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一轮高考语文传记阅读讲解含答案2019大一轮高考语文:传记阅读讲解含答案第五章传记阅读高考对人物传记的考查,旨在落实以德树人的宗旨。传记中的人物都是一些有思想、有品德、有成就的行业楷模、时代精神,他们值得考生学习,能够引导考生积极向上。这就是近几年全国卷一直考传记的主要原因所在。但高考又要照顾考查的全面性,所考内容的实用性和时代性。2017年考试大纲将新闻移到了传记前面,并且2017年3套全国卷没有考查传记,这给广大考生释放了一个较强的备考信号高考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由原来“传记”的“一马当先”变为“新闻”和“传记”的“并驾齐驱”。考纲呈现考情分析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
2、、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4.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
3、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1.选材特点(1)人物特点鲜明。从人物传记涉及的人物来看,主要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有潜心钻研的学问家、见识卓越的教育家、探索求新的科学家、为国为民的政治家、骁勇善战的军事家等,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传主是文学家陈忠实,全国卷吴文俊的数学世界的传主是数学家吴文俊,全国卷一代通儒顾炎武的传主是思想家顾炎武,2015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有文学家朱东润、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这些人物有思想,有品德,有成就,值得学习,能够引导考生积极向上。(2)材料选择突出时代性。从2016年高考试题来看,命题材料侧重选择近现代以及当代
4、人物,突出所选材料的时代性和及时性。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是当时过世不久的文学家陈忠实,全国卷选择的是当代数学家吴文俊。(3)结构基本固定。材料由传记文本和相关链接两部分组成,相关链接一般为23个,突出人物的时代延续性和影响力,帮助考生更好地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2.考查重点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层级,新增了两个考点,分别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是一个新的动向,考生应在高考备考中加以重视。从命题方向来看,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设题:对文本中重要信息的理解和筛选;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对文本表现手法的分析;对传记所反映
5、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3.命题趋势2017年高考3套全国卷均考了新闻,这给考生释放了一个较强的备考信号高考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传记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从2017年高考对新闻的考查来看,题型大幅调整:题型由原来的“1客观(5选2)3主观”调整为“2客观(5选2与4选1)1主观”。第一节明确文体特征探知阅读规律(对应学生用书P74)一、定义和类型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本人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2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实性传记和传记文
6、学。前者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后者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3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记叙与评论各占一半,即评传。4从篇幅的长短看,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二、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1真实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特点、活动范围等。2文学性传记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三、几种传记文学的特点1自传自传是记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章。
7、自传可繁可简,长篇自传可以包容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所作所为等。短的自传则可将重点放在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上,甚至可以只选自己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来写。自传的内容大多根据自己工作的性质来确定。如革命家的自传,主要记述自己的革命经历;作家的自传,主要记述自己创作的过程和经验。2评传评传是高考命题选文的重点,它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所写的对象大多是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著名人物。评传一般写得比较详细。“传”,记述传主的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评论传主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评”的原则是不溢美,不隐恶
8、,客观公正。3小传小传是粗线条、简要地记述人物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甚至只选写人物的几件典型事情。小传的突出特点是“小”,要求短小精悍。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地插入议论。4回忆录回忆录是追忆亲身经历或亲身见闻的一种文体,在写法上采用自我回忆的形式,常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从内容方面看,追忆的是很久以前的真人真事,不能虚构和篡改。回忆录可以以人物为中心,也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可以写生活琐事,也可以写重大事件。快速读懂传记文本“3步骤”传记的文体特点决定了传记文本的高考考点,我们在阅读传记文本时也要遵循文体特点,也就是解决
9、“写什么人”“怎样写人”“为什么写人”的问题。因此,可以运用“3步5字法”来阅读文本:第一步,写什么人。在阅读时,把握写了什么人,写了这个人的哪些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运用三个字“标”“筛”“寻”。就是标记出与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相关的语句。就是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成就”“贡献”“行为”“经验”等。就是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寻出写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并体会其意图。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第
10、二步,怎样写人。就是在阅读时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写人的。传记的各种手法,我们在开始阅读时不可能全部想明白(也不要全部明白),因此,就需要“品”关键。就是找出刻画传主的细节并品味其作用。因为传记文本一般都注重通过典型细节的刻画来展现传主性格或形象。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在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的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第三步,为什么这样写。就是作者写这篇传记的意图(目的)是什么。这需要“思”。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思考作者传达了传主怎样的思想、性格、观点等,这需要结合传主的事迹思考;二是思考传记中的评论性
11、语句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三是思考除了传主之外的人物作用及相关链接内容的作用。真题文本文脉梳理(2016全国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
12、。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
13、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
14、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
15、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相关链接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
16、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应。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标题引出本文传主,并贯穿起全文内容。第一部分(第段):写陈忠实开始阶段的文学创作。第段:
17、简要介绍陈忠实的出生、对文学梦的追逐。第段:介绍陈忠实在文学上所取得的初步成就。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被誉为“小柳青”;由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变成了专业作家。第二部分(第段):写陈忠实从_到_的艰难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第段:写陈忠实要从_、_的影响中剥离出来的强烈愿望。他希望能够摆脱束缚,获得精神解放。第段:写泰国之行给陈忠实带来的强烈刺激。陈忠实意识到自己的孤陋寡闻,决心面对世界,在生活上、思想上打开自己。第段:写陈忠实对自己以及文学的新认识,认为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他认为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然后才有别出心裁、新颖骇俗的结构;摆
18、脱了“典型性格”说,赞同“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第段:写_对陈忠实的影响及陈忠实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第三部分(第段):缅怀、赞美陈忠实。相关链接:_ _相关链接:高度赞美陈忠实的人格魅力。它们是对文本材料的有效补充。【答案】剥离寻找赵树理柳青白鹿原高度评价白鹿原的地位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陈忠实高中毕业后,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但是这并没有扼杀他的文学梦,他仍然坚持着对文学的热爱,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B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因为在这一年,他认识到要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也是在这一年,他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C陈忠实认为
19、,作家写作之前,需要的不是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要先对人物有深刻的体验。只要寻找到恰当的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D陈忠实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的中国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二步:读懂选项内容选项概括的内容是传主的行为、观点及对传主的评价。第三步:锁定信息区域,比对分析选项分析A项选项表述陈忠实高中毕业后,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但是这并没有扼杀他的文学梦,他仍然坚持
20、着对文学的热爱,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原文表述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第段)比对分析选项与材料吻合。B项选项表述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因为在这一年,他认识到要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也是在这一年,他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原文表述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第段)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
21、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第段)比对分析陈忠实奠定自己在中国文坛的位置是因为白鹿原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而白鹿原是1992年开始连载的。选项不符合文意。C项选项表述陈忠实认为,作家写作之前,需要的不是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要先对人物有深刻的体验。只要寻找到恰当的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原文表述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第段)比对分析选项是对原文的直观阐述。D项选项表述陈忠实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
22、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的中国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原文表述相关链接比对分析选项是对原文的概括。【答案】B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
23、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题干要求选出“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查范围较大。第二步:读懂选项内容选项概括的内容是传主的行为、观点及对传主的评价。第三步:锁定信息区域,比对分析选项分析A项选项表述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原文表述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第段)陈忠实越来越觉得
24、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第段)比对分析选项将“剥离出来”换成了“必须突破”,根据文意,不难发现文本中的“剥离”与选择中的“突破”是同义的,故而此项应是正确的。B项选项表述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原文表述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第段)比对分析真正标志陈忠实走上专业作家的是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此项错误。C项选项表述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25、原文表述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第段)比对分析“错误判断”错,曲解文意,这是陈忠实受到刺激后的真实体验,是一种正确的判断。D项选项表述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原文表述相关链接比对分析该项与文本材料吻合度最高,故而赋分3分。E项选项表述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原文表述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
26、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第段)比对分析“一帆风顺”错误,他也曾“备感困惑”。【答案】AD3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4分)答:_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题干要求分析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的关系,并说明其表现。第二步:明确分析重点重点是“关系”,而且需要用文本内容进行论证。第三步:明确分析方法回答时,应注重分析“剥离”和“寻找”在文中的意思和具体表现。(1)梳理陈忠实的“剥离”。文章中讲了陈忠实的三个“剥离”: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从封建残余桎梏中剥离出来,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获得精
27、神解放;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在文学上确立自己。(2)梳理陈忠实的“寻找”。第段讲了他在寻找新的创作结构、寻找“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并寻找到了“文化心理结构”学说,最后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写出确立自己文学地位的作品。(3)分析“剥离”和“寻找”的关系。“剥离”和“寻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剥离”促成“寻找”,“寻找”要求必须先“剥离”。答题时首先要依据文本内容确定两者的关系,然后再用文本内容论证观点。【答案】“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表现: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观点2分;表现每条1分,答出两条即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