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8.99KB ,
资源ID:2541011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4101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分析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 大学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分析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 大学论文.docx

1、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分析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 大学论文目录前言 . 1一 写作风格分析及作品的反响 .2(一) 写作风格分析 21. 通俗畅晓、朴素浅白的方言式口语22. 第一人称的故事叙述 .33. 融为一体的幽默与讽刺.3 4. 现实中正义与非正义矛盾心理的精心刻画 45. 思想性与艺术统一性 .5(二) 对文学界的影响.51. 小说的需求扩大 .52. 对当时美国文学氛围的影响 .63. 在西方文学界的反响 .6(一) 对于中国文学界的影响7(二) 对世界各国的意义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 中文摘要摘要:马克吐温-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一生创作

2、颇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其代表作之一,一直被看作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了流浪儿哈克在密西西比河及河畔的所见所闻。小说中马克吐温以各种方言土语,极尽幽默与讽刺形成了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关键词:马克吐温 ,小说,写作风格,社会现实英文摘要Abstract: Mark Twain-A great mast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American founder of critical realism, have rich produces in his life.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

3、ry Finn is commonly account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Novels. The novel which use the tone of first person is talking about all that waif Huck saw and heard in the Mississippi River and the riverside. The novels of Mark Twain applied various dialects, his best humor and satire formed its uni

4、que style of writing, profoundly revealed the social reality.Key words: Mark Twain, novel, style of writing, the social reality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浅析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华南师范大学开放学院 2013级英语教育 陈慧敏前言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著名作家和评论家豪威尔斯称之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的马克吐温于一八八四年发表了他最为成功的一部长篇小说之一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作品,是于英国文学的窠臼中散发出新大陆的清

5、新气息的一笔力作。美国的文坛硬汉,著名的小说家海明威曾经这样评价这本著作:“所有美国文学,都起自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中间最好的一本书。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故事背景是美国19世纪50年代南北战争之后的密西西比河沿岸,以冒险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为了反抗束缚,向往自由的白人小孩哈克和试图逃脱奴隶买卖的黑奴吉姆两人结伴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历经各种磨难,寻求心中自由之地的故事。这部小说展示了作者驾驭口语方言,刻画世态人情,勾勒人物性格,白描大河上自然风光的非凡写作功力与才华。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时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

6、。所以说这部小说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马克吐温创作的艺术魅力。一、 写作风格分析及作品的反响(一) 写作风格分析1.通俗畅晓、朴素浅白的方言式口语美国独立后六七十年,虽说已有一些文学作品的出版,却让摆脱不了原来的宗主英国文学的影响,无论在文学创作上的内容,主题与风格皆不能形成独具一格的美国特色。在马克吐温之前鲜少有人用口语式的语言书写文学作品,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出版无疑是开创了方言式口语写作的先河,颠覆了传统。究其原因,就是作者于青少年时代一生中最为敏感的时期漂流在广阔的密西西比河上,观察者当时美国社会上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与事件;与此同时,马克吐温接触到了社会上的各种人物以及天南地北,南辕北辙的

7、不同方言土语。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马克吐温融合、提炼、吸收大量的方言土语运用了密西西比河的水手行话,正如他所取得笔名所呈现的;密苏里的土人土语、西南边疆地区的方言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普通方言及其四个变种。就像黑人吉米的语言中存在大量的俚语,如“Dog my cats ef I didnhear sumfn”这种独特的方言式表达,形成了独特的美式写作风格。且马克吐温用美国人的语言叙述了美国人自己的故事,他所用的语言不再是欧洲人所推崇的“高雅”,即用在古时中国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才能读懂的“之乎者也”。而是采用了群众们生活时所说的语言,在其基础上加工锤炼而得来的具有美国民族特色的文学语言,哈克贝利

8、费恩历险记的出版确立了方言在美国文学作品上的地位。2.第一人称的故事叙述 在故事叙事过程中,马克吐温成功的运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让主人公哈克自己讲自己的经历故事,与自传相似,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让读者对他的经历无疑。纵观全书,从第一句始到最后一句终,都只有一个声音,就是“我”的声音,这个我并非马克吐温,而是哈克-一个只由十四岁的,天真,诚实的小男孩。读者跟随着哈克的脚步从备受束缚的地方逃离至密西西比河,开始在河上的漂流时光,以其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广阔的现实生活,将读者的情感与哈克的情感系于一处,如临其境,也使读者更加的能真实体会到哈克对现实刻板、虚伪的生活的厌恶以及对自由冒险的新

9、生活的热切向往。亦能从文中对于寡妇对于他的拘束中看出一二,“寡妇的一举一动老师循规蹈矩而且古板沉闷,在她家里我总觉得难受,实在受不了,我就设法溜之大吉,穿回我过去的破衣裳,又钻回我那个大木桶,觉得逍遥自在,心满意足”马克吐温精心设计的第一人称叙述的创作手法,使得读者仿若观看电影一般,以清晰地视角,真实的感受体会到了主人公哈克的经历以及心路历程,又能正确的了解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判断当时的社会现实。3.融为一体的幽默与讽刺 马克吐温开始创作时,美国的幽默文学正是鼎盛时期,这种文学的根源在西部的口头文学,怪诞,极度夸张是该文学的特色。当时西部各州的居民、农民、金矿工人、伐木工人中流传中许多荒诞、

10、怪异的、极为有趣的故事和笑话,有不少作家以这些故事及笑话为基础进行创作,但是他们只将这些创作当作是生活中、工作中的一种消遣,以幽默为幽默,没有什么深刻的内在思想内含。马克吐温则不然,他不以幽默为幽默,而是将幽默与现实社会中的不良现象结合起来,极尽讽刺的抨击当时美国社会的现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能一味的逗乐,要有更高的理想。”基于此思想指导,马克吐温将美国民间文学不断地剖析,汲取之中的营养,创造出了伟大的文学。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而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描写了“国王”与“公爵”两个骗子丑陋滑稽的表演,为了诈取他人钱财,他们极尽无耻之道,马克吐温将其在“舞台”上的表演描写的惟妙惟肖,用极尽夸

11、张的话语,逗人乐的西部幽默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历,锐利的眼光,犀利的笔锋,透过那些表面荒谬可笑的现象洞悉事物的内在本质,讽刺了当时的美国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含义。4.现实中正义与非正义矛盾心理的精心刻画 马克吐温来自于中下层社会,更多的能看到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黑暗和不公平现象,特别是蓄奴制的残酷与不人道。而且当时,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与偏见已经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彻底除去,压迫黑人在潜意识里仍然是合情合理的。主人公哈克和吉姆代表的是珍视友谊追求自由诚实勇敢的正义一方,而岸上以文明自我标榜的虚伪、世仇、欺诈、压迫黑奴代表了非正义一方。以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的视角来看待黑人的问题,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可以说

12、是不成熟地、幼稚地、初级的、潜意识的,但何尝不是可靠的呢?小孩子的思想虽说是不成熟的,在大人或社会的影响下可以说是被改造的,所以才会有那一幕哈克打算写信告发吉姆。但是,经过流浪的哈克已并非是那个被大人与社会改造的哈克,而是一个向往自由,拥有冒险精神,珍惜友谊的哈克,两个“哈克”内心的较量,代表了非正义一方与正义一方的互博,当哈克决定冲破当时主流社会的种种教化,毅然决然地把写好的告发吉姆的信撕掉,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被“打入地狱”的危险而站在了当时被围追堵截的黑人吉姆一边时,显而易见,正义的一方赢取了胜利,这正是马克吐温所要表达的不论种族、肤色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抗。这种正义与非正

13、义之间的对比,在读者心中更加分明深刻,一针见血。5.思想性与艺术统一性 马克吐温别处心裁的创作在于他能运用自己在现实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身的经历,将其描绘成一个个盎然有趣的故事。小说通过顺流飘荡的一叶木筏体现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图景:凋敝的农村、繁华的城市、贫富的对立、凶恶的世仇、残酷的种族压迫形象地反映了南北战争前后的美国社会。小说中对现实生活中的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优美风景,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与资本主义虚伪的“文明”“繁荣”相比较;将充满了探险、充斥了自由思想的新生活与枯燥无味,充满了束缚,到处充斥着教条主义的学校生活作为对比。丰富的对照生活烘托了真与伪、美与丑、善于恶的教育

14、,而且使小说结构错落有致,摇曳生姿,充满了趣味性、思想性与知识性。(二)对文学界的影响1.小说的需求扩大对小说的需求扩张到了美国以外的地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1884年10月10日在加拿大和英国出版,并于1885年2月18日在美国出版。1885年,布法罗公共图书馆长詹姆斯格鲁克(James Fraser Gluck)向马克吐温索要原稿,希望对方可以赠给图书馆。2.对当时美国文学氛围的影响就1885年小说出版对文学氛围的影响而言,亨利史密斯(Henry Nash Smith)写道马克吐温已经出版了许多其它作品,是个出了名的“专业幽默家”。史密斯认为对小说而言,“脱掉十九世纪颓废的浪漫主义是必要

15、的行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不但展示出“之前难以达到的想象力,而且使用了当地俗语,为二十世纪美国散文和诗歌提供了新的愉悦和能量源泉。” 且被美国“普利策评论奖”获得者乔纳森维德利推荐为“影响美国特性最大的10本书”之一3.在西方文学界的反响“谁能比奥德修斯更像希腊人?或者比浮士德更像德国人?比唐吉珂德更像西班牙人?比哈克费恩更像美国人?”这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及文学批评家托斯艾略特在一次有关美国美学的讲座中所做的论断。而这部达到了马克吐温现实主义艺术技巧的高峰的著作,更被英国作家毛姆推荐为“不折不扣的杰作”。还入选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书目。4.对于中国文学界的影响最先对马克吐温

16、的作品有所了解的当属鲁迅先生了,虽然鲁迅先生对于美国文学这样的“鬼子书”会有些许偏见,但其最后,也是给予了褒扬与赞美。而作为美国小说主要之源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于1949年终于在中国与中国读者相见,而“顽童历险记”里幽默而辛讽的独具吐温的对现实社会的反应的写作特色,对之后的中国文学界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意义(一).对美国的意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事实上已变超出文学的领域而成为美国文化的珍品。在20世纪,电影、电视等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社会风尚、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变迁,其影响之大,常使世人为之惊叹。这在美国尤其如此。而回顾美国的电影史,自从第一架活动电影机于1895年发明,百年来却一直偏爱马克吐温

17、迷人的小说,尤其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国电影界于1920年拍了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黑白片。从1920年到1974年,历时半个世纪,同一部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美国拍成黑白片与彩色片,前后达五次。一部文学名著,成为文化上如此被热爱的珍品,也许还不多吧!(二)对世界各国的意义美国的苏联文学专家第明勃朗教授说,“在苏联,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汤姆莎耶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而英国的ABC公司更是将其拍摄成为彩色片。而对于以千百年来的文学传统以温柔敦厚见长,现代则以热情抒发见长的中国,更是因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活泼的幽默,由于审美习惯反差的原因,感受反倒会特别敏锐,也能得到特别强烈的审美享受。而

18、这部小说的总体意义以马克吐温在自传中所说的话来总结,就是:“有人说,一本小说纯粹只是一部艺术品,如此而已。在小说里,你决不要布道,决不要说教。也许小说是这样,但幽默却并非如此。幽默绝不可以教训人自居,以布道者自居,可是如果要永远传下去,必须两者兼而有之。”这是各国小说家应遵循的写作之道。结束语 正如成时译本-马克吐温所著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前言所说的:哈克费恩是自然和人生的一角陶冶出来的一部作品,它反过来又映照着一角的自然和人生。其手法是白描,其效果则如天籁。马克吐温以其不屈不挠的干劲,永不枯竭的精力和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创造出了不少的传世佳作。而在这部作品中他融谐谑、讽刺、幽默于一体,不但

19、涉笔成趣,而且在分寸的掌握上大多不温不火,在结构上以第一人称“我”为主语将故事娓娓道来,全文描写恰倒好处。时而令人忍俊不禁;时而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时而令人如临其境般的想为之反抗。透过这些,读者往往能听出作者轻轻的叹息,深沉的谴责,以及发乎性情,不涉是非的逗趣。参考文献1马克吐温著(成时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刘永杰,王艳玲. 言为心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口语化风格浅析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30333刘敏从轻松的幽默到辛辣的讽刺浅析马克吐温几篇作品中的讽刺和幽默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白逸欣、蔡宏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特点和

20、人物形象.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6秦为民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之艺术风格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致谢在这次本科的毕业论文中,发挥了虽短暂但却受益匪浅的华师班课程里所学到的知识,也可以说是华师自考的最后一次考试。在此,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倪蓓峰的悉心指导,从论文定题,到提纲的撰写,资料的收集,再到论文的一稿、二稿及终稿,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以及耐心的指导。在这我仍需向我中学的英语老师致谢,感谢他为我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以及谢谢同学们无私的帮助。英语俚语的特点及翻译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摘 要:如今越

21、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出国旅游或者是留学,美剧、英剧等英语剧在我国也越来越流行,人们接触到英语俚语的机会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很多人在翻译英语俚语的时候存在诸多问题,这样就使得人们无法正确理解英语俚语所表达的意思。本文基于这个目的,先是介绍了英语俚语的定义以及特点,接着分析了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最后提出翻译的方法,希望在翻译英语俚语的时候正确使用这些方法,准确的翻译出俚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关键词:英语俚语;翻译技巧;俚语特点 1. 引言当前随着国际间关系越来越紧密,很多人都会选择出国旅游或者是游学,大部分都会选择欧美地区,那么就免不了和当地人接触了。在欧美地区,英语作为主要的语言,被用于日常的生活中

22、,但是日常生活并不是严肃的文学作品,日常交谈更加具有口语化,而这个时候英语俚语的使用次数就会增多。英语俚语的意思与英语单词本来的意思是不相同的,这就给听者的翻译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不利于交流。另外,如今大量的美剧、英剧也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喜爱,在观看美剧或者是英剧的时候,也会听到很多俚语,如果不能够理解俚语真实表达的意思,那么就不能够理解这个情景设置了,这对于观众欣赏电视剧也是不利的。英语俚语与标准词语存在差异,相对于标准词语来说,英语俚语“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生动新颖性、带有感情色彩与修饰色彩、具有简洁性”1。正是因为英语俚语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俚语在翻译上更加的复杂多变,这也就导致译文经常

23、会存在错误,为此在翻译英语俚语的时候需要“准确理解原文、再现原文特色、再现说话者的个性”2。2. 英语俚语概述2.1 英语俚语的定义英语俚语在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经常使用,但是关于英语俚语的定义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最知名、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解释来自于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在这本词典中明确表示俚语是“一般用于朋友或同事间的谈话,但是不能够用于写作或正式场合的字词;特别指某一阶层人士的习惯用语”3。说起俚语,总是不可避免的联想到暗语、黑话、行话,这是因为最早的俚语源自于暗语、黑话以及行话,不过后来随着俚语的不断发展,俚语与这三者有了很大的差别。暗语指的是“某一阶层、宗派等所用的惯

24、用语、隐语或术语,目的是为了保守秘密防止他人知道而采用的一种语言形式”4;黑语指的是“为数很少的人才能理解的语言”5;行话指的是“因形式不好或者说得不好而让人很难懂的话”6。英语俚语的来源非常的广泛,除了上文所述的暗语、黑话、行话,还源自于其他语种或者是从标准词汇转变而来。但是俚语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的快,其具有“流行性”的特点。2.2 英语俚语的特点2.2.1 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英语俚语开放性非常的强,不单单可以吸收标准词汇,还可以吸收其他国家的语言。例如“drag”这个词语是一个典型的标准词语,表示“拖、拽”,但是在俚语里面,可以使用这个词语来表示“街道”7。再就是“sotto voce”

25、,这个词语来自于意大利语,代表着“低声地”的意思。有些汉语拼音也能够发展为俚语,“shanghai”这个汉语拼音代表的是“上海”这座城市,而在俚语之中可以使用这个来表示“绑架”的意思。很多外来词汇先是出现在俚语之中,等到人们熟悉之后就会成为标准词汇的一部分8。最典型的例子当属“cold war”,代表着“冷战”的意思。这个词语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那个时候苏联与美国之间展开了冷战,人们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冷战的意思。不过,该词汇刚刚诞生之初是俚语而不是标准词汇,不过随着时间流逝,这个词语成为了标准词汇的一部分。2.2.2 生动新颖性如果经常使用标准词汇的话,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其枯燥乏味,不再生

26、动新颖,而俚语相对于标准词语来说就会显得生动新颖多了。使用英语来表示嗜酒的人,可以使用“heavy drinker”或者是“drunkard”这样的标准词语来表达,也可以使用“bottle -man”这个俚语词来表示9。相对于前者来说,后者更加的形象贴切,也更加的生动新颖。“Bottle -man”可以翻译为“酒桶”,自然就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嗜酒的含义。21世纪科技发展迅速,电子产品比比皆是,所以很多人都离不开手机,那么就可以使用“phone freak”来形容那些手机控;当形容那些搞不清楚状况的人的时候,可以使用“dog watching TV”;形容宅男、宅女可以使用“otaku”以及“o

27、take girl”。俚语的生动新颖来自于俚语不断的变化,如果时尚那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俚语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被淘汰,但是如果使用较多那么就会变成标准词汇;随着新鲜事物的出现,新的俚语也会随之出现。俚语更新换代的速度使得俚语相对于标准词语来说更加的生动新颖。2.2.3 带有感情色彩、修饰色彩 英语俚语往往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或者是修饰色彩,能够真实的表达出话语者的情感。例如情侣之间称呼的时候有“honey”与“darling”两个词语可以使用,不过前者相对于后者来说更加的亲密,表示“亲爱的,宝贝”等意思10。除了感情色彩之外,还有修饰色彩,修饰色彩指的是委婉、滑稽、讽刺等意思。例如,“b

28、aby-snatcher”,其中的“snatcher”指的是“绑架者”,而这个词语直译的话就是“婴儿绑架者”,但是在俚语中却表示“老牛吃嫩草”,代表那些与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人结婚的人,这是一种诙谐的表达方法11。 2.2.4 具有简洁性英语俚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简洁性,往往能够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很长的意思。例如“lifer”,简简单单的一个词语,但是其表达的意思却是“终身监禁或终身监禁的人”。当然了,想要表达这个意思也可以使用标准词汇来表示,其表述为“life sentence or a man serving a life sentence”,相对于“lifer”而言,标准词汇的表达繁琐很多

29、,不利于表达,因此简洁的俚语就应运而生,而随着俚语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其往往会成为标准词汇的一部分。2.2.5 数量繁多英语俚语的数量非常的多,往往表达一个意思可以使用很多俚语。美国出版了美国俚语词典,在这本词典之中如果查找“醉了的”俚语,那么可以找到300多个。俚语之所以数量繁多,是因为不同亚文化群体针对同一个事物创造了不同的俚语。例如表示“混血女郎”,黑人会使用“banana”这个词语,但是白人会使用“yellow girl”这个词语12。俚语之中数量最多的词语是和性、食物等相关的,这是因为这些词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自然使用频率也是最高的。3. 英语俚语的翻译英语的翻译方式有很多,包括

30、直译、音译、意译等等,在翻译英语俚语的时候自然也是可以使用这些翻译方式的,不过相对于普通的英语翻译来说,英语俚语的翻译更加的困难,这是因为俚语具有上述五种特点。因为英语俚语的翻译方式有很多,在这里只是介绍意译这种翻译方式。3.1 意译论述所谓的意义,指的是联系上下文以及语境来判断其表达的真正含义进而进行翻译13。如果在翻译的时候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够直接找到相对应的表达,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意译这种翻译方法。除此之外,有些英语俚语所蕴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其真正的意思甚至是与表面意思完全相反,那么这个时候直译就不能够表达出其本来的意思,就需要采用意译的方式。在英语俚语众多的翻译方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意译,这是因为英语俚语涉及到了使用的语言环境以及文化,所以很多时候直接翻译并不能够表达出真正的含义,更何况英语俚语还会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3.2 英语俚语的意译当翻译“Dont pull my leg”这个句子的时候,如果使用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那么就可以翻译为“不要拖我的腿”。但是,这个句子在俚语中并不是这个意思,其真实的意思是“别开玩笑”14。“Turn the table”也是一个俚语,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短语,即使一个人的英语水平比较低,也会翻译,这代表着“弄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