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39.93KB ,
资源ID:252526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2526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docx

1、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把握命题思路,梳理思路线索考纲点击热点提示2010年考试说明规定: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1理解 B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鉴赏评价 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从文体上看:文学作品的考查主要以散文为主。2从知识点上看:理解重要语句、归纳概括、鉴赏评价是考查的重点。3从题型上看:四川卷主要采用主观的形式,分值一般为22分。第一节 理解重要词语【考点阐释】1重要

2、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它常常包括: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连接照应作用的词语;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等等。2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词的意义。它与词典义是具体与一般的关系的新的含义。3所谓“文中”:指词语的上下文语言环境,它可能是一段话,也可能是一个层次甚至可能是全文。4词语的含义:指词语的指代义、情景义。需要注意的是,在考查词语含义时,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也被列入这一范围。

3、由于词语指代义近几年没再考查,本节重点研究词语的情景义及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考向分析】考查类型之一 理解词语的情景义一、概念分析词语的情景义是词语在词典义的基础上引申、具体或因比喻、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段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而产生的新义。它主要包括词语的概括义和隐含义。1词语的概括义集中表现文章思想内容、情感倾向的词语,亦即概括词的含义。2词语的隐含义在一定语境中隐藏在词语表面义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更深一层的含义。二、设问方式1文中词的含义(内涵)是什么?2这里的词指的是什么?3你如何理解文中一词的含义?三、思路点拨(一)规律方法1理解词语的概括义关键是把握词语概括的内容要点,基本方法如下:(1

4、)确定词语概括的信息区间概括词出现的位置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概括词出现在概括句中,概括句包括全文的中心句、段的首括句、段的尾括句、句群的开启句、句群的收束句。全文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概括全文内容的概括词也就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结尾“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可以算作全文的尾括句,其中的“英名”和“事业”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英名”是马克思作为科学家、革命家获得的广泛声誉;“事业”是马克思开创的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两个词语具有高度的概括力。概括词出现在段的首括句和尾括句中极为常见,多数情况下,这类概括词概括的区间限于本段文字,但也有例外的情况。(

5、2)把握词语概括的内容要点确定了词语概括的信息区间,接下来就要好好理解这一区间内文本的内容,准确把握这一部分文字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很多,如筛选关键词句,划分层次,理清句际、段际关系等等,这些方法要综合运用。但根本的一点,还是要深入文本之中,确认文本内容的表述层次和意义关联,才能从实质上理解词语概括的内容。(3)筛选关键词句,分要点准确作答筛选关键词句时,要紧扣词语的字面义,把与字面义高度相关并表达内容要点的词句全部找到,从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词句作答。在语言表述上,要尽量分要点表述,如果题目没有分条列述的要求,每个要点之间用分号断开,以示分隔。2理解词语隐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

6、一,修辞还原。修辞是引发隐含义的一种特殊语境因素,在运用修辞的语境中,许多语言包括词语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因而对修辞引发的隐含义的解读,要结合作者的表达意图及具体语境进行还原。如对使用比喻修辞造成的比喻义的理解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第二,分析语境。分析语境就是分析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意、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需要强调的是,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意念是篇章语境最重要的因素,对文章的各个局部、句子以至词语都具有统摄作用。因而探求词语的隐含义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念。(二)答

7、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具体分析是词语的概括义还是隐含义;第二步,弄清词语所在的位置,理清与前后文段句子的结构关系,注意总领、归结、过渡、照应等结构上的作用;第三步,回到词语所在段落,联系上下文及文章主旨、作者意念具体分析理解。考查类型之二 理解词语的作用一、概念分析理解词语的作用是理解词语的较高要求,即揣摩词语的情味、色彩等附加意义及在文中的修饰作用。其主要作用有: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例如: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分析:加点词形象地写出了

8、作者不能驾驭文字的情景,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2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例如:在我们的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力所吸引了。分析:“母亲”一词渲染出一种十分亲切的意味和诚挚热爱、自豪的思想感情;而“伟力”突出了作者为壮丽长江而倾倒的感情。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例如:阻碍自己前行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分析:“往往”在句中起表达严密的作用。4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二、设问方式1文中使用词有什么作用?2文中使用词有什

9、么好处?3文中使用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文中的词具有怎样的表现力?5文中为什么使用词?三、思路点拨(一)规律方法1词语的作用在答题时一般要考虑到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考虑内容方面时要联系主旨或作者思想感情及表达目的,结构上要注意该词语与上下文的关系,如过渡、照应、点题、升华等。2词语的表达作用多与文章的表达技巧紧密联系,多与词语含义一起设题,答题时既应考虑含义又应考虑表达技巧的效果。3注意答题术语的简明规范。思想感情方面的,通常用“寄托”“表达”“表明”等;作用方面的,通常用“过渡”“铺垫”“前后照应”“总括全文”“提挈下文”“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刻画形象”等。(二)答题步骤

10、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答题的指向,具体把握考查词语哪方面的作用,是否与表达技巧或含义混合设题;第二步,弄清词语在文中的位置,理清与上下文的关系;第三步,联系文章主旨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具体分析词语作用,有的需要答出结构方面的,有的则不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二节 理解重要句子【考点阐释】所谓“重要句子”,是就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它在文中或总起,或概括,或体现文章的主旨,或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下面几种类型的语句应视为重要的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特殊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4统摄全篇的

11、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的句子。5从字面看自相矛盾,但被作者寄寓深刻用意的反常句。6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句子的含意”是指句子在文中的语境义,具体考查时,包括理解句子的具体含意和理解句子的作用两个方面。【考向分析】考查类型之一 理解句子的语境义1、概念分析句子语境义是指文中重要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具有的意义。运用修辞手法的表意含蓄的句子、抒情议论的句子及统摄全篇句是考查的重点。二、设问方式1结合上下文,说说某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3怎样理解某句话的含意?4作者为什么说某句话?你是如何理解某句话的?5作者在前面说某句话,后文又出现了同样的一

12、句活,这两句话的位置不同,语意有什么不同?6作者在前面说某句话,后文又说另外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7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标题?(标题是一个句子)三、思路点拨(一)规律方法理解文学作品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应该着眼于全篇,因为阅读的高效率取决于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正确把握。为了把握文章的主旨,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在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要义。其次,要注意作者、写作时间以及相关的注释等,对于题干也要予以重视,要利用题干来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命题者考查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2分析上下语境

13、。什么是语境?顾名思义,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包括狭义的语境和广义的语境两种。狭义的语境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在阅读中则是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上下文,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乃至全篇等。广义的语境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社会语境和个人语境。社会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等;个人语境包括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等。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最大,在现代文的考查中更是如此。3了解文学作品中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如小说是借助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主旨的,分析小说要紧紧抓住人物形象,并考虑情节发展、环境对人物的作用。理解句子就要与

14、小说的这三个要素联系起来。4掌握一些理解句子的方法。(1)语法分析法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句意理解的句子大多是结构比较复杂或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解答这种题型可以从语法分析入手,先将复杂的句子压缩成简单的单句,从主谓宾等主干成分入手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要特别注意定语、状语、补语等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丰富句子内涵的作用。(2)特殊位置法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文章中或语段中起关键作用,理解并解释它时,可以考虑它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做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和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基本含意。如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尾括句往往作总结,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

15、段内容。懂得了这些,就容易解释句子的作用和意义了。(3)邻句启示法有些设问的句子不在文章、语段开头起总起作用,也不在文章、语段结尾起小结作用,而是在文章或者语段中间。对这种句子的理解,特别要结合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是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其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4)依据主旨法做题时可以根据文章主旨把握重要句子,结合中心思想来理解句意。中心思想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与中心思想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我们还可以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作品反映的内容、作者写作的目的有着密切的联系。(5)修辞解意法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用修辞手法。作答

16、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如乡土情结中“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我们从四个比喻的本体的个性特征中看出,这些植物的共同特征是没有根、没有依靠。再结合文章分析,作者用这些事物比喻游子,体现了游子共同的特征,因为游子本身也具有比喻句中喻体的观点。(6)指代还原法有的句子,可以抓住代词的指代义去理解其句意。先找出该同所在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或段落,答题时从上句(有

17、时在下句)找,由近及远地找出它指代的具体对象,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原文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二)答题步骤第一步,审清句子是哪种类型的句子,是运用修辞含蓄的句子还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还是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第二步,审视句子所在的位置及句子的管辖范围。文中的句子都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关键语句往往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把握了关键句,就能快速、正确地理解文章。比如,如果句子在文章、语段中是起总起作用,那么理解它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如果句子在文章、语段中起小结的作用,那么理解它必须依据它的上文。所以,首先要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或语段中的位置,理清是否为起始句、收束

18、句、过渡句、中心句等;其次,要弄清句子的管辖范围,在句子管辖范围内分析句间关系,确定语句的基本内容或含意。第三步,联系上下文语境及作者写作意图把握句子的深层含义。考查类型之二 理解句子的作用一、概念分析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或足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或是在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二、设问方式1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某句话在文中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3某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某句话在文中有怎样的表现力?5某句话在文中为什么这样来表达?三、思路点拨(一)规律方法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内容上。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考虑句子与写作内容及主旨的联系或表达情感、

19、观点等方面的作用。2结构上。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1)首句。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尾句。作用大致归纳为: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3表达效果上。主要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如使用特殊表现手法或结构上超常组合)的句子,或使用特殊标点符号(如省略号)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几个方面上在具体答题时不一定面面俱到,需要结合具体题目来考

20、虑。(二)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句子的特点,看句子是在文章结构上有特殊作用,还是在表述上富有特色,还是与文章主旨有内在关联。不同类型答题时的侧重点不同。第二步,从原文中找到句子所在的位置,进而判定句子的管辖范围。第三步,联系文章主旨及上下文分析其作用。第三节 筛选整合信息【考点阐释】就一篇文章而言,“信息”是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新经验以及有关对它们的解释与阐述。所谓“筛选”,就是根据阅读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次存主,挑选出符合考题要求的语言材料。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

21、再加工,综合、归纳,使之符合考题要求。【考向分析】一、考查内容1抓住重要的词语或重要句子,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词语和句子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2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3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二、设问方式1作者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作者这么说在文中的依据有哪些?作者说某句话的因素有哪些?2作者所说的在文中表现在哪些地方?3作者所说的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4本文描写的

22、有哪些特点?【思路点拨】一、规律方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文本中筛选主干信息1抓住标题及注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起到提纲挈领、涵盖全文的作用,它往往决定了文章的形式和内容,抓住这一信息点,就掌握了揭开文章信息的钥匙。如果文章的末尾还有注释,则这些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实际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论世”。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2抓文章重要语段(1)开头段落的提示作用和结尾段落的总结作用。多数文章在开头会有提示性极强的语言,其总说的特点也是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信息的切入点,散文类的文章往往有卒章显志的特点,结尾的总结

23、性内容常常成为解开全文或所在段信息的关键。(2)重视过渡段和过渡句。过渡段或过渡句作为信息点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可以借助其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提示下文等多种作用来加强对信息的筛选与提取。3抓住关键性词句,主要指以下四类词句:(1)关联词,关联词能用以确定文句的重心所在,如转折性关联词的重心一定是在这一关联句子的后半部分。(2)修饰性的词语,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修饰性词语往往左右了一句话的性质和倾向,诸如“也许、大概、差不多、几乎、可能、一定”等词语无疑是考试的重中之重。(3)解释性词句,它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信息进而准确筛选信息。(4)指代性词句,指代性语言具有词少容量大的特点,找准指代性语言

24、就能明确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使文章局部与局部、整体与整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显得比较清楚。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第8段开头有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若设题“为什么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这问题在解答时根据指代词“这样”推断其答案区间在上文。(二)把握几类重要的信息1明辨同一的信息文章中不同的说法,表示完全一样的信息,就是同一关系,即某句话就是另外的某句话。2寻找遥远的信息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同一观点的地方可能相距较远;或者能支持某观点的句子相距较远。这些信息并不聚在一处,阅读中要善于寻找遥远的信息,使其聚在一起。3挖掘潜在

25、的信息“潜在”或是言在此意在彼,或是有隐含的话,亦即话外之音。如果离开具体的语境,该句就不再是这个意思了。隐含信息常常隐含在普普通通的文字之中,不善于挖掘将错失重要的信息。正因为如此,考查也常常在此处命题。4组合分散的信息有些重要的信息不一定集中在一个段落中,常常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这些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恰恰说明某一个问题;或者某几句组合起来,说明的是一个问题,另外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说的是另一个问题。阅读中,应该学会将分散的信息组合,或分类组合。5确认重要的信息说话或写文章时,反复照应一般都是为了强调。因此从反复强调、照应的词、句、段中,确认重要的信息,不失为一条重要经验。(三)归纳整合

26、信息筛选之后,还要对相关的语言材料进行归纳和综合,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信息加工,或把筛选后的信息按要求重新组合后表达出来。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提取文中的信息。2对提取到的关键词句,适当进行加工。3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答题信息时,要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进行概括。二、答题步骤第一步,从题干要求出发,确定信息区间。首先是审读题干,题干是方向,是“命令”,题干规定答题的范围。其次,要依据题干找准信息区间,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第二步,准确筛选。从确定的筛选范围中的关键词句入手,发掘隐含信息。如果题目要求提取的信息比较“显露”,可直接摘取;如果题目涉及范围较大,且信息较“隐蔽”,则要先辨别信息,再概

27、括有效信息,然后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第三步,合理转换。显性的、简练的、符合题目指令的信息可原文照搬,但在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或无法“照搬”的情况下,一定要对原文有关信息进行“转换”,即换一种说法。通常包括以下转换方式:正反角度的转换,通常将反面切入转换为正面切入;疑问句转换为肯定句;具体的转换成概括的;含蓄的转换成显豁的;人称的转换;表达方式的转换,通常将叙述、描写转换为说明、议论。第四步,精要整合。整合时,对筛选的信息有两种处理方式:一为摘录式,可将文中关键语句、中心词抄录整合;一为归纳式,对文章内容分析综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需要说明的是,“整合”不是词语、句子或内容的简单相加,要把握本

28、质和联系,概括共同点。第四节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考点阐释】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考向分析】一、考查角度本考点在没置试题时,常常是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二者结合起来考查。命题角度考查题型1 通过考查关键词来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2 通过考查划分语段的层次、排列句子顺序来考查对思路的把握;3 通过概括文段段意来检

29、测是否把握了思路4 通过补充或删减多余词句来考查是否理解作者的思路。1既可以选取全文来命题,也可以截取文章的片段来命题;2既可以是客观选择题、排序题,也可以是图表题、简答题或阐释题。二、设问方式1文章开头这样写有何目的?2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写某物?为什么要写到另外一件事物?试作简要分析。3文章最后写到了,文中哪些词语(部分)与之相呼应?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行文思路的几个关键词语。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作者是从哪个角度,依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6文章某段或某句如果删去也不影响行文的连贯,结合文章说说某句话或某段在文中的作用。7作者举例子,在结构上有什么

30、作用?8作者以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是如何行文的?9某几段描写各有什么侧重?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10文章的主旨是,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思路点拨】一、规律方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文体,分析结构。一篇文章不论有多少段落,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体现在结构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可以更方便地理解文章。分析文章层次,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1)辨析文体特征。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文体分析结构思路的方法记叙性散文纵式结构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划篇章横式结构按材料的性质来谋划篇章纵横交错式结构以时空交错的方式来安排文章结构抒情性散文大都以感情为突破口表现,规律较难把握,必须在深挖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认真品味作者的情感变化。(2)辨明语句的特点。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如首括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如过渡句主要作用是使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自然,照应句可以使前后文的关联紧密等。如果把握了文章的过渡与照应,文章的整体思路也就基本可以明确了。(3)注意开头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部分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明确了它们与前文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