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2.10KB ,
资源ID:253990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3990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近现代史专题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附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近现代史专题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附解析.docx

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近现代史专题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附解析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选择题1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建议洪秀全“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他还建议“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据此可知,资政新篇()A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 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2清政府1901年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行政机构由六部变为七部,1903年又增设商部,1905年增设巡警部和学部,1906年重新更定官制,除内阁、军机

2、处仍照旧外,新增或调整为九部。此举()A为适应外国列强的需要B加强了中央集权C客观上适应时代的要求D为预备立宪作准备319031911年,中国留美学生的籍贯分布中,广东占46%,江苏占19%,浙江占10%,安徽占7%,江西占6%,湖北占5%,福建占4%,其他各省均不足1%。这本质上反映出()A东部沿海地区教育发达B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C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D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深4(2018广东汕头二模)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导致这一变化的

3、重要因素是()A国家政体发生巨变 B民族危机日益严峻C儒家伦理遭受冲击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5(2018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重要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和参加的革命活动。A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标志着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6(2018东北三省三校联考)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4、,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B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C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务D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7(2018广州二模)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声明和公告。这些声明和公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时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1933.1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1933.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1933.8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1933.11中共中央为“中日直接交涉”宣言1934.

5、1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1934.4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1934.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A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立场B联合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努力C进行战略转移的军事准备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8(2018河南六市二模)1937年底,日本设立“满洲重工业公司”,垄断东北煤炭、钢铁等工业的经营权。1938年,成立“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日本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B扰乱国统区的工业秩序C打击抗日根据地经济D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91939年9月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步兵31大队及部分伪军,轻装

6、奔袭陈庄,企图捣毁八路军后方机关。八路军第120师与晋察冀边区部队密切配合,诱敌深入,抓住战机,一举将日军1100余人全部歼灭。这一战役()A说明敌后成为抗日战争主要战场B打击日军显示了人民军队的力量C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略防御D消除了国民政府内部的投降倾向10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差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实际投票中,群众采取了投豆子、画圈、画杠、燃香在纸上烧眼等有创造性的选举办法。这些做法()A提升了中国政府的民主程度B开创了新型民主政治模式C提高了共产党的政治声望D超越了人们的认知水平11(2

7、018福建质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了一所特殊学校日本工农学校。从1940年至1945年,有近500名日军战俘在此接受教育,其中绝大部分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日本人在华的反战组织。这表明()A根据地的教育体系趋于完善B侵华日军厌战情绪滋长蔓延C中共统一战线策略取得成效D正义战争必将获得广泛支持12(2018皖南八校三联)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

8、反攻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二、非选择题13(2018重庆二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宇,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疊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9、等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

10、的新内涵。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4(2018四川泸州三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中国观的变迁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19世纪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20世纪初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20世纪三、

11、四十年代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淳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训练卷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选择题1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建议洪秀全“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他还建议“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据此可知,资政新篇()A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 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C严

12、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A项错误;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的是天朝田亩制度,B项错误;材料内容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的建议,洪仁玕并未批评天王独断专行,C项错误;由材料“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可知,洪仁玕劝告天王今后在大政要事的决策上要与人商议,要注意纳谏,这说明资政新篇中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D项正确。2清政府1901年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行政机构由六部变为七部,1903年又增设商部,1905年增设巡警部和学部,1906年重新更定官制,除内阁、军机处

13、仍照旧外,新增或调整为九部。此举()A为适应外国列强的需要B加强了中央集权C客观上适应时代的要求D为预备立宪作准备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调整措施不全是为了适应外国列强的需要,A项错误;材料中是中央机构的调整,不是地方机构的变革,起不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B项错误;材料中的中央机构的调整有利于与西方交往,客观上适应了时代的要求,C项正确;材料中只是机构的调整,关键的内阁和军机处都没有变,说明不是为预备立宪作准备,D项错误。319031911年,中国留美学生的籍贯分布中,广东占46%,江苏占19%,浙江占10%,安徽占7%,江西占6%,湖北占5%,福建占4%,其他各省均不足1%。这本质上反映出()A东

14、部沿海地区教育发达B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C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D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深答案D解析A项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B项材料未体现,C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均排除。晚清时期广东、江浙一带留美学生占大部分,反映出当时这些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深,故D项正确。4(2018广东汕头二模)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国家政体发生巨变 B民族危机日益严峻C儒家伦理遭受冲击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

15、近代中国教育宗旨的变化,1906年仍然强调传统的忠君、尊孔等,1912年辛亥革命后开始注重道德,追求实利及军国民教育等近代教育的内容,究其原因在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国家政体发生改变,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材料无关;两个时期均处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D项不正确。5(2018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重要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和参加的革命活动。A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B推动了民族

16、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标志着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答案C解析由“中国人民抗日史的重要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和参加的革命活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此为对五四运动的评论。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选C项。A项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排除;B项逻辑关系倒置,排除;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6(2018东北三省三校联考)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强调无产阶级

17、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开始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B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C把组织农民斗争作为主要任务D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入答案D解析从中共“四大”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领导权等问题上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体现出对中国革命认识的深入,故选D项。A项错在“开始”二字;这一时期的工作重心依旧在城市,B项错误;农民斗争还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C项错误。7(2018广州二模)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声明和公告。这些声明和公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时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1933.1中共中央

18、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1933.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1933.8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1933.11中共中央为“中日直接交涉”宣言1934.1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1934.4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1934.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A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立场B联合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努力C进行战略转移的军事准备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331934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分析,当时中共坚决反对日本侵略,故A项正确。

19、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联合国内各阶级力量,故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共反对日本侵略的立场,故C项排除;D项是1937年全面抗战后进行的,排除。8(2018河南六市二模)1937年底,日本设立“满洲重工业公司”,垄断东北煤炭、钢铁等工业的经营权。1938年,成立“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日本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B扰乱国统区的工业秩序C打击抗日根据地经济D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答案A解析日本侵华期间,为了保持足够的战争资源,适应长期战争需要,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故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地区属于沦陷区,不是国民党统治区域,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措施主要是日本为满足战

20、争需要,不是打击根据地经济,故C项错误;“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不是材料中的目的,故D项错误。91939年9月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步兵31大队及部分伪军,轻装奔袭陈庄,企图捣毁八路军后方机关。八路军第120师与晋察冀边区部队密切配合,诱敌深入,抓住战机,一举将日军1100余人全部歼灭。这一战役()A说明敌后成为抗日战争主要战场B打击日军显示了人民军队的力量C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略防御D消除了国民政府内部的投降倾向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敌后战场上八路军和晋察冀边区部队密切配合的一次重大战役。此次战役歼灭日军1100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是对敌人的一次沉重打击,显示了人民军队的力量,故选B项

21、。百团大战后,敌后战场逐渐发展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国民政府内部的投降倾向并没有因为这次战役而消除,D项错误。10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差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实际投票中,群众采取了投豆子、画圈、画杠、燃香在纸上烧眼等有创造性的选举办法。这些做法()A提升了中国政府的民主程度B开创了新型民主政治模式C提高了共产党的政治声望D超越了人们的认知水平答案C解析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厉行专制,而中共在边区实行的民主政治保障了边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声望,故C项正确。当时的

22、中国政府为南京国民政府,故A项错误;B、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1(2018福建质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了一所特殊学校日本工农学校。从1940年至1945年,有近500名日军战俘在此接受教育,其中绝大部分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日本人在华的反战组织。这表明()A根据地的教育体系趋于完善B侵华日军厌战情绪滋长蔓延C中共统一战线策略取得成效D正义战争必将获得广泛支持答案C解析材料未反映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对日本战俘的再教育,故B项错误;通过建立日本工农学校,中共成功将日本战俘吸收进来共同反对日本侵华战争,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23、排除。12(2018皖南八校三联)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强调了东北地区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这为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首选东北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这一思路的提出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8重庆二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

24、帝王庙宇,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疊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

25、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

26、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举措: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背景:巩固统治、加强集权的需要;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的发展;受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影响。(2)特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联;反专制、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通过政治革命打破王朝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

27、帝王庙宇”“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中华统绪,绝不断线”“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可以概括出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强集权的需要、民族融合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第(2)问,从材料二“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

28、所有民族的新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思想解放、民族意识、民主革命、国家统一等方面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14(2018四川泸州三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中国观的变迁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19世纪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20世纪初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淳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

29、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明清时期到19世纪西方中国观的变迁。阐述:1618世纪:明清社会较为稳定,国力相对强盛,而西方社会激剧变化,国力有较大反差;此时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不全面,认识不深刻,认为可从中国得到借鉴与学习。19世纪:晚清社会落后,国力衰败,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西方人的殖民心态,有歧视中国之嫌。结论:明清时期到19世纪西方中国观由开明中国变为衰败中国,其变迁受力量对比和主观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示例二)论题:20世纪初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

30、中国观的变迁。阐述: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西方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西方人的殖民心态,有歧视中国之嫌,给中国贴上了脏、乱、差等标签。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坚持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西方人的认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结论:20世纪初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中国观由落后中国变为英雄中国,其变迁受国际环境、中国作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示例三)论题:明清时期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中国观的变迁。阐述:1618世纪:明清社会较为稳定,国力相对强盛,而西方社会激剧变化,国力有较大反差;此时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不全面,认识不深刻,认为可从中国得到借鉴与学习。19世纪到20世纪初:晚清社会落后,国力衰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西方人的殖民心态,有歧视中国之嫌。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坚持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西方人的认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结论:西方中国观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变迁受力量对比、国际环境、中国作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示例四)论题:国力与中国形象。(示例五)论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