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49.91KB ,
资源ID:251935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1935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第一部分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第一部分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ocx

1、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第一部分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解析:图中显示高空西风在区域吹起沙尘,并把沙尘带到区域降尘,则分别是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区域接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使其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作用。对应区域地势较高且落差较大,流水主要

2、表现为侵蚀作用;地势低平,流水主要表现为沉积作用。答案:C2.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d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a地大力植树造林,防治风沙B.b地退耕还草C.c地种植苹果、柑橘等水果D.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解析:a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分条件差,应以植草为主;b地应退耕还草;c地位于黄土高原上,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柑橘的生长;d地为华北地区,缺水严重,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工业和生活用水及部分农业用水,因此华北地区还应以发展用水少的旱地农业为主。答案:B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回

3、答34题。3.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图上的景观 B.乙图上的景观C.丙图上的景观 D.丁图上的景观解析:读景观图可知,甲为长江三峡,乙为珠穆朗玛峰,丙为桂林山水,丁为壶口瀑布。其中桂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答案:C4.对乙图上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由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隆起形成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解析:珠穆朗玛峰应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而成,其雄伟壮丽的景观由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而成,A、C错误,D说法不全面。答案:B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地貌景观图,回答

4、56题。5.在甲、乙、丙、丁四幅图中,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解析:桂林的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侵蚀形成的地貌,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答案:A6.在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中,能反映丙图岩石和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A. B. C. D.解析:根据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确定图中d为岩浆、c为岩浆岩、a、b分别为变质岩和沉积岩。表示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表示重熔再生作用、分别表示外力作用和变质作用。丙图是由花岗岩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花岗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而风化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答案:C读图,回答78题。7.图中甲山地

5、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8.图中乙处河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解析: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乙处河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答案:7.B8.A(2010潍坊统考)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回答910题。9.若图中处与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为了固定沙丘应该在哪里扎设草方格沙障最合适 ()A. B. C. D.解析:沙障应建在迎风坡处。根据图中沙丘的倾斜方向,可以判断该地的盛行风来自左侧,而处与处相对高度为10米,因此没有必要在

6、沙丘的迎风坡一侧的洼地处设置沙障,最佳的设置位置应该是。答案:C10.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 B. C. D.解析: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出地的地质构造是背斜,而背斜是储藏石油最好的地质构造,所以应该在处开采石油。答案:A下图是某河流的部分河段,据图分析回答1113题。11.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在 ()A. B. C. D.解析:依据图中纬度分布,判断为北半球的一河段,河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且处为凸岸,故处沙石堆积,可能有沙金。答案:B12.沿处向下钻探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等物质组成,并含芦苇化石。该地层中的岩石是 ()A

7、.石灰岩 B.花岗岩 C.页岩 D.大理岩解析:由地层构成看此处为物理沉积,内有化石,选项中页岩为物理沉积的沉积岩,有化石。答案:C13.该河口处三角洲发育不充分,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多 B.地壳上升运动C.河流含沙量小 D.气温年变化大解析:三角洲的发育依赖于泥沙的沉积,发育不充分,说明河流含沙量小。答案:C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415题。14.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B. C.D.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 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

8、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答案:A15.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 B. C. D.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故选B。答案:B(2010广东五校联考)读下图,回答1617题。16.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能正确表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象的是 ()A.动物绿色植物O2CO2B.动物绿色植物CO2O2C.绿色植物动物CO2O2D.绿色植物动物O2CO2解析:仔细审图可知,可以变为泥炭、煤等,确定其为绿色植物,其他几项便可迎刃而解。答案:A17.此图

9、还可以说明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 B. C. D.解析:地理环境中的这种碳循环,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D(2009江苏高考)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819题。18.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解析:根据题意,“滴水叶尖”现象常年出现的地区应是常年多雨区,选项中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最易出现该现象。答案:D19.

10、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解析:我国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滴水叶尖”现象在此出现较为普遍。答案:B下面两图中,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大致沿经线方向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022题。20.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A.受纬度位置影响,属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受海陆位置影响,属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规律解析:由题图,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大致沿经线方向的植被分布规律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A地的苔原植被出现

11、在亚寒带针叶林带内,属于山地苔原,是因为受西伯利亚地形的影响,属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答案:D21.在图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气候解析:由题图,图为经北京附近的沿纬线所作的亚欧大陆植被分布图。同一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同一纬度的亚欧大陆西岸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其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答案是D。答案:D22.在图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C.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

12、,能滋润草地的生长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解析:读图,经北京附近的沿纬线所作的亚欧大陆植被分布图,表现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据图示估读为亚欧大陆的内陆地区,根据里海与北京的大致位置,可判断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够滋润草地的生长。答案:C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2325 题。23.若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A.山东半岛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东南部D.圭亚那高原解析:基带北侧海拔较高,应位于南半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应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圭亚那高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

13、气候。答案:C24.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解析: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相对高差大,所以垂直自然带比南坡完整。答案:D25.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A.3 700米 B.4 800米 C.5 000米 D.4 680米解析: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处为雪线位置,利用最大温差计算出B、C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 800米,再加上B点海

14、拔120米,且C距山顶还有一段距离,故此山海拔最接近5 000米。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8分)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的地质构造是,乙图中的地质构造是。(4分)(2)填表说明甲、乙两图中最高山脉的成因。(8分)甲乙内力作用外力作用(3)在甲图所示地区建一座桥梁,宜选择a处还是b处?在乙图所示地区开采质地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c处还是d处?(4分)(4)双选任意采伐A处的林木可能导致(2分) ()A.河流B的径流量变小B.河流B下游泥沙沉积减缓C.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D.旱涝等气象灾害加重解析:(1)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关键在于读图,甲图中岩层出现断裂,且

15、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图中箭头所示),可判定其为断层;乙图中岩层弯曲变形但未破裂,应为褶皱。(2)甲、乙两图中的山地地形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桥梁应避免通过断层,宜选择b处;开采坚硬的岩石宜选择c处,因为c处位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且由图中可看出c处遭流水侵蚀不如d处明显,说明c处质地坚硬。(4)A处森林是河流的水源林,有利于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答案:(1)断层褶皱(2)甲乙内力作用岩层断裂上升岩层受挤压,向上拱起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3)b处。c处。(4)CD27.(14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均为河流堆积地貌,试比较两者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

16、(8分)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甲乙(2)如果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新疆中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那么甲处适宜发展的农业是。如果该地区地下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油井的合适位置是(A、B、C)处。(4分)(3)图示地区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2分)A.断裂、褶皱、侵蚀、沉积B.褶皱、断裂、沉积、侵蚀C.侵蚀、褶皱、沉积、断裂D.褶皱、断裂、侵蚀、沉积解析:(1)甲位于山前,是河流流出山口后冲积形成的冲积扇;乙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是河流冲积形成的广阔平原。(2)新疆气候干旱,山前冲积扇受高山冰川融水影响,水源丰富,可发展绿洲农业;油气资源往往储存在背斜构造中。(3)由断层切断褶皱构造,可推断该地区先形成褶皱后

17、断裂成断层,由褶皱顶部岩层缺失,且上面存在沉积岩(或沉积物),可断定褶皱和断层发生后又遭受过外力侵蚀,后又地壳下降,发生泥沙沉积。答案:(1)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甲冲积扇坡地河流流出山口处乙低缓平坦(或平原)河流中下游地区(2)绿洲(灌溉)农业A(3)D28.(18分)下图为“安第斯山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与图示安第斯山地段距离最近的地形区可能是(2分) ()A.巴西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墨西哥平原 D.拉普拉塔平原(2)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下部第一自然带)、树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

18、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请分别说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树线和雪线的高度,并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6分)(3)图中垂直自然带的界线并不与地面平行,而且缺失高山针叶林带,请分析其原因。(5分)(4)简述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5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由于基带为热带雨林带,所以图示地区应为安第斯山的北段。答案:(1)B(2)基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树线的高度为3 100米,雪线的高度为4 800米。山麓地带的气温为28.6(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计算得出)。(3)安第斯山脉北段东坡大多数自然带分布的上限比西坡相应自然带分布的上限高,主要原因是东坡降水条件优于西坡。东坡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比西坡低,主要原因也是东坡降水条件优于西坡,使冰雪面积分布更广。高山针叶林的分布需要特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安第斯山北段在落叶阔叶林带以上降水较少而出现了高山灌丛,不具备生长针叶林的条件,所以缺失高山针叶林带。(4)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和降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造成植物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