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3.19KB ,
资源ID:251462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51462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选模板化学说课稿锦集6篇.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选模板化学说课稿锦集6篇.docx

1、精选模板化学说课稿锦集6篇化学说课稿锦集6篇 化学说课稿 篇1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

2、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重点】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难点】滴管的使用。【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教学设计】学习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师活动: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生活动:观看、思考。

3、你已经知道什么?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或实物表演,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观看课件、演示实验:(交流与讨论):参观实验室后,对实验室的实验规则、仪器、药品的认识,形成认识【课题1】固体药品的取用:(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提出问题):1、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与败的原因。观察药品,关注药品的性质阅读教材P14-15,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实验探究)1、用镊子夹取一块

4、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交流与讨论)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课题2】液体药品的取用展示药品:稀盐酸(提出问题):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练习与实践):1、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2、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观察药品(联想与启示):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材P15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

5、(实验探究)1、将少量稀盐酸侄于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交流与讨论)交流、讨论,形成认识,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完成练习)【课题3】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2、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实验探究):1、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的稀盐酸。2、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对读数产生影响。3、将量好的稀盐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交流实验结果)【课题4】滴管的使用(提出问题)1、少量的液

6、体应使用什么仪器?2、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注意指导学生实验规范。16滴管的使用,思考、讨论。(实验探究)1、滴管向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2、滴管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交流、总结)【课题5】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2)给物质的加热(提出问题)1、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实验事项是什么?2、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3、怎样熄灭酒精灯?(提出问题)1、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为什么?4、如何给试管里的液

7、体进行预热?阅读教材P16-17酒精灯的使用,思考、回答。(实验探究)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原因。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现象:1、开水时,水装得过多,沸腾时水会溢出。2、过热开水的玻璃杯马上放入冷水中,杯子很容易破裂。思考、交流、讨论、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实验探究)1、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2、用量筒取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再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观察现象。【课题6】洗涤仪器(

8、提出问题)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阅读教材P1819后,交流、总结。(实验探究)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什么?思考、总结。【布置作业】1、面作业:素质教育学案:P6-122、庭小实验: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盐、冰糖、水、吸管、盆子等,进行固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练习。学生完成作业。化学说课稿 篇2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氯气,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关于氯

9、气的整节课的一些想法: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析:(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教材分析: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

10、作用。在内容安排上,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尽可能结合起来讲,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为紧密。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可以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最好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第三部分:学法分析本节内容多、实验多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差别大,不易过多拓宽氯气化学性质的知识。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强化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第四部分:教学过程()处理:1_应预见学生判断溶液颜色有困难:可以准备几瓶Cl2、Br2、I2的水溶液、酒精溶液、四氯化碳溶液,贴上标签、注明颜色让学生观察。引入:从

11、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一族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卤素包括F、Cl、Br、I、At五种元素。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展示:氯气、空气、氯水、水四瓶溶液,让学生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板书: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实物氯气归纳出氯气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演示氯气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其产物;再演示氯气和水的反应,让学生总结,最后我归纳其反应现象:小结:氯气的毒性与氯气活泼的化学性质有关。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能溶2体积氯气),易液化。强调:氯气是有毒的。闻氯气的正确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

12、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引入:新闻材料,配置多媒体讲述:伊普雷战役问:什么是伊普雷战役?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防毒面具为啥像“猪嘴”?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

13、猪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防毒工具,在这场化学战中幸免于难。于是,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过渡:氯气是有毒的,那么毒性机理是什么呢?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氯气的毒性机理。引言:按照结构决定性质的原则氯气的毒性一定与它的结构有关,我们首先考察氯原子的结构【演示实验】氯气的漂白性【复习提问】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新制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Cl2水中的HCIO是强氧化性的弱酸。小结:板书:氯气的化学性质:Cl2 +Cu Cl2 +H2 Cl2水Cl2 与碱的反应。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

14、离子的检验实验室中制取氯气应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要求要严要细,安排学生组装实验室中氯气装置(无药品),严到又快又整洁,细到先拿什么后拿什么,先拧什么螺丝钉后拧什么螺丝钉都清楚。结合实验室制取氯气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引导学生提问,问为什么?如为什么收集氢气可用排空气法和排水取气法?为什么制取氢气不需尾气处理?为什么制取氢气需加少许硫酸铜最后所得溶液为黑色?完成实验室制取氯气后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问题:实验室制飘白色的粉温度稍高有副反应发生,甲、乙、丙三人设计如下实验装置:(1)请指出三个装置的各自的缺点或错误(如没有可不填)甲乙丙.(2)下图中甲由A、B两部分组成,乙由C、D、E三部分组成,丙由

15、F、G组成,从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中选出合理的部分(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组装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填所选部分的编号) _.(3)实验中若用12mol L-1的浓盐酸100mL与足量的MnO2反应,最终生成Ca(ClO)2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0.15mol,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_.(假定各步反应无反应物损耗且无副反应发生).多媒体回答:(1)甲:发生装置错误,U型管右端没有接尾气处理装置。乙:没有降温装置,D应换成U型管,改装消石灰。丙:没有降温装置,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2)C(F)、B、E (3)MnO2只能氧化浓HCl,随着反应的进行,Cl-减小,还原性减弱,反应不能继续进行.结合氯离子的

16、检验的教学,区别检验与鉴别的概念,比较氯气、氯离子、新氯水、久置氯水主要含有水分子、氢离子、氯离子等概念,用实验室中制取CO2 、H2复习离子方程等概念。第五部分:信息返馈:与学生多交流是取得信息返馈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制造师生间的民主氛围,通过讨论、提问、批改作业、考试既能掌握学习状况。化学说课稿 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三年制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学生身边很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想象、思维、讨论交流归

17、纳概括出分子的共同特征。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物质世界的微粒观,为后面的学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做好铺垫。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及分子特征的探究,初步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特征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2 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

18、式的认识,以及从“雨后初晴的路面”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的探究,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是:理解分子的特征。教学难点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二、说教法1、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已了解了物质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但不能自发的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本质的探究冲动还有待激发。所以,要从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上,设置情境,激起思维,交流碰撞,释放潜能,形成共识。2、教法的选择我在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

19、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猜想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概括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三、说学法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所以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制定计划、画出模型及微观过程,然后课件展示及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体现“我自主,我快乐,我学习”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收获。四、说教学过程综观本节教学内容,我

20、采用4个环节来进行。(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设计这样情境:首先展示4幅壮观美丽的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学生观看,谈感想),但遗憾的是这座冰城在人间存在不久便消失了,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看过之后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交流后师生共同提取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信息。最终归结为水为什么有三态变化。提出了问题,思维有了起点和依据,迈出了探究的第一步。这时教师适当引导告诉学生要想弄清水为什么有三态变化,就要进入微观世界,利用分子观点探讨,出示本节课题。(二) 实验探究:水加热后的宏观现象及其微观本质。内容一:“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很小但水分子是客观存在的”首先出示

21、一段资料: 让学生明白水分子很小再出示一幅扫描隧道显微镜拍下图片: 让学生明白水分子虽然很小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再让同学们画出水分子的模型,增加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内容二:实验探究:给注射器里的水加热,观察现象。引导学生从微观上进行分析(1)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很轻松的答出实验的现象:水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2)再让学生猜想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水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画出变化的微观图。学生的思维容量较大,此过程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个成员画出导致水体积膨胀的微观图,结束后,教师投影出不同小组画出不同的微观图,总结出有哪些原因可导致水的体积膨胀?(3)通过课件展示:冰、水、水蒸气三者转化时水分子的变

22、化过程学生通过课件,不难得出:冰中水分子有序排列,固定位置振动;水中水分子无序排列,一定体积自由运动;水蒸气中水分子完全自由运动。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得出:不变的是:分子的大小及分子的数目变化的是:分子间隔及分子的排列方式继续引导得出: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没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这样学生便理解了水加热后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关系(4)课本活动天地2-1:描述水分子的运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结冰及冰融化的现象(5)学以致用:解释两个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雨后初晴的夏日,地上的斑斑水渍一会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补充:受热不是给分子提供能量的唯一途径,如湿衣

23、服晾在通风地方更容易干)烧开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原因是什么?(三):反思归纳分子的性质学生根据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变化规律总结得出水分子的性质: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小水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水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间存在作用力且自身有能量其实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有很多,如:氢气、氧气、蔗糖、酒精等,这些分子同水分子一样,也都具有上述特征,你能事实或实验加以验证吗?验证1:分子间有间隔?(探究实验1)取两支25毫升的量筒,一支加入10毫升水,另一支加入10毫升酒精,然后将这两种液体在其中一支量筒中混合,静置后观察现象。(设疑1)分子间的间隔能变化吗(从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间隔的变化来引导

24、)得出: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设疑2)气体易被压缩,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为什么?小实验:注射器分别盛满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口,然后推动活塞,体验用力情况,得出:气体分子间隔大,液体和固体分子间隔小验证2:分子不断运动(探究实验2)取两支相同容量的小烧杯,一只中加入半杯热水,另一只中加入半杯冷水,然后加入少量品红,观察现象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视频):布朗运动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看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验证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师引导:正是由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导致水呈水滴滴下(总结)正是由于分子具有这些本质属性,自然界里的水才会通过分子能

25、量的变化实现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四)谈收获。随着各个探究活动的结束,让学生闭上眼睛,从知识、思维方法、情感方面,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对知识形成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方法进行新的理解和感悟,畅谈收获!以上是我这节课的设想,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化学说课稿 篇4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在初中化学中的已学知识点。比如它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2、在巩固旧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着重介绍它的正四面体型结构。3、在学生初步了解甲烷的正四面体型结构基础上,联系它的结构和得失电子情况讲述它主要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受热反应)等。4、着重强调甲

26、烷的取代反应5、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和由分子结构决定的化学性质。教学重点和难点:甲烷的化学性质、甲烷的分子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甲烷的取代反应以及反应的本质教法分析:讲演结合、自学引导、对比教学 、学生互动。学生现状分析:大纲中只要求学生了解甲烷的结构式。但结构式只表示出了甲烷分子中各原子的结构方式,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学生将会产生甲烷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的错误认识-而对分子的立体结构的认识有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有机分子结构的了解,并最终影响他们对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的了解和学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

27、学生在三维空间中对有机物分子有个真正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其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分析:1、由于学生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知识的局限性,因此教材在介绍甲烷分子的结构时,从甲烷分子的组成引入。首先通过学生对物质组成知识的回忆,再结合碳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共价键的知识,逐步给出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然后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介绍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学生互动):请学生总结甲烷的分子结构的特点。并能预示由甲烷的分子结构特点所决定的甲烷的化学性质。化学说课稿 篇5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28、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几个方面谈谈关于本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系统深入地再学习。根据课程标准,在此只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原因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如此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

29、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选材上尽量将化学原理与实验、实例相结合,对化学概念或术语采用直接使用或叙述含义而不下定义的方式出现,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注意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化学史实相联系。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形成将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同时通过【思考与交流】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热能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实例和实验,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