成虫可异位寄生。 7. 保虫宿主 哺乳动物类、如犬、猫、豹等。8生活史类型属世代交替型致病: 机械性损伤(童虫移行) 变态反应(免疫病理反应) 病理变化 脓肿期 囊肿期 纤维疤痕期实验诊断:.1 病原诊断 痰或粪中查到虫卵即可确诊。活体组织检查: 皮下包块或结节手术摘除检出童虫或成虫 。防治药物 吡喹酮血吸虫 形态:雄虫卡红染色 乳白色,呈镰刀状,虫体前端为口吸盘,腹吸盘后有抱雌沟,肠管在腹吸盘前分两支,生殖系统中睾丸7个,成串并列,位于腹吸盘之后。 雌虫卡红染色 细长,口腹吸盘较小,在虫体中常因肠管中含

21、有较多的消化和半消化的血液,使虫体呈深褐色或黑色,生殖系统中卵巢椭圆形,位于虫体中部。 雌雄合抱 雌虫常位于雄虫的抱雌沟内,与雄虫合抱生活史:成虫在终宿主体内寄生及产卵幼虫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发育尾蚴侵入皮肤后由童虫发育为成虫生活史要点:1. 成虫寄生部位 肠系膜静脉,肝门静脉。 2. 感染期 尾蚴。 3. 感染方式 人是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后,尾蚴经皮肤侵入人体。 4. 中间宿主 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5. 童虫移行:皮肤心、肺动脉静脉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6. 可异位寄生7. 保虫宿主:各种哺乳动物致病:1. 尾蚴性皮炎 2.童虫所致损害 出现咳嗽、咯血、发热、ESO增多、肺等脏器炎症。3

22、. 成虫所致损害 静脉内膜炎及周围炎 4. 虫卵所致损害 虫卵肉芽肿血吸虫病分为急、慢性期和晚期等3个不同的病期。 实验诊断:. 病原诊断 粪检: 水洗沉淀法、 毛蚴孵化法、 加腾法透明法 肠粘膜活检: 防治:特效药:吡喹酮 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形态 :1. 成虫 2. 虫卵3. 幼虫(棘球蚴)生发层、子囊、原头蚴 生活史:1. 终宿主 犬、狼等。 2. 中间宿主 人、羊、牛、骆驼等。 3. 棘球蚴在人体内常发部位是肝、肺,其次为肾、骨、脑、其他组织。 4. 感染期 虫卵。 5. 感染方式 虫卵经口。 6 生活史属世代交替型(有性与无性世代)。 致病 :1. 棘球蚴对人体危害主要是机械

23、损害。 2. 继发性棘球蚴感染 3.毒性和过敏反应实验诊断 :1. 常用免疫诊断方法 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电泳、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2. 手术取出包块或结节活检。(镜检见棘球蚴切片) 手术要小心,防继发感染和过敏反应防治:治疗病人:手术摘除、吡喹酮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形态 :1.成虫:头节 颈部 链体:幼节 。成节 。孕节。 2. 幼虫称为猪囊尾蚴,又称囊虫 3. 虫卵 生活史 :1. 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人是唯一的终宿主。 2. 幼虫称为猪囊尾蚴,寄生于猪或人体内各器官(囊虫病)。中间宿主是猪或人。 3. 感染期 绦虫病的感染期:猪囊尾蚴 猪囊尾蚴病

24、的感染期:猪带绦虫虫卵 4. 猪带绦虫病的感染方式 食入生的或末煮熟的含有猪囊尾蚴的猪肉,经口感染。 5. 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方式 6 异体或自体的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感染。 自体体内逆行感染实验诊断 : 1 查卵和孕节2. 试驱虫来确定有无肠绦虫寄生3. 囊尾蚴病诊断: 活体组织检查 皮下包块或结节手术摘除镜检防治:治疗病人 猪带绦虫病人 驱虫药物: 南瓜子+槟榔, 囊虫病:手术摘除、吡喹酮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生活史区别:1. 牛囊尾蚴不寄生人,人不能为中间宿主。中间宿主为牛。 2. 感染期只有一期 牛囊尾蚴。 3. 感染方式:经口。致病 :1. 其致病性比链状带

25、绦虫要小得多,患者一般无显著症状。 2. 有时有消化道症状。 3. 孕节会主动逸出肛门,会引起肛周搔痒。 诊断 :1. 查粪中卵、或用透明胶纸法查肛周卵2. 查孕节 3. 试驱虫 防治 :与猪带绦虫病的防治基本相同。 微小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生活史:1.可不需中间宿主,也可经中间宿主传播 2.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 3.感染期:卵、似囊尾蚴 4.感染方式(1)经口感染,可误食虫卵、也可误食中间宿主中发育的似囊尾蚴。(2)自身感染(孕节在宿主肠内孵出六钩蚴经似囊尾蚴发育为成虫)。5.中间宿主 鼠蚤、甲虫、拟谷盗。 6.保虫宿主 鼠。 7.从感染到粪 中查到虫卵需。 24个周。 8.成虫寿命:1月之

26、内。 线虫似蚓蛔线虫(蛔虫) 形态:1.成虫圆柱形,似蚯蚓,活体时呈淡红色或微黄色,固定后乳白色。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有时可见两根伸出的交合刺。 2.虫卵(1)受精卵:宽椭圆形,棕黄色,表面常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壳内有一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半月形间隙。 未受精蛔虫卵长椭圆形,棕黄色,蛋白质膜与卵壳均较薄,卵内充满卵黄颗粒。生活史:成虫寄生于小肠,以半消化食物为食生活史要点 :1.人是唯一终宿主2.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3.感染期 感染性虫卵4.感染途径 经口5.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入血右心肺

27、、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6.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致病 :1幼虫致病 2成虫致病 3引起变态反应 4并发症 实验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防治 :1进行卫生宣教 2加强粪便管理 3 治疗患者及带虫者钩虫形态:虫卵 长椭圆形,中等大小。卵壳极薄,无色透明,新鲜粪便中虫卵内含48个细胞生活史要点:. 成虫寄生在小肠上段,以口囊内的钩齿或板齿咬附肠粘膜,以宿主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 2. 感染阶段 丝状蚴(感染期蚴)。 3. 感染方式 主要经皮肤感染,可经口和粘膜感染,母体内的幼虫通过胎盘侵入胎儿,经乳汁感

28、染。 4. 幼虫需经移行才能发育成成虫,移行途径:皮肤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肺微血管、肺泡支气管咽小肠。5. 此外钩蚴有“迁延移行现象致病 :1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1)钩蚴性皮炎(2)呼吸道症状 2 成虫所致病变(1)贫血 引起慢性失血的原因a. 吸血。b.渗血c.虫体不断更换咬附部位d.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2)腹泻(3)异嗜症(4)婴儿钩虫病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浮聚法 (3)钩蚴培养法(可鉴定虫种)防治 :1.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 2. 管理好粪便,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加强个人防护,预防感染毛首鞭形线

29、虫(鞭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生活史:生活史与蛔虫相似。幼虫无游移。流行与防治基本同蛔虫。蠕形住肠线虫(蛲虫)生活史要点: 1. 寄生部位 盲肠2. 感染期 感染期卵3. 感染途径 经口4. 成虫寿命 24周5. 感染方式 肛门-手-口 丝虫生活史:两种丝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即幼虫在中间宿主蚊体内的发育及成虫在终宿主人体内发育。 1.在蚊体内的发育:活丝状蚴:蚊叮蛟带有微丝蚴的病人或带虫者,微丝蚴随血液进入蚊胃,脱去鞘膜,进入蚊胸肌,经腊肠期幼虫,发育为丝状蚴。丝状蚴虫体细长、运动活跃,离开胸肌,经蚊血腔达蚊的下唇,并自蚊下唇逸出。2.在人体内的发育:蚊吸血时丝状蚴可侵入人体。(1)幼虫迅速进

30、入皮下附近的淋巴管,再移行至大淋巴管及淋巴结,幼虫在此经两次蜕皮发育为成虫。成虫以淋巴液为食,交配后,产出微丝蚴,大多随淋巴液经胸导管进入血循环。当蚊叮咬时,进入蚊体发育。(2)两种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的部位不同:马来丝虫多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以下肢为多见。班氏丝虫除寄生于浅部淋巴系统外,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主要见于下肢、阴囊、精索、腹股沟、腹腔、肾盂等处。两种丝虫均有异位寄生,尤其是班氏丝虫,如眼前房、乳房、肺、脾、心包等处。(3)丝虫寿命:成虫410年,微丝蚴一般约为23个月。 生活史要点:(1)成虫寄生部位:马来丝虫 :浅部淋巴系统; 班氏丝虫:浅、深部淋巴系统。 (2)感染期:丝状蚴。 (3)感染方式:经媒介昆虫(蚊)传播。 (4)中间宿主:蚊。 (5)保虫宿主:班氏丝虫,无;马来丝虫:长尾猴、叶猴、猫、长爪沙鼠等。 (6)微丝蚴在人体的夜现周期性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