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42.61KB ,
资源ID:251589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1589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docx

1、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论文范文 题目: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编辑:司马小 【关键词】 血栓性微血管病;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微血管病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组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微循环中血小板血栓造成的器官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特点为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部分小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TMA并非少见疾病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2.7%,12.0%因其发病机制和病因未完全明确预后相对较差随着血浆臵换和免疫吸附等治疗手段不断进步TMA预后大为

2、改观未治疗的TMA病死率90%,100%而治疗后存活率达90%,93%肾脏治愈率可达50%,60%。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遗传易感因素是TMA发生的关键与该病相关的致病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内毒素和外毒素、抗体、免疫复合物、药物、移植、肿瘤、妊娠、恶性高血压等。现就TMA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一、TMA的经典类型及临床特点 经典的TMA包括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 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其他可造成TMA病理特点的疾病有恶性高血压、恶性肿

3、瘤(如乳腺、胃肠道、前列腺及肺的腺癌)、移植相关性(可能与药物、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有关)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抗磷脂综合征、硬皮病肾危象等)、妊娠相关肾病(如HELLP综合征)及部分与药物相关的TMA等。HUS由Gasser于1955年首先报道 可分为典型(Verotoxin毒素相关)和非典型两类腹泻后HUS为典型的HUS约占全部病例的90%一般发病前2,14天常有腹泻多为出血性腹泻多与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有关成人及小儿均可见但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其流行期约在每年的6,9月;散发型HUS或非典型的部分可有呼吸道症状另外与药物、移植、肿瘤、妊娠、恶性高血压、自身免疫疾病等有关。TTP为一种散

4、发性病例由 Moschcowitz于1925年报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40岁为发病高峰90%为急性发病。HUS和TTP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血小板减少合称为HUS的三联征患者数日内血红蛋白显著下降与急性肾衰竭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有时可出现血红蛋白尿。?血小板减少性出血:TTP血小板减少较为明显全身各处均可能出血以皮肤和黏膜为主严重者可有颅内出血;HUS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轻以胃肠道出血为主。?肾功能损害:76%,88%的TTP患者和几乎100%的HUS患者可累及肾脏TTP患者肾脏受累多为轻度可少尿或无尿有血尿、蛋白尿40%,80%有轻度氮质血症;而急性

5、肾衰是HUS的重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症状:见于84%,92%的TTP患者和40%的HUS患者常见头痛、头晕、精神错乱、惊厥、视力障碍、失语、肢体麻木、昏迷等。?发热:TTP患者约59%,98%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而HUS则相对较少。 二、发病机制 TM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十分清楚有学者报道27例TMA患者中有15例(55.6%)未发现明确病因。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von Willebrand(vWF)因子裂解金属蛋白酶活性缺乏、补体H因子异常、大肠埃希杆菌或肺炎链球菌感染有关。 1.vWF因子裂解金属蛋白酶活性缺乏:vWF因子裂解金属蛋白酶被称为ADAMTS13(a disint

6、egrin and metalli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1 repeats 13)是一种解离素和金属蛋白酶其基因位于染色体9q34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合成后在体内有2种存在方式:一是存在于血浆中二是位于内皮细胞表面。ADAMTS13的功能是裂解vWF因子单体中在842-843(在酪氨酸与蛋氨酸)之间的肽键从而防止后者形成多聚体。vWF因子是凝血因子的组成部分可在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形成该因子单体仅280 KD细胞内生成的是比血浆中大得多的多聚体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血小板的颗粒都贮存着这种多聚体在受到刺激时多聚体可被释放出细胞正常

7、情况下内皮细胞表面的ADAMTS13可裂解这种多聚体被裂解后体积较小的vWF因子不能同血小板结合。正常人ADAMTS13血浆活性为79%,127%5%以上的ADAMTS13活性足以降解超大分子多聚体。各种原因导致的ADAMTS13活性降低将使血中出现异常巨大的vWF因子多聚体这种多聚体能有效地暴露出与血小板糖蛋白I结合的部位使血小板与之结合黏附在多聚体上的血小板可诱使其他血小板活化活化的血小板上有糖蛋白?b/?a复合体可使血小板与多聚体结合从而形成血小板血栓。ADAMTS13活性缺乏见于不同病因:?基因突变:见于家族性TTP、慢性复发性TTP。这种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几乎为零有极少数这

8、类患者尽管血浆中ADAMTS13活性很低但却很晚发病或终生不发病可能是内皮细胞表面尚存有少量活性的ADAMTS13。?抗ADAMTS13抗体形成:见于获得性TTP。这些患者中48%,80%存在一种抑制酶活性的IgG抗体噻氯匹定、氯吡格雷相关性TTP的发病机制也属此类。?抗CD36抗体形成:CD36(糖蛋白?)是位于细胞表面的血小板反应素受体产生抗CD36抗体后ADAMTS13不能与内皮细胞结合从而不能裂解从内皮释放出来的异常巨大的多聚体但这种发病机制尚有待证实。 2.补体H因子异常:血浆补体因子H是一种蛋白由20个短的重复的片段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50103是家族性HUS的重要发病原因约14%

9、的患者发病是由补体H缺陷所致血浆补体H缺乏主要由基因点突变、基因缺失和移码等原因造成。国外报道约30%,50%非典型的HUS由补体H因子、I因子或膜共同因子蛋白(membrane MCP,CD46)的基因突变所致。H因子、I因子或膜共同因子蛋白缺乏或功能障碍可引起补体C3通过补体旁路途径过度活化产生大量C3a、C5a、C5b9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形成血栓发生HUS。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血清H因子水平仅为正常值的10%,50%此类患者C3水平持续低下幼年就可发生HUS。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则血清H因子水平正常但功能异常当发生感染和妊娠时易发生HUS。 3.大肠埃希杆菌感染:198

10、5年Kamali等首先报告HUS与产生毒素Verotoxin(VT)大肠埃希杆菌O157?H7的感染有密切关系。典型大肠埃希杆菌O157?H7引起的HUS患者ADAMTS13的活性正常血清中也不存在ADAMTS13抑制性抗体。志贺毒素(ST)是导致大肠埃希杆菌O157?H7相关HUS血管内皮损伤的主要原因其结构由1个A亚单位(33 KD)和5个B亚单位(每个约7.7 KD)组成A亚单位具有生物毒性作用B亚单位可以和特异性糖脂受体脂酰鞘氨醇三已糖苷(Gb3)和Gb4结合8。感染大肠埃希杆菌O157?H7的儿童在发生出血性腹泻后1周左右约9%,30%可发生HUS。除大肠埃希杆菌O157?H7外其它

11、大肠埃希杆菌血清型、志贺痢疾杆菌和其他微生物感染也可在成人或儿童中引起HUS9。 4.肺炎链球菌感染: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链球菌感染临床通常有败血症、肺炎伴脓胸或脑膜炎2岁以下婴儿常见出现典型的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急性期死亡率约25%不易复发。血浆中可检测出肺炎链球菌神经氨酶该酶可引起多种细胞中被唾液酸覆盖的抗原(TF抗原)暴露可与多数正常人血浆中自然存在的IgM型抗TF抗原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红细胞、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的破坏从而发生HUS与其它类型的HUS不同这类患者中血清Coombs试验阳性10。 三、TMA的诊断 临床出现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血小板减少三联征即可诊断HUS

12、如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和发热则可诊断为TTP但TMA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症状缺乏规律性因此其诊断除了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外还应借助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才能早期作出正确的诊断。TMA的实验室检查有以下特点11:血红蛋白短期内下降严重者可降至30 g/L以下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0109/L1,2周后恢复下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肾衰竭的严重程度无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可达(20,30)109/L与急性肾衰竭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血清间接胆红素升高;抗人体球蛋白实验(Coombs)阴性(但肺炎链球菌相关的HUS 其Coombs为阳性);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和?因子多正常;骨髓象可见巨核细胞形态正

13、常仅数目增多。如末梢血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浆结合珠蛋白减少末梢血破碎红细胞超过2%血浆乳酸脱氢酶及丙酮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均提示微血管溶血性贫血;如纤维蛋白原降低血及尿纤维蛋白尿降解产物增高超声显示双肾增大指甲肌酐水平正常尿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提示急性肾功能衰竭。TMA的确诊需要肾活检证实为肾脏微血管病变微血管栓肾脏病理学主要包括免疫荧光及显微镜检查免疫荧光可见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和系膜区分布的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呈颗粒状沉积偶见IgM、C3、C1q沿毛细血管袢分布。电镜下显示内皮下无定形的绒毛样物质聚集。光镜下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基底膜弥漫不规

14、则增厚节段性双轨样改变毛细血管管腔堵塞局灶节段性微血栓形成小叶间动脉内皮细胞增生、空泡变性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2。 四、TMA的治疗 TMA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急性期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贫血、控制高血压、使用血小板解聚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对症支持治疗等。抗生素应慎用因为抗生素可使细菌死亡而释放更多的毒素VT。对于大肠埃希杆菌感染者若症状轻通常仅予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就足够注意补充热量和营养;对于重症患者应及时予透析、血浆臵换或予激素等其他治疗。 1.透析治疗 无尿超过24小时尿素氮迅速升高血钾超过6.5 mmol/L及(或)伴有水肿、心衰

15、和顽固性高血压时应立即进行透析治疗。腹膜透析不需全身肝素化不加重出血倾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特别适于小儿、婴幼儿。 2.血浆疗法 Bell等13报道重症TMA即血红细胞压积0.20血小板600 IU/L血肌酐(Scr)442 mol/L或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浆臵换(PE)为首选治疗且是唯一有效治疗。PE量为每次65,140 ml/kg连续3冲击臵换共7,9个臵换日。同时输新鲜血浆第1,2天20 ml/kg第3,4天15 ml/kg第5,6天10 ml/kg第7,8天5 ml/kg后停止。国外文献均提及PE结合输新鲜血浆14。通过输入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以补充抗血小板聚集物质如裂解酶、PGI2

16、等提升血小板数量。如不能耐受大量输液者应尽快改用血浆臵换从而去除血小板聚集物质加强疗效。彭侃夫等15对12例TTP患者以新鲜冰冻血浆为臵换液进行PE治疗每日一次臵换次数中位数为7次结果10例因诊断及时立即行PE治疗而存活2例死亡患者为起病后诊断治疗不及时而死亡。PE禁用于继发于链球菌感染后HUS因为成人的血浆中存在抗TF抗原的抗体,从而加剧凝集反应和溶血该类患者应予抗生素和洗涤红细胞16由于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也有人使用糖皮质激素。 3.糖皮质激素 目前认为获得性TTP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研究表明TTP患者中发现多种自身抗体:抗抗体、抗F?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抗CD36抗体等以上研究

17、为免疫抑制治疗的提供依据。获得性TTP初期皮质激素常用作:?PE的辅助治疗或用于PE反应不佳或停用PE时恶化的患者裘红英等17采用血浆臵换联合甲强龙治疗3例TTP患者每次臵换出血量达1800,2500 ml,每位患者进行PE治疗4,5次同时用甲基强的松龙500 mg/d,共3天后改为强的松50 mg/d逐减量效果良好无明显副作用PE联合甲强龙冲击治疗有协同作用疗效明显。尽管皮质激素已广泛应用于获得性TTP的治疗但至今尚无资料明确证实皮质激素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治疗的确切作用仍不明了18;?对高滴度ADAMTS13抑制物的患者需要皮质激素或更强的免疫抑制剂如利妥昔单抗或环磷酰胺19;?当PE

18、治疗渐减或中止时虽经数天PE治疗血小板数不增加或减少重现或对有更为严重的神经异常的患者应用皮质激素可能有益。 4.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 (商品名:美罗华)是一种靶向CD20阳性B细胞的嵌合性单抗系B细胞清除性抗体国外已有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TTP成功报道20但国内鲜有报道其通常用量为375 mg/m2静脉滴注 1/周4次。使用利妥昔单抗可清除产生ADAMTS13抑制性抗体的B细胞克隆用药后外周血B细胞数明显减少持续6个月 9,12个月恢复。一般患者对利妥昔单抗都能耐受但有时可引起血液和肺毒性因此为防止利妥昔单抗由PE清除PE应在使用利妥昔至少24 h后进行。 5.葡萄球菌A蛋白柱

19、免疫吸附疗法 PE治疗无效的TTP患者可采用葡萄球菌蛋白柱进行免疫吸附治疗作为补救性治疗已有获得成功的报道20。体外免疫吸附选择性清除血浆中的抗体免疫复合物及病毒等达到纠正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适用于产生抗体或CIC的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及部分血液系统疾患。常见不良反应率约25%有发热、寒战、关节痛、皮疹、恶心、心动过速、呼吸道症状及血压改变等。 综上所述TMA是一种危重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常造成误诊、漏诊预后较差但随着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探索相信TMA的预后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Hosler GA,Cusumano GM,Hutchins GM.Thrombotic thro

20、mbocytopenic purpura and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are distinct pathologic entities.a review of 56 autopsy casesJ.Arch Pathol Lab Med,2003,127(7):834-839. Elliott MA,Nichols WL.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nd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J.Mayo Clin Proc.2001,76(11):1154-1162. 李世军刘志红陈惠萍等.血栓性微血管病

21、的肾脏损害附27例临床病理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615(5):428-433. Fujikara K,SuzukiH,McMullen Bet al.Purification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and its identification as anew member of the metalloproteinase familyJ.Blood,2001,98:1662-1670. Dragon-Durey MAFremeaux-BacchiV.A typical haemolytic uraemic syndr

22、ome and mutations in complement regulatorgenesJ.Springer Semin Immunopathol 2005,27:359- 374. Caprioli J,Bettinaglio P,Zipfel PE.et al.The molecular basis of familial hemoytic Uremic syndrome mutation analysis of factor H gene reveals a hot spot in short consensus repeatJ.J Am Soc Nephrol2001,12:297

23、-307. Kamali MA,PetricM,LimC.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diopathic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and infection by verotoxin -producing Escherich coliJ.J infect Dis1985,151:775-782. 8Mead PS,Griffin PM.Escherich coli O157:H7J.Lancet1998,352:1207-1212. 9BanatvalaN,Griffin PM,Greene KD.et al.The United

24、States National Progressive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Study.microbiologic serologic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 findingsJ.J Infect Dis,2001,183:1063-1070. 10Brandt J,Wong C,Mibm S.et al.Invasive pneumococcal diease and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Pediatries.2002,110:371-376. 11李 英迟雁青.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诊治进展J.河北医药

25、200527(2):87-89. 12陆 敏邹万忠张 燕等.移植相关性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肾损害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0(4):392-393. 13Bell WR,Braine HG,Ness PMet al.Improved survival in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clinical experience in 108 patientsJ.New Engl J ed,1991,325(6):398-403. 14Baeyer HV.Plasmapheresis in thro

26、mbotic microangiopathy associated syndrome review of outcome data derived from clicinal trials and open studiesJ.TherApher,2002,6(4):320-328. 15彭侃夫赵洪雯余荣杰等.血浆臵换成功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报道J.重庆医学200837(8):815-816. 16McGraw ME,Lendon M,Stevens RFet al.Ha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and the Thomsen Friedenreich ant

27、igenJ.Pediatr Nephrol,1989,3:135-139. 17裘红英,方炳木.血浆臵换术联合甲强龙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浙江临床医学20079(6):739-740. 18Cataland SR,WuHM.Immunotherapy for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CurOpin Hematol2005,12(2) :359-363. 19Sadler JE,Moake JI,Miyata Tet al.Recent advances in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In Am Soc Hemat Education Program BookM.Orlando Florida2004,407-423. 20Snyder HW,Mittelman A,Oral Aet al.Treatment of cancer chemotherapy-associat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by protein A immunoabsorotion of plasmaJ.Cancer,1993,11(5):1888-189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