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26.67KB ,
资源ID:254366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4366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Word版含答.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Word版含答.docx

1、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Word版含答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主要针对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卷分析备考指导1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在诗歌命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一般设两道题,赋分一直是11分;从考查角度来看,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试题较多,对鉴赏形象、语言和

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通常融入到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另外,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出现比较鉴赏的题型,值得关注,备考中应作相应的训练。2复习备考应遵循诗歌阅读的规律,注重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题型进行有效训练。第一,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象空间大,隐含意义多。若想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首先须读懂字面意思,然后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的遭遇,展开想象,准确体会诗歌意境并理解情感主旨。第二,梳理近年的高考真题,有针对性地分考点逐点突破。3据2017考试说明,诗歌鉴赏题的

3、题型,由原来的两道简答题变更为一道多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4曲又称词余

4、、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二、古代诗歌一般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1结构章法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解答古诗鉴赏题,分两步走,一是读懂;二是根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读懂诗歌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要明白诗句写了什么;二要体悟出全诗是怎么写的;三要把握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将标题、意象、句法、典故和题材作为读懂诗歌的“抓手”,分别作一些引导。一、

5、读懂标题蕴含的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从创作动机上讲,标题往往是触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不同的标题所蕴含的信息也有所不同: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2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4表明诗歌的题材;5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卷别标题蕴含信息2015全国新课标卷残春旅舍点明了时间(残春)。点明了地点(旅舍)。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残)。2015福建卷秋夜纪怀点明了时间(秋夜)。交代了写作目的(纪怀)。2014全国大纲卷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点明了地点(南溪)。交代了人物(道人)、事件(寻)。提示了写作对象(

6、常山道人隐居)。2014广东卷望江怨送别交代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暗示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怨)。二、把握意象的内涵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诗人内在情思与生活外在景象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与表现。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古代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

7、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诗人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卖花声雨花台朱彝尊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注】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词中的白门湾、小长干、大长干均在南京。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_诗歌中的意象可能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根据题干中“哪些”的提示,可知要找出的意象不是单个,而是多个。另外,根据意象的特点,在答题时要尽量采用名词

8、(化)答法。意象所营造的氛围或意境,是由意象的特点来决定的。参考答案:词人选取衰柳、潮水、歌板、酒旗、鱼竿、秋草、燕子、斜阳等(不能少于4个)意象,营造出衰败、冷清的氛围。三、读懂诗歌的特殊句法古代诗歌,通过非常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律、绝、词、曲还得符合格律的要求,故作者在创作诗歌时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这种“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省略成分、语序倒装、词性活用等;在修辞上表现为互文见义等。这些“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1省略成分古代诗歌句子成分的省略,一般情况下,不仅不会使人产生误解,反而使人产生简洁明快之感。有些诗句放到散文中可能被视为文理不通,但在诗歌中,不

9、仅可以使读者心领神会,而且有时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就是古代诗歌省略技巧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古代诗词句子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找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答:_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答:_诗句的前半句很好理解,即雨丝如网一般想要把春留住;后半句如果也这样理解,就显得不合逻辑。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应把诗的后半句里省略掉的主语“天色”补进去,即落花一片狼藉,天色接近黄昏。诗句的上半句中的“争”为状语,其后省略掉谓语动词“送”,如果将“争”误解为谓语动词“争夺”,势必贻笑大方。参考答案: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10、”。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2语序倒装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正常语序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古代诗歌中语序倒装主要有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类型。(1)主语后置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答:_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浣女”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挪后,使诗词读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参考答案:主语后

11、置,使诗歌平仄相对,更富有韵味。(2)宾语前置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即事)答:_诗句应理解为“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因为对偶和平仄的限制,将宾语提前,宾语前置,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音乐美。参考答案:宾语前置,更富有韵律美。(3)主宾换位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其八)答:_乍看之下,似乎颇为费解,若把诗句中的主语和宾语颠倒过来理解,意思就很明白了,显然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作者将“香稻”“碧梧”挪到前面,是为了突出当时长安物产的丰盛,景物的美丽。参考答案:主宾互换,强调描述对象,突

12、出所写景物,便于抒发情感。(4)其他倒装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琵琶行)答:_有人阐释,“梦啼妆泪红阑干”应是“梦啼红妆泪阑干”,有一定道理。但若如此调整,诗歌所描绘的神态也发生了改变。参考答案:定语后置,呈现一种朦胧的神态美。3词类活用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因此,古代诗人常常因为炼字需要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很常见。指出下列诗句中词性活用的妙处。2015广东卷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答:_“风软一江水,云

13、轻九子山”中的“软”“轻”,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参考答案:形容词“软”“轻”的意动用法,把眼见的动态的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4互文见义“互文”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指出下列诗句中互文的妙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答:_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

14、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参考答案:“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前后意思的理解。四、读懂诗歌中的典故典故,指诗文中运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读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诗歌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体会出用典的妙处。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

15、、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答:_根据“舞雩风”这个关键词,可以联想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句,可知该典故出自论语。根据典故出处及其内涵,可以明白作者在诗中运用此典故的目的:表达自己虽处境艰难,但仍不失乐观的人生态度。答案:论语五、从题材入手读懂诗歌人们常按题材把古代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同小异。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首诗的感情基调。如送别抒怀诗,多写离愁别恨和深厚友情;边塞诗多写建功立业,或

16、抒怀才不遇,或描写将士生活艰苦等。真题文本 _ 阅读指导 _ 2016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按以下步骤把握全诗:第一步整体阅读,领悟诗意1析标题交代了人物(李白,标题中省掉的主语)。点

17、明了事件(望汉江)。指出了地点(金陵)。暗示诗歌内容(望汉江所见、所感、所思)。2读注释注释的对象,多是难读懂的字词句,扫除考生的阅读障碍,如“派”。帮助理解写作技巧,如“六帝”“三吴”与“我君”形成古今对比;用典,任公子垂钓的隐喻。帮助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旨。3悟意象“汉江”,借代“中国”。“众流”,喻中国各种势力割据、动乱的政局。“任公子”,借指世上能平定乱局的英雄;“巨鱼”,喻乱世的“巨寇”。“钓竿”,喻世上杰出人才所具有的才能。4辨句法标题,就是省略句,应为“我在金陵望汉江”,即省略了主语“我”;“金陵”作“望”的状语,表地点。最后的两句诗,应结合起来理解,即:现在的任公子面对风平浪静的

18、水面收起了钓竿。5明题材此诗应是写景抒情诗。但对“景物”产生的联想与历史有关,带有一定的咏史的味道,所抒之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也与“史”有关,当然与用典关系更密切。第二步分析手法,把握情感手法有:古今对比,抒发歌颂太平盛世的情感;用典,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之情。真题体验1 _文本见2016全国新课标卷金陵望汉江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_此题要求鉴赏的是景物形象,必须联系全诗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为颂扬盛世蓄势,二是为了突出诗的主旨。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

19、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_解答此题必须仔细阅读诗下注释,这样既可了解所用典故的具体内容,又能揣摩诗人联想到任公子的心理状态以任公子自况,借以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之情。参考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2分)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3分)真题体验2 _2017考试说明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

20、】修睦晚唐诗人。(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使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C颈联“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自己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E全诗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本题分别从诗句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注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判断。B.“比喻的手法”分析有误,应为“拟人”。颔联从眼前之景,转向写“虚”。以

21、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落叶的心理活动: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C.“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的分析有误。此联若用“何边”,则更能体现落叶在暮色中随风翻飞不知所往的情态,故此处用“何边”亦符合全诗意境,选项中则为强加因果。答案:B C。(答对一项,2分;全对5分。)(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6分)答:_本题着重从评价的角度来考查。此题可以从表达技巧和主题思想的角度来作答。由于是诗人的感慨,答题的着眼点应落在诗人身上。参考答案: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3分)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3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