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2.26KB ,
资源ID:254543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4543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docx

1、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熊兵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翻译2014(3)82-88摘要:本文对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基本概念上所存在的普遍的混淆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明确区分。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三个概念的定义、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各自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关键词: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淆;定义;分类 1话题缘起 在翻译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问题即为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其中又尤以“翻译策略”、

2、“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这三个概念的混淆为甚。一方面,学界对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讨论虽多如牛毛,但把它们作为一个方法论系统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研究,深入考察其各自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的系统性研究还相当少见。另一方面,学界在对这三个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普遍存在着定义不明、分类不当、概念混淆不清的问题。例如,在一些翻译教材中中,“归化”与“异化”一方面被作为“翻译方法”加以讨论(如龚芬,2011:7981),另一方面又被视为“翻译策略”进行阐述(同上:93106)。一些翻译论文把本应属于翻译技巧层面的增补型翻译(类似于增译)、浓缩型翻译(类似于减译)划归为“翻译策略”的类别(如李

3、克兴,2004:6667)。在一些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混为一谈的更是比比皆是。甚至翻译专业的老师对此问题也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把归化等同于意译,把异化等同于直译)。 国外学界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或混淆(或未予严格区分。比如Shuttleworth & Cowie (2004:44,59)一方面把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称作是“strategy”,另一方面却又把freeliteral translation也视为“strategy”(同上:63,96 )。Vinay & Darbelnet (19582000:

4、8493) 把翻译方法(method)分为两类: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和间接翻译(oblique translation),前者包括三种处理方式(procedures),即借译,拟译,直译,后者包括四种处理方式,即词类转换,视点转换,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可在论述中却经常把其划分出来的“方法”(methods)和“处理方式”(procedures)混为一谈。另外,他们把“借译、拟译、直译、等值翻译、顺应翻译”和“词类转换、视角转换”划归为一类(同属procedures)也欠妥当,因为前者应属“翻译方法”的范畴,而后者则应属“翻译技巧”的范畴。实际上,这里Vinay Da

5、rbelnet的分类涉及到三个层面: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其划分出来的两大“翻译方法”(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其实应为“翻译策略”(所以Munday说,“The two gener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dentified by Vinay Darbelnet are direct translation and oblique translation”,见Munday,2008:56),而在其划分出来的七类“处理方式”中,前三类和最后两类属于“翻译方法”,第四、第五类则属于“翻译技巧”。总之,Vinay Darbelnet在其分类中把翻译“策略、方法、技巧

6、”混淆在一起,这也导致后来很长时间学界在这几个概念上的混淆(Molina Albir,2002:506 0 关于国外译学界在译学术语,特别是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三个术语上所存在的概念混淆、使用混乱的问题,Chesterman(2005)和Molina & Albir(2002)曾专门撰文予以讨论。如Chesterman指出,学界用于描述文本操作过程的术语除翻译“策略”外,其他还有“技巧、方法、转换、转化、变易”等等(2005:17)。他认为这种众多术语相互混用的情况造成了“混乱”(confusion)(同上:20)。他讨论了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提出可以从众多的术语中挑

7、选出三个关键术语Strategy,Method和Technique,对它们进行严格的定义,以便对翻译现象和过程进行更为清晰而准确的描述(同上:2627)。Molina & Albir(2002)着重对翻译研究中“翻译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的定义、分类及使用中的混淆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回顾了Vinay & Darbelnet(1958)、Nida(1964)、Vazquez-Ayora(1977)、Delisle(1993)、Newmark(1988)等学者关于“翻译技巧”的定义及分类后,他们得出结论:对于“翻译技巧”,学界“在术语使用、概念内涵及分类上存在普遍的混淆

8、”,尤其是学界“一直把翻译技巧与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混淆在一起”(Molina & Albir,2002:506)。他们认为应明确对这三个概念予以区分。(同上:507,508) 总之,国内外学界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这几个关键术语上均存在概念模糊、分类不当、使用混淆的问题。对此国内很少有学者进行过深入、系统的讨论。国外虽有讨论(如Zabalbeascoa,2000;Molina Albir,2002;Chesterman,2005),但相关的论述总体来看并不十分充分,特别是缺乏对这三个关键概念的相互关系及其各自分类的系统性研究。这是翻译研究、特别是翻译方法论体系构建中所存在的

9、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术语系统的规范与成熟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自身在学术研究中对术语概念的表述不够规范系统。在同一种、同一期杂志里,对同一概念的表述反映都不尽一致,甚至同一位作者在同一篇文章内对同一概念的表述也前后不一致”(杨平,2003:4),这对学科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我们认为,“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是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极为重要的概念,更是翻译方法论系统构建的核心要素。对这些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分类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澄清一些模糊概念,理清思路,消除混淆,显然很有必要。 2三个术语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21术语定义 211翻译策略(Transla

10、tion strategy) “策略”,是指“适合具体情况的做事原则和方式方法”(辞海编辑委员会,2009:231),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互动百科)因此,“策略”,虽与“方式方法”有关,但更多强调的是宏观的“原则”和基本的“方案”。“策略”的英文表述strategyi的定义也体现了这一点:a plan or policy design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OALD)。国外有学者(如Lorscher,1991)把翻译策略分为两类:局部策略(1ocal strategy)和整体策略(global strategy)。前者指翻译中特定语言结构和词汇的处

11、理方式;后者更为宽泛,涉及宏观层面的语篇风格及对原文某些特质的抑制或凸显等问题。这种分类引发了一些争议,因为它会导致(或者无法消除)翻译中的过程意义(procedural sense)和文本意义(textual sense)的混淆(Kearns,2010:283)。Chesterman早期对翻译策略的分类即是如此(Chesterman1997:87-92),不过后来他放弃了这种分类,提出“我们应把策略(strategy)这个术语限制在其基本的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这个意义上,把它视为一定语境下所实施的一种方案”(Chesterman2005:26)。可见在Chesterma

12、n看来,翻译策略应该是、且应该只是宏观层面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plan)。我们认为,Chesterman关于“翻译策略”的这一认识对消解该术语与其他相关术语(如“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的混淆是有帮助的。 基于以上对“策略”的认识,我们把“翻译策略”定义如下: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 212翻译方法(Translation method) “方法”,是指“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544),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互动百科)“方法”的英文表述meth

13、od的定义也与此类似:a particular way of doing something (Collins)。另外,采用什么“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事先确定的一定的原则或方案。”(Zabalbeascoa,2000:119)。可见“方法”是属于“策略”之下的一个范畴。 基于以上对“方法”的认识,我们把“翻译方法”定义如下:翻译方法是翻译活动中,基于某种翻译策略,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径、步骤、手段。 值得指出的是,“翻译方法”体现的是一种“翻译中的概括性的处理方式,而非具体的、局部的处理办法”(Chesterman,2005:26),这一点使得我们能把“翻译方法”和“翻

14、译技巧”区分开来。 213翻译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 “技巧”,是“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巧妙的技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916 )。采用什么“技巧”不是任意的,而是“依据事先确定的一定的方法或程序”(Zabalbeascoa,2000:121)。可见“技巧”是属于“方法”之下的一个范畴。“技巧”的英文表述technique的定义也体现了这一点a particular method of doing an activity,usually a method that involves practical skills (Collin

15、s)。 基于以上对“技巧”的认识,我们把“翻译技巧”定义如下:翻译技巧是翻译活动中,某种翻译方法在具体实施和运用时所需的技术、技能或技艺。“翻译技巧”是局部的、微观层面的,是对文本在语言层面的操作和操控。(Chesterman,2005:26) 22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概念相互之间形成一种从上至下的层级关系,即从宏观到微观、从宽泛到具体、从抽象到具象。具体而言: (1)“翻译策略”相对“翻译方法”而言是一个更宏观、更宽泛的概念,是“一定语境下所实施的一种方案”(同上),因而“比我们所讨论的语言-语篇层面的各种转换现象涵盖了更广的范围”(同上:21)。某种“翻译策略”的实施具体体现在某些特定的

16、“翻译方法”的运用,而某种特定的“翻译方法”的运用则需依据一定的翻译策略。 (2)“翻译方法”相对“翻译技巧”而言则是一个更宏观、更宽泛的概念。如果说翻译技巧会影响语篇的微观或具体的语言单位呈现的状态,那么翻译方法则更倾向于影响语篇的宏观或整体的语言单位呈现的状态(Molina Albir,2002:507-508)。某种“翻译方法”的运用需要使用某些特定的、具体的“翻译技巧”,而某种特定的、具体的“翻译技巧”的使用则体现了一定的“翻译方法”。 3分类及应用 31翻译策略 我们认为,翻译策略作为一种宏观的原则和方案,其分类必须与翻译活动的参与者紧密联系起来。翻译活动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原文作者、翻

17、译活动发起人委托人、译者以及译文接受者。 在这项活动中,处于翻译活动两级的参与者为“原文作者”和“译文接受者”。依据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这两者的取向的不同,翻译策略可分为两类:(1)异化;(2)归化。311异化(Foreignizing strategy,or Foreignization) “异化”的本质属性,是“原文作者取向”,即译者在翻译中尽量向原文作者靠拢,用Schleiermacher的话来讲,就是译者“尽量不要打扰原作者,而是把读者带向原作者。”(2006:229)具体表现为在翻译中,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学、文化特质,保留异国风味。 异化策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可

18、以在目的语中引入源语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诗学特征和文化要素,丰富目的语的表达,促进目的语的发展;(2)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充分欣赏和领略异域风味,并因此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3)从弱小民族的语言向强势民族语言翻译中如采用异化的策略,可能会成为一种抵抗强势民族的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彰显弱小民族文化身份的一种手段。(Venuti,1995) 异化策略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译文的可读性上,即译文可能会生硬,不够地道自然,并因此影响译文在目的语接受者中的接受和传播。312归化(Domesticating strategy,or Domestication)与“异化”相对应,“归化”的本质属性,是“译

19、文接受者取向”,即译者在翻译中尽量向译文接受者靠拢,用Schleiermacher的话来讲,就是译者“尽量不要打扰读者,而是把原作者带向读者。”(2006:229)具体表现为在翻译中,尽量用目的语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来替换源语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恪守、回归目的语的语言、文学和文化规范。 归化策略的优势表现在译文流畅地道,通俗易懂,容易被目的语接受者所接收;或顺应、满足目的语读者某些特定的需求。归化策略的缺陷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原文的语言、文学、文化要素的丢失,并因此导致目的语接受者被剥夺欣赏异域语言、文学、文化的机会,而这无助于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学、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无

20、助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2)从弱小民族的语言向强势民族语言翻译中如采用归化的策略,可能会强化强势民族的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权,弱化弱小民族的文化身份(Venuti,1995 )。 313异化与归化的关系 必须指出,把翻译策略分为“归化”与“异化”,这种二分并不意味着这两个概念是绝对的、是非此即彼的。异化与归化都是相对的概念,体现的是一种译者在选择是向原文作者靠拢还是向译文读者靠拢中的一种倾向性(tendency),这种选择与Toury (1995:56-57)的“元规范”(initial norm)有异曲同工之妙:译者如果采用异化策略,则译文倾向于具有更好的充分性(adequacy),而如果采

21、用归化策略,则译文倾向于具有更好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任何译作,都是译者在异化策略与归化策略交织作用下产生的混合体,没有百分之百的异化的译文,也没有百分之百的归化的译文。 32翻译方法 如前所述,采用什么“翻译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一定的原则和方案,具体而言是基于一定的“翻译策略”。翻译策略分为两大类: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这两大策略各自包含一些翻译方法,具体如下: (1)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零翻译;音译;逐词翻译;直译。四种翻译方法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都是原文作者取向的,因此属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 (2)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意译;仿译;改译;创译。四种

22、翻译方法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都是译文接受者取向的,因此属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 321异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 (1)零翻译(Zero translation) “零翻译”,即不进行任何翻译操作,直接把源语的某些成分引入到目的语中。至少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零翻译: 两种语言在拼字法层面的差异导致需要使用零翻译。例如: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ticing; I hate her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gaged. (David Copperfield) 我爱我的爱人为了一个E,因为她是Ent

23、icing (迷人的);我恨我的爱人为了一个E,因为她是Engaged (订了婚的)。 (张谷若译) 字母词或首字母缩略词的翻译。例如: X-ray X光 Type-B ultrasonic test B超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Louis Vuitton LV卡拉OK、KTV包房、MD盘、CD片、DVD机、MP3机、flash动画制作、3D效果图、DV作品、MTV录像、X光片、CT扫描、APEC会议、MBA课程、GRE考试、GMAT试题、加入WTO、GDP增长速度、Waifai等等。 (2)音译(Transliteration) “音译”,指把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

24、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符号表示出来的方法。 例如: bungee蹦极 engine引擎 ballet芭蕾 山西Shanxi道Tao 锅wok超市(supermarket)、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快餐(fast food)、麦当劳(McDonald)、汉堡包(hamburger)、销品茂(shopping mall)、绿色食品(green food)、转基因食品(gene modified food,简称GMF)、克隆(clone)、因特网(internet)、鼠标(mouse)、电子邮件(e-mail)、电子商务(e-commerce)、托福(test

25、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简称TOEFL)、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简称CEO)、脱口秀(talk show)、情景喜剧(situation comedy,简称sit-com)等等。 当源语词语在译入语中存在语义空白,翻译无法直接从词汇语法语义转换入手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音译法(即从语音转换入手)。 (3)逐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逐词翻译”指在翻译中不考虑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及语义方面的差异,将原文语句一个词(字)一个词(字)地对译。例如: 汉语四字成语往往蕴含丰富而生动的形

26、象,如“鸡毛蒜皮”。如何在翻译中再现其形象对译者来说是个问题。 Chinese four-character set phrases abound in vivid images,egJimao Suanpi (chicken feathers garlic skins)How to reproduce these images may pose a problem for the translators 逐词翻译虽可能无法妥帖地或正确地再现原文的意义,但可以完整地显示原文的词汇-句法-语义结构,因此被较多地应用于对比语言学中,以显示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语义结构方面的同与异(Nord,199

27、7:47-48)。 (4)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的特点主要有两点:在词汇意义及修辞(如比喻)的处理上,不采用转义的手法(这一点把“直译”与“意译”区分开来);在语言形式(即词汇-句法结构)的处理上,允许适当的变化或转换(如语序转换),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词汇-句法规范(这一点把“直译”与“逐词翻译”区分开来)。例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If one does not enter the tigers lair, how can he expect to catch the tigers cubs? 在上例中,原文的词汇意义和修辞意义均得以保留,而原文的句法结构有

28、适当的变化,符合直译的特点。 322归化策略下的翻译方法 (1)意译(Liberalfree translation) 意译的主要特点,是在词汇意义及修辞(如比喻)的处理上,采用转义的手法,以便较为流畅、地道地再现原文的意义。例如: 时常会听到一些有关执法者违法的报道,以及法官“吃了被告吃原告”的义愤之辞。 There have been some reports on how law enforcers violate the law,and there are also such bitter complaints about how judges take bribes from bot

29、h the defendant and the plaintiff 意译法可进一步分为两类:释义法;套译法。 释义法(Paraphrase):即解释法。利用此法,译者对原文进行解释性翻译,但并不用目的语的惯用语来替换原文的词句。例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One can not expect to achieve anything if he risks nothing 套译法(Idiomatic translation):套译虽然也是一种解释,但这种解释是通过借用目的语的惯用语来替换原文词句进行的,因此与释义法有所区别。例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thing venture, noth

30、ing gainhave(或: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班门弄斧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2)仿译(Imitation) 仿译指译者不拘泥于原文的意义细节,更不拘泥于其词汇和句法结构。而是“把原文作为一个参照模式”(Dryden,2006:173),要么通过删减浓缩的减译方式只是译出其概义或要旨或关键信息(或者只是选择性地译出其某些信息),要么通过增添扩充的增译方式译出比原文更多的信息。例如: 水映山容,使山容益添秀媚;山清水秀,使山色更显柔情。有诗云:岸上湖中各自奇,山斛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舫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 Th

31、e hills overshadow the lake,and the lake reflects the hillsThey are in perfect harmony and more beautiful than a picture (3)改译(Variation translation) “改译”与“仿译”的区别在于,“仿译”译文的内容或主旨与原文相仿,而“改译”译文的内容或主旨则与原文有异。在真实场景的翻译中,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不同于原作者的)翻译目的,或为了满足目标语读者某种特定的需求,可能会用到改译的方法。例如:Chinese Parents Defrauded by “

32、PerfectEducation (The Guardian,August 28,2012) 卫报:中国残酷教育环境折磨家长学生(参考消息20120830) 原文是英国卫报一篇报道的标题,该标题中的“perfect”education这一表述显然带有对国内教育制度的强烈讽刺的意味,而“defrauded”一词也含有较强的贬义。参考消息的译者为了化解原文中较为强烈的对中国教育制度的讽刺和贬损之意,将原文的语义重心进行改译,把含较强讽刺意味的“perfect”education改译为不含讽刺意味的“残酷教育环境”(国人都知道中国的教育环境很残酷,因此对中国读者来说这个译法不含多少贬义或讽刺之意),把含有较强贬义的“Chinese parents (are) defrauded”改译为贬义较轻的“折磨家长学生”(而且parents译成了“家长学生”)。经过这样改译,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