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16高考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思想政治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内容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
2、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
3、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二、考试范围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
4、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
5、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
6、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
7、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
8、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
10、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
11、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
1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
1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
14、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
1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历 史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
16、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
17、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必考内容古代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
18、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 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
19、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
20、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 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现代科
21、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
22、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内容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
23、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洛克(2)卢梭2. 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大抗议书(2)内战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6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宪章运动(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1)
2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考四
2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选考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2人类起源之谜3二里头文化4三星堆遗址5米诺斯宫殿遗址6玛雅文明7大津巴布韦遗址选考六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世界遗产公约”(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世界文化遗产的
26、保护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1)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1)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2)奥林匹克遗址群(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2)圣彼得大教堂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1)秦始皇陵兵马俑(2)万里长城(3)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4)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5)昆曲6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塞内加尔的戈雷岛(2)奥斯威辛集中营地 理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
27、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
28、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二、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