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4.19KB ,
资源ID:252813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2813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docx

1、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工作计划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4个单元,14个活动主题和一个研究课题,主要综合了课程规范中“我在生长”、“我与学校”、“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保守模式,注重促进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比

2、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法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材主要出现以下特点:教育性、综合性、参与性、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小同学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我国的自然概况,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我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以和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探究。 2、使同学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热爱学习,尊重老师的劳动,增强作为学校小主人的责任感。 3、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的了解,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 4、培养热爱科学、崇尚

3、科学的精神,自觉抵制各种迷信活动。 5、引导同学采用实际调查、动手操作、查阅资料、分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多种探究方式,培养同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战略。 1、对话教学战略。 2、活动化教学战略。 3、体验性教学战略。 四、课时布置。 第一单元5课时 第二单元8课时 第三单元12课时 第四单元9课时 研究课题3课时 预计37课时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2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

4、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具有较强的

5、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教学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能够初步识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

6、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3、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 本以

7、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 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

8、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

9、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教学进度

10、 一到三单元每个小节一个课时,四五单元每个小节两个课时。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3一,学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学生6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3人.学生思维活跃,集体观念强,活动积极性非常高,有爱心,敢于表现自我,个性好强,但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善于反省自己,爱模仿电视明星,常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出现错误. 二,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据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及特征,采用与相适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途径,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

11、策略.品德与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主题构建”方式.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讲故事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要求. 三,教材的主要特征: 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 2.注重已有经验,贴近现实生活 .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 4.体现综合主题,规格合理适度. 5.单元组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 四,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体会自己生命的可贵,学会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各种规则既制约着我们的行动,又保障了我们的权益. 了解国家所蒙受的耻辱,激发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们珍惜今天的美

12、好生活,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通过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极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五,教学措施: 必须注重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学生,以所有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必须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须与学生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呈现方式,也不像

13、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须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学生和社会的联系. 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坚持用钢笔写字并养成习惯. 2,培养浓厚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能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

14、成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语句简洁完整. 5,培养课前预习课文,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的习惯. 6,培养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7,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七,潜能生辅导: 1,对毛俊杰等喜欢打闹的学生,引导其明白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 2,引导计智慧等不爱科学的女生,树立科学的道德观. 3,用”校园里的红绿灯”教育常犯纪律的张浩然等,使其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八,教学业务研修: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听课与评课;投身课题研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九,教学活动安排

15、: 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 3课 1014课时 第二单元:规矩与方圆 3课 79课时 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 4课 812课时 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 4课 79课时 第五单元:商品带你看世界 4课 912课时 总计: 41- 56课时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4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与三、四年级教材结构体系基本一致,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生活,以及儿童与祖国、儿童与世界生活等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主线,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 全书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我们都有发言权乡村新发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是炎黄子孙共有21

16、个活动主题,34个活动内容。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大多数比较沉静,虽然都比较聪明,且没有多少后进生,对一些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好,但是过于安静,安静到几乎懒惰的程度提出问题思考时,没几个举手的;让他们自由读书学习时只是默默地看,既不出声也不举手,课堂气氛过于沉闷,老师无法知道他们学习的结果如何。经过极力鼓动能够举手回答问题的不超过四人。也许这是班风问题,他们只有在布置部分写的任务时才乐意完成,自我表现意识过于淡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是我努力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用心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学会赞扬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知道尊重他人,学会理解宽容和帮助

17、他人。 2、知道“人人享有发言权”,具有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社会的管理和活动,做个优秀的小公民。 3、了解乡村的新变化,学习他们的致富经,贴近并关心农民的生活。 4、领略祖国的美好山河,了解民风民俗,热爱祖国。 5、了解中国的祖先,了解历史,建立历史名人档案。 四、教学重难点 1、重视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表达机会,激励学生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 2、时刻关注潜能生,从行为举止上多提醒。 3、尝试通过“角色转换”使潜能生产生向上的愿望,以获得“角色期望”的效果。 4、在教学工作中,时时刻刻关注潜能生,给潜能生的进步予以

18、及时的鼓励; 5、赏识潜能生的闪光点,必要时甚至是放大闪光点,让他们找回自信,逐渐进步。 五、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和组教学活动,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提高课堂效率; 2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利用媒体收集信息 3及时检查学生在家的自学情况。 4、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的、发展的、鼓励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5、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

19、,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6、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和学生交朋友,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 7、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8、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自身的特点、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内容和顺序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9、注重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20、。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4课78课时 第二单元:我们都有发言权4课79课时 第三单元:乡村新发现6课1112课时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3课68课时 第五单元:我们是炎黄子孙4课78课时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5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特点: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

21、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22、。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

23、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

24、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

25、,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

26、“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三、教学进度表 五年级

27、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

28、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

29、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4、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

30、我的分化。 5、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走出深重的历史灾难”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学期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地理、历史发展状况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31、。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 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 每周两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七、本册教学时间安排 1、第一单元 9 教时 2、第二单元 9 教时 3、第三单元 12 教时 4、第四单元 10教时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7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4个单元,14个活动主题和一个研究课题,主要综合了课程标准中“我在成长”、“我与学校”、“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比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法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教育性、综合性、参与性、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小学生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我国的自然概况,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我国的名山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