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51.52KB ,
资源ID:253157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3157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ocx

1、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魏县第五中学 王校磊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背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 “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依据上述新课程理念,本人在本学期

2、教研活动中尝试着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讲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案例】一、课前活动:(一)、分析教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新课改选修4教材化学平衡的移动中的一部分。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中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本节在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状态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下节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奠定基础。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对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二)、分析学生在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可逆过程(反应)及其特征

3、,了解任何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都是有限度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了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对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以有正确认识化学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当条件改变是平衡也将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机成熟,但结合本班学生(理科普通班)的实际情况和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内容的知识量本节学习其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通过浓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先利用已掌握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对本节教材设定的实验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

4、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科学猜想,再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去验证科学猜想是否成立,从而得到浓度的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然后通过对速率-时间的图象分析使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具体原因,最后可以联系实际生产让学生理解学习该理论的意义,使学生了解理论学习对生产实际有指导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相应的化工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难点:浓度改变引起平衡移动的原因(五)、确定教学思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验证得出规律图象分析实际应用反思提高。(六)、教学准备1、图象分析投影课

5、件2、实验准备(学生分18组)药品:0.1mol/L K2Cr2O7溶液、浓硫酸、6mol/L NaOH溶液、0.0005mol/L FeCl3溶液、0.01mol/L KSCN溶液、饱和FeCl3溶液、1mol/L KSCN溶液、0.01mol/L NaOH溶液。仪器:试管 50ml 烧杯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效果相关知识回顾:通过前面的学习任何可逆的过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过程达到限度时,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征呢?答: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逆、等、动、定、变。逆指研究可逆反应;等指正、逆反应

6、速率相等;动指动态平衡,反应并没有停止;定指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变指条件变平衡状态就会发生变化。通过相关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一定衔接和铺垫。新课引入:外界条件的变化为什么会引起化学平衡状态的变化?试从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因为化学平衡状态就是V正=V逆状态,当外界条件改变时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使V正V逆平衡破坏。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能对问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为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建立打下基础。投影:板书: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观看投影理解化学平衡移

7、动的概念学生笔记通过投影可以整体表现出化学平衡移动的整个过程,利于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概念的理解。问:如何通过改变条件来打破旧的平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哪些?答:可通过改变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来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平衡。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使学生明确能够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外界条件就可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能够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外界条件就可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讨论分析发现实验1是想通过改变生成物浓度来改变平衡,因为生成物的浓度会对逆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所以做出如下猜想:当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因为逆反应速率会增大,所以

8、平衡会被破坏,并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之亦然实验2是想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来改变平衡,因为反应物的浓度会对正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所以做出如下猜想: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因为正反应速率会增大,所以平衡会被破坏,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亦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猜想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画出外界条件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图像打下基础。根据学生试验探究结果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并板书: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学生笔记问:能否用图像表示出上面规律中四

9、种变化情况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学生思考后自己画出四幅图像:学生在自己绘图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与化学平衡移动之间的 关系,便于教师后面的总结将学生所画的图进行投影并总结:由以上四图可以得出结论:1)改变反应物浓度瞬间,只能改变正反应速率;改变生成物浓度瞬间,只能改变逆反应速率。2)改变浓度瞬间,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新旧平衡速率比较:增大浓度,新平衡速率大于旧平衡速率;减小浓度,新平衡速率小于旧平衡速率。学生适当笔记,体会四条结论的 含义。学生体会到如果再问题分析解决后进行适当总结会有更大的收获。意识到了在

10、学习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总结的重要性。投影:练习:可逆反应H2O(g)+C(s) CO(g) + 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移动?CO的浓度有何变化?增大水蒸气浓度 加入更多的碳 增加H2浓度学生回答:平衡正向移动,CO浓度增大平衡不移动,CO浓度不变平衡逆向移动,CO浓度减小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适当巩固,并对在练习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小结: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速率,所以V(正)仍等于V(逆),平衡不移动。本节课小结并为下节课作好铺垫:改变反应条件平 衡 移 动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

11、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引导-探究”式教学法的尝试,体会到“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十分重视科学猜想这一教学环节,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科学猜想不是毫无根据的幻想,也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原有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猜想是否正确,要靠实验来验证,被实验肯定的猜想,就是实验规律;被实验否定的猜想,可能就是错误的,或与本研究的课题不相吻合,应该放弃,应当重新提出新的猜想,再用实验来检验。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通过语言、动作进行信息交流,学生间进行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学习环境。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