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6.72KB ,
资源ID:253944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3944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docx

1、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战国策语言艺术简析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人所编纂一部历史著作。该书是一部以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为主的优秀历史散文集。本书最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取名战国策。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记录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以及有关的谋议和说辞。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火不断。各国君臣在战场上生死搏斗,为博取土地而人民的战争此起彼伏。而谋臣策士们在朝堂内外更是精心的打造自己的言辞,以获取君主的信任,进一步实现自己的目的。因而,战国策记录着春秋战国最为精彩的外交辞令、谋略辩驳,战国策中的语言艺术特色也代表了当时比较高的水平。宋代李

2、文叔评价战国策:“文辞乎上薄六经,而下绝来世。”禇斌杰编中国文学史纲要说:“战国策文笔清新流丽,富于文采”。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中称其语言艺术空前成功,从容不迫。一 巧言雄辩,张驰自如,气势逼人 战国策记录的是策士们的游说之辞。而战国策士们功利主义倾向严重。他们的游说有极强的目的性,针对君主和群臣的发问和责难,必须有足够的底气和说服力。首先,跟现代辩论一样,战国策里的论辩很讲究“理直气壮”。论辩首要的是应该逻辑清晰,思路明确,合情合理,使用精确的词汇,抓住事情的理,掌握对方的论点要害。这样,只要抓住这个要害,往往是三言胜万军,具有不可辩驳的气势和能量。 “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

3、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

4、后宫矣。赵、代良马橐他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节选自楚策一 苏秦为赵合纵说楚威王上文苏秦先陈列楚国幅员广袤,国富兵强,拥有称霸的条件,以恭维之姿态面对楚王,博取信任和好感,然后陈列楚秦的对立,一山不容二虎,说明楚秦不两立,摆明“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的利害关系,以及横纵对楚国的利害关系。然后表明山东诸国愿意的态度,以征得楚王的支持。该文文笔酣畅,语言明快犀利,词锋咄咄逼人,明快流丽。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现出相当高的语言艺术水准。其次,战国策中的策士相当善于蓄势敛气,并且收放自如。在论辩中,高水平的辩手往往不急于放出结论,引而

5、不发,逐渐积累力量,积蓄气势,然后全面展开,纵横恣肆,气势磅礴。 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睢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睢谢曰:“非敢然也。”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睢再拜,秦王亦再拜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范雎至秦 秦王迎屏跪跽,态度可谓诚恳;再三求教,心情可谓急迫。范雎已经详细的分析了天下大势,制定了天下之计,但并不急

6、于和盘托出,直至摸准了秦王的心思,蓄足了倾泻长篇大论的气势,然后一触即发,不可收拾,赢得秦王的信任。再次,战国策倾向于说理蓄势,在纵横辩驳中并不避讳对利益“明目张胆”的追逐。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和孟子两书也有着磅礴的气势,但是与战国策有着的气势并不一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节选自庄子内篇 逍遥游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7、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节选自孟子 告子上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唯仪之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齐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甚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齐助楚攻秦庄子纵横恣肆,气势逼人,但文章基本上阐述其哲学主张,庄子考虑问题往往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把宇宙的浩渺无边

8、和思绪的广大豁达结合起来,塑造诸如“鲲”、“鹏”等巨大的形象和“几千里”、“垂天之云”、“将徙于南冥”等浩大的意境。孟子同样也有巧言雄辩,张驰自如,气势逼人的特点,但是孟子中诸如“舍生而取义者也”等儒家思想。战国策构成气势的手段是通过说理、逻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般没有多少具体的理论,多从利害方面论辩应对,如上例中张仪“六里”、“六百里”之诈。二生动形象的比喻,有趣感人的寓言故事,百花齐放的修辞战国策是一部以记言为主、按国别编纂的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名著。以记言为主的文章,尤其是记录游说语言的作品,更加注重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说辞更加动听、传神,增加说辞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喻

9、在古汉语中称为譬喻,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方式。比喻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转难知为可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战国策士自然将这一修辞手法烂熟于心,熟练应用。战国策里比喻的例子十分的丰富,类型齐全。从形式上看,有以单字、单句、全段、全篇比喻的。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请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蠹”,本为木中害虫,此处比喻秦有汉中是害,即单字喻。 虎贲之士百馀万,车千乘,骑万疋,粟如丘山。节选自楚策一 苏秦为赵合纵说楚威王该句即单句做比喻,单句作比喻在战国策中十分常见。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

10、,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战国策齐策一 靖郭君将城薛该段即全段用喻。全篇用喻一般在篇尾点缀正义,几乎全篇用喻。如战国策宋卫策公输般为楚设机等。比喻材料上看,有“就近取譬,具体可感”的特点。所选择的材料多是日常生活、军事活动中常见的场景和器具,以及人们熟识的历史、现实人物等。 墨子见楚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弊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也?”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饶,

11、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糟糠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恶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也。”王曰:“善哉!请无攻宋。”战国策齐策一 靖郭君将城薛 该段连续使用了“文轩”、“锦绣”、“梁肉”来比喻富足,用“弊舆”“糟糠”来比喻贫穷。让楚王明白攻宋无利可图,以达到劝止的目的。 同时,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比喻。比如判断句比喻、名词做状语构成暗语等。例句如下: 今秦者,虎狼之国也。 节选自战国策西周策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始将连横寓言,使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借以使人们从它与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关联中得到一

12、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启示和教训。恰当地运用寓言,可以使抽象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庐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齐欲伐魏以犬兔相逐而田父得利,来说明齐、魏相持而秦、楚得田父之功的道理,寓意深刻而且优美,说服力十足。与此异曲同工的还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虽则形象有别,而寓意则一。同时,战国策中的说辞也使用了拟人、对偶、

13、排比、层递、引用、对比、夸张、反问、互文和摹状等大量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大量使用,也给说辞增添了更多的文学色彩,在增添文章说服力、可信度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 战国策语言多彩多姿,清新秀丽,文字无不“委曲达情、委婉尽意,而又明快流畅,富于波澜”,摇曳多姿的语言风格,标志着战国策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纵横驰骋,朝秦暮楚,以逞其智能,获取功名。本文记载了苏秦始以连横之策说秦,而其说不行,于是发愤读书、终于相赵的故事。其中刻划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策士形象。正如南宋鲍彪所说:“(苏)秦之自刺,可谓有志矣。而志在金玉卿相,故其所成就,适足以夸

14、嫂妇。”(战国策注)为使人物个性鲜明突出,作者移花接木,将苏秦游说路过洛阳,周显王“除道效劳”(元吴师道注)的史实,移植到其亲属身上,以亲属的前倨而后卑,映衬苏秦的前窘困、后通显,并以前抑后扬的对比表现,造成讽刺当时世态人情、社会风气的强烈效果。此外,文中写苏秦的说辞,铺陈夸饰,气势充盈,可视为汉赋铺张扬厉文风的滥觞。 苏秦始将连横(1),说秦惠王曰(2):“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3),北有胡貉、代马之用(4),南有巫山、黔中之限(5),东有肴、函之固(6)。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7),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8),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

15、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9),愿以异日(10)。”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11),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12),尧伐驩兜(13),舜伐三苗(14),禹伐共工(15),汤伐有夏(16),文王伐崇(17),武王伐纣(18),齐桓任战而伯天下(19)。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20)?古者使车毂击驰(21),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饰(22),诸侯乱惑,万端俱起(2

16、3),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24),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25),明言章理(26),兵甲愈起。辩言伟服(27),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28),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29),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30),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31),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32),诎敌国(33),制海内,子元元(34),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35),忽于至道(36),皆惛于教(37

17、),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38),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39),负书担橐(40),形容枯槁,面目犁黑(41),状有归色(42)。归至家,妻不下紝(43),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44),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45)。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46),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47),见说赵王于

18、华屋之下(48),抵掌而谈(49),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50)。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51),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52)。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53);式于廊庙之内(54),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55),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56),使赵大重(57)。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58),伏轼撙衔(59),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19、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60)。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61),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62)?”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63)。”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64)?”选自士礼居覆宋本战国策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殽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

20、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

21、,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

22、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

23、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

24、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化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

25、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象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左传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它的文学成就,首先体现在叙事上。左传善于叙事,精于剪裁。它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时,真实

26、生动,委婉周详,有条不紊。有伏线,有照应,重点突出,富有故事性。它的叙事方法不拘一格,多种多样。有正叙、倒叙、补叙、插叙、陪叙、明叙、暗叙、带叙等等,“离合变化,奇正相生,如孙吴用兵,扁仓用药,神妙不测”(章学诚文史通义)。左传叙写战争尤为出色。作者写大战役,总是围绕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来写,侧重展示战争的背景、战前的准备、双方兵力的部署,力量的对比变化,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造成胜败的因果关系等等。围绕某一主题来选择材料、组织材料,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驰有致,事件环环相扣,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秦晋殽之战。这是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之间,发生在殽山脚下的一

27、场大战。交战双方是秦、晋两个大国,战事涉及的国家很多。这次战争从秦国伐郑开始,以晋在殽山败秦结束。战争持续的时间很长,中间出现的事件也很多。战情紧张,胜败对于双方都关系重大。但是,传文写到战争场面时,只有一句话:“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作者把大量的笔墨都用在战前、战后的背景的交代上。在这段文章中,写了“卜偃传命”、“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黄武子辞杞子”、“先轸论战”、“文赢请三帅”、“孟明拜赐”、“秦伯悔过”等情节。凡所写战前情节,都围绕“秦军不义必败”这一中心思想而选择组织。“卜偃传命”,是交代殽之战的根本原因。秦、晋都要称霸,彼此敌对,晋得知秦伐郑必经险地殽山,

28、怎能不狙击打截?“蹇叔哭师”,这是对战争结局的一个预示。作者借蹇叔之口,分析了秦国出师的性质,秦军战略上的错误,以及必败的命运。“王孙满观师”,是写秦军的傲慢无礼,预示着骄兵必败。“弦高犒师”、“黄武子辞杞子”,是写秦军处处碰壁,出师不利,这是秦军在殽山大败的预兆。“先轸论战”,是写晋的击秦决心和充分准备。写出这些情节,实际上殽之战的谁胜谁负就很清楚了,因此作者仅以一语叙及,人们反而觉得事件叙述完整,各种关系与情节交代圆满,中心还突出。至于“文赢请三帅”、“孟明拜赐”、“秦伯悔过”等情节,是交代尾声、战后情况,它们又是两年后秦、晋彭衙之战的背景材料了。另外,作者还善于在战事叙写中,穿插细节材料

29、,以交代重大契机。这些细节写得情景生动。其次,左传还善于在叙事中写人物。描写人物的手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如忠诚倔强有政治远见的蹇叔,聪颖过人、眼光敏锐的王孙满,赤心为国、善于应变的弦高,耿直粗犷、深谋远虑的先轸,专横气盛但能自责改过的秦穆公,败而不馁、矢志雪恨的孟明视等,都从他们的言行中写出了生动的个性。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它不仅在史书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左传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记事和善于写人两个方面。秦晋肴之战作为左传中的杰出篇章,非常典型地、完整地体现出左传的艺术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晋肴之战就

30、象一个左传艺术的“微雕”,如果我们把它加以“放大”对它的写作艺术进行一番剖析和探讨,就可以更为清楚切实地了解左传在叙事、写人两个方面的艺术特点。 首先看叙事方面的特点 左传善于记事,它已经从春秋那种“断烂朝报”式的大事记,发展成为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这是从简单的历史记事到光彩闪烁的历史文学的一个飞跃。左传的善于记事,还尤其表现在善于记叙军事战争方面的事件。春秋是大国争霸的时代,群雄逐鹿,战争频繁,左传以很多篇幅描绘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古代战争的活剧。春晋肴之战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幕。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在战争时期,各方面的矛盾斗争特别地错综复杂、尖锐激烈。

31、左传既能够简炼、清晰、严谨地写出战争的全过程,又能够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关键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通过具体描写使得重点突出;既能够表现出复杂纷繁的矛盾斗争,写得波澜起伏,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又能够反映出战争中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完整地记述了许多战例,以至后人千百年来还将左传作为一部兵书来研读和运用。 秦晋之间的这次战役,涉及的矛盾是极为复杂的,这里有秦与郑、秦与晋、秦与滑、秦与周的矛盾;在秦的一方,有出师和反出师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蹇叔的矛盾),有欲胜反败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孟明的矛盾);在晋的一方,有主张伐秦与反对伐秦的矛盾(表现为先轸与栾枝的矛盾),有释放秦囚与反对纵囚的矛盾(表现为文嬴、襄公与先轸的矛盾)等。但是,作者在写这矛盾极为复杂纷纭的历史事件时,却走笔从容,做到了简练清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这并非易事,需要很高的技巧。应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归功于作者严密精巧的布局谋篇。 (一)抓住主线,突出主线 能不能把事件的复杂内容记叙得条理清楚,至关重要的是,认识上要抓住事件的主线,写作上要突出事件的主线。所谓事件的主线,就是事件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