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10.65KB ,
资源ID:254344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4344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docx

1、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一、 测固体密度基本原理:=m/V:1、 :(天平、量筒)法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计算表达式: = 2、等积法:器材:天平、烧杯、水、金属块、细线步骤: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m1; 2)往烧杯装满水, 称出质量为 m2;3)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将金属块取出,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 =或者-步骤:1)、往烧杯装满水,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 m1;2)、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

2、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2;4、 步骤:1)、在圆筒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杯杯口朝上轻轻放入,让其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高度h1; 2)、将小石块轻轻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2; 3)、将小石块从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3. 计算表达式:= 6、 密度计法:器材:鸡蛋、密度计、水、盐、玻璃杯步骤:1)、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水,将鸡蛋轻轻放入,鸡蛋下沉;2)、往水中逐渐加盐,边加边用密度计搅拌,直至鸡蛋悬浮,用密度计测出盐水的密度即等到于鸡蛋的密度;二、 测液体的密度:1、 (天平、量筒)法:器材: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步骤: 1)、将适量待测液

3、体倒入 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3)测出剩余液体与烧杯总质量m2.计算表达:= 2、 等积法器材: 天平、烧杯、水、待测液体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 质量m;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 m;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液体,称出总质量 m密度表达式: = 3、浮力法:器材:弹簧测力计、水、待测液体、小石块、细绳 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2)、将小石块浸没于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3)、将小石块浸没于待测液体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计算表达:= 4、 U形管法:器材:U形管、水、待测

4、液体、刻度尺 步骤:1)、将适量水倒入U形管中;2)、将待测液体从U形管的一个管口沿壁缓慢注入。3)、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h1,待测液体的高度h2.(如图)计算表达:=水h1/h2(注意:用此种方法的条件是:待测液体不溶于水,待测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5、 密度计法: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接读出密度。1、 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猜想2:铅球掷

5、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猜想3: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7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的实验数据,因为_。(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的实验数据,因为_。(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的实验数据,因为_。(4)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

6、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答案:(1)3、4、5,要研究与射出点高度的关系,应该保持射出速度、射出仰角相同。(2)1、2、7,要研究与射出速度的关系,应该保持射出点的高度、射出仰角相同。(3)2、3、6,要研究与射出仰角的关系,应该保持射出点的高度、射出速度相同。(4)应该尽量提高掷出点的高度、尽量提高掷出点的速度、选择适当的掷出仰角。2、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上一个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

7、)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摆动规律,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后三列中。同学实验序号l(米)m(克)(度)30T(秒)(米2)(米)1/2(米克)甲11.0304601.001.03021.0404601.001.04031.0504601.001.050乙41.0303601.001.03051.0304601.001.03061.0305601.001.030丙70.8304540.640.92481.0404601.001.04091.2503661.441.160(1)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都要测量

8、单摆摆动30个周期的用的时间,目的是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_(选填“有关”、“无关”)。(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可知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_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_。(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与9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5)进一步综合分析单摆的周期与表中后三列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解:(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2)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

9、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3)通过比较实验序号4、5与6可知:单摆长度、质量和周期相同,摆动角度不同所以可以研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摆动角度的关系,并且可以得出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动角度大小无关(4)通过比较实验序号7、8与9可以看出单摆的摆长越长,周期就越长故答案是:(1)减小误差(2)无关(3)摆动角度、摆动角度大小无关、(4)单摆的摆长越长,摆动周期越长 (5)单摆的周期与成正比。 (或:单摆的周期与的比值是定值)3、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按表一中的入射角i依次进行了三次实验,并将相应的折射角r

10、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表一(空气斜射入水)实验序号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入射角的正弦sini(102)折射角的正弦sinr(102)入射角的余弦cosi(102)折射角的余弦cosr(102)123.017.539309295236.026.759458189351.036.978606380表二(空气斜射入玻璃)实验序号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入射角的正弦sini(100)折射角的正弦sinr(100)入射角的余弦cosi

11、(100)折射角的余弦cosr(100)423.015.039269297536.023.059398192651.031.378526385(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分析比较每一次实验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_;(b)分析比较_。(1)1、2与3(或4、5与6)(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3)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当入射角相同时,玻璃中的折射角较水小。(4)(a) 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同一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是一个定值;(b) 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是不同的,且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这个比值较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