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9.81KB ,
资源ID:251875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1875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升本学前教育心理学课本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升本学前教育心理学课本重点.docx

1、专升本学前教育心理学课本重点绪论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岁)2.心理发展的特点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关键期、危机期)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关键期和危机期的定义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 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 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 表 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如常与人发生冲突、 违抗成人的要 求等。3岁、7岁 11-12 岁都是发展的“危机年龄”4.对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 的

2、、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一) 客观性(二) 发展性(三) 教育性6.观察法及其运用是的注意事项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 展的规律和特征。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 法。注意事项: 1. 观察前要做好准备, 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题 目确定观察目的和记录要求2.观察室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 最好不要让儿童意识到自己 是观察对象3.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还 应记录引起行为的诱因。 记录可运用事先设计好的表

3、格, 也可采 用适当的仪器设备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校场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二、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0-1 个月)1.新生儿无条件发射的种类刚出生的儿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主要依靠低级中枢实现的本能 活动无条件反射一)无条件食物发射二)无条件防御反射三)无条件定向反射四)抓握发射五)巴宾斯基发射六)惊跳反射七)强直性颈反射八)行走反射九)游泳发射2.新生儿条件发射的特点速度慢、不稳定、不易分化3.对“育应从 0 岁开始”的理解(一) 新生儿的心理活动能力1研究发现,胎儿已经开始对外界某些事物做出反应2新生儿已经具有不可低估的心理能力:他们不仅能看、能听、 能记忆,还能区别不同的感觉信

4、息。他们不仅能接受许多信 息,还能主动发放信息,用不同的行为方式来反映周围事物, 表达自己的状态(二) 从 0 岁开始教育1对于新生儿,首要地是保证他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使 他生理上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应为他创设一个心理发展好 的环境,给予适量和合宜的教育训练2新生儿在对环境反射活动中,反复使用各种动作,愈来愈熟 练,而且愈来愈具有效果三、 婴儿心理的发展出生后的第一年, 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也是心理发展 最迅速的时期1.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动作发展包括躯体和四肢的动作发展 婴儿的动作发展受身体的发育, 特别是骨骼肌肉的发展顺序及神 经系统的支配作用所制约。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

5、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肌肉动作比小肌肉动作发展 早。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2.眼手协调动作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婴儿的感觉器官和作为首的动作基础的触觉、 动作觉的发展, 主 要是在视觉的参加下实现的。 眼手协调动作, 即看见东西并能抓 住它。三阶段:1先学会看物体2必须快速而准确地将手伸出,为了抓住物体,他必须决定将 手张开还是闭紧,特别是五指的相互配合3当婴儿拿到物体后,会用眼睛仔细地察看它的颜色和形状, 用手不断地玩弄四个特点1眼手配合,能按照视线去抓取物体2既能无意地摇动物体,又能做出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动作3动作虽有目标,但还伴随一些不相干的动作4不会用两手分

6、别抓取物体3.母子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在婴儿的发展中,母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母亲是婴儿生活环境中的核心因素。母亲不仅是他们一切生 理需要的直接满足者,而且也是他们与客观物质世界的“中 间人”2婴儿与环境的接触,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直接照 顾他的成人而实现的。母亲也是婴儿心理发展需要的直接满 足者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四、 先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1.1-3 岁儿童手的动作发展四个阶段:1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进行活动2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不再延续变换新方式3能够有意地重复有效动作,不再是等待有效动作的偶然出现4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 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时

7、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2.先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1言语真正形成2思维能力出现3自我意识萌芽自我意识是调节自身的原动力。4.对先学前期儿童“闹独立”的认识和教育教育: 先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突出表现为“闹独立”1 岁多的孩子已经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 2 岁左右,孩子独立行 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现为固执,不听从成人的吩咐。这一年龄 既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是第一个“危机期”认识: 帮助孩子度过人生第一个转折期, 教育是关键。 当孩子的意见和 成人意见相矛盾时, 不要和孩子硬顶, 可以利用孩子的注意容易 转移的特点,用别的事物把孩子吸引开,先暂时解决问题,再找 适当的时机进行说理教育。 表情

8、和实际行动往往比语言禁令更有 效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1.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一)想象1游戏材料一以物代物,一物多用2游戏角色以人带人 想象是游戏活动的首要因素(二)直接兴趣和愉快的情绪(三)动作和言语动作和言语是实现游戏构思的基本手段2.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1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 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2游戏又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 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幼儿优良的 个性品质3游戏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它对幼儿整个身心的发展都能起 促进作用,在教育者的正确组织和指导下实现的3.观察并分析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1行为

9、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爱模仿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4.观察并分析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1爱玩、会玩。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2思维具体形象5.观察并分析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3个性初具雏型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3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2.视觉发展的主要表现视觉刺激位置是距眼睛 8 英寸处(折合厘米)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发面:视敏度和颜色视觉1视敏度。视力主要依靠眼睛内晶状体的变换来调节2颜色视觉。俗称辨

10、色力3.了解学前儿童识别颜色能力的主要方法1配对法2指认法3命名法配对法的正确率最高,指认法次之,命名法最低指认法测查的是儿童的“消极”颜色词汇(即能理解却不能正确 说出的词),命名法测查的则是他们的“积极”颜色词汇(不仅 能理解、而且能正确说出的词)4.婴幼儿触觉发展的形式口腔探索、手的探索5.手的探索活动形成和发展阶段1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阶段2视触协调阶段3手的有目的探索阶段年龄越小,触觉的作用就越大6.儿童左右方位知觉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5-7 岁):儿童开始能够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 方位第二阶段( 7-9 岁):开始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第三阶段( 9-11 岁):能比

11、较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7.“视崖”实验把婴儿放在后玻璃造的平台中央。 平台一侧, 紧贴玻璃下面贴上 一块图案的布,造成一个“浅滩”的印象。平台的另一侧,把同 样的不放在玻璃板下面几尺的地方, 从上面看,似乎是一个深沟, 让婴儿的母亲轮流站在两侧呼唤孩子8.学前儿童形状知觉能力的发展趋势1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 不仅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 而 且开始区分形状相似或仅有细微差别的事物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并逐渐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3将所掌握的几何图形概念运用于知觉过程,使形状知觉概括化。开始用所掌握的标准对它们进行 “解释”,这种解释有三种情况:a.知觉认同b归入标准c .塑造“模型”9.幼儿

12、时间知觉的特点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 即年龄越大, 精确性越高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 “由中间向两端” ,“由近 及远”的发展趋势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 (包括计时工具) 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 关10.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持续的时间3观察的系统性4观察的概括性儿童观察图画能力的发展,大致经过四个阶段:认识“个别对象”阶段认识“空间联系”阶段认识“因果关系”阶段认 识“对象整体”阶段。11.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儿童的活动知识经验语词12.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措施1儿童的感知觉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13、 尽早为婴幼儿创造一个 有适宜刺激的环境,有助于促进感知觉的发展。所谓适宜刺激, 是指给婴儿的刺激不能过多,从数量和质量上要符合年龄特点2知觉依赖于主体过去的经验,人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广博,从对象中观察到的东西便越多, 知觉水平也就越高。 知识经验直接影响着知觉过程。 帮助孩子不断地积累经验, 知觉过程逐渐简 约化、概括化了3词的参与使儿童的感知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 词使儿童理解所 感知的事物。 词使儿童对事物的感知更加细致准确、 迅速、完整。 成人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感知4生理的不断成熟, 年龄的增长, 知识经验的增多, 语言的掌握, 使得学前儿童的感知水平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在此基础

14、上, 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也开始发展起来七、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注意使婴幼儿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更清晰、更丰富的信息2注意是婴幼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2.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 即异乎寻常性是引起无 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刺激物的强度。对象的运动。2人本身的状态3.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1婴儿的注意基本都是无意注意2先学前期。 先学前儿童仍以无意注意为主, 但注意的范围有所 扩大,注意的稳定性也有所增长3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 新异、 强烈以及活动多变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4中班幼儿注意的范围更加扩大,他们对于自己感兴

15、趣的活动(如游戏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注意,而且集中的程度很高5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 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注 意更长时间,注意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 幼儿仍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4.影响幼儿有意注意的因素1活动的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2对活动结果的兴趣3活动组织的合理性4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5良好的意志品质5.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1婴儿末期或先学前初期, 随着儿童活动能力及言语理解能力的 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了2先学前期, 有意注意发展得比较缓慢。 只有在成人提出非常具 体的任务是,才能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对象,而且极易分心。幼儿 期,儿童的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16、。 有意注意是由脑的高 级部位,特别是额叶控制的3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水平仍然很低,即使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 3-5 分钟4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无干扰情况下, 集中 注意的时间可达 10 分钟左右5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 注意集中的 时间可延长到 15 分钟左右6幼儿有意注意尚处在初步形成时期, 其发展水平大大低于无意6.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注意具有稳定性、广阔性(广度) 、转移性和分配性四种基本品 质1注意的稳定性。一般用保持在对象上的时间长短来衡量2注意的转移。使之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对象上3注意的广度。成人在1/20秒的时间内,一般能

17、注意到 4-6个 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对象,而幼儿则只能把握 2-4 个4注意的分配。 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 就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 中至少有一种非常熟练7.影响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1无关刺激的干扰2疲劳3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8.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措施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2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3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对于家长来说1制定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2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3不要反复地向儿童提要求4要求、鼓励孩子做事到底,有始有终八、学期儿童记忆的发展1.婴儿记忆的表现1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条件反射)2对熟悉的事物产

18、生“习惯化”2.客体永久性的定义 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认识主体)仍能知道它的存 在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 量方面的变化1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2记忆容量逐渐扩大(二) 质方面的变化1记忆态度的形成所谓记忆态度指的是记忆的目的和意图。 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的记忆活动称为有意记忆,反之为无意记忆2记忆内容的扩大。 形象记忆可分为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和狭义 的形象记忆三类3记忆策略的掌握A.复述、背诵B.语言中介C.记忆材料系统化4.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1记得快忘得也快2记忆不精确A.完整性较差B.容易混淆3无意识记忆效果好4形象记忆占优势5较多运用机械识记5.幼儿记忆力的培养1明确记忆

19、目的,增强记忆的积极性2让幼儿在积极地思维过程和活动中识记材料3教儿童学会运用记忆方法或策略4引导儿童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 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变化 过程5培养幼儿对学校的兴趣和信心九、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岁,儿童基本具备了想象的基础)1.幼儿想象无意性的表现1想象主题不稳定2常常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2.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 有意想象是在无意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想象进一步发展, 就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 虽然有时偏离主题, 但能够自动回 到主题上来。 有意想象是从事任何实际创造活动所必须的, 成人 应该注意儿童有意想象的培养。 按主题讲故事和编故事结尾, 也 是发展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的

20、好方法3.幼儿创造想象的培养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2启发、鼓励儿童大胆想象3积极组织、 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 (如游戏、 美工、音乐活动等) 创设发展幼儿想象的必要条件4.幼儿想象夸张性的原因1由于认知水平尚处在感性认识占优势的阶段, 所以往往抓不住 事物的本质2其次,是情绪对想象过程的影响十、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儿童思维发生的指标和前提 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作为判断思维发生的指标 运用工具和表达意愿。 这两种功能的出现为思维的萌芽提供了直 接前提岁,是儿童思维的发生时期2.思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思维的产生是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重要质变2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3.学前儿童思

21、维发展的趋势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 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 到主要借 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 从直觉行动性思维, 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3从思维反映的内容来说, 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 现象到反映 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4.直觉行动思维及其特点直观性和行动性2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3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4思维的狭隘性5.具体形象思维及其特点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具体形象性3自我中心性4过渡性6.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1以掌握具体事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2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7.学

22、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1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2判断的依据逐渐客观化3判断的论据逐渐明确化8.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1抽象概括性差2逻辑性差3自觉性差9.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 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3从对事物做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4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到初步能理解的事物的辩证关系10.自我中心思维的定义十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婴儿发音准备的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 1-3 月)2连续音节阶段( 4-8 月)3模仿发音学会萌芽阶段( 9-12 月)2.婴儿语言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2

23、语词理解的准备3.先学前口语发展的阶段1不完整句阶段A.单词句阶段(岁)B.双词句阶段(岁)2出现完整句阶段(2-3岁)A.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B.词汇量迅速增加4.单词句及其特点 儿童理解词的特点: 由近及远2固定化3词义笼统说出词的特点:1单音重叠2一词多义3以词代句5.幼儿语音发展的表现1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2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6.幼儿词汇发展的表现 词汇量迅速增加2词类范围日益扩大3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7.幼儿语法结构发展的表现 句型从简单到复杂。单词句(岁) 、双词句( 2 岁左右)、简单 完整句( 2 岁开始)、复合句(岁开始) 句子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3

24、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4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8.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表现 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讲述的主题逐渐明确、突出,层次 逐渐清晰4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9.幼儿“口吃”的原因和矫正的方法原因:1生理原因。言语调节机能还不完善,造成连续发音的困难 心理原因。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造成的3模仿方法:消除紧张10.“内部言语”、“游戏言语”、“问题言语”的定义 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 也是言语的高级形式, 它是在 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幼儿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 “游戏言语”“问题言语” 游戏言语即一

25、面动作,一面嘀咕。一般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 的情感和表现力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 常常用来表示 对问题的困惑、 怀疑或惊奇等等。 当儿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时,也会用这种言语反映出来十二、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情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2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游戏3情绪情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4情绪情感影响儿童个性形成2.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展论 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 这是由激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肉反应。 3 个月以后,婴儿的情 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 6 个月以后,痛苦又进一

26、步分化为愤怒、 厌恶和恐惧。 12 个月以后,快乐的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18 个月以后,分化出喜悦和妒忌。到 24 个月时,可以再快乐的热情中区分出较稳定的欢乐来。3.幼儿情绪情感社会化的趋势1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表情日渐社会化4.幼儿情感丰富的含义1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幼儿期相继出现许多高级社会性情感。 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均在幼儿时期出现,并获 得初步的发展2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 随着年龄增长,引起了情感体验5.幼儿情感深刻化的含义是指它指向的事物的性质的变化, 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 更内在

27、的特点6.幼儿情绪情感自我调节化的发展趋势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情感从外露到内隐7.依恋的定义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抚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8.婴儿依恋的特点1婴幼儿最愿意与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儿童感到 最大的愉快2在儿童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都更能抚慰孩子3依恋对象是孩子具有安全感。当在依恋对象身旁是,孩子较 少害怕;当其害怕时,最容易出现依恋行为,寻找依恋对象9.儿童依恋的发展阶段 对人反应无差别阶段(出生 -3 个月)2对人反应有差别阶段( 3-

28、6 个月)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6 个月 -2 岁)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 2-3 岁以后)10.幼儿道德感的发展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 起的情感。13 岁后,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小班幼儿的道德 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 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而且 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 情感。中班幼儿常常 “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 种行为3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有了一定的稳定十三、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亲子交往及其重要性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

29、母)之间的交往1早起亲子交往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刺激,为儿童认识周围世 界、发展认知能力创造了有力的条件2父母对婴幼儿情绪情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父母与儿童的交往对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和交往的发展,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形成更具有直接的影响2.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1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 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 的关系状况等,通过父母一方间接地影响着亲子交往的状况3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一重要因素4亲子交往还受着家庭以外的其它许多因素的影响3.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父亲与儿童交往的内容和

30、方式具有其独特之处。 一方面, 父亲与 儿童在一起时多进行游戏活动, 而不像母亲那样用大量时间照料 孩子的生活; 另一方面父子间的交往多身体活动。 由于父亲与儿 童交往的独特特征, 使父亲成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对 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在 同父亲一起游戏的过程中, 孩子得到极大的兴奋和满足, 对父亲 产生强烈的依恋情感, 父亲成为儿童除了母亲之外的最重要的安 全依靠。 父亲与儿童交往的数量、 质量对儿童的智力有一定的影 响。与父亲在一起积极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商较高,智力较 发达,这种影响在男孩中比在女孩中更明显。父亲对儿童个性、 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与父亲的交往能使儿童对自己 和周围环境产生满意的态度。4.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会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 向友好、积极地方向发展2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3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 其认知能力的发展4同伴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