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37.64KB ,
资源ID:251790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1790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MR检查操作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MR检查操作规范.docx

1、MR检查操作规范MR检查操作规范本规范以检查部位为依据,兼顾部分有 MRI鉴别意义的疾病类型,提出各部位检查的基本原则,适用于各级医院及各种不同类型的 MR检查设备。本规范采用相同的写作结构,包括线圈类型、体位、定位像、成像范围、检查方位、检查序列、扫描基准、层厚/层间距、FOV、患者准备与配合和优化选项,旨在为同行提供清楚的各部位 MRI检查方法。MRI检查适用于罹患各系统疾病者和要求健康体检者。检查前应去除患者体内及体表的磁性金属物。 对于儿童、烦躁不安及有幽闭恐惧症者,应镇静后进行检查。实施检查前,应先除外检查禁忌症。本规范适用于成人 MRI检查,儿童MRI检查原则相同,具体参数请根据情

2、况适当调整。第一节MRI检查规范总体要求1线圈选用合适。2患者体位标准。3.检查方位准确。4扫描基准线符合要求5序列选择得当、齐全。6. FOV适当。7层厚/层间距适当。8. TR、TE、扫描时间与机型有关,主要参数范围见表 1。9其他优化选项应用合理,如呼吸门控、心电门控、流动补偿等。10.每个检查部位,个检查方位(其中一个为基本检查方位)。11.每个基本检查方位上, 2个基本检查序列。12合理控制运动、呼吸、血管/脑脊液搏动、异物/金属等伪影,无卷褶伪影。13图像重建规范。参数TR(ms)3006002000400020004000TE(ms)1025801201525Nex (次数)24

3、2424表2主要MR厂家常见脉冲序列对照表中文名GESieme nsPhilipsToshibaHitachi安科万东自旋回波SESESESESESESE快速自旋回波FSETSETSEFSEFSEFSEFSE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FRFSETSE- RestoreTSE-DRIVEFSE T2PulsDE-FSEFRFSEFFFS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SS-TSESSh-TSEFASESS-FSEFSE16SSFSE快速反转恢复TiWITi-FLAIRIR-TSET1WIT1-FLAIRFIR-T1WIFIR-T1WIFIR 重 T1WIT1- FLAIR短反转时间反转 回复序列ST

4、IRSTIRSTIRSTIRSTIRIRS/FIRSTIR双反转回复-快速自旋回波Dual IR-FSEDual IR- FSEDual IR-FSE/DIRFSE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FLAIRFLAIRFLAIRFLAIRFast FLAIRIRL/FIRFLAIR周期性旋转重叠平行线增强重建PropellerBlade/Radar/RAC扰相梯度回波FSPGRFLASHT1-FFEField echoRSSGGR/GRL/GRSFLASH三维容积内插快 速梯度回波LAVAVIBETHRIVE/TIGRE/普通稳态自由进动GREFISPConven ti onalFFEField echoR

5、ephasedSARGEFISP/GRMGRE平衡式稳态自由 进动FIESTATrue FISPBala nce-FFETrue SSFPBala neeSARGE/True GRE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FIESTA-CCISS/多回波数据合并成像MEGRE(2D)或COSMIC(3D)MEDIC/第二节头颅五官一.颅脑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3平面定位像,或矢状位定位像。成像范围:颅底到颅顶。(1)MR平扫1.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横轴位(Axi)。(2)辅助检查方位:冠状位(Cor)、矢状位(Sag)2.检查序列(1) 基本检查序列: Ti

6、WI、T2WI、T2 FLAIR、DWI。(2)辅助检查序列:疑脂肪性病变者,加扫脂肪抑制序列c疑出血性病变者,加扫 T2*WI,或SWI。3层厚/层间距:层厚 6mm层间距 2mm4扫描基准:Axi平行于额叶底面或蝶骨平台或前-后联合连线(Sag定位)。Cor 垂直于额叶底面或蝶骨平台或前-后联合连线(Sag定位)。Sag 平行于大脑纵裂( Axi 定位)。5. FOV: 24 X 18cm6患者准备与配合 : 一般准备,头部制动。7 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颅底部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增强扫描1检查方位( 1 )基本检查方位: Axi、Cor、 Sag。( 2)辅助检查方位:最佳显示方

7、位。2检查序列( 1 )基本检查序列: T1WI 。、 动态序列(2)辅助检查序列:Fat-Sat T iWI (用于TiWI上有高信号病变或颅骨、头皮病变者)3对比剂: Gd-DTPA 0.1mmol/kg ,2ml/s 团注。4.其他:参见平扫(三) 颅脑 MRA1.基本检查方位: Axi 。2.基本检查序列: 3D TOF-MRA。3.基本扫描范围:以 Willis 环为中心,特殊情况根据病变范围适当调整。4.扫描基准:Axi平行于额叶底面或蝶骨平台或前-后联合连线(Sag定位)。5.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上方设定预饱和带。6.图像重建:左右方向旋转( 10 帧);前后方向旋转(

8、 10 帧)。(四) 颅脑 MRV1.基本检查方位: Cor。2.检查序列: (1)基本检查序列: 2D-TOF-MRA 。( 2)辅助检查序列: 3D-PC-MRA。3.扫描基准:Cor垂直于额叶底面或蝶骨平台或前-后联合连线(Sag定位)4.基本扫描范围:覆盖全颅。5.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颅底部设定预饱和带。6.图像重建:同颅脑 MRA。二鞍区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或矢状位定位像。成像范围:包括鞍区及病变。(一) MR 平扫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 Cor、Sag。( 2)辅助检查方位: Axi。2检查序列( 1)基本

9、检查序列: T1WI、 T2WI 。( 2)辅助检查序列:疑脂肪性病变者,加扫脂肪抑制序列。 疑出血性病变者,加扫 T2*WI ,或 SWI。3.层厚/层间距:层厚 3mm,层间距 0.5mm。4扫描基准:Cor垂直于蝶骨平台或通过且平行于垂体柄( Sag定位)。Axi平行于蝶骨平台或垂直于垂体及垂体柄连线( Sag定位)。Sag平行于大脑纵裂(Cor定位)。5.FOV: 20 x 20c(推荐使用 18 X18cm )。6患者准备与配合 : 一般准备,头部制动。7.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颅底部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增强扫描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 Cor、Sag 。( 2 )

10、辅助检查方位: Axi 。2.检查序列( 1)基本检查序列: T1WI。( 2)辅助检查序列: Fat-Sat T 1WI 、动态序列(微腺瘤)。3.对比剂: GD-DTPA 0.1mmol/kg , 2ml/s 团注。4.其他:参见平扫。三.眼眶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或眼表面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或矢状位定位像。成像范围:眼眶上、下缘,前界到双眼球前缘,后界包括视交叉。 (一) MR 平扫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 Axi、 Cor 。( 2 )辅助检查方位:斜 Sag 。2.检查序列( 1)基本检查序列: T1WI 、 Fat-Sat

11、 T 2WI(STIR) 。3 层厚/层间距:层厚 4mm层间距 1mm4扫描基准: Axi 平行于视神经前后轴( Sag 定位)。Cor平行于两侧晶状体连线(Axi定位)。斜Sag平行于成像侧视神经前后轴(Axi定位)。5 FOV: 20 x 20cm6患者准备与配合:一般准备,头部制动,成像时眼球不动。7.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上、下方分别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增强扫描1检查方位( 1 )基本检查方位: Axi、 Cor、 Sag。( 2)辅助检查方位:斜 Sag。2.检查序列( 1)基本检查序列:( Fat-Sat ) T1WI。(2)辅助检查序列:T1WI、动态序列。3.对

12、比剂:GD-DTPA 0.1mmol/kg , 2ml/s 团注。4. 其他:参见平扫。四鼻窦(鼻腔)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或矢状位定位像。 成像范围:兴趣鼻窦或鼻腔区。(一) MR 平扫1 检查方位1 )基本检查方位: Axi、 Cor。2)辅助检查方位: Sag 2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 T1WI、 T2WI 。(2)辅助检查序列:疑骨质病变者,加扫 Fat-Sat T 2WI (STIR)3层厚/层间距:层厚 5mm层间距 1.5mm。4扫描基准:Axi平行于蝶骨平面(Sag定位)。Cor 垂直于蝶骨平面( Sag 定

13、位)。5 FOV: 20 x 20cm6患者准备与配合:一般准备,头部制动。7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下方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增强扫描1检查方位( 1 )基本检查方位: Axi、Cor、 Sag。( 2)辅助检查方位:最佳显示方位。2.检查序列( 1)基本检查序列:( Fat-Sat ) T1WI。( 2)辅助检查序列:动态序列。3.对比剂:GD-DTPA 0.1mmol/kg , 2ml/s 团注。4. 其他:参见平扫。五内耳/中耳/内听道线圈: Dual 表面线圈,或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或矢状位定位像。成像范围:双侧内

14、耳、中耳及内听道区一) MR 平扫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 Axi、 Cor。( 2)辅助检查方位:斜 Cor。2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 T1WI、 T2WI 。(2)辅助检查序列:疑骨质病变加扫 Fat-Sat T 2WI(STIR)3.层厚/层间距:层厚 3mm,层间距 1mm。4.扫描基准:Axi平行于双侧听神经连线(Cor定位)。Cor 平行于双侧听神经连线( Axi 定位)。5. FOV: 24 X 24cm6.患者准备与配合:一般准备,头部制动。7.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上、下方分别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增强扫描1.检查方位( 1 )基本检查方位: Axi

15、、Cor。( 2)辅助检查方位:斜 Cor、Sag。2.检查序列( 1)基本检查序列:( Fat-Sat ) T1WI。( 2)辅助检查序列:动态序列。3.对比剂: GD-DTPA 0.1mmol/kg ,2ml/s 团注。4.其他:参见平扫(三) 内耳膜迷路造影1 .基本检查方位: Axi 2基本检查序列:水成像序列(建议进行必要的图像后处理)。3扫描基准:Axi平行于双侧听神经连线(Cor定位)。 4图像重建:( 1)冠状位,横轴位 MPR 重建。( 2 )三维重建六.颞叶/海马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或矢状位定位像。 成像范围

16、:双侧颞叶海马区。(一) MR 平扫1检查方位(1) 基本检查方位:斜 Cor (与海马长轴垂直或与脑干平行)。(2) 辅助检查方位: Axi、斜Sag。2.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 T1WI、 T2WI、 T2 Flair。( 2)辅助检查序列:疑脂肪性病变者,加扫脂肪抑制序列。疑出血性病变者,加扫 T2*WI ,或 SWI。3.层厚/层间距:层厚 5mm层间距 1.5mm。4.扫描基准:Axi平行于蝶骨平台或前-后联合连线(Sag定位)Cor平行于脑干或垂直于颞叶/海马长轴(Sag定位)。Sag平行于颞叶/海马轴(Axi定位)。5.FOV: 20 x 20cm6.患者准备与配合:一般准

17、备,头部制动7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颅底部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增强扫描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斜 Cor、Axi 。( 2)辅助检查方位: Sag。2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 T1WI 。(2)辅助检查序列:( Fat-Sat )T1WI 、动态序列。3对比剂: GD-DTPA 0.1mmol/kg , 2ml/s 团注。 4其他:参见平扫。七鼻咽 / 口咽 线圈: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或矢状位定位像。 成像范围:上至颅底,下至会厌软骨水平。(一) MR 平扫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 Axi、 Cor。( 2)

18、辅助检查方位: Sag。2基本检查序列: T1WI 、 Fat-Sat T 2WI(STIR)。3层厚/层间距:层厚 5mm层间距 1.5mm。4.扫描基准:Axi 垂直于Ci, C2椎前肌(Sag定位)Cor平行于Ci, C2椎前肌(Sag定位)。5.FOV: 20 x 20cm6患者准备与配合:一般准备,头颈部制动,尽量不做吞咽动作。7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颅底部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增强扫描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 Axi、 Cor。( 2)辅助检查方位: Sag。2检查序列 (1)基本检查序列:( Fat-Sat )T1WI。(2)辅助检查序列:动态序列。3对比剂: GD

19、-DTPA 0.1mmol/kg , 2ml/s 团注。 4其他:参见平扫。八颞颌关节 / 下颌骨线圈:相控阵 TMJ 线圈,或头线圈,或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或矢状位定位像。 成像范围:包括双侧颞颌关节。(一) MR 平扫1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Cor、斜Sag (张、闭口二次成像)。( 2)辅助检查方位: Axi。2检查序列(1) 基本检查序列: T1WI、 PDWI 或 T2WI 。(2) 辅助检查序列:疑骨质病变加扫 Fat-Sat T 2WI (STIR)3层厚/层间距:层厚 3mm层间距 1mm4扫描基准: Cor 平行于两侧颞

20、颌关节小头( Axi 定位)。 斜 Sag 平行于成像侧翼外肌( Sag 定位)。5. FOV: 20 x 20cm6患者准备与配合:一般准备,头部制动,尽量不做吞咽动作。7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上、下方分别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增强扫描(下颌骨)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 Cor、Axi。( 2)辅助检查方位:斜 Sag。2检查序列 (1)基本检查序列: ( Fat-Sat )T1WI。( 2)辅助检查序列:动态序列。3对比剂: GD-DTPA 0.1mmol/kg , 2ml/s 团注。4其他:参见平扫。第二节 颈部 一喉/ 甲状腺/ 甲状旁腺 /颈部软组织 线圈:头颈

21、联合相控阵线圈,或颈部相控阵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或矢状位定位像。成像范围:上至硬腭,下至胸廓入口水平,根据成像靶区适当调整。 (一) MR 平扫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 Axi、 Cor。2)辅助检查方位: Sag2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 T1WI 、 Fat-Sat T 2WI(STIR)。(2)辅助检查序列: T2WI 。3层厚/层间距:层厚 5mm层间距 1mm4扫描基准:Axi垂直于甲状软骨(喉)/颈部气管(甲状腺)(Sag定位) Cor垂直于颈部气管纵轴(Axi定位)。Sag平行于颈部气管纵轴(Cor定位)。5 FOV: 20 x 2

22、0cm6患者准备与配合:一般准备,头颈部制动,用口呼吸,尽量不做吞咽动作。7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下方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增强扫描1检查方位( 1 )基本检查方位: Axi、Cor、 Sag。( 2)辅助检查方位:最佳显示方位。2.检查序列( 1)基本检查序列:( Fat-Sat ) T1WI。( 2)辅助检查序列:动态序列。3.对比剂:GD-DTPA 0.1mmol/kg , 2ml/s 团注。4.其他:参见平扫。二.颈部血管线圈: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或矢状位定位像。MRA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 Cor。( 2)辅助检查

23、方位: Axi。2检查序列( 1)基本检查序列: 3D-CE-MRA。 (2)辅助检查序列: 2D-TOF-MRA 。3 扫描基准:Cor平行于颈部血管走行(Sag定位)Axi 垂直于颈部血管走行( Sag 定位)。4对比剂: GD-DTPA 0.2mmol/kg , 3ml/s 团注。5优化选项: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上方设定预饱和带。 6图像重建:三维重建。第三节 胸部一肺 / 纵隔线圈: TORSO 表面线圈,或体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或冠状位定位像。 成像范围:包括整个肺野。(一) MR 平扫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 Axi 。(2)辅助检查方位:

24、Sag (纵隔)、Cor (肺)。2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 T1WI、 Fat-sat T 2WI(STIR) 。( 2)辅助检查序列: T2WI 。3层厚/层间距:层厚 8mm层间距 3mm4.扫描基准:Axi垂直于人体纵轴(Cor定位)。Sag平行于人体纵轴(Cor定位)。Cor平行于人体横轴(Axi定位)。5. FOV: 40 X 40cm6患者准备与配合:一般准备,体部制动。7优化选项:在相应序列加心电或呼吸门控,呼吸补偿,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上、下,左、右分 别设定预饱和带。(二) MR 增强扫描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 Axi、 Sag、 Cor。( 2)辅助检查方位

25、:最佳显示方位。2.基本检查序列:TiWI、动态序列。3.对比剂:GD-DTPA 0.1mmol/kg , 2ml/s 团注。4.其他:参见平扫。二心脏线圈:心脏专用线圈,或 TORSO表面线圈,或体线圈。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或冠状位定位像。成像范围:主动脉弓至心尖部。(一) MR 平扫1.检查方位RAO显Axi (显示室间隔)、左前斜位(LAO显示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及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四 腔位(显示房间隔、室间隔及二尖瓣、三尖瓣)、平行于室间隔的左室长轴位(右前斜位,示左房室、二尖瓣及左室流出道)、标准水平长轴位(显示房间隔、室间隔、左右房室)、垂直于室 间

26、隔的左室短轴位(显示后侧壁、室间隔、乳头肌)。2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亮血序列。(2)辅助检查序列:黑血序列。3 层厚/层间距:层厚 6mm层间距 2mm。4扫描基准:LAO垂直于室间隔(最佳显示左右心室及室间隔的 Axi定位)。四腔位 通过心尖和二尖瓣的中心( LAO 定位)。RAO平行于室间隔(最佳显示左右心室及室间隔的 Axi定位)。左室短轴位 垂直于心尖主动脉瓣连线( RAO 定位)。5 FOV: 40 X 40cm6患者准备与配合:一般准备,体部制动。7.优化选项:加心电门控,呼吸补偿,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上、下,左、右分别设定预饱和带。(二)心肌灌注1.基本检查方位:左室短轴

27、位。2.基本检查序列:IR-FGRE。3.对比剂:GD-DTPA 0.1mmol/kg , 5ml/s 团注。4.其他:参见平扫。三.胸部大血管线圈:TORSO表面线圈,或体线圈。体位:仰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或冠状位定位像。成像范围:主动脉弓至心尖部一) MR 平扫1检查方位(1)基本检查方位: Axi、Cor (斜)。( 2)辅助检查方位:斜 Sag。2检查序列( 1 )基本检查序列: T1WI 。( 2)辅助检查序列:( Fat-Sat ) T2WI。3层厚/层间距:层厚 6mm层间距 2mm4.扫描基准:Axi垂直于主动脉纵轴或人体标准横轴位( Sag定位)。斜 Cor

28、 垂直于升 -降主动脉连线( Axi 定位)。斜Sag平行于主动脉弓或升-降主动脉连线(Axi定位)。5. FOV: 40 X 40cm6患者准备与配合:一般准备,体部制动。7.优化选项:加心电门控,呼吸补偿,流动补偿,在成像层面上、下,左、右分别设定预饱和带(二) MRA1检查方位( 1 )基本检查方位:斜 Sag。( 2)辅助检查方位:斜 Cor。2.基本检查序列:3D-CE-MRA。3.扫描基准斜Sag :平行于升-降主动脉连线(Axi定位)。斜Cor垂直于升-降主动脉连线(Axi定位)。4.对比剂: GD-DTPA 0.2mmol/kg , 3ml/s 团注。5.患者准备与配合 : 采集时屏气。6优化选项:流动补偿。7图像重建:( 1)二维重建: MPR, CPR。( 2)三维重建: VRT,MIP 等。四乳腺线圈:乳腺专用线圈。体位:俯卧位、头先进。定位像: 3 平面定位像。成像范围:包括扫描乳腺及邻近胸壁。(一) MR 平扫1检查方位( 1)基本检查方位: Axi、 Sag。( 2)辅助检查方位: Cor。2检查序列(1)基本检查序列: T1WI 、 Fat-Sat T 2WI(STIR)。(2)辅助检查序列: T2WI、 DWI 。3层厚/层间距:层厚 4mm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