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27KB ,
资源ID:252580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2580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呻吟语》吕坤人生哲理及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呻吟语》吕坤人生哲理及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docx

1、呻吟语吕坤人生哲理及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呻吟语:吕坤人生哲理及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摘 要:吕坤是明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长期在地方和中央任职。呻吟语是其众多著述中的一种,旨在探讨人生哲理。该书共分礼、乐、射、御、书、数六卷,涉及宇宙、自然、人性、命运、修身、治学、品德、治道、人情、物理等多方面内容,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充满智慧之光。在该书中,吕坤提出民是国之根本,是国家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民与君相比,民重于君;应体察民众的冷暖疾苦,减轻民众负担。这种民本主义观点,具有早期的启蒙思想色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吕坤不仅有着强烈的经世济民思想,还努力将之付诸施政当

2、中,收一时之成效。这在明王朝国势衰微、大厦将倾的时代背景下,尤为难能可贵。 关键词: 吕坤; 呻吟语; 精神文化遗产呻吟语为明人吕坤的代表作。 吕坤(1536-1618年),字叔简,号新吾或心吾, 自称抱独居士,河南宁陵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考中进士,任职襄垣(今山西襄垣县)知县,政声颇佳。后历任户部主事、郎中、山东右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山西巡抚、右佥都御史、左佥都御史,累官至刑部左、右侍郎。作为明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吕坤一生著述丰厚,呻吟语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书涉及天地自然、人性命运、治学品行、处事为人、人情物理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培养品德、待人接物、应对局势、修身养性等都提出许

3、多切实可行的见解,充满智慧之光,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在该书中,还突出体现了吕坤的重民思想和民本主义观点;将民众的冷暖疾苦和生老病死作为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这与他的为官理政亦是相致的。因而呻吟语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借鉴性。一吕坤一生“刚介峭直,留意正学。居家之日,与后进讲习。所著述,多出新意”1(卷二百二十六吕坤传)。知识渊博,著述颇丰,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著作主要有去伪斋文集、呻吟语、实政录、四礼疑、四礼翼、闺范图说等。呻吟语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是一部探讨人生哲理的箴言体名作。何谓呻吟?用吕坤本人的话解释,即:“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21呻吟语序

4、)。意在通过这种比喻,告诫自己、告诫世人,为官做人都要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处世之道:行事言谈都应举止得当,合情遵法。其目的在于以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示惩于天下”,以起到警世作用。呻吟语共分六卷,即礼集、乐集、射集、御集、书集、数集,其下又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十七类。其思想虽仍以儒家为主体,但亦深受时代影响,处处体现出晚明变革之世的思想风貌。又正如时任湖广监察御史的赵文炳在其校刻吕公实政录序言中所云:“吕先生天中大贤,得伊洛真传。所著呻吟语,发明六经孔盂之学,天德王道,渊源于中。居恒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一念民物胞与,真

5、可盟幽独而格鬼神者”3。在呻吟语中,吕坤以他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情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颇有创见而切合实际的论点,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性。首先,吕坤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谈了生死、形体、精神、人生等问题。他说:“人与众动之死生、始终、有无,只是一理,更无他说。”“气,无终尽之时。形,无不毁之理。”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世上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其生长与死亡、起源与终结、存在与消失,都出自同一道理,即一种循环往复、自然代谢的过程。切有形体的东西是无法长存的,而其精神则可与世俱在,代代流传。他在谈到人生发展阶段时认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心境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

6、:“人之念头与气血同为消长。四十以前是个进心,识见未定而敢于有为;四十以后是个定心,识见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个退心,见识虽真而精力不振”2(卷一性命篇)。人的志向心念是随精力身体状况一起变化的,这便是人生的一般规律。在看待命运问题上,他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命运虽然都掌握在各自手里,但在如何对待上却有不同:君子从义的角度对待命运,不用非道义的方法来操纵它,而小人则以欲望来企图控制命运,不可得到的东西必欲得之,这样命运是不肯接受的。因此,“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吕坤的这种观点,继承了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注重自身修养,为人处事符合天理人情,顺应自然;而小人

7、则只为己私利谋算,不惜损害他人,违背自然,这正是君子、小人之间的区别。其次,吕坤谈了对治学的一些主张和观点。他认为,读书人切忌一面学着古代圣贤之道,面又我行我素,不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如果这样去读:即使“闭忘户十年,破卷五车”,仍将事无成。他强调,读书就应将书本中的知识道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和言行举止,按古代圣贤的标准去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否则即使读再多的书也毫无用处。他还指出,做学问不能仅浮在表面上,一定要深入进去,如果“不由心上做出,此是喷叶学问;不在独中慎起,此是洗面工夫”2(卷二问学篇)。浮浅学问和表面工夫是成就不了大事的。有些人讲起话来头头是道,议论事物侃侃

8、而谈,似乎显得很有学问,但要他们去处理实际问题,就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就是对知识掌握得不深,对内涵理解得不够的缘故。所以,学知识、搞学问一定要脚踏实地、扎实勤奋,这样才能掌握到真正的本领。他说:“君子知其可知,不知其不可知。不知其可知则愚,知其不可知则凿。”知识的获得、哲理的明了需要个过程,学习既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又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正如孔子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能够懂得的、掌握的,就一定弄懂它、掌握它,不懂的、没有掌握的,就应当坦然承认不懂,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吕坤还指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治学也是如此。怎样做学问呢,他说:“学问之道无他,只是培养那自家好处,救正那

9、自家不好处便了”,2(卷二问学篇)。在治学过程中,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擅长和缺陷有所了解,从而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和效果。第三,吕坤提出了为人处事、应对局面的,些看法。他认为,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应对局面的机动灵活性也会随之加强。他说:“余行年五十,悟得五不争之昧。”何谓“五不争”?曰:“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节,不与盛气人争是非”2(卷三应务篇)。这是吕坤人生处事的经验之谈,年届五十,已经到了知天命的时候,对己可以淡泊名利,对人可以宽容大度,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看得更深刻些,从而达到更加完美的人生境界。吕坤还说:“理直而出之以

10、婉,善言也,善道也。”道理正确又能委婉地表达,这才是好的语言、好的方式。一个人即使真理在握,也不应盛气凌人,趾高气扬,而应以谦虚宽容的态度待人,循循善诱,虚怀若谷,使之心悦诚服,这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德。在此卷中,吕坤还进步谈了善于处世的问题。他说,善于处世的人,要掌握人的自然之情。“得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得?失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失!”关于此点,不仅帝王治理国家需要这样,即使两个人相处,“亦离此道不得”。强调了自然之情在治国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第四,他明确指出君子与世俗之人的区别。在吕坤看来,君子和世俗之人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世人贱老,而圣王尊之:世人弃愚,而君子取之:世人耻贫,而高士清

11、之;世人厌淡,而智者味之;世人恶冷,而幽人宝之;世人薄素,而有道者沿之”2(卷四世运篇)。在此卷中,吕坤还谈了对物质需求的态度。他认为,世间的物质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则无止境,以有限之物去满足无限之欲,必然会发生争斗。假如“人人知足,则天下有余”。他还说,自然界有一定的成规,而人心却是飘忽不定的,以不定之心去撼动自然界的成规,那肯定会失败。假如每个人都无非份之心,做到“人人安分,则天下无事”。在人的一生中,能够克服缺点、战胜自己恐怕是最难能可贵的了,“所贵乎刚者,贵其能胜己也,非以其能胜人也。”也就是说,刚的品德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其可用来战胜自己,而并非用来战胜他人。第五,在治道篇中,他论述了

12、为官理政的一些准则和注意事项。其一,他提出,“天下之患,莫大于苟可以而止”2(卷五治道篇)。萎靡不振、不思进取、积重难返的形成,都是发端于“苟可以”。作为圣人,其治身能够勤勉发奋、自强不息;其治民能够鼓舞千:劲,从不懈怠。圣明之人应不因天下太平而废除常规,不因无害于世而忽略小的过失。其二,他告诫道:“帝王虐民,是自虐其身者也;爱民,是自爱其身者也”2(卷五治道篇)。他以秦的强盛和灭亡为例,谈了施仁政和施虐政的巨人差异:“德之所渐,薄海皆腹心之兵;怨之所结,衽席皆肘腑之寇”。强调了施仁政的重要性。其三,为政要保持公心,摒弃私心。“若自朝堂以至闾里,只把持得公心定,便白天清地宁、政清讼息”2(卷五

13、治道篇)。很多弊端、不法行为就是由于私心而酿攘成的。其四,为政者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宏大的气度,以宽待人,才能有助于改正他人之过。此正如其所言:“宽人之恶者,化人之恶者也。激人之过者,甚人之过者也”2(卷五治道篇)。其五,在采用礼与刑的问题上,吕坤强调了礼的重要性。他说:“五刑不如一耻,百战不如一礼,万劝不如一悔”2(卷五治道篇)。这里吕坤强调了道德、礼仪、自律所具有的内在力量。他进一步分析礼与刑的关系道:礼与刑,二者常相资也。礼先刑后,“礼行则刑措,刑行则礼衰”。礼仪与刑法是一种互为补充、相辅相佐的关系,治理国家缺一不可。但使用得当与否,则有不同结果:先礼后刑,则礼仪推行而刑法可以放弃;先施刑法

14、,则礼仪就会衰弱,发挥不了作用。此正如儒家思想所主张的那样,对人民要先使其安居乐业,再施行教化,再推行礼仪,无效之后才施以刑法。第六,吕坤还论证了不少人生哲理和人世间的种种现象,或加以阐释,或加以褒扬,或加以抨击。他认为,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境遇,能否正确应对,才是最为重要的。他说:“以患难时,心居安乐;以贫贱时,心居富贵;以屈局时,心居广大,则无往而不泰然”。“以渊谷视康庄,以疾病视强健,以不测视无事,则无往而不安稳”2(卷六人情篇)。吕坤通过这种辩证的论述,意在使人们培养起应对各种困难艰险的能力。在如何对待人之过错上,吕坤认为:“攻人者有五分过恶,只攻他三四分,不惟彼有余惧,而亦倾心引服,足

15、以塞其辩口。”在此卷中, 吕坤还对人的一些不良品行进行了抨击。他说:人有三妒:“己无才而不让能,甚则害之,”此为一妒:“己为恶而恶人之为善,甚则诬之”,此为二妒;“已贫贱而恶之富贵,甚则倾之”,此为三妒。对这三类见人生妒者,应当进行严厉惩罚。民本思想是吕坤思想学说中的又重要内容,这种思想处处体现在呻吟语中,成为该;陷极富价值的一大特色。首先,吕坤认为,民是国之根本、国之命脉,国家政权的存亡与民众的作用休戚相关。他说:“盈天地间只靠二种人为命,曰:农夫、织妇”2(卷五治道篇)。进而问道:“吃这一箸饭是何人种获底?穿这一匹帛是何人织染底?大厦高堂如何该我居住?安车驷马如何该我乘坐?”2(卷三应务篇

16、)充分肯定了天下之人赖以生存的吃、穿、住、行是由农夫织妇提供的。告诫统治者要时刻“知君身之安危,祠:稷之存亡,百姓操其权故耳”(1)(卷二百二十六吕坤传)。他认为,在人民当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在人民支持下君主才得以维持其统治,政权才得以保持其稳定。作为统治者及其官吏,平时却认识不到这点,不注意调和君主与民众的关系,不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漠视百姓疾苦,肆行盘剥压榨,成为其鱼肉的对象。结果使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深,反抗事件此伏彼起。到了此时,“惟睦有邱民难收拾,虽天子亦无躲避处,何况衣冠?”2(卷五治道篇)因此,对人民要想到其劳苦、要尊重其志向,“匹夫有不可夺之志”2(卷五治道篇

17、),“匹夫匹妇未可轻,而下士寒儒其自视不可渺小也” 2(卷四品藻篇)。其次,在君与民的关系上,吕坤强调了民的重要性。他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2(卷六广喻篇)。民众是国之根本,是国家主体,有了民众,困才得以为国,君才得以为君。民众之生不是为君主而生,民众之存不是为君主而存。而君主的确立则是为了民众,为民众的需要而设立君丰。阅此,君主不可将天下之子女视为-己之子女,将天下财富视为一己之财富,供一人恣意肆虐挥霍,反对“使一人肆于民上而剥天下山人的自奉” 2(卷四品藻篇)。在封建时代,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凭借这种权威君主得以主宰天下,支配万物。但是,料主的权威源自何处?恰恰源

18、自民众。得民众者势得以成,失民众者势遂以崩。他以秦朝的兴盛与速亡为例指出:“始皇以天下全盛之威力受制于匹夫,何者?匹夫者,天子之所以恃以成势者也”2(卷二治道篇)。所以吕坤提出君主当有四畏,即“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2(卷二:修身篇)。这样君主才能有所顾忌,有所收敛。第三,体察民众的疾苦冷暖,主张减轻民众负担。万历年间,以皇帝为首的腐朽封建势力日益膨胀,人民饱受土地兼并、赋重役繁和矿监税使之苦。吕坤对人民的这种生活遭遇深表同情,指出:“天下之财,生者一人,食者九人;兴者四人,害者六人。其冻馁而死者,生之人十九,食之人十一。其饱暖而乐者,害之人十九,兴之人十一。呜呼!可为

19、伤心矣” 2(卷五治道篇)。为人佃户者,不仅在田间辛苦力作,还要承担主人家的各种杂活:“夜警资其救扩,兴修赖其筋力,杂忙赖其使令。”然而佃户缺食向主人借贷时,“轻则加三,重则加五,谷花始收,当场扣取,勤动年,依然冻馁” 4(卷二民务)。因此提出,对庸佃者要给予存恤,减轻还贷负担:“今后佃户缺食,主家放给,亦照官仓加二,如有平借刊还者,乡约纪善,以凭优处,有司合行通示”4(卷二民务)。对放高利贷者要加以限制:“放贷只许一年三分起利,过三年者本利倍还。不还者,法当告理。强拿欠主采打苦拷者,以势豪论”4(卷五乡甲约)。吕坤对官场中漠视百姓疾苦、只顾一己私利的风气进行了抨击:“饥者汝饥,寒者汝寒,尔白

20、尔民,我自我官”幅1(卷七公署箴)。官吏的设置本为安民,如今却成了扰民之举:“谓安民故,建此多官;官满天下,民益不安”5(卷七振扬风纪箴)。官吏设置愈多,百姓所受骚扰愈大,不但不能为民谋利,反而成为害民的一大弊政。在这里, 吕坤将对百姓的同情与对官场的抨击结合起来,显现;:比民众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黑暗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满。他的民本思想成为以后王大之、顾炎武、黄宗羲和唐甄、颜元等兴起的启蒙思潮的先声。总之,吕坤在呻吟语中谈了许多极富哲理的人生箴言和重民主义观点,细细品味起来,言词简明,寓意深远,颇具明体达用之特色,对治国理政、修身立命、处事应物、培养品行等均不无裨益,对

21、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吕坤所处的时代,正值明王朝日趋腐朽、危机四伏之时。万历初年,在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下,整顿吏治、加强边防、治理黄河、清丈土地,继而推行“一条鞭法”,大刀阔斧地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将嘉靖中期以来的改革活动推向高潮,判:会新气象迭出,遂收一时之成效。但是,在张居正身后朝政却出现大幅度逆转。神宗皇帝骄奢淫逸,贪财好货,一改在张层正生前恭敬谨慎、循规守礼的做法,不仅将张居正抄家削爵,还一概否定了他的治国政绩,此后的朝政日趋黑暗。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府,多缺乏主管长官,政事无人过问。而朝廷内外则是党派林立,互相倾轧,一派混乱局面。在财政方面,国库匮乏,入不敷

22、出,国家机器难以正常运作。这一时期,土地兼并之势愈演愈烈,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奴仆,或辗转他乡成为流民。自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始,神宗派遣大批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名为采矿榷税,实则横征暴敛、摧残百姓。此正如当时吏部尚书李戴向朝廷上疏所言:“白矿税出而百姓之苦更其于兵, 臼税使出而百姓之苦更甚于矿。年来远迩同嗟,贫富交困。贫者家无宿储,止凭营运,但夺其数钱之利,已扼其一日之喉。至于富民,需求不遂,立见倾家荡产,无地可容,有天难诉。利归群小,怨归朝廷”。6(卷三四O)结果造成民怨沸腾,天下骚然。加之天灾频仍,百姓更无生路。凡此种种,导致万历朝内忧外患、危机四伏,颇有大厦将倾之势。以致

23、后人有“明之亡,实亡于万历”之说。面对这种危局,颇有扶危济困之志的吕坤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坦言天下安危,并提出拯救危机、治理国家的方略,此即著名的忧危疏。在此疏中,吕坤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收人心,他说:“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今日之人心,惟望陛下收之而已”11)(卷二百二十六吕坤传)。就是要采取切实措施减轻民众负担,解决时弊,如停止苛征加派、禁止与民争利、少行严刑峻法、加强仓库管理、实行法治、广开言路等。此疏针砭时弊,言词恳切,集中反映了吕坤忧困忧民的政治思想,影响颇深。吕坤不仅有着强烈的经世济民思想,而臣能将其思想付诸实施,努力践行,学术与事功相系,在为官任内留下许多

24、令人称道的政绩和作为。万历二年(1574年)春,在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山西潞安府襄垣县知县。在襄垣期间,积极筹措粮草,调配民夫,以期消除水患。史载:“先生(指吕坤一引者注)设法积谷,立河仓以备修筑,民不知役。”3万历六年升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将其俸金及日常积蓄购腴田500亩,以“祀先人,恤同姓”,名曰“孝睦田”5(卷八宁陵吕氏孝睦田碑)。万历十一年(1583年)在回宁陵故里休假期间,针对土地钱粮诡寄、隐瞒等弊端,力主清丈全县地粮,收一时之效。万历f六年(1588年),任职山东济南道右参政。因此前连续两年旱灾,造成该年春天:iJ东大饥荒,灾民食尽草根树皮,又吃各种野草,甚至有中毒而死亡者。坤得知此情

25、后,深为痛惜,遂作毒草歌以悼死者,以诫生者。此歌云:“柳头尽,榆皮少,岂是学神农,个个尝百草!但教饥饿缓一刻,那论苦辛吃不得!嗟嗟毒草,天胡生此,既刁<延我生,又不速我死!速死岂不难,长饥何以堪!” 5(卷十毒草歌)吕坤遍查药书、农书,了解各类植物特性,何种可食,何种有毒,一注明,用于指导民众,其爱民惜民之心于此可见一斑。在山东期间,吕坤还采取措施发展生产,周济鳏寡孤独和残疾之人,解决其生计困难等,颇受赞誉。万历十九年(1591年)末,升任右佥都御史提督雁门等关,巡抚山西。在此期间,曾向朝廷上摘陈边计民艰一疏,凡十二款,即:(一)慎优免以息民艰;(二)省兴作以养民力:(三)酌升迁以苏民困

26、;(四)省侈费以惜民财;(五)酌解审以矜原证;(六)兴武教以养将材;(七)精器械以求实用;(八)练乡兵以备缓急;(九)严法令以服豪军;(十)招土著以壮边圉:(十)议禁山以别利害:(十二)复月粮以恤贫军5(卷一摘陈边计民艰疏)。此疏深刻分析了北部边防存在的利,种种问题和弊端,进而提出解决办法和应采取的措施,切中要害,建议允当,对明代边防大计有重要意义。除注重边防外,吕坤在山西的为政和品行还得到吏部的高度评价,谓吕坤“耿介刚方,光明磊落,在在不避权豪,问司道之所不敢问。居乡能守淡泊,甘士民之所不能甘。友爱家庭,亲睦乡里,年华虽暮,人品极高”3万历二十五年门597年),吕坤以病乞休,返回宁陵故里。至

27、次年,湖广监察御史赵文炳校刻吕公实政录,在序言中对吕坤一生的政绩作了更为全面的评价:谓其“朝夕焦劳,惟恐民物不得其所。惧民啼饥号寒也,教之垦荒田,兴水利,树农桑,养五孳。其所以殷殷恳恳,导众利而布之下者,必欲家给人足而心始慰。惧茕民无告也,为之岁给栗布,时加存问。即瞽目残肢,俾各专一艺以资其身。乞丐之流,亦冬有生房,房有布被,期穷民举无失所。惧荒歉为民灾也,纸赎无碍尽籴余谷,贮预备仓,而又募民出粟,益以官廪,俾在在皆立社仓,遇有水早,不能为灾。惧盗贼戕吾民也,而申饬保甲之法。惧淫邪荡吾民也,而讲明乡约之法。惧冤枉害吾民也,而设为平反之法。惧奢靡损吾民也,而崇尚节俭之法。又惧有司之弗毖或至殃吾民

28、也,指陈在公之事正色而告之。盖先生爱民真如保赤,一猷念、一政事,设诚而力行之”4(赵丈炳:吕公实政录序)。吕坤为政实绩和爱民、亲民之心,跃然纸上。呻吟语始撰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吕坤时年28岁,至万历二十年(1593年)付梓刊行,历时30年。作者在谈及刊刻之由时言道:“司农刘景泽摄心缮性,平生无所呻吟,余甚爱之。顷共事雁门,各谈所苦,余出呻吟语示景泽。景泽曰:吾亦有所呻吟而未之志也。吾人之病大都相同,子既志之矣,盍以公人!因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2(呻吟语序)。呻吟语问世于晚明这样个社会大变革时代,既蕴含着儒家思想中修身洁己、治国理政的传统信念,又体现出顺应时代潮流,不拘经道、重民务实的独立思想风格,书中处处闪耀出体同致、自强不息的积极处世精神,为后人留下一份丰厚而可资研习的思想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1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2吕坤呻吟语M四库全书本3)郑涵吕坤年谱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4吕坤实政录M续修四库全书本。15吕坤去伪斋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本6明神宗实录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 作者简介:张民服,男,河南郑州市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经济史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