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6.70KB ,
资源ID:252063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2063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x

1、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厩(ji) 玷污(din) 伤痕累累(li) 树影婆娑(su) B缱绻(jun) 纤绳(qin) 衣衫褴褛(l) 并行不悖(bi) C胚芽(p) 蹩进(bi) 通衢大道(q) 当众推搡(sng) D自诩(x) 华胄(zhu) 命途多舛(chun) 深感愧怍(zu)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两处错误的是 ( ) A告罄qng 睇d盼 杂z乱 嚼j

2、u蜡 B窥ku探 引擎qng 暴殄tin 栉zh沐 C睥b睨 驽n马 泥淖no 桎梏k D瑕疵c 缧绁sh 稽q首 挑剔t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目前,校园里“差生”观念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一个标准学习成绩评价所有的学生,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受到限制,导致野蛮区分孩子优劣的怪事层见叠出。B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是要把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变成栩栩如生的“活语文”,就是要把语文学习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C目前,政府部门开始了又一轮运动式的突击检查治理“地沟油”的行动。这种“围剿式”的集中整治,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难以走出“一管就见效,一松就泛滥”的怪圈。D

3、“织围脖”(即“写微博”)是当前的时尚,如今互联网已迅速进入“围脖时代”,不仅名人热衷于“织围脖”,普通人也纷纷成为“织男”“织女”,乐此不疲。4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过去十年,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B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使得身心受到损害,已成为心理学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D广州市有关部门指出:招聘洽谈会“谁主办,谁负责”,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

4、的责任。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B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国别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C复社为 明末文学社团,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本为切磋学问,砥砺品行而设,但又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 D普希金是19 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富有人民性,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5、一组是(3分)龙在我国古代始终代表一种神性,又是九五之尊的象征, , , , , , ,以增加人民对于龙的敬畏之忱。虽然龙舟竞渡的风俗习惯长江之南凡有河流处即通行服装艺术上随便用龙是受禁止的且逢年过节舞龙灯的习俗具有全国性每逢天旱,封建统治者就去庙中祈雨,把应付责任推到龙王身上是广大人民娱乐节目之一但另一方面,南方各地任何县城必有龙王庙A BC D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山那边的景致茨园 返乡的日子里,我常对着茨西山庄背后的犊牯山发呆。 三百多年前,山那边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天灾人祸,可我祖上却在三百多年前的某一个夜晚从山那边迁了过来。 “山

6、那边不好么?”我童年时不止一次这样问爷爷。爷爷却只是笑,什么也不说。于是,在我童年的思维里,就有了这样的推理:山那边是什么样子,我爷爷的爷爷也未曾跟我爷爷说过。 我祖上的坟都是在山那边的。听爷爷说,每有先人作古的时候。总是叮咛子孙把他的尸骨抬到山那边安葬。但不知是淡了祖籍的概念还是子孙们懒惰了,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开始,坟就在庄边不远处的坡地里。 而令我已过了好奇的年龄,却对祖上为什么要迁徙依然好奇。 一个人若是不知道祖土为什么要抛家剐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一种悲哀。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我曾经有几次萌生了去山那边看一看的念头,可与几个同龄的伙伴说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扣我结伴而去。 我是不惯

7、于孤独的,于是也就终来成行。只是,我对山那边始终充满了好奇。 在我的视线里,一个笑意在嘴边、在眼角的老人赶着一群羊从山那边过来了。这群羊,十多只,一只比一只肥。 山庄与山之间,的确是放羊的好去处:有沟有坡。坡上草绿,沟中水清。 看到他,我就想从他嘴里知道些山那边的情况,于是就主动过去与他搭讪。 “喂,大爷,怎么称呼?”我迎着他,笑问。 “随你叫好了。”老人连正眼看我一下也不,随口道。 我愣了一下,想不出该再说些什么才好,但又不愿放弃了解山那边的机会,于是就一声不响地蹲在了他一边,拿眼嘌着他看。老人的脸上布满了核桃壳似的皱纹,腰间挂个葫芦,清漆漆的那种,油津津的,阳光下闪亮着微紫的光泽,很好看。

8、 老人取下葫芦,拔下塞子,“嗞”了一口。“大爷,你喝的是酒吧?”像是找到了话题,我又问。“是吧。”老人说。“怎么您脸一点儿也不红?恐怕是水吧?”我故意这么说一句,希望能听他说一句多一些单字的话。“是吧。”老人却仍是极简洁地答了句。看得出老人是不怎么喜欢说话的,我也就不再顾忌什么,问:“大爷,山那边好么?”“好。”老人说。“怎么个好法?”我问。老人忽地扭脸看着我。眼睛里,分明是一种嘲笑我问得奇怪的眼神。“就这么个好法。”老人挥手指了指四野,说。我下意识地四下望了望,也就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陪他蹲着,和他一起看他的羊“咩咩”地叫着吃草,听他不时“嗞”他的葫芦。天黑了,炊烟包裹的山庄里传来唤我回去

9、吃饭的声音。我站起身,看了看仍蹲着的老人,说:“大爷,晚上住俺家吧。”“不麻烦了。”老人说一句,却没有丝毫感激我的意思。“晚上你怎么住?”我忍不住多了句嘴。“羊怎么住,我怎么住。”老人指了指他那些勾头吃草的羊,津津有味地“嗞”了口葫芦。老人住在山庄东边的一个破窑里。住了三五日,我走的那一天,他也走了。老人赶着他的羊,和我一起向背山的地方走了。坐上车,当车轮轧过钢轨,把我从乡间往城市运的时候,我是那样的想家里的景致。乍然间,隔窗望见那牧羊老人仍在走,我忽然感觉到了一阵从没有过的凄凉。这世上难道没有能够留住他的景致吗?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同龄的伙伴不愿与“我”

10、结伴去山那边看看,所以,“我”尽管对山那边充满好奇,但终未前往一探究竟。B山庄与山之间,有沟有坡,坡上草绿,沟中水清,富有生机,清新宁谧,洋溢着“我”对故乡浓浓的喜爱之情。C“我”主动与老人搭讪,他不正眼看“我”,嘲笑“我”问得奇怪,没有丝毫感激“我”的意思,折射出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闻存在着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D标题中的“山那边的景致”,既实指犊牯山那边的景致,又虚指人们曾经有过的一种生活环境或生存状态。E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回答了“我”对“山那边的景致”的询问:山那边很平常,并不是什么好地方,不值得“我”去探寻。8小说一开始就写“返乡的日子里,我常对着茨园山庄背后的犊牯山发呆”,这

11、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中“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10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认为是“寻根”,有人认为是“漂泊”,有人认为小说隐喻着不同人生态度的碰撞,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最近出版的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周海婴之子周令飞说,在父亲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用艺术批评家朱其的话说,周海婴也拍摄了一些空镜头的景观。有些是非常冷僻的角落,比如音乐堂的门口一个人也没有,或者一个院子的边缘,或者一些水泥墩子叠在一起。他关注人

12、们密集视线的盲区,并且“在大风景和大场景中,角落里通常会有一个人”。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大半生都扮演着一个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角色,也因此在公众的眼中成为伟大父亲的影子。他似生活在一种家族荣誉的心理负重中。他曾说,“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固然是荣光的、炫目的、名垂青史的,但也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鲁迅为之取名“海婴”,意即“上海出生的孩子”。1936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7岁,实际上对父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他大多数时候是从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认识父亲的。他当然也得到了父爱。许广平著的鲁迅回忆录中提到一个细节:在上海,他们家雇了一个善良纯朴的老女工,鲁

13、迅要孩子叫她姆妈,不许直呼其名。每逢吃饭,她都来到鲁迅书房做清洁或者带小孩玩耍。“有一次,她和海婴在三楼阳台上一页页吹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上下飞舞,高兴极了。我们不看犹可,一看,却是鲁迅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因为她是文盲,不懂得鲁迅嗜书如命的脾气,只图博得小孩子欢喜但鲁迅并没有责备。”周海婴自己也表示,他从父亲的遗物如信件,那里面提到他中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喜爱。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事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他一直被公众期待“应该怎样怎样”,他的生活牢

14、牢地“被人场控制着”。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我就是个道具”。或者摄影本身是他心灵的梦游。其实他的公共角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精神暗室。周海婴说自己出生100天便被父亲抱去照相馆照相。“自儿时起我对照相并不陌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我10岁便拿起相机记录人生。”“1936年秋末,父亲过世。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一位姓蔡的阿姨建议母亲去杭州休养。蔡阿姨有一只黑色小型相机。很快,她看出我对相机的好奇,经不住我左缠右磨,允许我按了几次快门。这一年算是我摄影的开端。”此后70年,周海婴热衷于是。但他对这件自己热爱的事总是半信半疑。他一直没有自信将照片示于公众,也不能确认这是艺

15、术。陈丹青说他“斯文谦和,老牌的上海文人脾气,随口说几句自贬的玩笑”,确是活画。隐在摄影作品背后的他,却是活泼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的,透着对上海市民阶层的广大的亲切感。在他的镜头里,可以看见上世纪50年代上海殷实人家的私家车库、坐在房顶上反叛的青春女孩、吹哨子的儿童、熟食小贩、修鞋修锁的匠人、街角游荡的乞丐以及1949年上海私人诊所里打针的旗袍女孩。他的视野中,有新式婚礼、点心铺子,有商人、淑女、缝纫的邻人、游黄浦江的活力青年。1950年以后,他所拍摄的画面基本与国家建设、社会风尚相关。如,抖空竹的人、举重的青年、里弄里肌肉结实的健美明星、街头的宣传标语等。他的人像摄影多风格沉郁。他透露了自己

16、:机智而活泛的,敏锐的,对自己多少有些犹疑和不确定,但在自谦中也有明确和肯定。他拍摄的动因显然不只是技术原因,他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又有谁的艺术动因是源于技术呢?如同文学、建筑与舞蹈一样,它们的好处全在于对生命状态的自觉。如果没有一个形而上的存在时刻观照,那些艺术堆积就是负担或者垃圾。有人质疑这些照片的价值。我们狂奔的路上,那路边的树又有什么价值呢?对每一个疾驰在生命路途中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路边那些一晃而过的树。平庸的树会成为被速度拉直的横线条,好的树会留下印记。(摘编自2011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虽然鲁迅先生很爱儿子,但

17、他去世时儿子周海婴很小,所以周海婴对伟大父亲的记忆都是从父亲的遗物和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得来的。B鲁迅先生有嗜书如命的脾气,但因为喜爱自己的儿子和对文盲女工的尊重,所以他对女工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喜而和海婴在阳台上撕书玩未加责备。C在周海婴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这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D文章很少正面描写周海婴成年之后的生活,而主要是透过他的摄影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揭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E本文通过记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对父亲鲁迅的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以及他充满心理负重的沉重生活,交代了他刻苦学习摄影从而取得的突出成就。12文章题目中的“历

18、史暗室”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13周海婴拍摄的照片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请简要分析。(6分)14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来看,全文重在写周海婴,而文章最后一段却在评价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样写有必要吗?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8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其发展、更新的情况,要比科学界显得稳定。尽管科学也是大文化中的一种,但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人类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反映,而不像文学、艺术及社会学理论,主要是反映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化的稳定性,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稳定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价值体系得以维系、保存和发展的必要

19、条件。就以艺术品来说,越是古老的艺术品,价值越高。因此,文化有天然的迟滞性、传统性。文化要克服自己的这些稳态特性,向前发展,除了社会的需求、自身的演变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动力因素外,还有一股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是自然科学的冲击和影响。文化和科学,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以艺术来说,它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和技术的影响。原始的岩画、舞蹈、陶制品等艺术的萌芽,都同当时的技术火、颜料、制陶术等密切有关。艺术史的研究表明,人类最早的艺术起源,是在人类最早的两项重要技术发明火的利用和工具的制造出现以后才诞生的。人类历史上有过三个文化和艺术的鼎盛期,而这三个时期又同时都是科学技术的鼎盛期。第一次鼎盛期出

20、现在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既产生了天才的艺术家,也产生了天才的科学家。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就是提出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律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同时是美学的创始人。他首先提出了美学的概念,认为“美就是和谐与比例”。第二次鼎盛期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文化的繁荣与科学的巨大成就如日月相耀,出现了像达芬奇、丢勒等在科学技术和艺术上同是时代巨人的天才。第三次鼎盛期是现代。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同时,现代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历史的峰峦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文化观念、文化价值、文化方式。我们在研究文化发展战略时,必须把科学技术的因素考虑进去,必须从自然科学和

21、社会科学交叉、汇流的发展趋势中,把握当代文化发展的走势。科学与文化的高度汇合,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当我们分析一个社会、一个地区文化的背景时,应该研究该社会、该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从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普及程度上,来更全面地分析该社会、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准。同样,当我们制订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计划、规划时,也应该考虑到文化环境的制约作用。文化发展的滞后往往是造成科学技术落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落后的、封闭的、保守的、愚昧的文化背景,必然会延缓、制约、打击、抑制科学的发展。欧洲中世纪科学之所以没有得到发展,成为一个漫长的黑夜,就是因为宗教文化、神学文化扼杀了许多科学的创见,使科学成为神学的婢女

22、。同样,中国在古代曾有过灿烂的科学文明,但到了近代却落后于世界,其原因同近代以来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密切有关。因此,不变革这样的文化背景、提供新的文化背景,科学是不可能兴起和发展的。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科学的文化影响在不断更新。但是,科学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需要宏扬光大,同时也很需要用科学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影响。现在,科学技术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我们认为科学技术还应同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科技、文化协调发展了,经济、社会才能得到发展。这在当前我们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社会增强科技意识时,尤其要加以考虑。 (节选自姚诗煌当代

23、科学对文化的影响)15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及社会学理论,主要是反映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属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B社会的需求、自身的演变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动力因素使文化具有稳定性,而自然科学的冲击和影响使文学得以发展。C文化发展的滞后可能造成科学技术的落后,虽然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文化观念、价值、方式。D变革落后的、封闭的、保守的、愚昧的文化背景,是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前提。16下列表述,不能作为“文化和科学,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的证据的一项是A文化有天然的迟滞性、传统性,它的发展须要科学的冲击。B火的利用和工具的制造,为人类最早的

24、艺术萌芽提供了可能。C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繁荣的文化和成就巨大的科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D本世纪现代文化艺术发展到历史的峰峦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基础之上。1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只要保持文化的稳定性,社会价值体系就可以得以维系、保存和发展。B毕达哥拉斯之所以能提出 “美就是和谐与比例”的概念并创立美学,是因为他提出过数学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律。C未来的社会是科学与文化的高度汇合的社会,既要宏扬光大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要用科学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影响。D经济、社会要发展必须突出科学,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1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

25、一项是A手机短信,网络小说、歌曲等文化形式的诞生和发展与现代通讯科技、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B南通要打造“近代第一城”的城市品牌,除了要充分利用南通的文化环境特征,还必须研究南通的科技发展状况。C一个地区经济落后,除了科技发展滞后,科技意识薄弱的原因外,该地区文化背景的落后、封闭、保守、愚昧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D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用科学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影响,我们的经济、社会就能得到发展。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

26、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

27、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思忠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皆贤之。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

28、哭,为立祠。(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注】蠲(j):免除。逋():欠交,拖欠。刀笔:主管文书的官吏丁:遭逢。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佯不省 佯:假装 B一府大震,皆奉法 一:一个C或为匿名书毁亮 毁:诋毁 D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干:求取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前某事宜行,若止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以故荆轲刺秦王D其为政,纤悉周密/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2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况钟“刚正”品格的一组是( )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立捶杀数

29、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A B C D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到苏州后,况钟巧使计谋,严惩了营私舞弊的不法之吏,震动了全府上下,从而使官吏全都依法行事。B况钟用簿籍记录地方上官吏的善恶之事,目的是对下属官员进行鼓励。C况钟不仅为政刚正,而且也礼贤敬德,爱惜人才,他竭力推荐了寒门之士邹亮,使之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D况钟任职期间,深得百姓爱戴,在他为母亲守丧、任职期满当调离时,百姓请求让他留任;死后,百姓聚集痛哭,立祠纪念他。23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30、分)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4)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3分)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日:“王必用臣,臣如

31、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某。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