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102.93KB ,
资源ID:254220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4220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调整考察报告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调整考察报告讲解.docx

1、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调整考察报告讲解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面积调整考察报告前言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濒于灭绝的生物种群、保护天然物种“资源库”和“基因库”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代人留给后代人最重要的自然遗产和宝贵财富,尤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合人类的目标。近年来,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优势矿产资源转换力度的不断加大,探明了保护区内分布有丰富的煤、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矿产资源,特别是保护区北部的部分地区仅煤炭资源远景预测储量为5708亿吨。目前自治区已将这一区域

2、确定为煤炭资源能源转换发展战略基地,这些矿藏资源开发,对于加快新疆和保护区涉及的三地州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当前野骆驼保护区的管护工作面临全新的课题,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逐渐显现。根据(国函20025号)的批复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63号),针对部分自然保护区边界范围和土地权属不清,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保护区面积过大,管理能力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的突出问题,合理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工作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因此,为使保护区的管理、科研更为科学有效,新疆维吾尔自治

3、区人民政府协调自治区环境保护局、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等单位对保护区进行了保护区面积调整联合考察工作。旨在摸清拟调整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矿产资源现状,为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一、历史上的考察1、我国古代的研究500年前,我国宋代名医李时珍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中就已对野双峰驼进行过记载:“野双峰驼,唯西北有之,家驼,则此中人家畜养生息者,入药不及野双峰驼”。“驼状如马,其头似羊,长颈垂耳,脚有三节,背有两肉峰如鞍形。”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对野双峰驼有形象的认识,并将它与家驼分开,指出野双峰驼分布在我国西北,还说明家驼的药用价值不如野双峰驼,野双峰驼

4、的药用效果要比家驼好。这也说明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就把捕获的野双峰驼做为一种经济生活来源,不但为人们提供肉食,还发现了野双峰驼的药用价值,没有长期的大量捕猎和经验积累,是不能下这个结论的。可惜我国当时没人进行物种分类科学研究,否则野双峰驼的模式标本和定名在数百年前就会出现在中国。2、国外对野双峰驼的研究 对野双峰驼的定名还应归功于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1877年他到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察时看到了野双峰驼,并捕获了标本,可当时人们怀疑它是逃跑野化的家驼。标本带回国经动物学家研究鉴定与家驼有异,是真的野双峰驼,于1883年定名为野生双峰驼西部亚种(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5、,此标本便做为模式标本存于俄罗斯彼得堡博物馆保存至今。此后有不少外国人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的野双峰驼,有里特莱达(Littledale,1984)、瑞典的斯文赫定(Sven Hedin,1898,1905)及科兹洛夫(P.Koslov,1899)、戈如穆戈孜美勒(G.Groum-Girzymailo)等俄国探险者,陆续在这一带考察并采集到野双峰驼样本,但此后很少有外国人对中国境内的野双峰驼进行考察研究,这期间约中断了50多年。在1981-1985年,美国的动物学家夏勒(Schaller)博士在与林业部合作时,在罗布泊地区外围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对野双峰驼进行过有限的工作,并对野双峰驼进行过粗略的估

6、算,认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分布区约有50头。1900年在蒙古的野双峰驼被确认以来,国际上在蒙古国境内对野双峰驼的考察研究工作做的较多,并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在1927-1977年间,斑尼科夫(Bannikov,1957,1976)、戴什(Dash,1977),西米科夫(Cimykov,1938)、索科洛夫(Socolov,1959)等对野双峰驼的分布、数量、食性及行为等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基于这些研究,1976年在蒙古国西部建立了大戈壁国家公园。1980-1981年间,蒙俄联合考察队在公园开展了对野双峰驼首次系统的全面研究(Zhivnov and llyinsky,1986),1982年以来,蒙

7、古的图尔尕特(Tulgat,1992)等一直在公园进行以野双峰驼为主野生动物研究,夏勒也在1987、1990年在这里进行过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蒙古野双峰驼考察保护工作给以极大的支持,出资近百万美元支持保护区和野双峰驼繁殖场的建设与研究。规划署官员简海尔也多次到当地进行过考察研究。1996-1998年在WWF支持下,锐恰得(Richard P.)曾对蒙古国,并和于长青一起也对罗布泊地区的野双峰驼进行过考察。3、我国近代对野双峰驼的研究 我国对野双峰驼的考察研究始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新疆综合考察队和青海、甘肃综合考察队,青海、甘肃兽类调查报告(1964)和钱燕文、张洁等编写的“新疆南部

8、的鸟兽”(1965),首次对我国野双峰驼进行了科学的报道,但此后又停顿了近20年。直到1980-1982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罗布泊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地区的野双峰驼进行了较全面研究,此后又对我国的野双峰驼其它分布区进行了考察(谷景和、高兴宜、周家镝,1987、1991),对野双峰驼的分布、数量、食性、繁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1980年以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为首的考察队曾捕获一头野双峰驼标本,就在这次考察中,彭加木不幸遇难。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动物教授陈钧(1984)对甘肃的野双峰驼进行了记载,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袁国映研究员所著的“新疆野生动物”(1988)“新疆脊椎动物简志”(19

9、91)也对野双峰驼进行了科学研究和记载,赵子允(1974)、于长青(1995)、锐世荣(1985)等也对我国的野双峰驼进行过研究报道。赵子允的地质考察队70年代曾在罗布泊地区捕获3头仔驼,送北京和乌鲁木齐动物园饲养。王金俊(1990)、雷俊宏和王国英(1993)、王建林等也对我国动物园饲养的野双峰驼进行了研究对比,韩建林还对野骆驼的基因进行了研究。林业部门对野双峰驼的保护加大了力度,处理了多项偷猎野双峰驼案件,并在甘肃武威建立了野生动物繁育研究站饲养野双峰驼5头。1994年9月在蒙古乌兰巴托召开的第一届中亚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简海尔博士与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袁国映研究员

10、商定在中国进行系统全面的野双峰驼研究,得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全力支持,自此,国际野双峰驼合作科学考察揭开了野双峰驼研究史上新的一页。 考察队自1995年春至1999年5月,曾到达中蒙边境、塔克拉玛干沙漠、阿尔金山,并6次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干旱荒漠无人区,行程4万多公里,克服了炎热、严寒、干渴、饥饿、大雪、风暴、迷路和车辆损坏的种种困难和危险,特别是1997年春在科什兰孜遇到风暴,家驼群集体逃跑,考察队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终于对世界4个野双峰驼分布区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了解,为制定野双峰驼的保护对策提供了基本资料。2000年至2001年,考察队部分人员又3次进入阿尔金山罗布泊野双峰驼自然保护区进

11、行了考察,补充了部分资料。二、保护区概况1、保护区成立过程100年前,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和斯文赫定曾对罗布泊的野骆驼进行过研究报道;19801985年,中国科学院罗布泊科学考察队及自治区环保局曾对该地区的野骆驼进行过考察;1986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新政办86173号文批准建立了“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省级)。针对目前世界上野骆驼的濒危状况,1993年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John Hare博士等对蒙古国境内的大戈壁公园A和B进行了考察。1995年2000年,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新疆环保局的支持下,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和UNEP资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新疆环境保护

12、科学研究所合作,组成有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科技人员参加的联合考察队,对世界上分布于我国的野骆驼分布区进行了综合考察。根据考察结果认定,世界上野骆驼仅残存730880峰,已成为比大熊猫数量还少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需立即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保护。同时认定罗布泊北部戛顺戈壁野骆驼的模式产地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存在的野骆驼纯血统种群分布区。由于环境恶化、偷猎及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等原因,戛顺戈壁野骆驼的分布数量已从1980年前后的800多峰下降到60峰左右。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国家环保总局通过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会(GEF)出资75万美元,于1998年开始在该地区开展保护工作,并旨在建设一个保护区,

13、以保护罗布泊地区的纯血统野骆驼种群及生存环境。1999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向人民政府申请将“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省级)扩大合并成立“阿尔金山罗布泊双峰驼自然保护区”(省级);2000年5 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新政函200072号文批准保护区管理机构正式成立。为支持该保护区的能力建设,1997年英国电器公司资助5万美元提供无线电通讯设备;1998年,野骆驼保护基金会向加拿大若拜斯切基金会和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会筹款6万美元,用于建立保护区检查站。到目前为止,保护区已建立了一个管理中心、3个管理站和6个检查站卡。各级管理机构的建立加强了对保护区的管理。2003年,国务院批准该保护

14、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保护区基本情况地理位置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新疆的东南部,包括罗布泊北部的戛顺戈壁和南湖戈壁,库鲁克塔格的东段,东部的阿奇克谷地,东南部的库姆塔格沙漠,是目前国内规划面积最大的干旱荒漠类自然保护区。行政区域涉及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理位置89009330,北纬38424234。 保护区总面积为7.8万km2,划分为三大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面积2.28万km2,占保护区面积的29.23%;缓冲区面积2.25万km2,占总面积28.85%;实验区面积3.27万km2,占总面积41.92%。保护区所属的哈密

15、管辖区总面积2.57万km2,其中实验区1.06万Km2;缓冲区0.67万 Km2;核心区0.84 万Km2。吐鲁番管辖区总面积为1.13万Km2,该地区的分布只限于实验区,没有缓冲区和核心区分布。巴州管辖区域总面积4.10万Km2,其中实验区为1.1万Km2;缓冲区1.58万Km2;核心区1.42万Km2。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主要保护野骆驼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其赖依生存的脆弱的生态环境。野骆驼是世界上骆驼科真驼属唯存的野生种,目前全世界只分布在我国新疆和蒙古国。作为一个独特的物种, 野骆驼已成为地球上比大熊猫更为珍稀的野生动物。目前已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极度濒危物种之一。国际贸易

16、公约(CITES)将其列为级濒危物种,我国也把野骆驼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罗布泊北部地区的戛顺戈壁是世界唯一的野骆驼纯血统种群分布区,也是普热瓦尔斯基1876年发现野骆驼的模式产地。罗布泊区域分布的脊椎动物有30科78种。保护区除珍稀濒危物种野骆驼外,还分布有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雪豹、藏野驴、北山羊及二级保护动物鹅喉羚、滩原羚、岩羊、盘羊、塔里木兔、豺、棕熊、草原雕、秃鹫、红隼等多种动物。保护区中的植物群系由18科73种植物组成,其中有我国二级保护植物裸果木,三级保护植物胡扬,塔克拉玛干柽柳、塔克拉玛干沙拐枣、梭梭、白梭梭、肉苁蓉等。因此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此外,保护区是我国

17、三大雅丹地貌分布区之一。有久负盛名的丝绸之路及楼兰古城、土垠、海头、方城、小河墓地、太阳墓等也分布于保护区及其周边。 3、野骆驼考察保护区成立前野骆驼考察情况为了探索和研究世界野骆驼的濒危状况,自1993年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暑简海尔等专家在蒙古国境内(与中国新疆伊吾县和甘肃省西北部接壤)大戈壁公园进行了考察;1995年-2000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支持和资助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及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科研人员组成联合考察队,5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行程近4万公里,对野骆驼的分布及生存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考察结束后得出:在世界上,野骆驼仅存于我国西

18、北部和蒙古国,其中大部分在我国。目前分布于亚州中部以罗布泊为中心的4个地区: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的戛顺戈壁和南湖戈壁,南部的阿尔金山北麓及东南部的阿奇克谷地,东北部的中蒙边境外阿尔泰戈壁。在4个分布区的野骆驼数量:中蒙边境的外阿尔泰戈壁分布区约有340-380头,罗布泊北部戛顺戈壁约有60-80头,罗布泊东部和阿尔金山北部约有280-340头,塔克拉玛干沙漠约有50-80头,总数约730-880头野骆驼。其中分布在新疆野骆驼保护区的数量在340420头。保护区内的野骆驼主要有3个分布区,阿尔金山北麓;阿奇克谷地和罗布泊南岸;罗布泊北部的戛顺戈壁和南湖戈壁。保护区成立后野骆驼考察情况保护区

19、成立后保护区管理中心从2003年至2006年组织了5次考察活动,对保护区内主要保护物种野骆驼和其它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迁徙规律及种群数量大致摸清。五次考察活动分别分片区的在保护区涉及的三个地州巴州、吐鲁番和哈密进行考察。考察期间不仅对野生动物,尤其是野骆驼的栖息和迁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保护区内的水源分布情况和植被生长情况有关信息都进一步的进行了丰富和补充,同时还把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列入到保护区考察的主要工作范畴。统计记录并分析了保护区不同区域内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以及对保护区的影响等。三、自然环境基本情况1、保护区各区块自然环境状况1)西气东输伴行公路和戛顺戈壁西气东输管线伴行公路在

20、保护区内长约384.53公里,穿越保护区实验区。管线所在位置为吐鲁番和哈密盆地之间及哈密东部、南部新生代第三系隆起区,主要分布以泥岩为主的夹砂砾岩层,组成广阔的剥蚀岗状平原,海拔均在1000m以下。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蒸发强烈、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该区降水稀少,但洪流异常发育,无常年地表径流,地下水资源贫乏,土壤为棕漠土,石膏棕漠土和灰漠土,质地以砂砾质和砾质为主。呈现以沙地、裸地和稀疏植被为主的自然景观。野生动物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区动物野双峰骆驼及二级保护物种鹅喉羚等。考察沿线观察到面积较大的植被点有三处,分别分布在E90358,N42921.21

21、(植被分布较多,面积较广,耐盐植被);E902924,N422381 (伴行公路沿线,有稀疏植被,洪沟延伸入南面山坡,灌木有红柳等);E9207,N42058.6(洪沟,植被多广)等。发现主要道路交叉口三处:E9044.01,N429157(迪坎铁矿道路和伴行路交点);E901743.8,N42917.1(发现一辆装载大理石矿的车辆,矿道和伴行路交点); E921457.7,N42046(管道伴行公路和哈-罗公路交叉点)等等。2)哈密罗中钾盐基地米兰拟建公路哈罗公路穿越戛顺戈壁、罗布泊干涸的湖盆,最终一直到阿尔金山西北。戛顺戈壁为南天山山脉库鲁克塔格及其向东延伸的残蚀丘陵和丘间低地形成,除大面

22、积为较平坦且植被极其稀疏、地表裸露的丘间戈壁低地外,零散分布有相对高度仅数10至500m左右的残蚀低山丘陵。这里地表水资源匮乏,由于地层为阻水构造,大多数区域没有地下水资源。在整个区域只有很少的几处盐泉出露地表。在考察中发现盐泉一处,称为“骆驼泉”(在拟建哈罗公路边,E913959,N412047)。由于该处盐泉为野生动物的重要水源,在查看了该区域地形后,考察队提出拟建公路绕开泉水修建。区域内野生动物种类贫乏,主要的大型物种也是野骆驼和鹅喉羚等;考察队在查看改线路段时距离泉水地十几公里的山梁处发现2头野骆驼,点位是E913314,N411615,距离约有200-300米远,见到我们就向南狂奔离

23、去。3)罗布泊湖盆罗布泊位于新疆塔克拉玛于沙漠的东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东至河西走廊,南邻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是在北纬39-41度、东经88-92度之间的一块洼地。罗布泊洼地系地质构造陷落生成,最低处海拔778m,是塔里木盆地汇水中心。历史时期,罗布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塔里木河和孔雀河,车尔臣河和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在古地理和地形地貌上同罗布泊相连。在历史上形成水面大于5000多平方公里的罗布泊咸水湖。近百年来,特别是近50年来由于河流上游引水灌溉,入湖水量不断减少,于20世纪70年代两河上游断流,罗布泊彻底干枯,湖底成坚硬的盐壳。今日的罗布泊,湖口一带原有大面积芦苇、香蒲、水葱等水生植物和

24、稀疏的胡杨林,均已枯死。湖底已干涸,沼泽连片。沿岸裸露的湖底,布满盐层,有的地方坚硬的盐峭耸立,如石林一般。盐峭都是正多边形的结晶体,高达80厘米,直径50厘米,上部周围翘起,中间凹下,好似荷叶,地面沙碱土下面,埋藏着盐的大块结晶体,以及丰富的钾盐、石膏、镁等矿物。到了湖的南部,见遍地是七、八公分厚的硬盐壳,象片石一样硬,皆成规则的六角形结晶,直立湖底,高有七、八十公分,犹如一堵堵盐壳墙,每堵墙相距四十公分左右。该区内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小于30mm,风蚀作用强烈,湖区无植物生长,风蚀地貌发育。原湖沼周围湿地中的芦苇等已十分稀疏,植被大都已枯死,裸露的盐漠湖盆、风蚀形成的雅丹地貌、羽毛状沙垅构成

25、了罗布泊地区迥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景观。罗布泊盐湖罗北凹地和罗中凹地已探明有丰富的钾资源,是一个大型至超大型的以液体为主、固液并存;以钾为主,并伴(共)生有钠、镁盐、硫酸盐的综合超大型矿床。现罗中、罗北以开始投资建厂,进行钾盐资源的开发。4)阿奇克谷地罗布泊东部是阿奇克谷地。阿奇克谷地是一个构造地貌,南北宽830km,东西长约120km,呈东窄西宽的喇叭形,与罗布泊湖盆相联。在阿奇克谷地东部地段蕴藏有地下淡水,水量较小,水质较差,深13m,矿化度2.5-5g/L,东部浅而西部深。阿奇克谷地植被较为茂密,生长红柳、梭梭、沙拐枣、芦苇、甘草、骆驼刺等,覆盖度20%50%不等。在谷地发现有鹅喉羚和塔里

26、木兔等野生动物。由于谷地北面山内有小型金矿矿源,甘肃青海等地很多人进入保护区来该地开发金矿。考察过程中见到大小规模不等的金矿4处,分别分布在红十井、红八井和八一泉等地。5)红柳沟 红柳沟是阿尔金山西面水分条件很好的一条大沟。沟内泉水水量充足,溪流长40-50公里。泉水出山后渗入地下,并在罗布泊湖盆南岸边缘出露,形成泉水溢出带。沟内植被生长茂密,以红柳、芦苇、假木贼等为主,另外还有小片胡杨林在沟内分布。考察中发现在沟内生长有琐阳等药用植物,没有发现野骆驼、鹅喉羚等野生动物。6)索尔库里索尔库里是阿尔金山的一处山间洪水汇聚地的谷地,海拔3000米左右。据说“索尔库里”蒙古语的意思是“驴子进去出不来

27、的地方”。这里生长有芦苇等植被,盖度在20-60%不等。7)阿尔金山山前平原阿尔金山北麓地区属荒漠性山地,干旱荒漠化程度极其严重。该区为最干旱的石质荒漠山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产流条件极差,呈现稀疏植被景观,海拔34003700m为山地荒漠;海拔37004000m为高寒荒漠。高寒草原仅出现在海拔40004400m的西段。山地草原只分布在最东段与甘肃交界的安南坝至拉配泉一带,海拔为28003200m。山区草场质量低劣,产草量不高,以琵琶柴、驼绒藜、蒿叶猪毛菜、紫花针茅、硬叶苔草、粗状蒿草占优势,仅适于放牧山羊及粗毛绵羊等小家畜。红柳沟至安南坝植被覆盖度较高、有山间水源出露,是濒危珍稀动物野双峰

28、驼栖息、繁衍的场所。考察中发现在拉配泉山沟沟口有2户牧民,放养有近千只羊和十几头骆驼。8)库姆塔格沙漠面积为20000km2,仅次于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新疆第三大沙漠。沙漠深居内陆中心,自然条件严酷,交通特别不便。沙漠的物质来源有湖相、河相、沉积物及洪积和残积物。沙丘形态以羽毛状沙垄为主,占沙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我国特有的沙丘类型。沙垄高度一般为10-20m,垄体宽50-100m,垄间宽500-1000m。其它沙丘类型有金字塔沙丘,一般高50-80m,也有超过100-200m。新月型沙丘链,高度极低为3-5m,但移动较快,每年约5-10m。复合型纵向沙垄是组成库姆塔格沙漠的主体,

29、面积16000km2。沙垄延伸可达10-20km,垄高50-80m。整个沙漠以流动沙丘为主,兼有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考察中在沙山东南角发现野骆驼三群共计24头(E921522.3,N392536)、鹅喉羚1只(E9222,N3923.16),并且还距离仅几十米的距离拍摄到一头野骆驼。考察队考察了沙山边缘的狭沟,沟内具有良好的蓄水条件,在沟内出口处,一块岩石被水冲出一个洼坑,并蓄有水。9)库鲁克塔格 库鲁克塔格为南天山的一部分,山势平缓,少陡峰峻岭,地表物质以沙石、砾石等为主,间或有部分白板裸地分布。植被分布较少,山间谷地为洪水汇聚地,洪水流经之处零星分布有植被。10)313国道和315国道两条公

30、路在保护区都分布有一段路程,其中313道是顺着阿尔金山山间谷地东西向走向,315道则是从米兰进山后顺红柳沟延伸,为南北向走向。地势以红柳沟一带为狭窄、险峻,出了沟后,都为平坦开阔的山谷地势,冲沟纵横。沟内植被长势明显好于谷地,主要是由于沟内水分条件好于谷地的缘故。2、拟调整保护区区域哈密辖区环境概况1)实验区哈密辖区范围调整部分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地貌该区域地形属低山丘陵区,特点为山低而散乱,顶部浑圆,相对高度不大,干谷宽阔,地表为残积、坡积的岩屑所覆盖,通称戈壁(南湖戈壁)。该区域海拔高度+413.80+562.10M,相对高度小于50M。该区域范围内无任何地表水流,曾经有季节水流的库尔克果勒

31、,距大南湖煤田约20公里,流向为南湖乡西南方向的沙尔湖。由于上游来水减少,南湖水库和花园子水库的拦蓄,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彻底断流。大南湖煤田周边50公里范围内无地表水系,也无其他地表水体,为无地表植被的荒漠区。气象该区域为典型的大陆型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酷热,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9,最高温度41,最低温度-21.2,气温随地势降低而升高。区内多风,据气象部分观测主风向为NE,大风日数57天,平均风速3.7米/秒,定时最大风速18米/秒。年蒸发量5023.1毫米,冻土深度0.76米。哈密地区气象资料见表一。表一 本区域气象台站的资料城镇名称年均温7月均温1月均温极端最高温极端最低温年均

32、降水量mm年蒸发量mm哈密市9.927.2-9.043.9-32.034.62800大南湖12.932.4-10.546.5-21.27.25023上表说明,该区域降水极少,年蒸发量几乎是降水量的187倍,在荒漠带达697倍,气候极端干燥。水文哈密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补给源来自哈密北部山区大气降水和冰川补给。哈密大南湖区域远离水补给源,属极端干旱区,区内年降水量7.2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2.5毫米,不能形成有效降水。因降水及其稀少,很难形成长年有水的河沟,仅有暂时性洪流形成的干沟谷,一般形成20-100米宽的沟谷,洪水痕迹呈缓流状,一般以蒸发排泄为主。区域地下水水环境特征本区域大面积分布着中生代及古生代地层,其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较为发育,风化裂隙深度一般为10-30米,且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分布具有不均匀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