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辅导班资料高校教师考试心理学第一章1(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2(多)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心理状态:注意,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4(定义见后)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需要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兴趣是需要的具体
2、体现。5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主观原因。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6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7、(判)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8、(判)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9、无意识(即下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
3、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8、唯理论法国的笛卡尔,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相信“天赋观念”。 经验论英国哲学家洛克,主张“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9、(单)德国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0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铁欣纳;内省法,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11机能主义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心理机能。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12行为主义
4、美国华生,后期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13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整体”、“完型”。14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无意识现象。1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信息加工。2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以人为本,反对行为主义。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1、(判)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或称中间学科(前沿学科、综合学科)。2、(判)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高校情境。3(单)中国最早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是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5、4(判)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5、(判)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科。其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的交互活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遵循大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55教育心理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6、大学老师问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意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6、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8、(单判)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口头调查谈话法、书面调查问卷法);4.个案法。9、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必须妥善处理实验条件,才能精确地确定自变量(实验变量)的改变对因变量(反应变量)的影响。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第三章(大题)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
7、师1、(多)教师的多重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2、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效应);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有声的言教,无声的身教)。48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可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49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教学风
8、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50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赏识教育)。3、(多)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52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 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第二节教师的能力素质(大题)4、效能感指认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否成功的能力的主观判断。5、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6、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
9、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7、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一般教育效能感与班杜拉的结果预期相一致,个人教学效能感与效能预期相一致。8、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9、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
10、等。教师自身因素包括价值观及自我概念等。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科学的教育观和良好的自信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59教师自身提高教学效能感的途径:一是向他人学习;二是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10、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11、教学反思的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12
11、、教学反思的成分: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13、(多简)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14、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类。根据作用范围,可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两类。65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15、(多)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1能动性2普遍性3有效
12、性。67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往往也高。在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16、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达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迁移性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17、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18、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简):1.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19、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简多): 1.善于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病调动积极因
13、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正确成长。2.善于随机应变,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是教育艺术的高度表现,也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3.善于对症下药,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20(大题的出处:教师威信与师爱)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
14、的表现。21(简)教师威信是如何形成的: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首因效应)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74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22、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师爱的特征:1职业对象性2原则性3广博性。师爱是教师职业活动的要求,更是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表现。
15、23师爱的心理功能(多):1激励功能2感化功能3调节功能4榜样功能。24师爱的表现形式(简):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第四章学习心理概述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次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学习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有目的、自觉地、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80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
16、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81加涅(美)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83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
17、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84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习惯。4、俄国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食物叫无条件刺激,铃声由中性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应。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律与消退律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3高级条件作用律。88获得律指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被试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消退律指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
18、,并最终消失。泛化律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律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在操作性。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和操作性行为(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对操作性行为的研究更能揭示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规律。2正强化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92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有阳性强化(积极强化、正强化)与阴性强
19、化(消极强化、负强化)之分,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论是阳性强化还是阴性强化,都能增加以后发生反应的概率.93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94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95布鲁纳(美)认知结构学习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5、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就是编码系统。含的三个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化3评价。6、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
20、构的一般理解。98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7、奥苏伯尔(美)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接受者(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3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
21、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4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10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8、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观点(多):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第五章学习的动机与培养(三年大题二年论述)13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4动机有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1、(单判)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单判)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
22、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需要可称为学习驱力。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多)1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交往内驱力(也叫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3、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基本因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4、(多)学习需
23、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单判)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5、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1)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6、(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
24、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7、成就动机理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1力求成功的动机(50%)2避免失败的动机(特难特易)。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的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8、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25、(P75图表)。9、自我实现理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10、(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36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难度)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
26、感。37对新异刺激进行反应的倾向,是动物和人类原始的学习需要。38学习动机是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前提,学习动机的巩固和发展又依赖于学习效果。39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1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分化的学习需要2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40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11(单判)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42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
27、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12(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成绩
28、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学习策略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判)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1、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学习的迁移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2、学习迁移的分类(例子判断题):1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2按照迁移的层
29、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3按照迁移的先后,分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4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4
30、8学习迁移的作用:1.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界。2.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55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时的作用。56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效果越差。58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认知技能和认
31、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影响迁移的实现。4、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5、(大题)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移?(谈谈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移)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方法、态度等)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
32、化、网络化。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把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放在首位,作为教材的主干。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第七章认识发展与知识的领会(论述)61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与特征。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62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1、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思维品质主要是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五方面。2、人类个体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