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精准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3掌握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4掌握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及意义。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
2、内容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特征:包产到户。(3)意义: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3乡镇企业(1)开始:1984年,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2)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易错提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二、国有企业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4深化:1992年,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2)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3
4、)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4)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明析概念】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在中国,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
5、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3发展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5意义: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特别提示】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配置,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配置。【轻巧识记】用“一、二、三、四”巧记经济体制改革一个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
6、改革。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四个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从而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2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4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7、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要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探究史料一: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问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学生试答:提示: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
8、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史料二: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农民取得了对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问题2:根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还是公有的。学生试答:提示: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进行了改革,农民有生产、分配的自主权,但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史论升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实质和影响1特点(1)
9、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2)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提高了农民家庭生产的积极性。(3)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2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改革,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3影响(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2)使得农村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人民公社被乡、镇机构取代。(3)促进了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生产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4)使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和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要点二国有企业改革史
10、料探究史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和时间上的浪费。问题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学生试答:提示: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滋生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
11、发展。措施:实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史料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问题2:史料二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学生试答:提示: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转变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史论升华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改革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矛盾,要求通过改革来解决矛盾,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缓和社
12、会矛盾,因此,改革又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3)改革能够调节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能够促进社会发展。(4)社会的发展证明了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抑或在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而往往社会发展能推动改革的继续实施或使得改革更加深入。(5)社会的发展为改革提供新的素材。(6)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会阻碍社会的发展。阅读与思考阅读上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上述图表表明,通过在农村、城市的一系列改革探索,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
13、新的局面。解析与探究1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提示:材料一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材料二认为市场经济不等同于资本主义,只是经济手段之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请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提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经济计划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社会主义也有市场”: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
14、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这些史实说明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3你如何认识这场姓“资”姓“社”的争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提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有计划、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这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都有,而是在于以公有制和按
15、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自我测评1总结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2简述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意义。提示: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提示:1992年,党的“十四大”第一次郑重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实践的证明和启迪,也是党在理论
16、上探索和认识深化的结晶,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客观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等深层次问题,加快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上通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知识点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院高一期中)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
17、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解析:据材料“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万里支持家庭联产承包,使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故D正确;家庭联产承包仍然是土地集体所有制,故A错误;农民没有获得土地所有权,只有经营权,故B错误;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过于笼统和绝对,故C排除。答案:D知识点二国有企业改革2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
18、、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解析:材料表明江苏省政府下放企业权力,改变了过去政府对企业管得过死的做法,其目的是增强企业活力,C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答案:C3(2018山东聊城市高三一模)1984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中,将生产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部分,计划内的产品由国家核定价格,计划外的产品则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这表明,当时我国()A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B劳动分配制度发生重大变革C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调整D经济体制正出现转型的趋向解析:从材料“将
19、生产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部分”中可以分析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体制向双轨制转型,故D项正确;材料“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说明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分配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转变,故B、C两项排除。答案:D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4(2018广东茂名高三二模)下表反映了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发展情况,其影响是()年份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注册(万户)从业人员(万)注册(万户)从业人员(万)198841 000多2 300多19909.8170.21 328.32 092.8199213.92301 533.72 467.7A.改变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现状B
20、促进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C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充分体现了我国按劳分配的原则解析:结合时间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涉及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错误,C项正确;材料是在城市,因此B项错误;材料涉及所有制问题,不涉及分配问题,因此D项错误。答案:C5(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院高一期中)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在此期间,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他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这种制度
21、定下来以后,至少30年不变。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大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生产队有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种植,决定增产措施。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农副产品交售任务的前提下,生产队经营所得的产品和现金,在全队范围内进行分配。摘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材料二: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
22、所发展,就不要搞包产到户。这些地方领导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如何把集体经济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1983年1月)(1)据材料一,概括国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政策
23、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何进展?据材料二,指出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3)据材料三,分析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说说你得到的认识。解析:(1)材料一中关键把握生产队作为一个最基层生产经营主体,它作为基本核算单位长期不变,拥有主要生产资料,有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上述实际是八字方针中调整的内容,给予生产队的自主权,恢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巨大破坏。(2)通过分析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可知我国
24、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进展表现在生产队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进一步下放,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从材料二可知,受思想认识的限制,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不足,推广包产到户地区的农民,对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心存疑虑。(3)从材料三可分析出,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是解决原体制的弊端,推动发展新型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对比,说明既要注重调整经济体制使之适应生产力的水平,也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答案:(1)政策举措:生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长期不变;主要生产资料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有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
25、。原因:“左”倾错误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巨大破坏。(2)进展:突破了生产队集中统一的经营方式(或在生产队领导下可实行包产到户);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不足:只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推广包产到户;对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的认识仍存在分歧(或包产到户仍受姓“社”姓“资”的束缚)。(3)意图:解决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推动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正确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认识: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26、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B、C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符,D项内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B、C、D三项均排除;从题干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比,1980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2018全国卷)下表是中国乡镇企业
27、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材料表明1988年与1982年相比,乡镇企业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数量减少,而从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饮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城乡一体化,且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实现,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C项
28、错误;材料中所反映的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无法体现整体工业结构,D项错误。答案:A3(2018湖南株洲高三质检二)1985年,国务院下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用合同订购、市场收购的方式取代统购派购农副产品,同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交通运输。这些政策()A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 B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C旨在缩小城乡差距 D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铺开。原有的统购统销的模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因此在统购计划的基础上加入了市场收购,同时大力发展交通运输,这无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极大的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因此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
29、可知,B项忽视了发展交通运输,是片面的;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是过于深远;D项表述的“启动”不符合材料时间1985年的限定。答案:A4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解析:从材料中允许“个体企业”的开办可知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项正确;对“个体企业”的限定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仍未突破,A、B两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21世
30、纪初,C项错误。答案:D5(2018山西太原高三二模)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C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D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就业的压力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提出的,故B项错误;国企改革深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D项错误。答案:C6(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院高一期中)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条款:“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这表明()A党对私营经济认识上升到新阶段B传统所有制模式开始被打破C私营经济和公有经济的地位平等D私营经济仍未获得合法地位解析:据材料“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关于私营经济的内容修正,说明党对私营经济认识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