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80.81KB ,
资源ID:251807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1807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十化学实验基础.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十化学实验基础.docx

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十化学实验基础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检测(十)化学实验基础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xx洛阳模拟)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完B.图中:生成蓝色的烟C.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D.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浓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解析】A项,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当盐酸浓度降低时反应停止,则盐酸不能完全消耗,错误;B项,氯气与铜反应生成棕黄色的烟,错误;C项,氯气和甲烷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错误;D项,氯气与水反

2、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故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NaCl和NaClO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正确。2.(xx江西五校联考)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用量筒、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蒸馏水和pH试纸,可鉴别pH相等的硫酸和醋酸在进行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溴水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少量NaCl杂质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为了加快速率,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氯水有强氧化性,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利用pH相等的硫

3、酸和醋酸稀释相同的倍数(如100倍),pH变化不同进行鉴别,正确;在进行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正确;溴水腐蚀橡胶管,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溴水;渗析法可用于净化胶体,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正确;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不能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防止滤纸破损。3.(xx江苏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测定pH时,不可

4、将pH试纸润湿,A项错误;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C项错误;NaHCO3加热分解有H2O生成,会倒流到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爆裂,所以试管口应向下倾斜,D项错误。4.(xx银川一中月考)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 (A)A.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SiB.图2为制备少量CO2气体C.图3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D.图4为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A项,由“强制弱”规律可知酸性:H2SO4H2SH2SiO3,故元素的非金属性:SSi,正确;B项,Na2CO3能溶于水,无法控制反应,错误;C项,容量瓶不能用于稀释,错误;D项,二氧化氮能跟水反应,收

5、集时不能用排水法,错误。5.(xx重庆一中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A.甲装置可以用于比较Fe3+、I2、Cl2的氧化性强弱B.乙装置中橡胶管的作用是使水能顺利流下C.丙装置中,若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溶液直至过量,灯光会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D.丁装置用于吸收HCl气体能防倒吸【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甲装置若先看到四氯化碳溶液变成紫红色,然后看到上层溶液变成黄色,则表明I2、Fe3+、Cl2的氧化性逐渐增强,A项正确;乙装置中橡胶管,使烧瓶中压强与漏斗中的相等,水能顺利流下,B项正确;Ba(OH)2与硫酸刚好完全反应时灯光会熄灭,然后硫酸过量,灯光又逐渐变亮,C项正确

6、;水层在下面,不能防倒吸,D项错误。6.(xx江西新余一中二模)利用海带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C)【解析】A项,灼烧要在坩埚中进行,错误;B项,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D项,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错误。二、非选择题(共64分)7.(15分)(xx云南玉溪一中月考).无水氯化铝是有机化工常用催化剂,其外观为白色固体,178 时升华,极易潮解,遇水后会发热并产生白雾。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少量无水氯化铝,其反应原理为2Al+6HCl(g)2AlCl3+3H2。完成下列填空:其中A为浓硫酸,

7、B为NaCl固体。(1)进行实验时应先点燃B(填“B”或“D”)处酒精灯。(2)用粗短导管连接D、E的目的是a(填序号)。a.防堵塞 b.防倒吸c.平衡气压 d.冷凝回流(3)F中盛有碱石灰,其目的是ad(填序号)。a.吸收多余HCl b.吸收Cl2c.吸收CO2 d.防止空气中H2O进入E瓶(4)将D中固体改为氯化铝晶体(AlCl36H2O)也能进行无水氯化铝的制备,此时通入HCl气体的目的是抑制AlCl3水解。若实验条件控制不当,最终得到的物质是碱式氯化铝化学式为Al2(OH)nCl(6-n),且质量是原氯化铝晶体(AlCl36H2O)的40%,则可推算n的值为4。【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制

8、备实验。(1)根据题意,应该先排除装置内的空气,所以应先点燃B处酒精灯。(2)根据题意,氯化铝易升华,用粗短导管连接D、E可防堵塞。(3)F中盛有碱石灰,其目的是吸收多余HCl,防止污染空气,也能防止空气中的H2O进入E瓶。(4)将D中固体改为氯化铝晶体(AlCl36H2O)也能进行无水氯化铝的制备,此时通入HCl是为了抑制AlCl3水解。根据铝元素守恒知2 mol AlCl36H2O制得1 mol Al2(OH)nCl(6-n),100%=100%=40%,解得n=4。8.(17分)某小组以废铁屑、稀硫酸、饱和(NH4)2SO4溶液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和操作后,合成了浅蓝绿色晶体X。为确定

9、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结晶水的测定:称取7.84 g浅蓝绿色晶体,加热至100 失去结晶水,冷却至室温后,称重,质量为5.68 g。.N的测定:将上述5.68 g固体置于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氮气,用40.00 mL 1 mol/L的硫酸溶液吸收产生氨气。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2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硫酸,到终点时消耗20.00 mL NaOH溶液。.铁元素的测定:将上述实验结束后三颈瓶中的溶液全部倒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适量3% H2O2的溶液,充分振荡后滤出沉淀,洗净、干燥、灼烧后,测得其质量为1.6 g。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

10、验中,不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D(填正确答案标号)。A.烧杯B.铁架台(带铁圈)C.坩埚D.蒸发皿E.酒精灯F.干燥器G.托盘天平(2)在实验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氨全部蒸出。蒸氨结束后,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还需要对直形冷凝管进行“处理”,“处理”的操作方法是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3)在实验中,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硫酸时,应使用碱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酚酞(或甲基红)。(4)在实验中,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经洗净。(5)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浅蓝绿色晶

11、体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或FeSO4(NH4)2SO46H2O。三颈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Fe2+4OH-Fe(OH)2+2NH3+2H2O。【解析】(1)在实验中涉及称量、固体灼烧和干燥器中冷却,用不到烧杯蒸发皿。(2)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氨气全部吹出,蒸氨结束后,有少量液氨留在直形冷凝管,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还应洗涤直形冷凝管。(3)NaOH标准溶液装在碱式滴定管中,使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H2SO4。(4)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即检验洗涤液中有没有S。(5)根据题意,晶体中m(H2O)=7.84 g-5.68 g=2.16 g,为0.12 mol,实验

12、灼烧后得Fe2O3,则晶体中n(Fe)=0.02 mol,质量是1.12 g,实验中,起始加入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04 mol,吸收氨气后过量0.02 mol(消耗氢氧化钠0.04 mol),即吸收氨气用去硫酸0.02 mol,则n(N)=0.04 mol,质量是0.72 g,因此晶体中m(S)=5.68 g-1.12 g-0.72 g=3.84 g,为0.04 mol,则晶体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其中的铁为+2价,因此三颈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Fe2+4OH-Fe(OH)2+2NH3+2H2O。9.(16分)(xx厦门质检)为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及影响

13、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探究铜和稀硝酸反应的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气密性已检查。已知:FeSO4+NOFe(NO)SO4,该反应较缓慢,待生成一定量Fe(NO)2+时突显明显棕色。(1)实验开始时先将Y形试管向盛有碳酸钙的支管倾斜,缓慢滴入稀硝酸,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利用生成的CO2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赶尽,避免NO和O2反应生成NO2而对气体产物的观察产生干扰。(2)铜片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本实验A生成的气体中,若有NO2,B的实验现象为B瓶溶液出现棕黄色;若只有NO生成,B的实验现象是B瓶溶液出现棕色。实验

14、二探究铜和稀硝酸反应速率先慢后快的原因经过实验一,测得硝酸的浓度bc ,则X元素存在 种同位素,其质量数分别为 ;这些同位素原子所占该元素原子总数的百分比依次为 。解题思路: 。易错点: 。【考题再现】1. 有几种元素的微粒电子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1) 某电中性微粒一般不和其他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符号是_ _。(2) 某微粒的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时会出现白色浑浊,这种微粒符号是_ _。 (3)某微粒氧化性甚弱,但得到电子后还原性强,且这种原子有一个单电子,这种微粒符号是_ _。 (4)某微粒具有还原性,且这种微粒失去2个电子即变为原子,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 _。思维方法: 。展望高

15、考:2. (上海市高考题)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2553I治疗肿瘤。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72 B.19 C.53 D.125原子结构基础知识 质子( 个):决定 的种类原子核(带正电荷)1、原子组成() 中子( 个):决定 的种类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个:决定元素的 2、数量关系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 = 电子层数 = ; 最外层电子数 = 3、同位素定义: 性质: a.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 几乎完全相同。b. 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各种同位素所占的 一般是不变的。 c. 使用同一元素符号。d.

16、在 中处于同一位置。 (3)核素: 如:H、D、T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运动特征:a.电子质量 ,运动空间很 ,但电子运动速度 ,接近光速(3108m/s)b.高速运动时,不能找到运动轨迹,不能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出电子的确切位置。电子云:表示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a.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目: b.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个,(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个)。 c.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个。d.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 的电子层,然后按能量高低依次排布例: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1)12号元素只有K电子层,有 个电子;310号元素的原子各

17、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为 个电子,1118号元素原子次外层(L层) 个电子。 练习:画原子结构示意图:O Cl- K 参考答案 质子( Z 个):决定 元素的种类原子核(带正电荷)1、原子组成() 中子( AZ个):决定 原子的种类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Z个:决定元素的性质2、数量关系 质量数(A)= 质子数 + 中子数 质子数(Z)=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 周期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主族序数3、同位素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性质: a.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 几乎完全相同。b. 天然存在的某种

18、元素里,各种同位素所占的百分比 一般是不变的。 c. 使用同一元素符号。d. 在周期表 中处于同一位置。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如:H、D、T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运动特征:a.电子质量轻 ,运动空间很 小 ,但电子运动速度 快 ,接近光速(3108m/s)b.高速运动时,不能找到运动轨迹,不能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出电子的确切位置。电子云: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处出现机会的多少.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a.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目: 2n2 b.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8 个,(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 c.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32 个。d.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 能量最低 的电子层,然后按能量高低依次排布例: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1)12号元素只有K电子层,有12个电子;310号元素的原子各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为 18 个电子,1118号元素原子次外层(L层) 8 个电子。 练习:画原子结构示意图:O Cl- K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