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4.95KB ,
资源ID:254622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4622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讲陶渊明.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讲陶渊明.docx

1、第五讲 陶渊明第五讲 陶渊明一、学习指要本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大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第一节: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介绍了陶渊明一生中和后期的人生道路以及思想性格。第二节: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教材分陶诗为五类,重点介绍了田园诗。第三节:陶诗艺术及其渊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其艺术特色,并指出陶诗源出汉魏古诗并协左思风力。第四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介绍了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第五节:陶渊明的典型意义。介绍了陶渊明在后世的地位和影响。二、重点和难点1、陶渊明的田园诗。2、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3、陶诗的艺术特色。4、陶渊明的影响。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一、

2、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365427,62岁),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其曾祖陶侃,以军功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所以陶家自陶侃起,仕宦已历三世,算得上是一个有地位的贵族。但是,值得注意,陶侃尽管地位较高,但他毕竟和王、谢等门阀士族不同,他的出身较寒微(晋陶母祝发待宾),而且出身少数民族,因而他在当时仍然是被那些高级士族所轻视的,比如温峤曾骂他是“奚狗”,晋书本传说他“望非世族,俗异诸华”。到了陶渊明这一代,由于幼年丧父,家道日渐败落,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描摹家境情况是:“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

3、然,不避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陶渊明的少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就深好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不好荣利,热爱自然。其仕途上“四起四落”的非凡经历尤其引人注目:一起一落:29岁,任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的污浊而辞职。后被召江州主薄,不就。二起二落:36岁,到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当时桓玄正阴谋篡夺晋室政权,陶渊明感到失望,第二年母亲逝世,他便趁机丁忧(旧称遭父母之丧为“丁忧”)回家,在家闲居三年,躬耕田野,写了一些田园诗。三起三落:39岁,做了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不久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由于时局动荡,官场险恶,他又离开了官场。四起四落

4、:40岁时,他又求为彭泽令,“于时风波未定,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归去来兮辞序)。但这一次只做了八十多天县令,因“郡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宋书陶渊明传)。从此不再出仕。陶渊明最后一次归隐后的22年间,亲自躬耕,开始几年可能生活还可以过得去,44岁时,家中遭火灾,生活境况急剧下降,有时还得向别人借贷或乞讨(读乞食)方能养活一家7口人。元嘉四年深秋(427),他预感到将离开人世,写了三首挽歌诗和一篇自祭文,两个月后,便与世长辞。二、陶渊明的思想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因出身等因

5、素,尚积极谋仕,在政治上要有所作为。他在杂诗中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出他的胸怀。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格,在他身上也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归园田居中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面。所以,陶渊明是抱着这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积极出仕与向往隐逸走上了人生道路的。开始时前一种愿望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并。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能不有所消减。

6、另一反面,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劣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纯的陶渊明也难以适应和忍受。所以最后“爱丘山”的夙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上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的思想,而主要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他常常把儒家虚构的淳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合为一体,作为理想世界来歌颂。这在他的散文桃花源记和一些田园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它一、山水田园诗兴起的原

7、因1、世族庄园经济,为士族文人提供舒适优裕的生活环境和赏心悦目的山水田园之美,并影响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创作的题材。2、永嘉南渡后,北方士人南迁,江南秀丽山川景色,让文人们登临山水,流连忘返。他们纵情山水,在自然山川中澄怀观道,体悟玄理。3、朝隐之风的影响,士人在自然山水中寻找到精神慰藉。晋宋王室与士族,士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使一部分士人在世俗功利的追求、个人的全身远祸之间,寻求“朝隐”,不仅能缓冲出仕和入仕的矛盾,也能满足士人生活上溺于享受、思想上耽于玄理的需求。4、玄学之风的影响。魏晋玄学在清淡中发挥老庄自然哲学观、体认人与自然的关系。玄言诗中己开始出现一些山水诗句作为玄学名词的印证或点

8、缀。东晋玄言诗人孙绰曾讽刺人说:“此子神情都不山水、而能作文?”(世说新语赏誉)由此可见,玄言诗中本来就孕育着山水诗的成分。刘勰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山水诗给文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活力,最终取代了“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二、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在诗歌、散文、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诗歌。陶诗题材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田园诗是其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

9、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陶渊明的诗文集,历代刻印过多种,清陶澍注的靖节先生集,今人逯钦立注的陶渊明集是较好的注本。田园诗的思想内容:1、描绘了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和对纯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怡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第一首:“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句,把平凡的农村景物写得富有诗意。“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诗人喜悦之情情不自禁的流露。2、描写躬耕生活及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其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等句,表现作者对农作物生长的关心和对农业生产的热爱。3、反映农村的凋敝景象和诗人自己的生

10、活困顿。归园田居其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写战后农村生活的荒凉;“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怨诗楚凋示庞主薄),真实地反映了饥寒的苦辛。4、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桃花源诗提出了一个人人参加劳动,人人过着美好生活,“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乌托邦理想社会。这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三、陶渊明的咏怀诗与咏史诗它们明显地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渊明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中有对自己生平的回顾,如饮酒十九;有对社会的抨击,如饮酒二十。不乏惋惜也不乏激情,如咏荆轲。杂诗其二写出了他忧愤之深广。咏怀诗主

11、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围绕出仕与归隐矛盾,表现了壮志未遂的苦闷的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暴露了黑暗。这些诗中,贯穿着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体会,表现了他对尘俗的厌恶,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蔑视。在一些诗篇中,他还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现了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但有些诗篇,也流露出壮志未遂的苦闷无奈和乐天安命的宿命论思想。他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咏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如咏荆轲、拟古等。咏荆轲一首借对古代人物的热烈歌颂或深挚同情,抒发自己的满腔悲愤,寄托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被鲁迅先生称为“金刚怒目”式的诗篇。(咏荆轲取材于战国策燕策和史记刺客列传

12、。歌咏了荆轲反抗暴秦的英勇行为。诗人对失败了的荆轲表示深深的同情,正反映了诗人对暴政的憎恨。)(读山海经歌颂精卫与刑天的斗争精神。也是曲折的借古代神话表达诗人铲除强暴匡世济民的理想,抒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激愤情怀。)四、陶渊明的其他诗歌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时期的作品,其主题主要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二等;陶渊明的赠答诗颇有敦厚之情,其诗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既不火热又不冷淡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如停云、与殷晋安别、答庞参军等。五类题材之外,陶渊明还有一

13、些以发挥哲理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如形影神、连雨独饮、拟挽歌辞等,可视为玄言诗,但与东晋流行的玄言诗又有所不同。第三节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一、平淡自然与诗意淳美的统一陶渊明的诗,最大的特点是平淡自然,绝去雕饰。在他的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词藻,一切都是平平淡淡。似在不经意间如实道来。苏轼说他是“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朱熹说他的诗是“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这些评语都说明一个意思,就是平淡自然。但是陶渊明的诗虽平淡却不枯淡,而是韵味隽永。原因在于写诗时有深厚、热烈的情感,而且能

14、做到造语精到。陶诗的一大特点是将日常生活诗化。他的诗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二、情、景、事、理的和谐交融诗中,往往将诗人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的哲理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意境。饮酒之五可称这方面的代表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通篇没有工巧的词句,而是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了情味、理趣。给读者的,不

15、仅是艺术上的满足,而且有思想上是启迪。三、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的语言质朴而简炼,用字不追求新奇和藻饰,而是努力寻求精当的语句,自然贴切恰到好处,同他的诗歌的题材、风格协调一致。钟嵘诗品评价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钟惺的古诗归也说:“其语言之妙,往往累言说不出处,数字回翔略尽。”都恰当地评价了陶诗的语言特色。苏轼评价陶诗说“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说得十分中肯。金代元好问也评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曦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对陶诗的艺术渊源,钟嵘诗品也说:“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第四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陶渊明现存的散文6篇

16、,辞赋3篇。数量不多,影响不小。他的散文内容上摆脱了谈玄与言佛,艺术上基本摈弃了骈丽与繁缛,一反流俗,归于自然,语言朴素简洁、文风淡泊而传神。五柳先生传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中,以精粹的笔墨描写他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思想性情等各方面。桃花源记生动地展现了理想的生活图景、令人悠然神往。与子俨等疏追叙生平思想与经历、笔端饱含感情。自祭文,追叙一生志愿、表现了诗人铮铮骨气。陶渊明的辞赋继承了抒情小赋的传统,但洗净铅华,感情真挚。归去来兮辞是诗人辞谢归隐的宣言书,历来为人称颂。文中着力描写了他由迷途折回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中表现了他高洁的志趣。感士不遇赋抒发了诗人对“士不遇”的

17、感慨,也揭露了“士不遇”的原因,从中也展现了诗人耿介不阿的品格。闲情赋是用铺排的写法表现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关于题旨,众说不一,或以为以男女比附君子之事。桃花源记则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它想到的是整个社会的出路和人民的幸福。第五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1、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2、陶渊明蔑视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样。3、“田园诗”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陶渊明却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革新

18、精神。陶渊明在文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钟嵘诗品称誉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可以说,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几乎无不爱到他的艺术熏陶,以至后世的“拟陶”、“和陶”诗不下上千首。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大诗人,都表示过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赞美与仰慕。沈德潜说诗啐语云:“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柳宗元)有其峻洁。”这说明,陶诗给了后代诗人多么丰富多采的艺术营养,并且直接影响着唐代诗歌创作黄金时代的到来。陶渊明在他生活的时代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

19、文风不合。经萧统、苏轼、朱熹的弘扬,陶渊明才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获得了世界的声誉。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家园,“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了中国士大夫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平淡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界。由于陶渊明的吟咏,菊和酒已成为其人格的象征。从饮酒中体悟人生真谛的,陶渊明是古人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之一;菊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高远情致的意象。讲解: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P23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亩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

20、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首诗的平淡醇美,全表现在诗人不动声色的白描之中。田宅树木,诗人只是径直说出,全不费力,也不需要什么比喻、象征、暗示;但细细体味,种种物事,无不透漏出诗人对它们的深切依恋和喜爱。似乎诗人正掰着手指,如数家珍:田地几亩,房屋几间,房前屋后种着什么树、开的什么花;再由近到远的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从远处看,整个村庄依稀可见,袅袅的炊烟升起,那大概是农家在做饭吧;那听到的鸡鸣狗吠声,衬托出农村的幽静。这是千百年来典型的又是理想的农村风光!整个画面呈现出悠远、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这正是作者心目中“樊笼”的对立面。在构图上整个画面意象

21、纵横交错:“暧暧远人村”是横向铺开,“依依墟里烟”是纵向上升,“狗吠”二句是以声衬静。有动景,也有静景;有图像,也有声音。而用词的精确,对仗的工整,又体现出平淡中见功力的诗人风格。这里,作者似乎以纯客观的态度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其间全无情绪性的渲染。但这白描的景物,却又映衬出诗人心灵的晶莹透剔。只有人的心纯净如止水,如明镜,自然的影象、声音,才能最真实、最细致入微的为人的感官所领会。远处村落的狗吠于深巷与吠于旷野,声音自是不同;偷过薄雾,传来栖于树巅的鸡鸣声,这些细微处,诗人不仅能够感受,而且能够辨别,其心境的宁静,自不待言。这里全然没有城市尤其是官场上的那种“宾客盈座,鸣声聒耳,嚣尘臭处,

22、千变百技,在人目前”(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精神污染,有的则是农村的淳朴、自然、平淡、宁静。也就是在这淳朴、自然、平淡、宁静的环境里,诗人参透了人生的玄机,身心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感受到了极大的愉悦,获得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讲解:饮酒(结庐在人境)(P238)这首诗从题目看属于咏怀诗,其实是借歌咏田园生活以抒怀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首四句说“心”主观精神与“地”客观环境的关系。“人境”,就是自然之境,这里没有“车马喧”官场上的污浊。诗人自问:为什么能够远离官场,不享受荣华富贵,而要来到这偏远的农

23、村受劳作之苦呢?答案在两个字:“心远”心胸旷远。只要心胸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归园田之后,诗人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劳动之余,以酒与菊为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能给诗人带来愉悦,带来超脱;我们可以想象:傍晚时候,微醉之余,诗人到东篱采菊,“馨香盈怀袖”,在这暮霭笼罩、晚霞满天的美好时刻,不经意的一抬头,目光与南山相遇,山气的美好,飞鸟相与结伴还巢,诗人采菊时的悠然,也就是南山的悠然;鸟的倦而知返,也就是他的倦而知还。刹那间诗人感到,是他在看南山呢?还是南山在看他呢?此时已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已经物我融合,自己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了(对比:“见”如果换成“望”、“看”的意境效

24、果。苏轼评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片神气都索然矣”(仇池笔记卷上)。此即王国维所说的“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人间词话)。于是诗人产生一种顿悟,感受到自然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真谛,观照万物时悟到了一种“真意”。尽管诗人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但如果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考察,他在本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所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么?那么,人的短促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所

25、以说,这首诗仍然是陶渊明人生理想的寄托,只是偏重有所不同。当然,诗中的这种人生观说到底只是一种哲理的、诗意的向往。因为世俗社会中的人很难摆脱尘世的各种纠缠。但作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是有价值的。三、复习思考题默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简答1、简述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谈谈陶“崇尚自然”的含义。2、试述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论述1、试举例说明陶诗的艺术特色。2、论述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无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以及高尚的人格风范,为历代士人所景仰。他所开创的田园诗,语言恬淡自然,意境浑融优美,富有情致和理趣,是古代田园诗

26、的典范之作。诗人淡泊心志、洁身自好的品格,成为中国古代隐士这一重要文化阶层的理想楷模。在古代,陶渊明的价值有一个重新发掘和重新认识的过程。在南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没有被重视。他的好友颜延之在悼念陶渊明所作的陶征士诔中,高度评价陶氏不事王侯的高风亮节,而对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几乎没有提及,著名诗评家钟嵘,在诗品一书中仅列陶氏于中品,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著文心雕龙,广泛评论了各时代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但全书竟无一字提及陶渊明。约在陶渊明去世一百年后,梁昭明太子萧统在编陶渊明集时,高度评价陶氏的人格精神和文学成就,但是在他选编的文选中,陶诗只有七题八首,远逊于曹植、陆机、潘岳、谢灵运诸人。隋唐以

27、后,陶渊明逐渐为历代士人所重视,其文学成就和高尚人格一起受到人们的尊重。有唐一代山水田园诗蔚为大观,主要作家无不受陶渊明的影响,清人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此为确论。除田园诗人之外,唐代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对陶渊明予以很高的评价。如李白云:“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向往渊明高古萧散的人生态度。杜甫说:“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以陶、谢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唐代以后,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已经确立,公认

28、为成绩卓著的大诗人。宋代大诗人苏轼、黄庭坚,都极为推崇陶渊明,如苏轼文集中有和陶诗,将陶诗逐一和作,共一百三十五首,这在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黄庭坚称陶诗“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给予极高评价。元明清时期,文人对陶诗的评价,似无异词,其人格、诗品一直受到好评。如元好问称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顾炎武看重陶氏的气节,称赞他“非直狷介,实有志天下者”。民国之后,陶渊明研究一直是古典文学的热门课题,一些著名学者都对他很有兴趣。如梁启超、王国维、鲁迅、陈寅恪、朱自清、游国恩、朱光潜等都对陶氏有所研究,虽然他们对某些问题有所争论,但一致认为陶氏文学成就杰出,道德品格高尚。集评(陶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9、。(梁钟嵘诗品卷二)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所贵于枯淡者,谓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亦何足道。(宋苏轼东坡诗话录)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四)陶诗胸次浩然,其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 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清沈德潜说诗语卷上)王国维曰: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

30、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人间词话卷上)(另一版本)一、 有关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在宋书、晋书、南史的隐逸传以及昭明太子文集中都有记载。一传而能入三史,颇为罕见。(一)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

31、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其词曰:。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轝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至醉。临去,留二万钱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与子书以言其志,并为训戒曰:。 又为命子诗以贻之曰:。 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二) 萧统昭明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