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24.64KB ,
资源ID:2545712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4571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民经济核算电子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教案.docx

1、国民经济核算电子教案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发展:1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是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阶段、收入分配阶段、最终使用阶段来核算。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见图1:国民经济运行简图 1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世界发展。联合

2、国1953年公布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称旧SNA);联合国1968年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SNA);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会议又通过了关于SNA的修改方案,迸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我国原来实行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1984年底开始建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各项工作。1992年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并确定在1992一1995年期间分两步实施。1998年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于1998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

3、核算体系统计数据。(见图2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成图)(见图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一)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1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机构单位: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包括住户和法人或社会实体。同类机构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机构部门。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两类,即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二者的区别在于营利性机构单位是以营利为目;而非营利机构单位则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政府单位和为慈善目的的民间组织,以及消费者协会、工会、宗教、学术团体等民间组织,政府单位包括教育、医院、广播电视、文体、军队、公安和国

4、家机关部门单位等)。从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出发,机构单位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常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它们主要是:(1)非金融企业部门;(2)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部门;(4)住户部门;(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6)国外。2基层单位与产业部门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一般根据基层单位活动性质划分为产业部门。基层单位具有的基本特征为:(1)

5、具有一定生产场所;(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账户。基层单位与机构单位的关系: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产业部门最综合的分类是三次产业分类。(二)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

6、的经济活动。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有四大类: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交易一般有两种情况:货币交易和非货币交易。市场经济活动是由交易者决定的,最基本的交易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和以法人代表为单位的居民以外的机构单位。三、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和分类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是通过一系列总量指标及其相互联系,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即反映社会再生产循环和扩大再生产国民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见图4: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关系示意图) 生产、收入分配和最终

7、使用是经济循环过程的三个阶段,国民经济核算的总量指标是反映这三个阶段上各种经济特征的,彼此之间的统计口径是统一的。生产阶段总量描述: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收入分配阶段总量描述:用国民原始收入(国民总收入,又称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指标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最终使用阶段的总量描述:通过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分类总量指标来反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国外需求)构成的总需求。将生产总供给的最终产品实现于市场,实现全部生产成果。在最终使用阶段,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累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向资本形成和金融

8、市场分流。因此,可以用金融投资和负债、固定资本形成、库存投资以及其它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等指标来体现最终产品使用状况。2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见图5:国民经济核算的分类体系示意图)生产领域:在生产领域到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机构部门分类和产品分类,反映产业结构、总供给结构。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配结果的可支配收入分别按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主要为分析收入分配结构服务。最终使用领域:(1)消费领域: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按政府目的分类;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按消费目的分类;(2)积累:非金融企业分别按固定资产类型和储备类型分类;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主要反映金融市场的各

9、种结构和联系。最终使用领域,分别为分析政府职能作用而服务和为分析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服务。四、三等价原则及核算统计原则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具体讲,就是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它们与最终使用在消费和积累上的国民最终支出总量也是相等的。概括地讲,国民生产总量转入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收入分配后形成最终支出,最终支出是对生产总量的市场实现。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首先是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

10、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与微观会计核算原则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五、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一)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平衡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平衡表的特点是抓住所反映对象的两个相互对应的平衡方面,如收入与支出、来源与使用、资源与使用、调人与调出、供给与需求、增加与减少等设计统计表。国民经济帐户方法是用一系列帐户的方法来核算国民收入、支出和使用。随着国民经济核算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内容包括进来,国民经济帐户方法在体系设置、指标联系及平衡项目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

11、发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的或需要也引进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核算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二)国民经济账户方法特点国民经济核算帐户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它是应用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核算方法。1、帐户中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交易内容和资产负债状况。2、帐户设置的体系是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阶段分设帐户并连为整体的,包括期初资产负债帐户(也称期初资产负债表、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及使用帐户、积累帐户、期末资产负债帐户(或表)。上述帐户可归为三类帐户即经常帐户、积累帐户和资产负债表。3、帐户根据平衡关系设置平衡项,它是

12、保证帐户左边合计等于右边合计的剩余项,在经济内容上反映由帐户其他各指标共同决定的变量,帐户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平衡项连接的。4、帐户及帐户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联系,因此核算对象主要是在机构单位基础上,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5、实施四式记帐核算。这也是应用会计复式记帐核算原理的结果。一笔经济活动的交易,涉及个机构单位,那么这项交易要同时在两个机构单位采用一致的复式记账核算,每个机构单位均复式记账,所以两个机构单位合起来就构成四式记账。(三)国民经济账户结构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生产活动在我们生活中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经常见

13、到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也是生产,此外还有许多服务行业都是生产部门。对于这些部门生产过程及其成果的统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它们是政府统计的首要内容,目的是开发生产统计信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使用。生产核算包括对于不同对象的生产核算,例如对于企业和其他基本单位的生产核算,对于各个行业部门的生产核算,对于地区整体和国家整体的生产核算。中国统计年鉴是政府公布统计结果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历年发表的中国统计年鉴,我们可以得到各个方面的生产核算数据。生产核算指标主要用以说明一定时期的生产活动规模、特征、效率等。2006一季度我国完成增加值17822亿,同比增长16

14、.7%。一、生产核算基本理论(一)生产活动与范围生产活动是指经过劳动、物质资料和资本的投入,转换成货物和服务产出的过程。生产核算的范围覆盖了三次产业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第一产业的农业、第二产业的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各种服务业的全部生产活动和成果。注: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1总产出生产成果的总产值或总产出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价值,具体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它与经济学中一般表示的(C+V+M)的总价值或总产出是一致的。总产出的另一个理解角度是从市场上实现的销售价值,也就是说总产出的价值测度本质上是市场

15、最终确认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在市场上卖多少钱就是多少产出,因此用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实际价格乘上产品产量或服务量就是总产出的价值总量。2增加值从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出发测度生产成果的价值,是指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新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算,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一般称为增加值。3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也是社会最终用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价值之和。在这个定义中,生产的主体是在本国领土上的常住生产单位,

16、它既包括本国的企业、政府和个人,也包括居住在本国一年以上的外国企业和个人;时间界限的“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地域范围只限于本国领土境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按照SNA的原则,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1)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还是自给性的;(2)全部对外提供的服务的生产;(3)自有房屋拥有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和家庭成员提供的有酬家庭或个人服务,无酬的自我家庭服务不包括在内。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

17、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等于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的货物和服务。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 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在一个相同的经济体系中,它与生产成果的增加值总量(一国或地区的增加值总量就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即最终产品是完全一致相等的。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一)机构单位生产核算机构单位总产出是指一定时期一个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核

18、算。 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增加值核算有生产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统计生产成果的全部价值。机构单位增加值的计算是用统计出来的机构单位总产出减去核算出来的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是指一定时期内机构单位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它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它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

19、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机构单位为弥补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营业盈余是指一定时期内机构单位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是由机构单位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二)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是在机构单位生产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总产出、中间消耗和增加值的核算。1各部门总产出核算工业部门总产出核算由于工业产品多,不易以每种“产品”为计算对象,所以在

20、计算工业总产出时,是采用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的“工厂法”进行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果,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它包括核算期内生产的产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价值差额。其计算公式为:工业总产出成品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差额工业性作业价值工业总产出均按报告期产品实际销售价格(实际出厂价格)计算,如没有出厂价格的项目(自制设备等),则按实际成本计算。农业部门总产出核算农业部门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即以农产品为单位,按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计算。按“产品法”计算农业总产值的特点,是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即本期生

21、产的产品又作为本期生产消耗的产品,它们的价值允许同时计入总产出。例如,种植业生产的玉米、高粱,期内又作为畜牧业生产消耗了,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两方面都算入产值。建筑业总产出的计算。建筑业产品是固定的,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和独立性,它是由建筑安装生产单位组织施工生产的。建筑业总产出是以货币计量的建筑安装生产单位和自营施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产品总量,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筑工程产值(或工作量)、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或工作量)、建筑物大修理产值(或作业量)、与建筑安装过程有关的勘察设计产值(或工作量)。建筑业总产出的计算是将工厂法与产品法的结合,即针对各建筑生产单位,分别计算上述各项建筑产品的总产值。第三

22、产业各部门总产出核算第三产业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由于第三产业各部门不生产物质产品而是提供各种服务,因此各部门的总产出具体表现为提供服务所得到的总收入。由于提供的服务不同相应的总收入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具体的还是办法参见教材中的具体内容。(2)中间消耗核算产业部门中间消耗具体包括生产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外购的及自产自用的原料、材料、燃料、动力以及运输费、邮电费、仓储费、修理费、金融服务费、保险服务费、广告费、职工教育费、服务性作业等。中间消耗一般按购买者价格核算。货物投入是在生产

23、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的物质产品,不包括固定资产。服务投入是在生产过程消耗的各种服务,包括金融保险、交通邮电、文化教育等。计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与总产出的口径范围保持一致,即中间消耗是总产出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或转换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因此,要求各部门的中间消耗的计算方法与其总产出的计算方法相对应。如工业总产出按工厂法计算,工厂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其中间消耗应是生产中消耗的外购材料、燃料动力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例如,某企业购进钢材一批,其中一部分用于产品生产耗用,另一部分用于该企业的房屋修建,在计算工业中间消耗时,就只能统计生产产品耗用的钢材,而用于房屋修建的这一部分消耗就不能统计在工

24、业中间消耗;农业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其中间消耗既包括外购的(如外购的化肥、种子等)也包括自产自用的中间消耗(如种子、饲料)的价值。二是中间消耗为核算期内一次性使用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包括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普通的保养与修理以及实际核算中达不到计入固定资产要求的研究与开发费等。(3)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产业部门增加值是指一个产业部门的全部基层生产单位一定时期生产创造的增加值之和, 表明该产业部门对国民经济所做出的净贡献,也是衡量产业部门生产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它的核算范围口径与总产出和中间消耗核算是一致的。其核算方法主要是生产法和分配法。(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实

25、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分配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生产法和分配法都是先测算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以增加值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是从经济整体的角度观察最终产品的去向,从全社会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消除了生产各环节之间的重复计算,从全社会看,不同产业部门增加值加总的结果是社会最终产品。产业增加值反映一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26、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增加值的价值构成;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新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最终去向的一种计算方法,反映核算期内一个国家最终需求的总规模和结构。从理论上讲,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计算的结果应是一致的,但实际中会有差异。这是因为三种方法估算国内生产总值资料来源的渠道不同,通常支出法得到的数字会更标准。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是实际统计核算中使用的一种主要方法,它的核算数据来源和调查方法不同于生产法和收入法,主要来自对于最终使用领域中的直接调查,例如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来自居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的估计

27、和推算,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来自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增加推算,进出口数据来自海关的统计。三、生产户的建立及编制(一)生产账户的内容 生产账包括两个账户的内容,一个是反映货物和服务的账户(编号为0,一般称为0账户),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如一个年度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反映;生产账户的另一个是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系统联系的账户,它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使用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主要核算目的。(二)生产账户的设置(图13生产账户)解释:生产帐户的右方为来源方,其内容只有产出一项(包括市场产出与非市场产出),帐户的左方为使用方,列示中间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和

28、平衡项目。生产帐户的平衡项为增加值。总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净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固定资本消耗=总增加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账户也可以在企业层面、部门层面或地区层面设置,一般的账户结构和使用的主要指标是类似的,账户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变成“增加值”,“国内生产净值”变成“增加值净值”。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一、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投入产出核算的几个基本概念1投入产出核算。投入产出核算又称投入产出分析,是指主要利用投入产出表来反映部门间生产中的技术经济联系和重要比例关系。2投入、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和总投入。投入,是指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所必要的生产消费,它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

29、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中间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也称为中间消耗。总投入为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之和。3中间产出(品)、最终产出和总产出。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出就是最终产品,是用作最终使用的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总产出是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之和。(二)投入产出核算帐户1某种产品的投入产出帐户解释:帐户的表式结构:左方记录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和总投入;右方记录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总产出。例题:粮食产值100万元,其中30万元用于作饲料、酿酒等,其余

30、70万元最终消费。生产过程中,种子、化肥、农药等60万元,劳动力、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共计40万元。编制产品的投入产出帐户2产业部门投入产出帐户二、投入产出表(一)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编制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纵横交叉组成的一张棋盘式平衡表,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同时它将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有机地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这四个象限的内容各不相同。(二)投入产出表结构(上海杨浦电大工作站张祖谊制作Flash课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