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40.19KB ,
资源ID:252051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2051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轮政治史知识扫描定稿.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轮政治史知识扫描定稿.docx

1、第一轮 政治史知识扫描定稿第一轮 政治史知识扫描砚山县第一中学 查佩良中国历朝顺序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魏蜀吴鼎立,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顺延,隋唐全盛时;五代与十国,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亡。1.三国时期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被合称“六朝”,均以现在的南京为都,所以南京又被称为六朝古都。2.宋朝经历了北宋9601127、以汴梁(今开封)为都,南宋11271276,以临安(今杭州)为都城两个时期。与两宋并存的有契丹族建立的契丹(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第一章 先秦时期(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21年秦统一)一、夏商西周的朝代更迭1、夏朝的建立 前

2、2070年,大禹擅自把王位传给儿子启,建立夏朝。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其主要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文字出现、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这次变革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进步。2、商朝的兴衰 前16世纪,夏桀推行暴政,商汤起兵灭夏,商朝代替了夏朝。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所以商朝也称为殷朝。3、武王伐纣 前11世纪,商纣推行暴政,周武王起兵伐纣,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以镐京为都,史称西周。西周的经济制度以井田制为基础,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4、周幽王腐败昏庸。前771年,北方少数民族犬戎攻占镐京,西周灭亡。前770年,周

3、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知识展拓变革是指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大禹建立夏朝,生产资料私制有取代了公有制,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远古神话传说能够为研究历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禅让制的特点是王位传贤。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分封制是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上,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本家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制有利于当时西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有利于促进民族的融合。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中央与地方实力的变化,出现了诸侯国兼并的现象,导致国家分裂和战乱。分封制存在的必要条件:有足够的土地和人口,中央政府有较高的权威。2.宗法制:按照血

4、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系政治联系。分封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树”形等级结构的大小宗关系。宗法制的内涵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仍然产生影响。3.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的关系:井田制是分封制、宗法制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井田制的政治保证;宗法制是分封制的依据和血缘纽带;宗法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政治上是上下级关系,家族血缘上是大小宗关系。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第二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前221年鸦片战争1840年)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散

5、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致使各地区联系不够紧密,容易孕育分裂因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维护国家的统一。2.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秦汉形成、发展隋唐、加强宋代、顶峰明清。商鞅变法,开创中央集权制度;韩非子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理论的集大成者。我国古代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一般表现:以加强皇权为中心,不断调整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关系。3.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方面,统治者可利用国家行政手段来保证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干预和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消极方面,皇权的独断性、随意性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专制制度严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人的

6、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地方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严重阻碍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秦汉。秦朝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兵权、御史大夫掌监察);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制定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朝议”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君主决策失误。汉朝 设十三部刺史,使监察制度更加严密。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隋唐。创立和完善设三省六部制,使中央官吏分工合作、牵制监督,形成权力的制约平衡,弥补宰相才干不足,提高行政效率。创设科举制度,把官吏选拔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7、便于加强皇权。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宋元。宋朝其首要任务是消除分裂割据、维护统一。为此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分割宰相权力;派文官担任知州;设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元朝 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设立枢密院管理宗教事务并兼领西藏事务;这些措施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明清 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皇权空前加强。清代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国家政治制度越来越压抑地方政治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阻碍社会发展进步。二、历代选官制度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

8、。2.先秦时期的世官制是一种血缘政治,由贵胄子弟世袭做官。3.汉朝的察举制(含九品中正制)在考选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程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封闭性,民意无从反映。4.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笼络知识分子,提高官员素质,提高行政效率,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和重学风气,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但是考试内容限定在儒学经义范围,考试程式僵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意识。三、历代地方行政制度1、秦朝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代替血缘政治,郡县制对当今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产生了深远影响。2、汉朝 实行郡国并行制,设刺史,加强对地方郡国的监督。3、北宋 地方知州由中央派文官担

9、任,设通判监督知州,对知州实行“三岁一易”的办法。设转运使,分割知州的财政权,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最大限度地限制地方权力。4、元朝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把中央中书省整套机构下移到地方,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发挥政府机构的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促进地方社会事业的发展,对今天的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产生了直接、深远的影响并一直沿用。5、明朝 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司掌管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掌管监察司法;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分权,互相牵制。实行改土归流,由流管代替土司,加强中英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6、清朝 在中央与行省之间增设总督,强化对地方的管理。知识展拓:改土归流的意义 打破了各地区

10、分离、封闭和隔绝的状态,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促进民族团结;为边疆民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进步;结束各地割据状态,强化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四、历代监察制度 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吏规范行政执法,防止官员腐败。但是,在君主专制体制之下,监察官员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并不真正履行社会监督职责。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十三部刺史,使监察制度更加严密;宋朝的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元朝设御史台;明清设都察院等。五、历代边疆民族政策 元代设宣政院,主要职责是负责宗教事务,同时兼领西藏事务,把西藏置于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清代

11、设立理藩院,负责管理蒙藏疆和宗教事务。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管理。明清改土归流,元代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开始局部实行改土归流;清代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开放。六、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特征:是否有利于政治上的集思广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否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吏、监督官吏、考核官吏;是否有利于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等等。知识展拓:国家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的意义 政治方面,有利于保

12、持政令畅通,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经济方面,有利于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互通有无,促进经济发展;方便人们出行交往,丰富人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思想文化方面,有利于思想文化艺术的传播与交往,形成统一的思想和文化艺术价值观。第三章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的必然性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头号强国,急需在世界各地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主要(观)原因:中国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这样一个腐朽落后的、人口众多的、资源丰富的国家必然成

13、为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绝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1839年,虎门销烟成为了英国挑起侵略战争的“绝好”借口。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3、根据南京条约英国迫使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商品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后来英、美、法又在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建房权;传教权;军舰“巡查贸易”权等。中国门户洞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甲午中日战争1.1894年7月挑起中日甲午战争。2.1895年,中日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割辽东半岛、台湾及

14、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3.甲午战争及其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甲午战争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开始。主要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如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顺、大连等。2.“门户开放”政策,由美国抛出。实质是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最终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四)八国联军

15、侵华战争1.1900年,英德法俄美日意奥八国对华发动战争。2.1901年9月,清政府与西方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它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林则徐禁烟,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2.1841年,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16、3.1878年,左宗棠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一举打败阿古柏叛军,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加强了对新疆的管理,促进了新疆的发展,巩固了边防。4.甲午战争黄海战役中,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生率军英勇作战。5.1895年,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在丘逢甲、徐骧、刘永福等人的领导下开展反割台斗争。6.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加深了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知识展拓:近代早期中国军民反侵略斗争的作用 这些斗争是局部性的,无论如何都不能扭转近代中国的沉沦;这些斗争使中国避免了完

17、全沦为殖民地的悲惨命运;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民族前辈顽强不屈的反侵略精神,致力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三、抗日战争(一)日军侵华罪行1.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蒙满”的方针。2.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原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蒋介石“围剿”红军,给日本侵华造成可乘之机;英美等国忙于应对国内经济危机。3. 1937年挑起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4.在侵华过程中,日军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做活体实验;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5.日军对沦陷区的统治:“以华制华”,利用汉奸,扶植傀儡;实

18、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二)早期抗日救亡运动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同期中共组织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1936年,中共组织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2.国民党内部的局部抗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组织东北义勇军抗日;1932年,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率领下奋起抵抗;1933年,日军进攻山海关,东北军安德馨力战殉国;日军进犯长城,二十九军宋哲元部英勇抗战;1935年5月,

19、冯玉祥、吉鸿昌(共产党员)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一举收复多伦;1936年12月,为推动国民政府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三)中国抗日形势的转折1.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1937年,卢沟桥事变,国民政府下令抵抗,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3.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9月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

20、立。(四)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1.1937年,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中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内迁赢得了时间,保存了继续抗战的物质基础;1937年,组织太原会战,在此期间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1938年春,组织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后来国民政府还相继组织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此战中,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滇西会战、远征军入缅作战等重大军事行动,为抗战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2.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它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

21、遥相呼应;1938年,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组织敌后百团大战;共产党领导的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抗日武装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斗争;1938年,广州、武汉陷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五)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1944年,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2.1945年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3

22、.1945年5月,德国投降;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苏军进击中国东北日军。4.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蒋介石也下令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原因: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各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的共同努力;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支援。意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振兴

23、的转折点;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知识展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条件、过程和意义。条件:日本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严重;国民党内部一些爱国将领也主张抗日;国民党内的民主派积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过程: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张、杨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和多方努力下,促使蒋介石改变内外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

24、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1937年,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来,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意义:国共两党结束了对峙的局面,在抗日的旗帜下,再次携起手来共赴国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地保证。第四章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的大致经过: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灾害严重。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随后组织拜上帝

25、会,宣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1851年初,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册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太平天国政权初成。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与清王朝对峙。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31856年,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顶峰。1856年秋,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洪秀全册封李秀成为忠王,陈玉成为英王,洪仁玕为干王,重建领导核心。李秀成在上海近郊大战洋枪队,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任务。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英法出兵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1864年,天京陷落

26、,太平天国运动失败。2.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方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特别是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是一种空想主义,也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落后的制度,所以根本无法实施。3.洪仁玕为拯救太平天国,提出了改革内政、发展经济方案的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有:政治上,主

27、张中央集权,统一政令,广开言路。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科技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文教方面,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机构;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评价: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4.太平天国的新特点:兴起的原因,外国列强的侵略(就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天国是鸦片战争的回声)。担负的任务,中国农民战争第一次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失败的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是中国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问题。二、辛亥革命1.辛丑条约、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准备了某些条件。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以“振兴中华”为

28、口号。3.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纲领。4.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是一次影响最大的起义,它造成了革命的时势,是辛亥革命的总演习。5.辛亥革命之所以首先在武昌取得胜利,其原因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各种新式学堂的设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高涨,特别是四川的保路运动;革命团体(如:文学社、共进会)的成立,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6.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采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这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7.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政治上,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

29、“公权”和言论、出版集会、居住等“私权”;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和人口,禁止蓄奴。经济上,设立实业部,颁布保护工商业规章,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文化教育方面,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禁止读经科。这些措施有利于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进步意义。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集会、结社、出版、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

30、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进步意义: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在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的一座丰碑。9.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1.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2.五四运动的背景:国际方面,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略中

31、国,民族危机严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的道路。国内方面,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加紧剥削、压迫人民,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3.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北京,主要力量是青年学生,结果遭到军阀政府的镇压。 第二阶段:主要在上海,主力军是无产阶级,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4.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直接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中共成立的成立。历史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会议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意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国民革命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历史条件、过程、意义。历史条件:共产国际的促进;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孙中山真诚欢国共合作。过程: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